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宣恩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63-1985
目录
封面
宣恩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宣恩县行政区划图
--
珠山镇街道图
--
县城一角
--
田园风光
--
1 山乡吊桥
--
2 烈士塔
--
3 沙道沟镇
--
4 县政府、县人大
--
5 县委、县政协
--
1 鸳鸯峡
--
2 凌云塔
--
3 龙洞水库电站
--
1 伍家台茶园
--
2 烟叶
--
3 珙桐
--
4 珙桐花(俗名鸽子化)
--
5 刺梨
--
6 宣恩蜜柑(俗名宣恩早)
--
1 土家吊脚楼
--
2 成立侗族乡镇会场
--
3 土家婚礼(上头)
--
4 侗族闹年锣
--
5 姑嫂情(苗族)
--
1 多功能碾米机、青饲料切碎机
--
2 家俱、拼花地板系列产品
--
3 起动机
--
4 菊花石雕
--
5 饮料系列产品
--
6 伍家台茶
--
7 鄂西火腿
--
1 县一中
--
2 县直机关幼儿园
--
3 猴和鼓舞(苗族)
--
4 县人民医院门诊楼
--
5 铜铃舞(土家族)
--
1 名茶产区伍家台保存的皇朝赐匾
--
2 金凤冠(1976年出土)
--
3 虎钮(镦)于(1986年出土)
--
4 施南宣抚司皇城遗址
宣恩县志编纂委员会
宣恩县志终审人员
宣恩县史志办公室人员
宣恩县志编纂人员
序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自然环境
--
一、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二、气候
----
(一)气候特征
----
(二)气候要素
----
(三)灾害性天气
----
(四)气候谚语
--
三、土壤·植被
----
(一)土壤种类及分布
----
(二)植被
--
四、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水资源
----
(三)生物资源
----
(四)矿产资源
----
(五)风景资源
建置
--
一、位置·面积
--
二、建置沿革
--
三、行政区划
----
(一)清代
----
(二)中华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人口
--
一、人口变化
--
二、人口结构
----
(一)年龄结构
----
(二)文化结构
----
(三)城乡结构
----
(四)民族结构
----
(五)行业、职业结构
--
三、人口分布
----
(一)民族分布
----
(二)垂直分布
----
(三)区域分布
--
四、人口控制
民族
--
一、族源与迁徙
----
(一)土家族
----
(二)苗族
----
(三)侗族
----
(四)汉族
----
(五)其他民族
--
二、历史上的土司制度
----
(一)宣恩土司
----
(二)土司的编制与品位
----
(三)土司承袭法
----
(四)土司的义务与权力
----
(五)土司制度下的社会经济
--
三、改土归流
--
四、民族工作
----
(一)恢复民族成分
----
(二)民族区域自治
----
(三)培养民族干部
----
(四)实行民族优惠政策
--
五、语言·信仰·习俗
----
(一)语言
----
(二)信仰
----
(三)习俗
农业
--
晚清时期的宣恩农业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农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农业
----
一、土地制度改革
----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一)农业合作化
------
(二)农村人民公社
------
(三)国营场圃
----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四、农业生产条件
------
(一)耕地
------
(二)农业劳动力
------
(三)农机具
------
(四)土壤改良
------
(五)农业区划
----
五、农作物生产
------
(一)耕作制度
------
(二)植物保护
------
(三)粮食作物生产
------
(四)经济作物生产
----
六、养殖业生产
------
(一)家畜养殖
------
(二)家禽养殖
------
(三)水产养殖
------
(四)其他养殖
------
(五)疫病防治
林业
--
晚清时期的宣恩林业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林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林业
----
一、林业资源
------
(一)森林资源
------
(二)林木资源
----
二、山林权属及经营形式
----
三、营林
------
(一)植树造林
------
(二)封山育林
----
四、森林保护
------
(一)林木采伐管理
------
(二)森林防火
------
(三)病虫防治
水利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水利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水利
----
一、灌溉
------
(一)蓄水
------
(二)引水
------
(三)提水
----
二、人畜饮水
----
三、防洪排涝
----
四、水土保持
----
五、水利工程及设施管理
工业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工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工业
----
一、电力工业
------
(一)火电
------
(二)水电
------
(三)供电设施
----
二、煤炭工业
------
(一)煤矿
------
(二)小煤窑
----
三、机械工业
----
四、化学工业
----
五、建材工业
------
(一)水泥制造
------
(二)水泥制品
------
(三)其他建材
----
六、森林工业
------
(一)木材采运
------
(二)木材加工
----
七、冶金工业
----
八、铸造工业
----
九、食品工业
------
(一)粮油加工
------
(二)副食品加工
------
(三)酿酒
------
(四)肉蛋加工
------
(五)制茶
----
十、卷烟工业
----
十一、纺织·缝纫工业
------
(一)纺织·印染
------
(二)缝纫
------
(三)制鞋
----
十二、造纸·印刷工业
------
(一)造纸
------
(二)印刷
----
十三、其他工业
------
(一)小五金制品
------
(二)竹·藤·棕制品
------
(三)陶瓷制品
乡镇企业
--
一、综述
--
二、行业
----
(一)种养业
----
(二)工业
----
(三)运输业
----
(四)建筑业
----
(五)商业·服务业
--
三、经营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技术培训
----
(三)劳动管理
----
(四)财务管理
----
(五)质量管理
----
(六)安全管理
交通
--
晚清时期的宣恩交通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交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交通
