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谷城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2-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09月
目录
封面
谷城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谷城县行政区划图
--
承恩寺万斤铜钟
--
赑屃驮御碑
--
承恩寺钟楼
--
县委、县政府大院
--
谷城县城关镇鸟瞰
--
谷城县南河大桥
--
承恩寺玉码亭
--
承恩寺一角
--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烈士之一——杨洪胜烈士墓
--
谷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
李宗仁别墅旧址
--
薤山红军司令部旧址
--
薤山云海
--
薤山梳妆台
--
南河香炉石
--
薤山楠竹
--
薤山微波站
--
南川的藕
--
空心树
--
薤山茶场一角
--
五山榨蚕
--
千年银杏树
--
潭口水库
--
金盆沟电站
--
格垒嘴铁桥
--
南河电站
--
沈垭天主教堂
--
谷城新车站
--
薤山公路
--
盛康文化宫
--
谷城电视台
--
南河库区
--
城内小学
--
谷一中教学楼
--
县医院手术室
--
湖北石花酒厂石花大曲
--
谷城县汽车配件厂
--
谷城县第三棉织厂
--
谷城羽毛画
--
谷城县蓄电池厂
--
谷城县十一万变电站
--
谷城县铸锻厂
--
谷城县化肥厂
--
谷城根雕工艺
--
唐代真子飞霜铜镜
--
明代釉里红瓷瓶
--
西汉玉壁
--
春秋中子兵铜缶
--
唐代广口瓶
--
新时期时代石器
--
春秋曲内戈
--
春秋战国铜剑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卷一地理
--
一位置面积
--
二建置沿革
--
三行政区划
--
四县城集镇
----
(一)县城
----
(二)集镇
----
(三)村店
--
五人口
----
(一)人口变化
----
(二)人口控制
----
(三)人口结构
----
(四)人口分布
--
六山脉河流
----
(一)山脉
----
(二)河流
--
七地质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八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九矿产资源
----
(一)非金属矿产
----
(二)金属矿产
----
(三)矿泉水
--
十气候
----
(一)四季气候特点
----
(二)日照气温
----
(三)雨
----
(四)蒸发湿度
----
(五)风霜雪雹
--
十一自然灾害
卷二农业
--
一综述
--
二种植业
----
(一)生产条件与资源
----
(二)耕作制度改革
----
(三)农作分区
----
(四)栽培技术改革
----
(五)推广良种
----
(六)植物保护
----
(七)粮棉油生产
--
三养殖业
----
(一)资源
----
(二)畜禽鱼生产
----
(三)饲养管理
----
(四)疫病防治
--
四林业
----
(一)森林资源
----
(二)山林权属
----
(三)营林生产
----
(四)森林保护
----
(五)林 场
----
(六)珍稀树种
--
五土特产
--
六水利
----
(一)灌溉工程
----
(二)防洪工程
----
(三)水土保持
----
(四)水文
----
(五)水利管理
--
七农具农机
----
(一)农具
----
(二)农业机械
----
(三)农机管理
--
八乡镇企业
----
(一)企业兴起与发展
----
(二)产业结构
----
(三)骨干企业与名优产品
----
(四)企业管理
卷三工业
--
一综述
----
(一)工业发展历程
----
(二)工业结构与布局
----
(三)经济体制改革
--
二工业门类
----
(一)电力
----
(二)机械
----
(三)建材
----
(四)化工
----
(五)纺织
----
(六)粮棉油加工
----
(七)食品加工
----
(八)缝纫制革
----
(九)酿酒饮料
----
(十)采掘冶炼
----
(十一)金属制品
----
(十二)家具制造
----
(十三)造纸印刷
----
(十四)陶瓷玻璃
----
(十五)工艺美术品
卷四交通 邮电
--
一交通运输
----
(一)驿道大道
----
(二)公路
----
(三)水路
----
(四)铁路
----
(五)交通运输管理
--
二邮电
----
(一)民国时期的邮电
------
1.邮政
------
2.电信
----
(二)建国后的邮电
------
1.邮政
------
2.电信
卷五城乡建设
--
一城镇建设
--
二乡村建设
--
三建筑设施
--
四房地产经营管理
--
五环境保护
卷六 财政 金融
--
一财政
----
(一)民国时期的财政
------
1.财政
------
2.税务
----
(二)建国后的财政
------
1.财政
------
2.税务
------
3.审计
--
二金融
----
(一)民国时期的金融
------
1.机构
------
2.货币
------
3.贷款
------
4.储蓄
----
(二)建国后的金融
------
1.机构
