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1-1988
出版时间:
1992年03月
目录
封面
封开县志
版权页
广东省封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封开县志》编审组
《封开县志》审稿组
封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封开县志》编辑部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图片
--
封开县行政区划图
--
封开县城街道图
--
封开县地势图
--
封开县水利电力建设分布图
--
封开县林业分布图
--
封开县城远眺
--
1987年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澜涛(中)视察封川造纸厂
--
原全国人大常务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丕显为麒麟山矿泉水厂题词
--
1991年10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视察封开古人类遗址——黄岩洞陈列馆
--
1994年5月,广东省省长朱森林(前右三)视察封开县明珠实业(集团)公司
--
国家邮电部副部长朱高峰视察封开县邮电局
--
1994年6月,广东省副省长卢钟鹤(前右三)视察江口中学
--
1996年7月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左三)视察明珠实业(集团)公司
--
1994年夏天,封开县受洪水侵袭的情景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和肇庆市市长陈均伦到灾区了解灾情
--
部队战士救助灾民
--
香港同胞霍冯坚妮女士(右三)、黄梁曼丽女士(右二)向南丰镇灾民捐赠物资
--
广东省副省长李兰芳(右)向封开灾区捐赠救灾物资
--
香港宝善道德会会长朱文仙(前右)把救灾物资亲自发给灾民
--
1986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到封开视察罗董镇砂仁生产
--
南丰镇万亩优质粮基地
--
农业局技术员张庆智二十年如一日钻研水稻种子工作,终于研究出高产优质永稻“封丰占”
--
糖蔗
--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封开县绿化达标
--
1989年6月,广东省副省长凌伯棠到封开县视察林业
--
飞机治虫
--
封开境内林木
--
出口外运的森工木材
--
平风镇红庄管理区香蕉
--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的封开蒲葵(新种)
--
杏花银梨
--
长岗板栗
--
渔涝果场
--
南华李
--
渡头镇九盘管理区水沙田柚
--
江川年桔
--
渔涝镇白沙塘果蔗
--
渔涝黄烟
--
在杏花三联管理区挖出的“葛薯王”
--
发展山地冬姑
--
肉厚醇香的花菇
--
杏花白马茶
--
莲都山羊
--
长岗谷圩周黎养殖场饲养的鳗鱼
--
杏花鸡
--
良种蛋鸭
--
白垢电厂
--
都平电厂
--
南丰民华水轮泵站
--
县城江口110千伏变电站
--
七星二级电站放水坝
--
东安江截流发电
--
装机两台、容量275千瓦的莲都埇电站
--
封开成为肇庆市第一个电化达标县
--
渡头镇制砖厂
--
大玉口镇腐竹加工厂
--
大玉口镇藤制出口产品
--
长岗镇皮鞋厂
--
长安镇缸瓦陶瓷厂
--
大玉口镇木制品厂
--
中外合资企业联峰水泥厂
--
开源化工厂
--
封开县水泥厂
--
县水泥厂产品多次获奖
--
太子山矿泉水厂
--
泉眼
--
麒麟山矿泉水厂制瓶车间
--
矿泉水厂罐装车间
--
产品
--
南丰糖厂
--
出口待运的松香产品
--
县林产工业集团公司的林化产品
--
中外合资企业江城塑料电器有限公司的塑料产品
--
中密度纤维板厂貌
--
车间
--
高级中密度纤维板系列
--
小型辗米机
--
用本厂产品生产的办公台、椅系列
--
吊钩
--
封川造纸厂貌
--
造纸厂的产品
--
粤丰实业总公司医用弹力绷带车间
--
优秀新产品——山梨酸钾
--
1955年3月15日,举行封川~南丰公路开通,举行通车典礼
--
国道321线封川收费站
--
南丰贺江大桥
--
1992~1995年,县境内100公里公路全面铺设成二级水泥路面
--
贯通粤桂陆路交通运输的贺江一桥和二桥
--
国道321线封开路段与广西交界处
--
肇庆海关封开办事处
--
江口港客运码头
--
“飞龙”高速客轮码头
--
江口港货运码头
--
封开县委、县政府大院
--
封开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
封开县外贸大厦
--
封开县邮电局
--
移动电话基地站
--
自动电话交换机
--
县城江口镇大塘路的广信商贸城
--
县城江口镇贺江—桥头十字街口
--
县城江口夜景
--
县城江口镇东堤路
--
县城江口新开发的大塘路一角
--
县城江口滨公园
--
中国大陆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
--
塔山公园中的登山石梯
--
江滨公园中的儿童乐园
--
渔涝镇敬老院
--
罗董镇人民政府
--
金装镇人民政府
--
百货大楼自选商场
--
县城定康商场
--
华侨商场
--
中国人民银行封开支行大楼
--
封开财政大楼
--
中国银行封开支行自动柜员机
--
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封开支公司大楼
--
五君挺秀
--
千层叠翠
--
黄岩探古
--
广信河猪(也母)石
--
斑石景观
--
叠翠妙韵
--
龙山风景区白石岩景观——“瑶池仙景”
--
岭南第一状元莫理卿之墓
--
二星级宾馆——杏花宾馆
--
县城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楼
--
坐落在江滨公园的县图书馆
--
罗董镇文化中心楼
--
封川镇文化中心楼
--
县广播电视转播台
--
屹立在海拔927米的麒麟山上的电视转播台
--
电台主持人在直播室
--
地方书报刊
--
侯以方作品(国画)
--
民国罗海空遗作
--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谢清作品
--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李尚拔作品
--
民国刘侠奇遗作
--
封开书法协会副主席卢森荣作品
--
莫石鸿国画作品
--
叶青作品
--
民间艺术队伍游行
--
白鹤舞
--
1991年11月,西江流域古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封开县召开
--
