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序
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此后二千多年
中,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虽屡经变化,县却始终是封建政权的
基层单位。研究县以及与县有关的问题,对于了解我国的封建社
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漫长的岁月中,县的行政区划有分有合,组织机构有撤有
建,但总的趋势是日益增多。秦代有多少县?史无明文。有人估
计,大约在九百到一千之间。唐代为一千二百三十五,清代则增
至一千五百九十一。“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县作为一级行
政机构,必须有施政的官吏,也必须有治事的衙署。那么,清代
县衙,应有一千五百九十一处。但是,由于世事沧桑,只有内乡
县衙硕果仅存,它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重视,是理所当然的。
出版时间:
1999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说明
图片
题词
摘要
序
前言
目录
二、内乡古县衙,历史活标本
--
(一)县衙的历史沿革
--
(二)县衙布局和主要建筑物的功能
--
(三)县衙的历史价值
三、内乡县衙匾联赏析
四、元明清内乡县部分县官介绍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五、内乡县著名县令诗选
--
金代县令元好问诗四首
--
清代知县高以永诗三首
六、内乡县衙轶闻传说
--
元好问访苦
--
章炳焘修县衙的传说(6则)
--
章知县严惩恶少
--
重回内乡,筹款度日
--
正月十六看太太
--
县官父母进衙门热闹冷清不一般
七、内乡县衙部分文物介绍
--
《三院禁约》碑
--
国内罕见的孔子画像碑
--
《恳恩怜恤》碑
--
引水规约——榆关口堰碑
--
“典重引年”匾
--
“西带丹江”城门石匾
--
国内罕见的标准量器—石斗
--
匪类墩
--
监狱井盖
八、衙门文化知识
--
(一)皇朝、皇帝、职官制度
--
(二)地方政区
--
(三)清代地方衙门
--
(四)县官的名称、职权和公务活动
--
(五)地方官的行为规范
--
(六)衙门的公务、公文运行
--
(七)衙署、。建筑、庙宇、石刻
--
(八)衙门与司法审判
--
(九)衙门与赋税、户口、治安
--
(十)衙门与科举、教育
--
(十二)衙门与历法、节庆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