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地理篇、经济篇、政治篇、文化篇、居民篇、人物篇等。
内容时限:
公元前201-1988
出版时间:
1993年03月
目录
封面
冀县志
版权页
题词
--
封面、扉页题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赵宗鼐
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办公室、编辑室成员名单
为县志提供资料并参与撰写人员
图片
--
冀县县域图
--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视察冀县。
--
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冀县。
--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冀县。
--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宋任穷视察冀县。
--
县委、政协办公大楼。
--
人大、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金鸡城雕座一冀县县城城标。
--
中意玻璃钢厂意大利专家在工作。
--
美国友人韩丁重访冀县。
--
千倾洼日出
--
商业区一角
--
南桥公园
--
冀州镇办公楼
--
电视转播台
--
游泳馆
--
电影院
--
热电厂
--
暖气片厂
--
暖气片厂部分产品样品
--
中意玻璃钢厂
--
正在兴建的职业教育中心大楼
--
农贸市场
--
化肥厂
--
国际合作社联盟保险委员会国际发展局秘书长乔丹等外宾一行五人访问冀县
--
日用化学厂
--
石英钟厂
--
棉纺厂
--
周村美味酿造厂获部优产品——“摩天塔”牌精酿食醋
--
打入国际市场的胶辊厂“银星牌”胶棍
--
蒋家庄战斗纪念塔
--
老干部活动中心
--
刘志坚题词的冀县抗日胜利纪念碑
--
冀县中学
--
县医院
--
县幼儿园
--
春节民间花会
--
正月十二老鼠节
--
被衡水地区命名“小康村”的冀州镇二铺村
--
冀县汉古墓出土的玉衣片等文物
--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后冢
--
冀县汉古墓出土的汉砖、汉罐
--
富有神话色彩的古石磨
--
《冀县志》编委会成员
--
全国著名地方志学家傅振伦夫妇与冀县政协副主席、县志编委会副主任、《冀县志》主编乔居及冀县地方志办公室
--
明、清《冀州志》、民国《冀县志》
--
李振纲(冀县盂岭人)教授在联合国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对外经济贸易局
--
林荫大道
--
和平路大街
--
花丝厂获轻工部“百花奖”部分产品
--
110千伏变电站
--
千顷洼进水闸
--
冀州湖养鸭场
--
城市信用社
--
良棉厂
--
康拜因收割小麦
--
农化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进行土壤分析
--
农民交售棉花
--
河北冀县详细图
序
序
总体说明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篇
--
一建置沿革志
----
第一章隶属变迁
----
第二章冀县渊源考
----
第三章冀县历史沿革表
--
二行政区划志
----
第一章区划变迁
------
第一节民国以前
------
第二节民国期间
------
第三节建国后
----
第二章县城
----
第三章乡镇简况
--
三自然环境志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地下热水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土壤母质
------
第二节土体构型
----
第三章河流湖泊
------
第一节古河流
------
第二节现存河流
------
第三节新辟河流
------
第四节千顷洼
----
第四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综述
------
第二节土种
------
第三节土质
------
第四节土地资源特点
------
第五节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五章气候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水资源
------
第二节生物资源
----
第七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旱灾害
------
第二节风灾
------
第三节雹灾
------
第四节虫灾
------
第五节震灾
经济篇
--
一农业志
----
第一章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一节建国前农村的生产关系
------
第二节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三章农作物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耕作栽培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植物保护
------
第四节技术推广
----
第五章农作机具
------
第一节农机具概况
--------
附全国第一、二期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
------
第二节农机具管理
----
第六章农业区划
----
第七章农业机构沿革
------
附冀县良棉厂及农机修造厂专记
--
二林业志
----
第一章林业区划
------
第一节林业资源状况
------
第二节林业布局规划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林木分布
------
第二节采种育苗
------
第三节林木栽培
------
第四节义务植树
----
第三章林果栽培技术
------
第一节林果栽培与技术推广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科技服务
----
第四章机构沿革
------
第一节林业管理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下属机构
------
第三节销售机构
----
第五章林木管护
------
第一节林木管护
------
第二节林权演变
--------
附冀县人民政府关于保护林木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树木的布告
--
三养殖业志
----
第一章养殖种类
------
第一节畜类
------
第二节禽类
------
第三节水产品类
----
第二章饲养
----
第三章防病灭病
------
第一节疫病
------
第二节防治
----
第四章机构沿革
--
四水利志
----
第一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防洪工程
------
