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志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变化、重要舆论宣传、行业管理和地区广播电视局内部党群组织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内容时限: 1954-1998

出版时间: 1998年09月

目录

封面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志
版权页
《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志》编纂委员会
编审委员会
题词
-- 杜宇新: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中共大兴安岭地委书记
-- 杨喜军: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 地区行署专员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总经理
-- 张振华: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 政协地工委主任
-- 黄慰民: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常委 地委宣传部部长
-- 唐庭棣: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副专员
图片
-- 一九九八年大兴安岭地区无线广播电视台站分布示意图
-- 一九九八年大兴安岭地区有线电视台站分布示意图
--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广播电视局党政班子成员
-- 夜幕下的林海新城——加格达奇
-- 地区领导杜宇新(右二)、杨喜军(右一)、张振华(右三)等和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周兴海(右四)出席大兴安
-- 1985年广播电视厅厅长戚贵元(首排中)、副厅长张福全(首排右二)、在局长周兴海(首排左二)陪同下检
-- 1990年省新闻协会副主席曹登(右一)到广播电视局指导工作
-- 1990年12月30日地委、行署、林管局领导赵向东(左三)、王汉忠(左二)、刘敬一(右三)和地区广电
-- 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王佳奎(中)等一行在宣传部、电台、电视厅领导庞雨田(左二)、赵亚明(左一)陪同下检
-- 电台、电视台编前会
-- 省广播电视学会和地委宣传部领导曲克(左五)、陈修文(左六)出席广播电视学会成立大会
-- 1987年黑龙江大学大兴安岭无线电专修班毕业典礼
-- 1983年地区广播电台改编并录制的儿童广播剧《梅花鹿与灵芝草》获全国首届“丹桂杯”广播剧优秀剧目奖,
-- 1988年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左四)、田纪云(左三)及省和林业部领导视察5.6大火灾区复建工地时,大兴
-- 著名电影家浦克主演《风雪鄂伦春》在拍摄中
-- 电台党员大会
-- 1977年地区广播电视局领导郭少凡、(二排左四)、赵亚明(二排左七)、马威(二排左三)、项国春(二排
-- 新林区广播电视台
-- 1971年北京广播天线队为大兴安岭广播电台架设160.8米发射铁塔
-- 十八站林业电视台演播厅
-- 架设电视发射天线后的喜悦
-- 地区广播电台和省转播台旧址
-- 让有线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 呼中区广播电视大楼
-- 微机室
-- 制作广播节目
-- 1994年省电台电视台播音专家到大兴安岭主持人培训班授课
-- 军乐队在大兴安岭地区广播电视局评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揭牌仪式上
-- 电台发射机房
-- 电台直播室
-- 认真检修电视发射机
-- 地区党、政、军领导出席一九九七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
-- 电视播音员正在播音
-- 电台播音员正在播音
-- 一九九七年春节电视联欢晚会
-- 有线电视台主持人在主持节目
-- 导演在讲剧情
-- 大兴安岭电视台电视演播制作中心
-- 进入林区防火第一
-- 建设中的大兴安岭电视大楼
-- 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发射台
-- 1997年全区广电系统首届青龙杯职工篮球赛
-- 1995年广电局职工在工会成立50周年和反法西斯70周年歌唱比赛中获第一名
-- 经常性的职工体育活动
-- 本志编繤人员
-- 广电局职工早操
-- 广播电视职工参加全区运动会
-- 拔河比赛
序 言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目 录
第一篇 无线广播
-- 第一章 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
---- 第一节 基础工程建设
------ 一、“69.1”工程
