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土壤

德安县土壤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开展土壤普查,弄清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搞好农业区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目录

封面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情况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自然概况与土壤形成条件
---- 一 气候
---- 二 地形
---- 三 成土母质
---- 四 植被
---- 五 河流水系
---- 六 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 第三节 农业生产概况
第二章 土壤的分布与分类
-- 第一节 土壤分类与命名
---- 一 土壤分类的依据
---- 二 土壤命名
---- 三 土壤分类系统表
-- 第二节 土壤的分布概况
---- 一 自然土壤的分布
---- 二 农业土壤的分布
第三章 土壤类型描述
-- 第一节 水稻土
---- 一 潴育型水稻土
---- 二 潜育型水稻土
---- 三 淹育型水稻土
-- 第二节 潮土
-- 第三节 红壤
---- 一 红壤
---- 二 红壤性土
-- 第四节 其它自然土壤
---- 一 石灰土(棕色石灰土)
---- 二 红色石灰土
---- 三 紫色土
---- 四 草甸土
第四章 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 第一节 土壤速效养分测定概况
-- 第二节 县级土样养分分析概况
---- 一 测定项目及方法
---- 二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 三 土壤各种养分状况及其相关性
---- 四 高、中、低产田土壤养分含量概况
---- 五 土壤养分与成土母质关系
---- 六 土壤养分区域分布特点
---- 七 土壤养分与地貌类型关系
第五章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节 优势在广大丘陵山地
-- 第三节 关键在於提高地力
第六章 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及低产田改造
-- 第一节 土壤改良利分区论述
---- 一 北部低山高丘灰泥土、黄沙泥土防旱培肥植棉育林区
---- 二 中部丘陵红壤、红黄泥田排溃培肥粮、油垦殖育林区
---- 三 东南部低丘河谷平原黄泥田、潮沙泥田培肥防涝区
-- 第二节 低产田改造
---- 一 低产田的土壤类型
---- 二 低产田的成因、障碍因素及其改造措施
-- 第三节 治理次生潜育化稻田
---- 一 水稻土的潜育化及次生潜育化
---- 二 我县水稻土次生潜育化日趋严重的原因
---- 三 次生潜育化稻田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 四 改造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有效措施
第七章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 第一节 当前我县土壤肥料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一 关於大面积中、低产田的改造问题
---- 二 关於改造农田排灌渠系、治理次生潜育化稻田的问题
---- 三 关於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抗御洪涝干旱的问题
---- 四 关於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和开展因土施肥的问题
---- 五 关於有机肥与化肥施用的关系问题
---- 六 关於合理轮作、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问题
---- 七 关於因土种植、调整作物布局的问题
---- 八 关於保护利用低丘红壤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问题
-- 第二节 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方案
-- 第三节 1984年土壤普查成果应用总结
---- 一 早稻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总结
---- 二 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 附表
---- 一 农业土壤性态统计表
---- 二 低产田面积统计表
---- 三 县级农化样品养分分析结果表
---- 四 参加德安县第二次土壤普查人员名单
-- 附图
---- 一 德安县土壤图
---- 二 德安县土壤有机质图
---- 三 德安县土壤氮素图
---- 四 德安县土壤速效磷图
---- 五 德安县土壤速效钾图
---- 六 德安县土壤酸碱度图
---- 七 德安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
---- 八 付山乡老红山——鄱阳湖土壤断面图
---- 九 德安县土壤改良利用分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