第二节排涝工程
------
第三节千顷洼水库工程
------
第四节灌溉配套工程
----
第二章水利区划
------
第一节水资源计算
------
第二节区划与治理
----
第三章机构沿革
----
第四章县外工程
------
第一节根治海河
------
第二节支唐救灾
--
五工业志
----
第一章工业经营体制
------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县办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部门工业
----
第二章行业分类及重点企业
------
第一节行业分类
------
第二节重点企业
----
第三章工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沿革
------
第二节企业管理
----
第四章手工业
--
六乡镇企业志
----
第一章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
第一节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分布现状
----
第二章行业分类和产品
------
第一节行业分类
------
第二节重点企业
------
第三节横向联合企业
------
第四节名优产品
------
第五节专业户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劳动报酬
------
第三节产供销
------
第四节管理费
----
第四章管理机构
--
七交通运输志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古代道路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公路建设
------
第三节建国以后的公路建设
----
第二章桥梁 涵洞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的桥梁建设
------
第三节涵洞
----
第三章运输
------
第一节客运
------
第二节货运
------
第三节运输管理
----
第四章交通安全
----
第五章水路运输
--
八邮电志
----
第一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业务
------
第二节邮电机构设置
------
第三节邮政网络和设备
----
第二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长途电话
------
第三节农村电话
------
第四节市内电话
------
第五节维修与管理
--
九电业志
----
第一章网电建设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电力设施
----
第二章电力供应
------
第一节工业用电
------
第二节农业用电
------
第三节生活用电
------
第四节自备发电
----
第三章电力管理
------
第一节计划用电
------
第二节降损节电
------
第三节安全用电
------
第四节线路、设备维修
------
第五节电费收缴和使用
--
十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附二铺村建设“文明村”专记
----
第三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征用
------
第二节管理措施
----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私房管理
------
第二节公房管理
------
第三节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质
------
第二节环境污染治理
----
第六章基建队伍和基建工程
--
十一商业志
----
第一章机构沿革
------
第一节商业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商业局下设机构
----
第二章私营商业及其改造
------
第一节建国前冀县商业概况
------
第二节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建国后个体商业的发展与管理
----
第三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国营商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国营商业企业管理
----
第四章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发展历程
------
第二节出口商品
------
第三节经营方式
--
十二供销志
----
第一章冀县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网点分布
------
第一节供销社行政管理机构及企业分布
------
第二节民主管理机构
----
第三章生产和生活资料供应
------
第一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四章农副土特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一节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二节废旧物资收购
----
第五章棉花经营
------
第一节收购
------
第二节加工
------
第三节销售
----
第六章饮食 服务 修理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三节修理业
----
第七章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第八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劳动人事管理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经营责任制
--
十三粮油管理志
----
第一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统购及合同定购
------
第二节统销
------
第三节油脂油料收购
------
第四节粮油议购议销
----
第二章储运
------
第一节粮油储存和粮仓建设
------
第二节粮食的安全保管
------
第三节粮油调运
----
第三章粮油加工
----
第四章机构沿革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粮站 粮库
--
十四经济综合管理志
----
第一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工商企业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管理
----
第二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价格管理的演变