------ 二、7.5千瓦中波发射机与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的开播
------ 三、10千瓦中波发射机
------ 四、发射台迁址
------ 五、其他扩建工程
---- 第二节 广播技术发展
------ 一、录音制作技术
------ 二、收讯控制与发射技术
------ 三、微波传输
------ 四、传真机的使用
------ 五、微机联网
---- 第三节 节目设置
------ 一、新闻类节目
------ 二、专题类节目
------ 三、文艺类节目
------ 四、直播板块节目
------ 五、服务类节目
---- 第四节 节目变更与改革
---- 第五节 舆论宣传
------ 一、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宣传
------ 二、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方针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宣传
------ 三、科教兴区的宣传
------ 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宣传
------ 五、综合治理与法制宣传
------ 六、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
------ 七、弘扬大兴安岭精神的宣传
------ 八、社会问题的报道
------ 九、冰凌灾害的报道
------ 十、“5·6”大火的报道
------ 十一、迎庆香港回归的报道
------ 十二、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道
------ 十三、长江、嫩江、松花江抗洪救灾的报道
------ 十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报道
---- 第六节 对外宣传与交流
------ 一、文艺节目的交流
------ 二、专题节目的交流
------ 三、新闻节目的交流
------ 四、对上报道
---- 第七节 通联工作与记者站
------ 一、通讯网络
------ 二、通讯员培训
------ 三、特约评论员队伍
------ 四、广播电视刊物
------ 五、记者站
-- 第二章 转播台 实验台
---- 第一节 地级转播台
------ 一、1千瓦中波转播台
------ 二、200千瓦中波转播台
------ 三、10千瓦中波转播台
---- 第二节 县级转播台 实验台
------ 一、塔河转播台
------ 二、呼玛转播台
------ 三、漠河乡转播台 古莲区实验台漠河县实验台
------ 四、呼中区实验台
------ 五、新林区转播台 实验台
------ 六、松岭区转播台 实验台
------ 七、阿木尔实验台
-- 第三章 调频广播
第二篇 有线广播
-- 第一章 县 区广播站
---- 第一节 呼玛县广播站
---- 第二节 塔河县(区)广播站
---- 第三节 漠河县广播站
---- 第四节 加格达奇区广播站
---- 第五节 松岭区广播站
---- 第六节 新林区广播站
---- 第七节 呼中区广播站
-- 第二章 县级企业广播站
---- 第一节 阿木尔林业局广播站
---- 第二节 十八站林业局广播站
---- 第三节 图强林业局广播站
---- 第四节 韩家园林业局广播站
---- 第五节 古莲河煤矿广播站
第三篇 无线电视
-- 第一章 大兴安岭电视台
---- 第一节 筹 建
---- 第二节 开播
---- 第三节 更名
---- 第四节 基础工程
------ 一、电视大楼
------ 二、电视发射台
------ 三、电视发射塔
------ 四、电视演播厅
---- 第五节 加格达奇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
---- 第六节 电视技术的发展
------ 一、单通道1千瓦电视发射机
------ 二、摄像设备
------ 三、电视信号的传输及光端机
------ 四、50W发射机末级固态化
------ 五、录制设备
---- 第七节 节目设置
------ 一、新闻类节目
------ 二、专题片与专题类节目
------ 三、文艺类节目
------ 四、服务类节目
---- 第八节 节目改革
------ 一、新闻节目改革
------ 二、专题节目改革
------ 三、文艺节目改革
---- 第九节 舆论宣传
------ 一、法制与综合治理的宣传
------ 二、抢险救灾的报道
------ 三、科技成果的宣传
------ 四、社会问题的报道
------ 五、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宣传
---- 第十节 对外宣传与交流
---- 第十一节 通联工作
-- 第二章 县区局无线电视转播台
---- 第一节 呼玛县电视转播台
---- 第二节 塔河县电视转播台
---- 第三节 漠河县电视转播台
---- 第四节 松岭区电视转播台
---- 第五节 新林区电视转播台
---- 第六节 呼中区电视转播台
---- 第七节 阿木尔林业局电视转播台
---- 第八节 图强林业局电视转播台
---- 第九节 十八站林业局电视转播台
