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

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汶川特大地震陕西抗震救灾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地记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 对陕西造成的灾害及陕西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基本情况。记述范围以陕西为主,兼及 四川、甘肃等地。

内容时限: 2008年5月12日-2008年10月14日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页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地震灾害
-- 第一章 汶川特大地震地质构造
---- 第一节 地质构造背景
---- 第二节 龙门山的大地构造位置
---- 第三节 汶川特大地震地表破裂带
---- 第四节 汶川特大地震发震构造模型
---- 第五节 汶川特大地震对汉中盆地相关构造的影响
-- 第二章 汶川特大地震基本参数
---- 第一节 震中与宏观震中(运动学参数)
---- 第二节 震源机制(动力学参数)
---- 第三节 地震破裂过程
---- 第四节 汶川特大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布
---- 第五节 陕西境内地震烈度分布
-- 第三章 汶川特大地震余震监测
---- 第一节 测震台网地震监测
---- 第二节 强震动台网地震监测
---- 第三节 前兆台网地震监测
---- 第四节 震后地震宏观现象调查
---- 第五节 余震活动趋势预测及信息发布
---- 第六节 余震活动的总体情况及在陕西的分布和影响
-- 第四章 人员伤亡
---- 第一节 死亡
---- 第二节 受伤
-- 第五章 房屋破坏
---- 第一节 城镇房屋破坏
---- 第二节 农村房屋破坏
-- 第六章 基础设施破坏
---- 第一节 公路设施受损
---- 第二节 铁路系统受损
---- 第三节 民航系统受损
---- 第四节 通信系统受损
---- 第五节 邮政基础设施受损
---- 第六节 电力设施受损
---- 第七节 石油和天然气系统受损
---- 第八节 市政基础设施受损
---- 第九节 水利工程受损
-- 第七章 工业破坏
---- 第一节 各市工业受损
---- 第二节 四个重灾县(区)工业受损
---- 第三节 陕西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受损
---- 第四节 国防科技工业受损
-- 第八章 农林牧渔业破坏
---- 第一节 农业受损
---- 第二节 畜牧业受损
---- 第三节 渔业受损
---- 第四节 林业受损
-- 第九章 商业和服务业破坏
---- 第一节 商贸业受损
---- 第二节 金融业受损
---- 第三节 旅游业受损
-- 第十章 社会事业设施破坏
---- 第一节 教育设施受损
----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受损
---- 第三节 文化设施受损
---- 第四节 体育设施受损
---- 第五节 监测设施受损
---- 第六节 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受损
--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破坏
---- 第一节 不可移动文物损坏
---- 第二节 馆藏可移动文物损坏
---- 第三节 文物保护建筑与设施受损
-- 第十二章 次生灾害
---- 第一节 地质灾害
---- 第二节 环境污染
---- 第三节 其他次生灾害
第二编 抢险救灾
-- 第一章 组织领导
---- 第一节 决策部署
---- 第二节 指挥机构
---- 第三节 指导指挥
-- 第二章 救援力量
---- 第一节 地方救援力量
---- 第二节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部队救援力量
---- 第三节 社会救援力量
-- 第三章 抢救生命财产
---- 第一节 进入灾区
---- 第二节 抢救人员
---- 第三节 抢救财产
---- 第四节 紧急转移疏散受灾群众
-- 第四章 抢修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抢修交通设施
---- 第二节 抢修通信设施
---- 第三节 抢修电力设施
---- 第四节 抢修生活设施
-- 第五章 防治次生灾害
---- 第一节 排查治理水电险情
---- 第二节 排除堰塞湖险情
---- 第三节 防治塌方、滑坡、泥石流
---- 第四节 转移处理危险物
---- 第五节 余震防御
-- 第六章 抢险救灾保障
---- 第一节 抢救行动保障
---- 第二节 装备物资保障
---- 第三节 政治思想保障
第三编 医疗防疫
-- 第一章 组织领导
---- 第一节 组织部署
---- 第二节 组织机构
---- 第三节 现场指挥
-- 第二章 救援力量
---- 第一节 省内医疗防疫救援力量
---- 第二节 赴川、甘医疗防疫救援力量
-- 第三章 医疗救治
---- 第一节 省内灾区伤病员救治
---- 第二节 四川、甘肃灾区伤病员救治
---- 第三节 转运及疏散伤病员
---- 第四节 接收救治四川转陕伤病员
---- 第五节 心理危机干预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第二节 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
---- 第三节 环境卫生处理
---- 第四节 动物卫生免疫
---- 第五节 卫生防疫知识宣传及健康教育
---- 第六节 预防保健
---- 第七节 出入境卫生检疫
-- 第五章 医疗服务恢复
---- 第一节 省内灾区医疗防疫服务恢复
---- 第二节 帮助四川灾区恢复医疗防疫服务
-- 第六章 救援保障
---- 第一节 后勤保障
---- 第二节 制度保障
第四编 赈灾救济