------
第三节价格调整
----
第三章审计管理
----
第四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保险与安全生产
------
第四节退休 退职
----
第五章物资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统配物资经营
------
第三节议购议销
------
第四节物资调剂交流
----
第六章经济协作
------
第一节经济技术协作机构
------
第二节经济协作的发展
------
第三节协作生产项目
------
第四节重点协作企业
--------
附在经济技术协作中为冀县做过贡献的外地(部分)人员名单
--
十五财政志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
------
第二节建国后
----
第二章财政收支
------
第一节收入
------
第二节支出
------
第三节预算外收支
----
第三章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一节资金管理
------
第二节利润分配
------
第三节利改税
------
第四节清产核资
----
第四章公债和国库券
------
第一节公债
------
第二节国库券
----
第五章农业资金管理
------
第一节支农资金
------
第二节农业事业费
----
第六章乡(镇)财政
------
第一节乡(镇)财政建设
------
第二节收支范围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七章机构沿革
------
第一节设置演变
------
第二节财政所
--
十六税务志
----
第一章税制 税种 税率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种
------
第三节税率
----
第二章税收减免
------
第一节农业税的减免
------
第二节工商各税的减免
----
第三章稽征管理
----
第四章机构沿革
--
十七金融志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民间金融机构
------
第二节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
第二章货币
----
第三章信贷
------
第一节农业信贷
------
第二节工商信贷
----
第四章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五章现金管理
----
第六章储蓄
----
第七章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
----
第八章保险
政治篇
--
一政党志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中共冀县委员会
------
第三节基层组织和党员概况
------
第四节历次代表大会
------
第六节统一战线
------
第七节纪律检查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节县党部历任负责人
--
二政协群团志
----
第一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历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政协工作机构
------
第三节政协历届领导人
----
第二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科学技术协会
--
三政权志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代表
------
第五节代表联组
--------
附议事会 参事会 参议会
----
第二章政府
------
第一节冀县历代行政机构设置沿革
--------
附日伪冀县政府设置沿革
------
第三节人事管理
------
第四节外事 侨务
--
四政法志
----
第一章治安
------
第一节政治案件侦查
------
第二节刑事案件侦查
------
第三节预审工作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基层治保组织
------
第六节看守所
------
第七节人民武装警察
--------
附冀县主要反动会道门情况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控告申诉工作
------
第五节举报中心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行政审判
------
第五节告诉,申诉和处理冤假错案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公证
------
第二节律师
------
第三节人民调解
------
第四节法制宣传
--
五民政志
----
第一章优待 抚恤
------
第一节国家抚恤与补助
------
第二节群众优待
------
第三节拥军优属
------
第四节孤老烈属 复员军我赡养
------
第五节扶贫扶优
------
第六节褒扬工作
----
第二章救灾 救济
------
第一节受灾救济
------
第二节困难救济
----
第三章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一般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节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殡葬管理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五章婚姻登记
----
第六章地名管理
--
六军事志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旧政权军事机构
--------
附游杂军在冀县的活动
------
第二节人民武装管理机构
----
第二章兵制
------
第一节兵制沿革
------
第二节民兵
----
第三章兵事和战斗记略
------
第一节历代兵事记略
------
第二节抗日战争期间战斗事例
------
第三节兵祸
文化篇
--
一教育志
----
第一章历代教育综述
----
第二章学前教育
------
第一节县立幼儿园
------
第二节农村民办幼儿班(园)
------
第三节管理
----
第三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小学教育
------
第二节中学教育
--------
附河北省立第十四中学专记
----
第四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附河北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专记
------
第二节职业教育
----
第五章业余教育
------
第二节农民业余学校
------
第二节职工业余学校
------
第三节电大 函授及自学