---- 第十节 韩家园林业局电视转播台
---- 第十一节 古莲河煤矿电视转播台
第四篇 有线电视
-- 第一章 大兴安岭有线电视台
---- 第一节 网络设备与管理
---- 第二节 转播与设置的节目
-- 第二章 县级有线电视台(站)
---- 第一节 呼玛有线电视台
---- 第二节 塔河有线电视台
---- 第三节 漠河有线电视台
---- 第四节 松岭有线电视台
---- 第五节 新林有线电视台
---- 第六节 呼中有线电视台
---- 第七节 阿木尔有线电视站
---- 第八节 图强有线电视站
---- 第九节 十八站有线电视站
---- 第十节 韩家园有线电视站
---- 第十一节 加格达奇铁路分局有线电视站
---- 第十二节 古莲河煤矿有线电视站
第五篇 管理
-- 第一章 体制与机构
---- 第一节 地级领导体制与管理机构
------ 一、“69·1”工程建设指挥部(1968-1970)
------ 二、大兴安岭人民广播电台(1970-1973)
------ 三、局台合一的体制(1973-1983)
------ 四、三位一体体制(1983-1996)
------ 五、四位一体体制(1996-1998)
---- 第二节 县级领导体制与管理机构
------ 一、呼玛县广播电视局
------ 二、塔河县广播电视局
------ 三、漠河县广播电视局
------ 四、加格达奇区广播电视局
------ 五、松岭区广播电视局
------ 六、新林区广播电视局
------ 七、呼中区广播电视局
------ 八、阿木尔林业局广播电视科
------ 九、十八站林业局广播电视科
------ 十、图强林业局广播电视科
------ 十一、韩家园子林业局广播电视科
------ 十二、古莲河煤矿广播电视科
------ 十三、大杨树农工商联合公司广播通讯站
------ 十四、加格达奇铁路分局广播电视分处
-- 第二章 地局内部管理
---- 第一节 广播管理
------ 一、节目运行
------ 二、稿件与稿费管理
------ 三、磁带管理
------ 四、管理制度
---- 第二节 无线电视管理
------ 一、节目运行
------ 二、稿件与稿费
------ 三、机器设备与录像带
---- 第三节 有线电视管理
---- 第四节 行政管理
------ 一、目标管理责任制
------ 二、人事制度
------ 三、后勤保障
------ 四、财务管理
------ 五、档案管理
------ 六、安全与保卫
-- 第三章 全区行业管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管理
---- 第二节 音像管理
------ 一、音像制品管理的机构与职能
------ 二、音像市场的管理
---- 第三节 电影管理
------ 一、电影公司体制与职责
------ 二、对全区供片情况
-- 第四章 队 伍
---- 第一节 广播队伍
------ 一、技术队伍
------ 二、编采队伍
------ 三、播音员 主持人
---- 第二节 无线电视队伍
------ 一、技术队伍
------ 二、编采队伍
------ 三、播音员 主持人
---- 第三节 有线电视队伍
---- 第四节 技术成果与获奖作品
------ 一、科研革新成果
------ 二、在省级以上获奖作品与业务论文
-- 第五章 附属事业与机构
---- 第一节 地区广播电视学会
------ 一、机构
------ 二、活动
------ 三、经费
---- 第二节 物资供应站
------ 一、物资供应站职责
------ 二、物资供应
---- 第三节 广播电视志
第六篇 地局党群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党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党的组织机构与任职情况
---- 第二节 党员发展工作
---- 第三节 党员大会
-- 第二章 理论宣传与思想教育工作
---- 第一节 宣传干事职责
---- 第二节 形势与任务教育
---- 第三节 理论学习与党员教育
---- 第四节 普法宣传
--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章 党的纪检监察工作
----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
---- 第二节 党纪党风教育
-- 第五章 工 会
---- 第一节 工会机构与组织
---- 第二节 职工福利与捐助活动
---- 第三节 文体活动
---- 第四节 妇女工作
---- 第五节 计划生育工作
------ 一、组织领导
------ 二、政策与措施
-- 第六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任职情况
---- 第二节 团的活动
附 录
人名录
-- 王永生
-- 王德范
-- 顾德龙
-- 孙钊
-- 郭少凡
-- 赵亚明
-- 周兴海
-- 马士和
-- 刘艺杰
-- 唐俊珊
-- 项国春
-- 马威
-- 韩旭春
-- 高连荣
-- 王国军
-- 宋鸿泽
-- 蒋栋臣
-- 詹长江
-- 时克文
-- 李本真
-- 王成波
-- 于澎滨
-- 肖天
-- 王德昌
-- 张天民
-- 王殿卿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