1996年8月在封开县召开“岭南古都专家论证会”
--
封开峒中岩人类牙齿化石
--
黄岩洞古人类遗址
--
黄岩洞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颅骨化石
--
南丰利羊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文物
--
从杏花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质饰物
--
明正统十四年(1450)重修的封川古城门
--
原开建县古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时建土城,成化元年(1465),改建为砖城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丰镇侯村乡贤祠
--
明代建造的平凤镇平岗村泰新桥
--
始建于唐代的渔涝扶学大梁宫
--
杏花清代民居
--
1950年春,封川县地方反动势力勾结土匪,策动反革命武装暴乱,妄图推翻刚建立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解放
--
参加1950年平暴剿匪的三六六团“小战士”
--
县委副书记李培雄(左一)为烈士女儿题词留念(本栏照片为当年参加平暴剿匪的三六六团一营战士佘志威、胡春
--
在平暴剿匪中牺牲的唐常恩烈士(湖南长沙人)的女儿唐小玲从北京来到封开烈士纪念碑祭扫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封川县二区农民协会会址——平岗大造宫
--
屹立在县城高塱界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炳辉烈士祠
--
县城监中队
--
基干民兵在操练
--
青年应征入伍
--
江口中学教学区
--
江口中学电脑室
--
江口中学教室
--
邵逸夫先生捐资兴建的封川中学教学楼
--
南丰中学校园一角
--
南丰中学校友园
--
江口中学图书阅览室
--
江口镇初级中学
--
县成人中专校园一角
--
县成人中专教师向学生讲述汽车构造原理
--
金装镇教师村
--
南丰中心小学校园
--
江口中学学生在做体操
--
县职业中学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实习
--
县教师进修学校美术老师在指导学生画画
--
金装中心小学正门
--
香港《星岛日报》、香港官立学校非学位教师职工会、香港资助小学校职工会等社团向罗董镇中心校投资兴建的“
--
封开县城河南幼儿园
--
封开县机关幼儿园
--
封开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
--
金装镇卫生院
--
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呼吸疾病系统的高压氧气仓
--
封开县第二人民医院从日本进口的纤维镜
--
封开县人民医院彩色B超
--
封开县人民医院碎石机
--
从日本进口的800血液分析仪和美国500型生化仪
--
1994年6月,封开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黄建业(右)出席国际针灸、东方医学学术研讨会并获奖
--
封开籍运动员彭爱莲(左二)、梁梅兴(左三)于1991年10月在日本东京参加第四届亚洲划船锦标赛获四人
--
健身室
--
封开籍运动员梁文豪(中)于1992年4月在澳大利亚参加亚太地区中学生田径赛中获三级跳远第一名,成绩1
--
封开县城塔山公园中的全民健身运动
--
妇女健身队
--
封开县人民体育广场正在举办节日环城跑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政区
--
第一章位置 境域
----
第一节位置
----
第二节境域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后
--
第四章县城 乡镇
----
第一节县城(江口镇)
----
第二节乡镇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演变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三节地层
----
第四节岩浆岩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地貌特征
----
第二节主要山地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文测报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点和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第三节主要气象灾害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植物资源
----
第四节动物资源
----
第五节矿产资源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数量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迁移变动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性别 年龄
----
第三节文化程度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五节婚姻状况
----
第六节平均寿命
------
附:百岁老人简介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节育 绝育
----
第三节晚婚
----
第四节优生优育
----
第五节政策措施
--
第五章姓氏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姓氏录
----
第三节部分姓氏简介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
----
第一节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节经济发展速度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流通结构
--
第三章人民经济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消费水平
----
第三节居住水平
----
第四节城乡居民储蓄水平
----
