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志·环境保护志·第九卷

陕西省志·环境保护志·第九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编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以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二、本志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陕西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信息、资料、数据,记述陕西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

出版时间: 2007年11月

目录

封面
环境保护志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陕西省志·环境保护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人员
图片
--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前左三)在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和陕西省省长袁纯清陪同下视察汉江丹江水质保护工作
-- 200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中)在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左一)和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的陪
-- 2007年9月5日,省委书记赵乐际视察渭河治理
-- 2006年9月,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左一)在秦岭视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副省长赵德全(右一)陪同视察
-- 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前左一)在陕西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中)的陪同下视察环境保
-- 2006年6月8日,副省长洪峰代表陕西省政府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 2004年7月13日,省委、省政府在西安召开全省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李建国(左六)、省长
-- 副省长洪峰(右)和省环保局局长何发理(左)检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记录
-- 2005年8月,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林涛、陈再生视察环境保护工作
-- 2002-2006年,全省环保系统积极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
-- 2005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宝鸡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 宝鸡市渭河市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 宝鸡市市区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 陕西省最大的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黑河水源地
-- 秦岭北麓生态示范区
--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接见获第三届地球奖的咸阳市环保局干部刘新民
-- 2002年1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纪检组长曾晓东(前排左二)在省环保局副局长冉新权(前排左三)陪同下视
-- 副省长范肖梅参加环保妈妈儿童植树活动
-- 副省长潘连生接见东西部“环保连着你我他”活动的小记者
-- 2000年3月,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座谈会
--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兴民做客新闻直播室,现场解答有关环境政策的群众热线提问
-- 2006年8月,龙钢循环经济产业园揭牌,标志着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始建设
-- 2006年1月17日,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新荣(前右一)代表省环保局慰问部队官兵
-- 1998年,咸阳市环境保护局刘新民获国家人事部“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宋瑞祥接
-- 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局长刘维隆、副局长亢文选检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
-- “6·5”世界环境日宣传环保文艺演出
-- 绿色社区
-- 陕西省建成的第一个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厂
-- 南水北调主要水源地汉江,多年出省水质为Ⅱ类
-- 西安思源学院校园内实现循环用水
-- 陕西秦岭(秦华)发电有限公司爆破除尘效率低的旋风除尘器,安装先进的静电除尘器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城乡环境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情
---- 第二节 气象
---- 第三节 植被覆盖
---- 第四节 水资源
---- 第五节 矿产
---- 第六节 环境质量
-- 第二章 社会环境
---- 第一节 行政区划
----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与环境
---- 第三节 工业布局与环境
---- 第四节 农牧业与环境
---- 第五节 交通运输与环境
---- 第六节 城市兴起与环境
---- 第七节 能源结构与环境
---- 第八节 旅游与环境
-- 第三章 环境变迁
---- 第一节 远古时期
---- 第二节 纪年时期
---- 第三节 历史上几个重要环境问题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二篇 环境保护
-- 第一章 自然生态环境发展
---- 第一节 自然保护区
---- 第二节 野生植物资源
---- 第三节 动物资源
---- 第四节 生态平衡
---- 第五节 水土保持
---- 第六节 土壤盐碱化
---- 第七节 遏制沙漠化
---- 第八节 滑坡
---- 第九节 开矿与环境
---- 第十节 爱鸟节与爱鸟周
---- 第十一节 风景名胜区与市树、市花
--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 第一节 大气污染与防治
---- 第二节 水污染与防治
---- 第三节 土壤污染与防治
----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与防治
---- 第五节 噪声污染与防治
---- 第六节 放射性污染与防治
---- 第七节 乡镇企业污染与防治
---- 第八节 酸雨危害与防治
-- 第三章 环境保护工业
---- 第一节 地位
---- 第二节 发展
-- 第四章 环境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环境科学研究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环境科研成果应用
第三篇 环保管理措施与办法
-- 第一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项目与投资
---- 第二节 1975 - 1984年基本建设情况
---- 第三节 1985 - 1989年基本建设情况
-- 第二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环境统计
-- 第三章 经费器材
---- 第一节 财务经费
---- 第二节 器材供应
-- 第四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排污收费
---- 第二节 综合利用
---- 第三节 经济制裁
-- 第五章 污染源调查与治理
----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 第二节 限期治理
-- 第六章 环境评价
----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
----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
-- 第七章 执行“三同时”
---- 第一节 “三同时”制度
---- 第二节 “三同时”实施
-- 第八章 环境法制与标准管理
---- 第一节 法制管理
---- 第二节 标准管理
---- 第三节 环保议案提案
-- 第九章 群众监督
---- 第二节 污染纠纷处理
-- 第十章 重大污染事故与处理
第四篇 对外交流
-- 第一章 对外接待
-- 第二章 出国考察
-- 第三章 学术交流
第五篇 宣传教育
-- 第一章 世界环境日活动
-- 第二章 报刊广播宣传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出版环保书籍、内部刊物
---- 第四节 中国环境报陕西记者站
-- 第三章 环境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一节 环境教育
---- 第二节 人才培养
第六篇 管理机构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处室设置
---- 第三节 领导配备及人员状况
-- 第二章 事业(企业)机构
---- 第一节 监测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排污监理机构
---- 第四节 仪器供应机构
-- 第三章 地市环境保护机构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排污监理机构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环保工业协会
---- 第二节 环境科学学会
大事记
附录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