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从自然环境、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方面记述了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历程。
内容时限:
0000-1993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目录
封面
浙江省农业志
版权页
图片
--
1954毛泽东冒雪到登县(今属富阳市)松溪乡王家水碓村了解农业合作化情况后留影
--
1954年3月毛泽东视察绍兴东湖农场
--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视察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
--
1951年12月18日,刘少奇在杭州灵隐寺旁察看嫁接的果树苗
--
1957年,周恩来在杭州梅家坞与茶农亲切交谈
--
彭真1958年2月26日视察红山农场时题词
--
朱德给九堡人民公社蚕桑示范场的亲笔信(朱德曾于1958年4月到杭州九堡蚕桑示范场视察,1959年12
--
1991年10月21日,江泽民视察奉北市滕头村
--
1991年7月21日,李鹏在嘉兴郊区虹阳乡察看洪涝灾情
--
1994年4月8日,朱镕基视察湖州,与城区道场乡种粮大户亲切交谈
--
1993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视察萧山市红山农场
--
河姆渡文化
----
稻谷堆积场
----
稻纹陶盆
----
骨耜
----
猪纹陶钵
----
陶纺轮,骨、木制纺织工具
--
良渚文化
----
绸片(上)、麻布片(下)
--
马家浜文化
----
石犁(邱城M4出土)(高玲 摄)
----
石镶(钱山漾遗址T7H4出土)(高玲 摄)
----
穿孔石斧(马家浜遗址M52出土)(高玲 摄)
----
桐乡罗家角出土的稻谷
--
越国青铜农具
----
铜犁铧
----
铜锸
----
铜镰
----
铜耨
----
铜犁沟器
--
西晋·瓷灶
--
西晋·青瓷猪圈
--
西晋·青瓷狗舍
--
西晋·青瓷鸡笼
--
宋·楼(王寿)《耕织图》(一)
--
宋·楼(王寿)《耕织图》(二)
--
起秧
--
插秧
--
制种
--
育种
--
翻晒玉米
--
收割
--
牧场
--
猪栏
--
鸭塘
--
鸡舍
--
蜂场
--
牛市(考察温岭高峰牛核心群)
--
火腿
--
羔皮
--
采桑
--
育蚕
--
茧丝
--
采茶
--
机械采茶
--
晒棉
--
剥麻
--
瓜架
--
豆棚
--
育菇
--
采菊
--
奉化水蜜桃
--
余姚杨梅
--
藤稔葡萄
--
临海柑橘
--
江山猕猴桃
--
建德草莓
--
枫桥香榧
--
苍南四季柚
--
普陀水仙
--
绍兴兰花
--
西湖荷花
--
天台隋梅
--
金华佛手
--
浙江蚕学馆外景(西湖金沙港,1898年)
--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浙江农业大学(卢绍庆 摄)
--
中国水稻研究所(胡更生 摄)
--
奉化市滕头村居民
--
奉化市滕头村民居
--
萧山市东冠村民居
--
沼气供户(沈楚白 摄)
--
鄞县邱二村民居
--
《浙江省农业志》编纂委员会留影
--
《浙江省农业志》评审会议
--
2002年浙江省行政区划图
总序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农业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目录
综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农业自然环境与农业区域
--
第一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农业用地
----
第二节 土地开发
--
第二章 农业气候资源
----
第一节 光资源
----
第二节 热量资源
----
第三节 降水
--
第三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河川径流量
----
第二节 地下水资源量
----
第三节 农田水利建设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台风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旱灾
----
第四节 低温冷害
----
第五节 冰雹大风
--
第五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区划演变
----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
第三节 种植业区划
----
第四节 畜牧业区划
第二篇 农业社会经济环境
--
第一章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历代田制
----
第二节 封建剥削
----
第三节 赋役
--
第二章 土地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前期工作
----
第二节 土地改革过程
----
第三节 土地改革成果
--
第三章 农业经济组织
----
第一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