第五节劳动就业率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农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农作物种类与产量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章农技 农艺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选育与推广
----
第三节主要作物栽培
----
第四节土壤改良
----
第五节植物保护
--
第四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农机农具
----
第二节农机经营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木资源
----
第二节林产资源
--
第二章林权变革
----
第一节私有山林
----
第二节集体山林
----
第三节股份合作营林
----
第四节国有山林
--
第三章造林绿化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环境绿化
----
第四节果树栽培
----
第五节抚育管理
----
第六节营林投资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林政管理
----
第二节封山育林
----
第三节森林防火
----
第四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五节改燃节柴
--
第五章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自然环境
----
第三节物种资源
----
第四节发展方向
--
第六章森林开发
----
第一节林木采伐
----
第二节木材运输
----
第三节木材购销
----
第四节林区建设
--
第七章林场建设
----
第一节国营林场
----
第二节国合林场
----
第三节林业采育场
----
第四节乡村林场
----
第五节户办林场
------
附:耕山大户李彬传
第七篇水利
--
第一章水利工程建设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机具
----
第四节防洪排涝工程
----
第五节水土保持
--
第二章水利工程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及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灌溉管理
----
第四节水费征收
----
第五节水文站管理
----
第六节综合经营
--
第三章防汛抗旱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防汛
----
第三节抗旱
第八篇畜牧水产
--
第一章禽畜
----
第一节品种及分布
----
第二节饲料
----
第三节畜禽饲养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二章水产
----
第一节品种及其分布
----
第二节鱼苗装捞及苗种培育
----
第三节成鱼养殖
----
第四节江河捕捞与人工增殖
----
第五节渔政管理及水产资源保护
第九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发展概况
----
第一节经济演变
----
第二节企业分布
----
第三节发展效益
--
第二章生产行业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第三节交通运输业
----
第四节建筑业
----
第五节商饮服务业
--
第三章经营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第四节财务管理
第十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综述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设备
----
第三节工业产值
----
第四节利税 盈亏
----
第五节劳动生产率
----
第六节工业企业存在问题
--
第二章工业行业
----
第一节陶瓷
----
第二节建材
----
第三节采矿工业
----
第四节造纸工业
----
第五节印刷工业
----
第六节机械工业
----
第七节食品工业
----
第八节纺织、缝纫及制鞋业
----
第九节木材加工业
----
第十节化学工业
--
第三章工业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二节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
第四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四章骨干企业及名优产品选介
----
第一节骨干企业
----
第二节名优产品
第十一篇交通
--
第一章道路 桥梁 渡口
----
第一节道路
----
第二节桥梁
----
第三节渡口
--
第二章航道 港口 码头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
----
第三节码头
--
第三章陆路运输
----
第一节营运单位
----
第二节运输工具
----
第三节客货运输
--
第四章水路运输
----
第一节营运单位
----
第二节运输工具
----
第三节客货运输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公路交通管理
----
第二节水路交通管理
------
附:重大交通事故
第十二篇邮电
--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元至清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解放后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和邮运
----
第二节邮政业务量
----
第三节汇兑
----
第四节报刊发行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电报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企业管理
----
第二节业务管理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第四节劳动管理
第十三篇电力
--
第一章简述
--
第二章主要水电站
--
第三章输变电工程
----
第一节输电线路
----
第二节变电所(站)
--
第四章电业管理
----
第一节管电体制
----
第二节供电管理
----
第三节安全用电
第十四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房屋
----
第二节街道
----