----
第六章教学研究
------
第一节教研活动
------
第二节招考制度
----
第七章教育行政管理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教育行政机构
----
第八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发展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节待遇
----
第九章勘工俭学
--
二科技志
----
第一章科技科普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附主要成果简介
------
第四节科技农业
----
第二章新能源
----
第三章标准计量
------
第一节度量衡制度
------
第二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四章防震工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群测群防
--
三文艺志
----
第一章文化事业机构
------
第一节文化馆(站)俱乐部
------
第二节电影发行和放影单位
------
第三节群众文化团体
------
第四节剧团 宣传队 曲艺队
--------
附文艺演出场所
------
第五节新华书店
------
第六节档案馆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音乐 舞蹈
------
第三节戏剧 曲艺
------
第四节美术 摄影 书法
------
第五节民间文学
------
第六节民间艺术
----
第三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古墓群
--------
附张耳祠
------
第二节古墓碑
--------
附紫薇夕照
------
第三节其他胜迹
------
第四节文物馆馆藏文物
----
第四章新闻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通讯报道
------
第四节报刊
--
四卫生志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机构与设备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培训进修
------
第四节医疗制度
----
第二章医药
----
第三章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卫生 监测和管理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县妇幼保健站
------
第二节妇幼病防治
----
第五章爱国卫生
--
五体育志
----
第一章体育机构及设施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三章职工体育
----
第四章农村体育
----
第五章传统武术
------
第一节三皇炮捶之乡—北漳淮乡赵家庄
------
第二节冀县武术表演大会
居民篇
--
一人口志
----
第一章历代人口变动情况
------
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源考
----
第二章建国以后人口发展状况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三章民族
----
第四章华侨及归侨
------
附旅蒙归国华侨郭恒秋专记
------
冀县侨联委员常乃荣专记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节制生育
------
第二节计划生育管理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二姓氏志
----
第一章姓氏录
----
第二章姓氏源流考
----
第三章著姓望族
--
三方言志
----
第一章冀县方言综述
------
第一节方言概说
------
第二节音标符号
----
第二章语音分析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儿化
------
第四节单字调
------
第五节连读变调
----
第三章冀县话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
第一节声母的比较
------
第二节韵母的比较
------
第三节普通话中的[z]声母字的方普读音比较
------
第四节声调的比较
--------
附单宇特殊读音举例一般词语特殊读音举例地名特殊读音举例数量词读音
----
第四章特殊词语示例
----
第五章语法特点
------
第一节音变造词
------
第二节虚词“咾”与“滥”
------
第三节可能补语
------
第四节最高程度补语表示法
----
第六章语法例句
--
四宗教信仰志
----
第一章佛教
----
第二章道教
----
第三章坛庙
----
第四章天主教
------
附冀县宗教信仰活动的一种表现方式——醮会与庙会
--
五风俗志
----
第一章古冀州风俗
------
第一节古冀州风俗习尚
------
第二节清末民初社会风尚
----
第二章岁时习俗
------
第一节传统节日
------
第二节新节日
----
第三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衣著
------
第二节饮食
------
第三节居住
------
第四节交通
----
第四章礼仪 习俗
------
第一节婚嫁
------
第二节丧葬
----
第五章陋俗与禁忌
------
第一节陋俗
------
第二节禁忌
----
第六章美德良风
------
第一节传统美德良风
------
第二节新风尚
--
六人民生活志
----
第一章农民生活
----
第二章职工生活
人物篇
--
一、人物列传
----
邳彤
----
道安
----
冯跋
----
冯太后
----
刘焯
----
孔巢父
----
胡文奎家世
----
王安世家世
----
宋老迈
----
李秉衡
----
吴汝纶
----
张廷湘
----
尹福
----
赵衡
----
梁振普
----
王树楠
----
史东初
----
罗军
----
王芝潼
----
李力
----
附王任重撰李力传略
------
李力
------
李忠
------
李新民
------
刘子毅
------
李惠南
------
孙殿起
------
苏泰昌
------
郁洛善
------
王濯江
------
罗泰生
------
王润生
------
朱锐夫
------
张兴臣
--
二、人物表
----
1.历代冀县籍名人事迹表略
----
2.历代冀县籍进士名录
------
附建国前冀县籍出国留学生名单
--
三、烈士英名录
--
四、冀县荣获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人名表
存献篇
--
一、总理视察冀县
--
二、历代修志记略
--
三、冀州古诗词选抄
--
四、冀州典实
--
五、碑记选录
--
六、社会恶性事故记略
编后记
志余
图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