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上限时间不限,下限至1985年。志书分上、下篇,1949年7月前为上篇,1949年7月后为下篇;篇以下设章、节,各章依事横排依时竖写,章前设导语。二、本志行文中的建国前、建国后,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简称。1952年政务院批准黄安县改名红安县。本志称谓:改名前称黄安县,改名后称红安县。
目录
封面
红安县金融志
勘误表
图片
--
清代的铸币(公元1644-1875年)
--
代制钱而起的新型铸币——铜元
--
银铸币
--
民国时期纸币——本国银行兑换券
--
湖北省银行币
--
法币
--
关金
--
金元券
--
革命根据地货币
----
1-3、中州农民银币
----
4-8、冀南银行币
----
9-17、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币
----
18、鄂豫皖特区苏联埃银行银币券
----
19-20、鄂东工农银行银币券
----
21-23、鄂东南工农银行银币券
----
24、鄂东南工农兵银行银币券
----
25、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
26、鄂豫皖区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
27、经济公社流通券简称油布票,一九三三年发行,有一串文的铜元钱一种。
----
28、鄂豫皖苏维埃工农银行银币券
----
29、鄂豫皖苏维埃经济公社铜币券
----
30、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
31、皖西北特区苏维埃银行银币券
--
人民币
--
黄冈县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流通券
--
红安县金融机构分布图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上篇
--
第一章 货币
----
第一节 金属货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节 市票
----
附:日伪货币
--
第二章 民间金融
----
第一节 标会
----
第二节 高利贷
----
第三节 丰裕仓
----
第四节 典当
--
第三章 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业务
----
第一节 县农民借贷处
----
第二节 县农村金融救济分处
----
第三节 县合作办事处
----
第四节 信用预备社
----
第五节 筹建黄安县银行
--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
----
第一节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
----
第二节 豫鄂边币和豫鄂边区建设银行陂安南办事处
----
附录: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为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第一号通知
下篇
--
第一章 新中国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黄安县支行
----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红安县支行
----
第三节 中国工商银行红安县支行
----
第四节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红安县支行
----
第五节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红安县支公司
----
第六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二章 人民币的发行与管理
----
第一节 人民币的发行
----
第二节 现金管理
----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四节 现金流通量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存款
----
第二节 农村存款
----
第三节 基本建设存款
----
第四节 城镇储蓄
--
第四章 农业贷款
----
第一节 一般农业贷款
----
第二节 专项贷款
----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贷款
----
第四节 国营农业贷款
----
第五节 预购定金贷款
----
第六节 支持信用社贷款
----
第七节 农业信贷管理体制
------
附叙一 农业拨款监督
------
附叙二 社队会计辅导
--
第五章 工商贷款
----
第一节 私营工商业贷款
----
第二节 工业贷款
----
第三节 商业贷款
----
第四节 技术改造贷款
----
第五节 流动资金管理体制
--
第六章 固定资产拨款及贷款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管理
----
第二节 固定资产贷款
----
第三节 建筑经济管理
--
第七章 利率
----
第一节 储蓄、存款利率
----
第二节 贷款利率
----
第三节 金融同业往来利率
--
第八章 保险
----
第一节 承保及费率
----
第二节 防灾防损
----
第三节 理赔
--
第九章 信用合作社
----
第一节 资金来源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放款
------
附:超支转贷
----
第四节 整顿
----
第五节 管理
----
第六节 代理业务
--
第十章 会计出纳
----
第一节 会计核算、结算
----
第二节 出纳
--
第十一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金库
----
第二节 公债
----
第三节 委托贷款、优抚、救济
--
第十二章 信息、信托
----
第一节 信息
----
第二节 信托
--
第十三章 人事与教育
----
第一节 人事管理
----
第二节 教育与培训
----
第三节 奖惩
------
附录:晏佩珍、王东明先进事迹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编后
红安县金融志编纂领导小组
办公室
--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