第三节基础设施
----
第四节主要公共设施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村民住房建设
----
第二节村民用水设施建设
----
第三节集镇建设
------
附:部分圩市建设简介
--
第三章建筑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设计施工
----
第三节装备
----
第四节生产效益
--
第四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土地征用与补偿
----
第三节土地资源调查
----
第四节土地登记发证
----
第五节土地利用保护
----
第六节地名管理
----
第七节土地监察
--
第五章房地产管理及开发
----
第一节规划管理
----
第二节房屋管理
----
第三节房屋清退
----
第四节房地产开发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环境状况
----
第三节环境污染治理
----
第四节环境监测
第十五篇商业
--
第一章商业经济类型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集体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五节中外合资商业
--
第二章商业网
----
第一节商业网点
----
第二节集市贸易
----
第三节饮食业与服务业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商品收购
----
第二节商品销售
----
第三节商品调运与储存
--
第四章管理与效益
----
第一节管理
----
第二节效益
第十六篇粮油
--
第一章粮油市场
--
第二章粮油收购
----
第一节粮食收购
----
第二节油料统购
--
第三章粮油供应
----
第一节非农业人口食用粮油供应
----
第二节饮食、复制、酿造业粮食供应
----
第三节补助粮油供应
----
第四节种子及饲料
--
第四章粮油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调运
--
第五章粮油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饲料加工
第十七篇外经 外贸
--
第一章机构与经营方式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经营机构
----
第三节经营方式
--
第二章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
第一节农副产品基地
----
第二节工矿产品基地
--
第三章出口商品
----
第一节出口种类
----
第二节出口总值
--
第四章对外经济合作
----
第一节补偿贸易
----
第二节“三来”加工
----
第三节“三资”经营
第十八篇财政 税收
--
第一章机构与体制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税务机构
----
第三节财税体制
--
第二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三章税务
----
第一节税种及税额
----
第二节征收方法与征收管理
第十九篇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当押
----
第二节金库
----
第三节银行
----
第四节信用合作社
----
第五节保险部门
----
第六节农村合作基金会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节货币管理
----
第四节金银收兑与管理
--
第三章信贷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贷款
----
第三节结算
--
第四章债券 保险
----
第一节债券
----
第二节保险
第二十篇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计划管理与统计工作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工作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
第三节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
第三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管理
----
第二节物价演变
----
第三节商品交换比价
----
第四节价格指数及农业生产成本调查
--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
第一节计量演变
----
第二节计量管理
----
第三节标准化工作管理
----
第四节产(商)品质量管理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审计监督
第二十一篇旅游
--
第一章风景资源
----
第一节巨石奇峰
----
第二节崇山林海
----
第三节玉宫幽洞
----
第四节秀水甘泉
----
第五节雄碑高塔
----
第六节瀑布古树
--
第二章保护 开发
----
第一节资源保护
----
第二节开发建设
--
第三章服务 管理
----
第一节旅游服务
----
第二节经营管理
第二十二篇要事纪略
--
第一章民国时期
----
第一节农民革命运动
----
第二节抗日战争
----
第三节解放战争
--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一节清匪反霸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三反”、“五反”
----
第四节“三大改造”
----
第五节机关内部的肃反、审干
----
第六节“整风反右”运动
----
第七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
第八节整风、整社、“四清”
----
第十节拨乱反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第二十三篇政党 社团
--
第一章中共封开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四节党的其他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中国青年党封川县党部
----
第三节中国民主社会党开建县党部
----
