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志

新农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的编纂,是为本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并教育后代,保存资料。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客观地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人和事。三本志遵循“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异略同”的编写原则,上限追溯至建县初,下限截止1985年,重点放在建国以后的36年。有关改革的部分史料,下限延至搁笔。

目录

封面
新农志
题词
图片
-- 中共新农乡委员会新农乡人民政府
-- 农田鸟瞰
-- 圩区水闸
-- 水稻秧田抽条留苗
-- 水稻良种品比
-- 麦田选种
-- 棉苗营养缽移栽
-- 西瓜小环棚育秧
-- 奶牛一场
-- 哺坊
-- 售棉
-- 卖粮
-- 新农铁絲厂拉絲车间及钻石牌铁絲
-- 新农农机厂车间及产品之一龙井牌消火栓
-- 金山毛厂横机车间及产品陈列
-- 新农电子元件厂压机车间及部分产品
-- 1.砖瓦厂场地
-- 2.服装二厂车间
-- 3.化工一角
-- 4.袜厂车间
-- 上镇
-- 商业大楼
-- 农贸市场
-- 幼儿午歺
-- 小学生赛跑
-- 中学生做实验
-- 赛歌
-- 乡医院推拿科
-- 宣砖计划免疫
-- 民间墙头雕塑
-- 五龙庙古银杏
-- 五龙庙古紫藤
-- 党、政、企领导成员
-- 编志组成员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行政区划图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划
---- 第四节 行政村
---- 第五节 集镇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迁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政策
-- 第三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形面积
---- 第二节 土地
------ 附录 土地管理办法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水系
---- 第五节 水文
---- 第六节 气侯
---- 第七节 物产
第二编 经济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疏浚河道
---- 第二节 电力灌溉
---- 第三节 圩区建设
---- 第四节 块石护坡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
---- 第二节 生产条件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五节 作物产量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副业
---- 第一节 饲养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种植
---- 第四节 其它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工业
---- 第一节 个体工业
---- 第二节 合作工业
---- 第三节 村办工业
---- 第四节 乡办工业
---- 第五节 联办工业
---- 第六节 校办工业
---- 第七节 县属企业
---- 第八节 工厂选介
---- 第九节 产品选介
---- 第十节 工业管理
-- 第五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陆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渡口
---- 第五节 民间交通工具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食购销
---- 第二节 粮食分配
---- 第三节 粮食储运
---- 第四节 粮食加工
---- 第五节 食油购销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商业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商品购销
---- 第三节 物价
-- 第八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金融
---- 第三节 民间借贷
-- 第九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农业税(田赋)
-- 第十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十一章 能源利用
---- 第一节 电力
---- 第二节 煤炭
---- 第三节 石油
---- 第四节 柴草
---- 第五节 沼气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的组织
---- 第二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权
---- 第—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党派社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六节 工会
---- 第七节 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 第四章 军事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兵役
-- 第五章 民政 司法
---- 第一节 民政
------ 附录 金山火葬场
---- 第二节 司法
-- 笫六章 公安
---- 第一节 社会治安
---- 第二节 消防
---- 第三节 治安机构
第四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第五节 业余教育
---- 第六节 师资队伍
---- 第七节 经费设备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 第九节 学校简介
-- 第二章 卫生
---- 第一节 防病卫生
---- 第二节 预防接种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五节 合作医疗
---- 第六节 医技队伍
---- 第七节 医疗设备
---- 第八节 医疗机构
------ 附录 上海医疗队的支援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艺
---- 第二节 民间文学
---- 第三节 报刊
---- 第四节 书画
---- 第五节 文化设施
-- 第四章 有线广播
---- 第一节 设备
---- 第二节 人员
---- 第三节 节目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庙
---- 第二节 古树名花
---- 第三节 古坟
---- 第四节 古迹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五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二节 各界人士
------ 沈庆芳
------ 叶韵兰
------ 沈砚泉
------ 高顺富
------ 胡雪良
------ 陆愚青
------ 金愚云
------ 徐照生
------ 周永利
------ 顾宝瑄
-- 第二章 好人好事
---- 第一节 五好家庭
---- 第二节 献房办学
---- 第三节 助人为乐
---- 第四节 七年无计划外二胎
-- 第三章 风俗
---- 第一节 家庭
---- 第二节 节令
---- 第兰节 礼仪
---- 第四节 陋俗
---- 第五节 其它
-- 第四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系属
---- 第二节 语音
---- 第三节 词汇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歇后语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耶稣教
------ 附录 一贯道
-- 第六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消费
第六编 杂记
-- 第一章 各类事故
---- 第一节 雷击
---- 第二节 触电
---- 第三节 海损
---- 第四节 工伤
---- 第五节 火灾
---- 第六节 车祸
-- 笫二章 日本侵略纪实
---- 第一节 杀人
---- 第二节 强奸
---- 第三节 放火
---- 第四节 掠夺
-- 第三章 拾零
---- 第一节 勇擒潜匪
---- 第二节 大黄蜂窝
编后记
编纂成员名录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