----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五节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
第六节 股份合作经济组织
--
第四章 农业人口及农业劳动力
----
第一节 农业人口
----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
--
第五章 农业资金投入
----
第一节 国家资金
----
第二节 集体经济组织资金
----
第三节 农户资金及劳动积累工
----
第四节 农业发展基金
--
第六章 农业政策与法规
----
第一节 农牧业产业政策
----
第二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
----
第三节 农产品流通政策
----
第四节 农产品价格政策
----
第五节 农业税收政策
----
第六节 扶贫政策
----
第七节 农业法律法规
第三篇 种植业技术基础
--
第一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开拓
----
第二节 耕地整治和开荒造田
----
第三节 土壤普查和分类
----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五节 高产土壤管理
----
第六节 改良低产土壤
--
第二章 肥料
----
第一节 广辟肥源
----
第二节 农家肥料
----
第三节 绿肥
----
第四节 化学肥料
----
第五节 生物肥料
----
第六节 施肥技术
--
第三章 种子
----
第一节 开拓种子事业
----
第二节 品种评选 引进 育种
----
第三节 品种区试与审定
----
第四节 良种繁育体系与繁育技术
----
第五节 种子经营
----
第六节 种子检验 加工 贮藏
----
第七节 种子管理
--
第四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
----
第二节 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
----
第三节 农药与药械
----
第四节 病虫害预测预报
----
第五节 植物检疫
----
第六节 农药监测与管理
----
第七节 植物保护组织体系
第四篇 粮食作物
--
第一章 种植制度
----
第一节 水田种植制度
----
第二节 旱地种植制度
--
第二章 稻作
----
第一节 稻作起始、传播和籼粳稻分化
----
第二节 生产布局
----
第三节 品种更替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杂交水稻
--
第三章 旱粮
----
第一节 大麦 小麦
----
第二节 玉米
----
第三节 薯类作物
----
第四节 豆类作物
----
第五节 其他小杂粮
--
第四章 模式栽培和吨粮工程建设
----
第一节 高产模式栽培
----
第二节 吨粮工程建设
第五篇 经济作物
--
第一章 蚕业
----
第一节 蚕业起始与发展
----
第二节 桑树栽培
----
第三节 桑蚕饲养
----
第四节 蚕茧购销
----
第五节 其他蚕类的利用
--
第二章 茶叶
----
第一节 生产起始与发展
----
第二节 产区分布
----
第三节 茶树栽培
----
第四节加工工艺
----
第五节 开拓贸易
--
第三章 棉花
----
第一节 棉业兴替
----
第二节 棉区分布
----
第三节 棉区耕作制
----
第四节 棉种选用
----
第五节 病虫草害
----
第六节 植棉技术
----
第七节 棉花购销
--
第二章 麻类作物
----
第一节 黄红麻
----
第二节 苎麻
----
第三节 大麻
--
第五章 油料作物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花生
----
第三节 芝麻
----
第四节 油茶
--
第六章 甘蔗 烟草 药材 席草
----
第一节 甘蔗
----
第二节 烟草
----
第三节 药材
----
第四节 席草
第六篇 园艺作物
--
第一章 水果 干果
----
第一节 果品生产概况
----
第二节 柑桔
----
第三节 桃
----
第四节 杨梅
----
第五节 枇杷
----
第六节 梨
----
第七节 葡萄
----
第八节 柿
----
第九节 李
----
第十节 枣
----
第十一节梅
----
第十二节 新兴水果
----
第十三节 板栗
----
第十四节 山核桃
----
第十五节 香榧
----
第十六节 银杏
--
第二章 蔬菜
----
第一节 生产发展与产区分布
----
第二节 蔬菜种类
----
第三节 引种与育种
----
第四节 蔬菜基地建设
----
第五节 栽培技术
----
第六节 蔬菜上市与销售
----
第七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
第三章 食用菌
----
第一节 栽培起始 分布与发展
----
第二节 生产技术
----
第三节 品种繁育及推广
----
第四节 加工与销售
--
第四章 花卉
----
第一节 生产概况
----
第二节 品种及其分布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贸易与展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