第四节民主党派人士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商会及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节科协 文联
----
第七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第二十四篇政权 政协
--
第一章县署、县政府及议政机构
----
第一节州郡和县署
----
第二节县政府及基层政权
----
第三节参议会及国大代表选举
--
第二章人民权力机关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选举
----
第三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基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政协委员构成
----
第二节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工作机构
----
第四节主要活动
第二十五篇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清匪 镇反
----
第三节清查登记
----
第四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五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六节看守 劳改
----
第七节治安管理
----
第八节基层治保工作
----
第九节消防管理
----
第十节武装警察
----
第十一节交通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纠纷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判决执行
----
第七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教育
----
第三节律师 公证
----
第四节人民调解
第二十六篇民政
--
第一章优抚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优待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烈士褒扬
----
第五节革命老区建设
--
第二章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一节安排就业
----
第二节困难补助
----
第三节扶持致富
--
第三章救灾 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社会救济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福利事业
----
第二节福利企业
----
第三节收容遣送
--
第五章婚姻管理
----
第一节执行婚姻法
----
第二节婚姻登记
第二十七篇劳动 人事
--
第一章劳动就业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奖惩
--
第二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工资基金管理
----
第二节工资改革与调整
--
第三章劳保福利
----
第一节劳保用品
----
第二节劳动保险
----
第三节公费医疗
----
第四节福利费
----
第五节津贴与补贴
--
第四章干部管理
----
第一节干部状况
----
第二节选拔录用
----
第三节干部任免
--
第五章行政监察
----
第一节监察组织
----
第二节监察活动
--
第六章离退休
----
第一节离休
----
第二节退休
----
第三节退职
第二十八篇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一节清代、民国时期兵役
----
第二节解放后兵役
--
第二章武装
----
第一节地方武装
----
第二节驻军和军事设施
--
第三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事训练
----
第三节政治教育
----
第四节装备管理
----
第五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兵事
----
第一节楚—南汉贺江之战
----
第二节瑶、壮义军抗明
----
第三节粤、桂军在封川交战
----
第四节封川二区农民自卫军反迫害斗争
----
第五节云塘之战
----
第六节绥贺支队六团“三战渔涝”
----
第七节解放封川、开建两县县城
----
第八节平暴剿匪
第二十九篇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单位
----
第三节科技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科技人才
----
第二节职称评聘
----
第三节科技人员待遇
--
第三章科技应用与推广
----
第一节农林渔牧
----
第二节工业
----
第三节卫生
--
第四章科学研究
----
第一节科研项目
----
第二节科研成果
--
第五章科技知识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咨询
----
第三节技术培训
第三十篇教育
--
第一章社学 私塾 书院
----
第一节社学
----
第二节私塾
----
第三节书院
--
第二章学校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第四节职业教育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其他教育
--
第四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教师待遇
----
第三节教师培训
----
第四节民办教师
--
第五章教学研究
----
第一节教研机构
----
第二节教育学会
----
第三节教研成果
--
第六章教育经费与学校建设
----
第一节教育经费来源
----
第二节勤工俭学
----
第三节学校建设
第三十一篇文化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组织机构与团体
----
第二节民间艺术
------
附:县内各地山歌曲调、歌谣
----
第三节群众文化活动
----
第四节文艺创作
--
第二章戏剧
----
第一节解放前戏剧
----
第二节解放后戏剧
--
第三章电影
----
第一节放映单位
----
第二节放映网点和观众人数
--
第四章图书及地方报刊
----
第一节书店
----
第二节图书馆(室)
----
第三节地方报刊
--
第五章档案工作
----
第一节机构 队伍
----