-- 第一章 赈济组织领导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安排部署
---- 第三节 组织发动
-- 第二章 灾区群众生活救助
---- 第一节 灾区基本生活需求
---- 第二节 生活救助
---- 第三节 受灾群众心理救助
-- 第三章 灾区群众转移安置
---- 第一节 紧急转移
---- 第二节 灾民安置
-- 第四章 灾区市场恢复
---- 第一节 灾区市场供应
---- 第二节 维护灾区市场秩序
---- 第三节 金融服务和保险理赔
-- 第五章 灾区生活和公益配套设施恢复
---- 第一节 生活配套设施恢复
---- 第二节 公益设施恢复
-- 第六章 灾区教育文化恢复
---- 第一节 恢复灾区教育
---- 第二节 恢复灾区文化生活
-- 第七章 农业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
---- 第一节 农业恢复目标
---- 第二节 农业恢复措施
---- 第三节 抢收抢种农作物
---- 第四节 以工代赈
---- 第五节 劳务输出
-- 第八章 维护灾区公共安全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消防安全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九章 社会捐赠
---- 第一节 单位和部队捐赠活动
---- 第二节 各类团体捐赠活动
---- 第三节 受灾市捐赠活动
---- 第四节 非受灾市捐赠活动
-- 第十章 志愿者赈灾活动
---- 第一节 团省委组织活动
---- 第二节 省妇联组织活动
---- 第三节 市、县组织活动
---- 第四节 志愿者自发活动
-- 第十一章 赈济款物使用
---- 第一节 使用原则
---- 第二节 使用范围
---- 第三节 分配办法
---- 第四节 使用去向
-- 第十二章 赈济监管
---- 第一节 省级纪检监察监督
---- 第二节 省级审计监督
---- 第三节 省级业务部门监管
---- 第四节 市县监管
第五编 恢复重建
-- 第一章 决策部署
---- 第一节 指挥部署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二章 法规政策与重建规划
---- 第一节 国家法规政策与重建规划
---- 第二节 地方法规政策
---- 第三节 重建规划
---- 第四节 资金筹措
-- 第三章 城乡居民住房建设
---- 第一节 农村居民住房
---- 第二节 城镇居民住房
-- 第四章 城镇体系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布局与重建
----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
----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风景名胜区
-- 第五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基础设施
---- 第三节 贫困村重建和以工代赈项目
-- 第六章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 第一节 教育设施
---- 第二节 医疗卫生设施
---- 第三节 文化体育设施
---- 第四节 就业和社会保障设施
---- 第五节 社会管理设施
-- 第七章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交通基础设施
---- 第二节 水利设施
---- 第三节 能源设施
-- 第八章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旅游业
-- 第九章 灾区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 第一节 商品零售网络
---- 第二节 生活服务网络
---- 第三节 商贸批发体系
---- 第四节 物流配送体系
---- 第五节 屠宰加工体系
---- 第六节 粮食流通体系
-- 第十章 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 第一节 监测预警设施和能力
---- 第二节 灾害风险治理
---- 第三节 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体系
---- 第四节 综合防灾减灾
-- 第十一章 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
---- 第一节 生态系统修复
---- 第二节 环境整治
---- 第三节 特殊保护区恢复
-- 第十二章 土地利用
---- 第一节 重建用地保障
---- 第二节 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 第十三章 精神家园建设
---- 第一节 心理康复工程
---- 第二节 抢救修复文物
---- 第三节 民族精神弘扬工程
-- 第十四章 对口支援和社会支持
---- 第一节 天津对口支援
---- 第二节 省内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
---- 第三节 社会支援
---- 第四节 军队支援
第六编 英模人物
-- 第一章 英模事迹
---- 第一节 革命烈士传
---- 第二节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事迹
---- 第三节 全国抗震救灾模范事迹
-- 第二章 英模名录
---- 第一节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
---- 第二节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大事记
-- 二○○八年
-- 二○○九年
-- 二○一○年
-- 二○一一年
附录
-- 条例办法类
-- 方案规划类
-- 领导讲话类
-- 工作文件类
-- 艺文类
-- 地震资料
参考文献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