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史(1960——2010)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校史(1960——201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正文 1956年9月,中国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 五年计划(1958年到1962年)的建议》指出:“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大 力地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特别是科学事业、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根 据该《建议》及第一机械工业部电信工业局1958年制定的“二五”规划,为适应 国防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技术干部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技术的工人,1960年2 月12日,第一机械工业部以(60)机密教字第5243号文批准在桂林新建“桂林 机械专科学校”和“桂林技工学校”。1 1月学校划归第三机械工业部教育局领导。

内容时限: 1960-2010

目录

封面
图片
目录
第一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前身时期(1960年-1980年4月)
-- 第一章 桂林机械专科学校时期(1960年-1962年3月)
---- 第一节 创业维艰
---- 第二节 专业设置与招生
---- 第三节 师资与教学
-- 第二章 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时期(1962年4月-1971年)
---- 第一节 学校更名
---- 第二节 专业调整与招生
---- 第三节 师资与教学工作
---- 第四节 学生工作
-- 第三章 桂林无线电学校时期(1972年-1980年4月)
---- 第一节 恢复办学
---- 第二节 师资与教学
---- 第三节 教学设施
---- 第四节 学生工作
---- 第五节 后勤保障
-- 第四章 筹备成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 第一节 筹备建院工作
---- 第二节 建院工作全面展开
第二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立和发展初期(1980年5月-1985年)
-- 第五章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立
---- 第一节 教育部批准建立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 第二节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的支援
---- 第三节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成立
-- 第六章 院厂分开建制及组织机构建设
---- 第一节 院厂分开建制
---- 第二节 组织机构建设
-- 第七章 更新教育模式
---- 第一节 专业设置和建设
---- 第二节 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 第三节 成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 第八章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师资的培养及引进
---- 第二节 加强教师的管理工作
-- 第九章 科研工作
---- 第一节 科学研究
---- 第二节 学术活动
-- 第十章 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
-- 第十一章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 图书馆建设
---- 第二节 实验室建设
-- 第十二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处遗”工作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第二节 第一次党代会
---- 第三节 整党工作
---- 第四节 工会工作
---- 第五节 学生工作
---- 第六节 体育工作
-- 第十三章 扩建规划和后勤保障工作
第三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巩固与提高时期(1986年-1991年)
-- 第十四章 建设金鸡岭新校区
-- 第十五章 组织机构和人员编 制
-- 第十六章 教学工作
---- 第一节 调整和增设专业
---- 第二节 专业教育质量和系级办学水平评估
---- 第三节 完善教学管理
---- 第四节 发展研究生工作
---- 第五节 招生和毕业分配工作
-- 第十七章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 第一节 课程评估与教材建设
---- 第二节 图书馆建设
---- 第三节 实验室建设
-- 第十八章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一节 调整师资结构
---- 第二节 加强教风建设
-- 第十九章 科研工作的发展和队伍的壮大
---- 第一节 加强科研管理
---- 第二节 科研的纵横向发展
-- 第二十章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
---- 第二十一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党的建设
---- 第二节 第二次党代会
----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
---- 第四节 工会工作
---- 第五节 共青团、学生会工作
---- 第六节 民主党派
---- 第二十二章 校办产业和后勤保障工作
---- 第二十三章 制订教育事业“十年”规划和“八五”发展计划
---- 第二十四章 江泽民等党政领导人来院视察指导
第四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加快发展时期(1992年-2000年)
-- 第二十五章 明确思路促进发展
---- 第一节 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 第二节 第三次党员大会和第四次党代会
---- 第三节 制订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
---- 第四节 35周年校庆
---- 第五节 部、区、市领导的关心
-- 第二十六章 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变迁
---- 第二节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二十七章 教学工作的发展
---- 第一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 第二节 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基本建设
---- 第三节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 第四节 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 第五节 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 第六节 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
---- 第二十八章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一节 内培养外引进
---- 第二节 完善聘任制
---- 第二十九章 科研工作
---- 第一节 调整工作思路
---- 第二节 形成科研特色
-- 第三十章 加强校办产业建设促进产学研结合
---- 第一节 校办产业
---- 第二节 产学研结合
-- 第三十一章 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成人高等教育一
---- 第二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三十二章 图书馆和校舍建设
---- 第一节 图书馆建设
---- 第二节 校舍建设
-- 第三十三章 合作办学与对外交流
-- 第三十四章 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党的建设
----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三节 学生工作和共青团工作
---- 第四节 民主党派、工会和老干部T作
第五编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提速发展时期(2001年-2005年)
-- 第一章 发展规模的扩大
---- 第一节 举办40周年校庆
---- 第二节 不断提升奋斗目标
---- 第三节 扩大本专科招生规模
---- 第四节 培养国防人才
---- 第五节 举办独立学院
---- 第六节 国际合作培养学生
---- 第七节 建设新校区
-- 第二章 本科教学以评促建
---- 第一节 凝练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特色
---- 第二节 加大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力度
---- 第三节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 第三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 第一节 确立学科建设龙头地位
---- 第二节 发展研究生教育
-- 第四章 师资队伍建设
-- 第五章 科学研究工作开创新局面
-- 第六章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七章 加强党群工作
---- 第一节 加强党建工作
---- 第二节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三节 重视群团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加强学生工作
第六编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学发展时期(2006年-2010年)
-- 第一章 学校更名
---- 第一节 更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第二节 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 第三节 制定十一五规划
-- 第二章 教学质量工程的开展
---- 第一节 完善专业结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第二节 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质量监控
---- 第三节 加强实验室及创新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学科竞赛
---- 第四节 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取得丰硕成果
-- 第三章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跨越发展
-- 第四章 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
-- 第五章 科学研究快速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 第一节 科研规模和层次出现较大发展
---- 第二节 科研成果显著
---- 第三节 服务广西新发展
---- 第四节 创新平台建设
---- 第五节 学术交流
-- 第六章 信息科技学院的发展
---- 第一节 成立信息科技学院
---- 第二节 加快信息科技学院建设
-- 第七章 北海校区的建立
---- 第一节 启动北海校区建设
---- 第二节 推进北海校区办学
-- 第八章 为国防现代化服务
---- 第一节 加强国防生教育管理
---- 第二节 纵深发展国防科研
-- 第九章 尧山校区稳步推进
-- 第十章 开拓对外合作交流
-- 第十一章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一节 调整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改革人事制度
---- 第三节 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 第四节 加强资产管理
-- 第十二章 和谐校园的构建
---- 第一节 推动教职工安居工程建设
---- 第二节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 第三节 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 第十三章 加强党群工作
---- 第一节 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 第二节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第三节 完善工会、离退休及统战工作
附录
-- 1.大事记(1960年-2000年)
-- 2.历届党委委员名单
-- 3.历届校领导名单
-- 4.历届学术委员会名单
-- 5.历年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