第二节馆藏档案
----
第三节档案管理
----
第四节档案利用
--
第六章广播 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第三十二篇文物 古迹
--
第一章文物保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普查
----
第三节管理
--
第二章历史文物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遗物
----
第三节旧址
----
第四节古墓葬
----
第五节建筑
----
第六节馆藏文物
----
第七节金石
第三十三篇医疗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卫生管理机构
----
第二节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
第三节基层医疗单位
----
第四节医疗卫生队伍
--
第二章卫生 防疫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慢性病防治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医疗设施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队伍建设
----
第二节新法接生及孕产妇保健
----
第三节妇科病普查普治
----
第四节幼(婴)儿保健
--
第五章药政 药检
----
第一节药政
----
第二节药检
第三十四篇体育
--
第一章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育设施
--
第二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近现代城乡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三章体育竞赛
第三十五篇社会风情
--
第一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民间礼俗
----
第四节岁时节日
----
第五节迷信习俗
--
第二章婚姻 家庭 称谓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结构
----
第三节称谓
--
第三章宗教信仰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基督教
--
第四章俗语
----
第一节谚语
----
第二节歇后语
第三十六篇方言
--
第一章概述
----
第一节汉语方言概述
----
第二节标话
--
第二章汉语方言
----
第一节封川话语音
----
第二节开建话语音
----
第三节南北两种话的语音比较
----
第四节南北两种话的词汇比较
----
第五节南北两种话的语法比较
--
第三章标话
----
第一节标话的语音系统及其特征
----
第二节标话的常用词汇
----
第三节标话的语法特点
第三十七篇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陈钦
----
陈元
----
牟子
----
士燮
----
张(巴山)
----
莫宣卿
----
刘谦
----
刘隐
----
苏章
----
李托
----
曾觐
----
蒙端
----
岑哲
----
陈锭
----
莫尚简
----
陈元昭 陈义
----
张应兰 张一旸
----
岑文高 岑一麒
----
苏乔
----
侯用宾 侯应选
----
侯应遴
----
陈天瑞 陈其诚
----
苏梦阳
----
叶日焕
----
陈道蕴
----
陈国儒
----
温润
----
蒙昌奕
----
陈胜高
----
苏雅韬
----
梁上达
----
温毅
----
叶会时 叶际时
----
蒙芝遴
----
李盛广 李万琳
----
伍名时
----
孔广宋
----
陈阶
----
梁大任
----
胡湘兰
----
程含章
----
李炳辉
----
李昭如
----
王斌能
----
龙拔汉
----
龙萧
----
李杰伟
----
陈辉慈
----
龙师侯
----
罗海空
----
刘品题
----
李辅豪
----
徐罗
----
温用梅
----
曾辉衡
----
钟秀廷
----
杨祝娣
----
侯桂森
----
李汉勋
----
莫昭平 李沧
----
刘侠奇
----
莫翰洲
----
卢世泽
----
孔宇光
----
陈锡国
----
莫金火
----
黎珠
----
冯乃广
----
邓琼林
----
李穆堂
----
彭镜波
--
第二章人物录
----
陈万言
----
王国才
----
莫宗尧
----
莫宗舜
----
莫天祐
----
李逢卯
----
莫敏
----
莫志忠
----
温海
----
李信
----
吴本桥
----
叶康
----
黎宪
----
麦祈用
----
蒙光显
----
孔学礼
----
莫壮
----
黄琏
----
陈廷俞
----
陈廷介
----
梁一道
----
饶志学
----
饶殷学
----
林干
----
吴文扬
----
梁永坚
----
李东旸
----
叶高
----
陈大纶
----
邓起龙
----
孔大业
----
梁麟祥
----
蒙澄
----
黄河源
----
朱明
----
李自强
----
李盛泰
----
石而玖
----
植奇举
----
何异鹏
----
植中香
----
伍景时
----
李充光
----
侯沐彤
----
植治平
----
植匡时
----
钱鸿施
----
刘赤大
----
植应时
----
李千株
----
苏明
----
李文钟
----
黎方扬
----
陈相才
----
梁龙昂
----
吴干
----
张时言
----
刘儒玲
----
黎民杰
----
林汝翰
----
邓洛英
----
李镜潭
----
梁益培
----
胡伟
----
黎亚梓
----
黄花俦
----
林昌南
----
李树荣
----
陈定林
----
梁玉山
----
玉崑山
----
朱丹墀
----
彭祖寿
----
林其丰
----
黄宴平
----
伍穗新
----
梁法廷
----
梁海奇
----
梁铭燊
----
吴炳华
----
钱召群
----
梁培生
----
于敏杰
----
林仲达
----
李司祥
----
袁昆生
----
童梓瑞
----
侯裕昌
----
叶宣甫
----
叶思让
----
林伯达
----
邓汝豪
----
黄沛榕
----
黎永增
----
李琼森
----
叶郁辉
----
何翼
----
叶思训
----
侯文威
----
孔祥育
----
黄国砱
--
第三章人物表
附录
--
一、旧县志序文选
--
二、历代诗联文选
--
三、文告选辑
--
四、回忆录
编后记
鸣谢
《封开县志》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