----
一、道路
------
(一)公路
------
(二)桥梁
------
(三)人行道
----
二、运输
------
(一)机动车辆运输
------
(二)其他运输
----
三、管理
------
(一)公路管理
------
(二)运输管理
------
(三)交通监理
邮电
--
晚清时期的宣恩邮电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邮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邮电
----
一、邮政
------
(一)网点
------
(二)设备
------
(三)业务
------
(四)邮政编码
----
二、电信
------
(一)电报
------
(二)电话
城乡建设
--
晚清时期的宣恩城乡建设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城乡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城乡建设
----
一、县城建设
------
(一)街道建设
------
(二)房屋建设
------
(三)公共设施
----
二、区乡建设
------
(一)建制镇建设
------
(二)集镇建设
------
(三)乡村建设
----
三、建筑
------
(一)建筑队伍
------
(二)建筑技术
----
四、环境保护
------
(一)自然环境
------
(二)农业环境
------
(三)大气环境
------
(四)水环境
工商管理
--
晚清时期的宣恩工商管理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工商管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工商管理
----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二、工商行政管理
------
(一)市场管理
------
(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三)个体工商业管理
------
(四)商标、广告管理
------
(五)经济合同管理
------
(六)打击投机倒把活动
------
(七)边区工商行政管理协作
----
三、物价管理
------
(一)物价政策
------
(二)物价监督
------
(三)毗邻地区物价协作
------
(四)计量管理
商业
--
晚清时期的宣恩商业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商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商业
----
一、商业机构
------
(一)国营商业
------
(二)供销合作社
------
(三)个体商业
----
二、集场与集市贸易
----
三、粮油购销
------
(一)收购
------
(二)销售
------
(三)调运
----
四、工业消费品购销
------
(一)百货杂货
------
(二)针纺织品
------
(三)五金·交电·化工
------
(四)盐·烟·酒·糖·药品
------
(五)日用杂品
----
五、生产资料购销
------
(一)化肥
------
(二)农药·器械
------
(三)农机具
------
(四)小农具
------
(五)农用薄膜
------
(六)建材·机电
------
(七)石油
----
六、饮食服务业
----
七、土特产品购销
------
(一)桐·茶·漆·倍·棕
------
(二)烟草
------
(三)药材
------
(四)畜禽产品
------
(五)干鲜菜果
------
(六)木材
----
八、对外贸易
财政
--
晚清时期的宣恩财政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财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财政
----
一、收入
------
(一)赋税收入
------
(二)企业收入
------
(三)补助收入
------
(四)债务收入
------
(五)其他收入
----
二、支出
------
(一)上解
------
(二)经济建设支出
------
(三)社会文教支出
------
(四)行政管理支出
------
(五)其他支出
----
三、财政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财务管理
------
(三)审计
金融
--
晚清时期的宣恩金融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金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金融
----
一、金融机构
------
(一)中国人民银行宣恩县支行
------
(二)国家专业银行
------
(三)人民保险及信托投资机构
------
(四)农村信用合作社
----
二、人民币流通及转帐结算
------
(一)人民币发行及流通
------
(二)现金管理
------
(三)金银管理
------
(四)转帐结算
----
三、存款及储蓄
------
(一)存款
------
(二)储蓄
----
四、贷款及拨款监督
------
(一)贷款
------
(二)拨款监督
----
五、国内保险
------
(一)财产保险
------
(二)人身保险
------
(三)运输车辆保险
政党社团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政党社团
----
一、中国国民党宣恩县组织及社团组织
------
(一)中国国民党宣恩县组织
------
(二)社团组织
----
二、中国共产党宣恩县组织及群团组织
------
(一)中国共产党宣恩县组织
------
(二)群团组织
----
三、中国青年党宣恩县组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政党社团
----
一、中国共产党宣恩县组织
------
(一)县委领导机构
------
(二)县委工作机构
------
(三)组织建设
------
(四)党员教育
------
(五)纪律检查工作
------
(六)宣传工作
------
(七)统一战线工作
----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恩县委员会
----
三、群团组织
------
(一)工会
------
(二)农会
------
(三)共产主义青年团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工商业联合会
政权
--
晚清时期的宣恩政权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政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政权
----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
------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二、行政机构
------
(一)县人民政府
------
(二)县以下行政机构
----
三、司法机构
----
四、政务
------
(一)人事编制与干部队伍
------
(二)选举
------
(三)优抚·褒扬
------
(四)安置
------
(五)救济·福利
------
(六)劳动就业
------
(七)婚姻登记
------
(八)信访
------
(九)档案
------
(十)人民生活
公安司法
--
晚清时期的宣恩公安司法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公安司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公安司法
----
一、公安
------
(一)侦查
------
(二)治安
----
二、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控告申诉检察
------
(五)监所检察
----
三、审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案件审判
----
四、律师·公证·调解·普法
------
(一)律师
------
(二)公证
------
(三)调解
------
(四)普法
军事
--
晚清时期的宣恩军事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军事
----
一、地方武装
------
(一)团防
------
(二)国民党地方武装
------
(三)共产党地方武装
----
二、驻军
----
三、国民政府兵役
----
四、战事
------
(一)神兵起义
------
(二)土地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军事
----
一、地方武装及驻军
------
(一)地方武装
------
(二)驻军
----
二、民兵
------
(一)组织
------
(二)训练
------
(三)勤务
----
三、兵役
------
(一)现役征集
------
(二)预备役登记
----
四、战事
------
(一)人民解放军解放宣恩
------
(二)剿匪
教育
--
晚清时期的宣恩教育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教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一)幼儿园
------
(二)学前班
----
二、小学教育
------
(一)公办小学
------
(二)民办小学
------
(三)重点小学
------
(四)小学教师
----
三、中学教育
------
(一)初级中学
------
(二)高级中学
------
(三)重点中学
------
(四)中学教师
----
四、师范教育
----
五、农(职)业教育
----
六、成人教育
------
(一)扫盲
------
(二)中学文化补习
------
(三)职业技术培训
------
(四)农业机械技术教育
------
(五)卫生技术教育
----
七、教学改革
----
八、教育行政
------
(一)行政
------
(二)管理
------
(三)经费
------
(四)设施
科学技术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科学技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科学技术
----
一、机构·队伍
------
(一)管理机构
------
(二)科研机构
------
(三)学术团体
------
(四)科技队伍
----
二、科技普及
------
(一)科普宣传
------
(二)科技推广
----
三、科技成果
------
(一)主要科技成果
------
(二)主要科技论文
----
四、科技管理
------
(一)科技干部管理
------
(二)科技计划编制
------
(三)科技经费管理
文化艺术
--
一、综述
--
二、文化事业
----
(一)文化馆、站
----
(二)艺术表演团体
----
(三)图书馆、室
----
(四)书店
----
(五)电影发行放映
--
三、文化成果
----
(一)搜集整理
----
(二)创作
--
四、传统文艺
----
(一)民间传说·故事
----
(二)民间歌谣
----
(三)民间舞蹈
----
(四)民间戏剧
----
(五)曲艺
----
(六)民间音乐
----
(七)工艺美术
--
五、文物胜迹
----
(一)文物
----
(二)古遗址
----
(三)古墓葬
----
(四)古建筑
----
(五)革命旧址及战场遗址
----
(六)鼓台山烈士陵园
--
六、编史修志
----
(一)中共地方党史编研
----
(二)地方志编纂
新闻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新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新闻
----
一、广播
------
(一)有线广播
------
(二)调频广播
------
(三)广播宣传
------
(四)边区广播宣传协作
----
二、电视
----
三、报纸
体育
--
晚清时期的宣恩体育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体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体育
----
一、民间体育
------
(一)武术
------
(二)踢毽子
------
(三)打猎
------
(四)下地棋
----
二、群众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老年人体育
------
(四)农民体育
----
三、体育竞赛
------
(一)田径竞赛
------
(二)球类竞赛
----
四、体育管理
------
(一)体育行政
------
(二)体育经费
------
(三)设施
医疗卫生
--
晚清时期的宣恩医疗卫生
--
中华民国时期的宣恩医疗卫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宣恩医疗卫生
----
一、卫生防疫
------
(一)卫生防疫机构
------
(二)爱国卫生运动
------
(三)公共卫生
------
(四)疾病防治
----
二、医疗
------
(一)县城医疗
------
(二)农村医疗
------
(三)医疗保健制度
----
三、妇幼保健
------
(一)妇幼保健机构
------
(二)妇女保健
------
(三)儿童保健
------
(四)新法接生
----
四、药政·药检
------
(一)药品检验机构
------
(二)药政管理
------
(三)药品检验
------
(四)中草药采种制用
人物
--
一、名人传略
----
雷世兴
----
朱定鳌
----
姚复旦
----
汪古珊
----
侯方池
----
康代裕
----
罗松茂
----
段吉常
----
黎子哲
----
肖仁寿
----
康济民
----
周之瀚
----
段宜廷
----
朱伯平
----
陶东祥
----
杨昌清
----
王东富
----
薛云龙
----
乾善统
----
覃彩云
----
张仁卿
----
叶光吉
----
熊烈凤
----
杨清轩
----
汤文采
----
夏云芳
----
蒋鋆
----
李淇
----
张智云
----
朱瑞麟
----
王贵清
----
杨芝兰
--
二、英烈名录
附录
--
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