------
2.货币
------
3.贷款
------
4.储蓄存款
------
5.结算
------
6.信用合作
------
7.保险
卷七贸易
--
一综述
--
二民国时期的贸易
--
三建国后的贸易
----
(一)商业所有制性质
------
1.国营商业
------
2.供销合作商业
------
3.集体商业
------
4.个体商业与集贸市场
----
(二)行业贸易
------
1.粮油棉购销
------
2.畜禽购销
------
3.土特产品购销
------
4.工业消费品购销
------
5.医药品购销
------
6.烟草专卖
------
7.石油供应
------
8.物资供应管理
------
9.对外贸易
卷八工商物价计量管理
--
一工商行政管理
----
(一)市场管理
----
(二)企业登记管理
----
(三)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五)商标注册管理
--
二物价管理
----
(一)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管理
----
(二)主要工业品价格管理
--
三计量管理
卷九政党政协社团
--
一民国时期的政党社团
----
(一)政党
------
1.中国国民党谷城县组织
------
2.中国共产党谷城县组织
------
3.“民社党”“青年党”谷城县组织
----
(二)社团
--
二建国后政党政协社团
----
(一)中共谷城县党组织
------
1.党员教育
------
2.纪律检查
------
3.统战工作
----
(二)政治协商会议
----
(三)社团
------
1.工人团体
------
2.农民团体
------
3.青少年团体
------
4.妇女团体
------
5.商民团体
卷十政权
--
一民国时期地方政权
----
(一)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县政权
------
1.县署 县政府
------
2.议事会 参议会
----
(二)县苏维埃政权
--
二建国后县人民政权
----
(一)权力机关
------
1.县人民代表大会
------
2.选举
----
(二)行政机关
卷十一司法
--
一民国时期的司法
--
二建国后的司法
----
(一)公安
----
(二)检察
----
(三)审判
----
(四)司法行政
卷十二民政 劳动
--
一民政
----
(一)民国时期的民政
------
1.社会福利
------
2.灾害救济
------
3.优抚
----
(二)建国后的民政
------
1.优抚安置
------
2.社会救济
------
3.社会福利
------
4.婚姻登记
------
5.支边
------
6.殡葬改革
--
二劳动就业
----
(一)民国时期劳动就业
------
1.就业
------
2.工资
----
(二)建国后劳动就业
------
1.就业
------
2.“知青”安置
------
3.工资
------
4.劳动保险
卷十三军事
--
一民国时期的军事
----
(一)国民政府军事
------
1.地方武装
------
2.驻军
------
3.征兵
------
4.防空
------
5.战事
----
(二)人民革命武装斗争
------
1.谷城农民自卫军
------
2.薤山红军游击队
------
3.红三军转战谷城
------
4.中原解放军转战谷城
------
5.解放谷城之战
------
6.反扫荡斗争
------
7.剿匪斗争
--
二建国后的军事
----
(一)地方人民武装
----
(二)驻军
----
(三)兵役
----
(四)民兵
----
(五)人民防空
卷十四文化
--
一群众文化
----
(一)民间文艺
----
(二)幻灯宣传
----
(三)歌谣
----
(四)楹联
----
(五)民间传说
--
二戏曲
--
三电影发行放映
--
四广播电视
----
(一)广播
----
(二)电视
----
(三)经费
--
五报刊
--
六图书
----
(一)图书发行
----
(二)图书阅览
--
七文物胜迹
----
(一)古文化遗址
----
(二)古墓
----
(三)历史文物
----
(四)名胜
----
(五)革命纪念地
卷十五教育
--
一民国时期的教育
----
(一)私塾
----
(二)幼儿教育
----
(三)小学教育
----
(四)中学教育
----
(五)师范教育
----
(六)职业教育
----
(七)社会教育
----
(八)教员
----
(九)教育经费
--
二建国后的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师范教育
----
(五)职业教育
----
(六)高等教育
----
(七)成人教育
----
(八)教师教学
----
(九)教育经费
----
(十)勤工俭学
卷十六科学技术
--
一科技队伍
--
二科研成果
--
三科技普及
卷十七卫生 体育
--
一卫生
----
(一)民国时期的卫生
----
(二)建国后的卫生
------
1.卫生防疫
------
2.医疗
------
3.妇幼保健
------
4.药政药检
--
二体育
----
(一)群众体育
----
(二)学校体育
----
(三)运动会
卷十八宗教 帮会
--
一宗教
----
(一)道教
----
(二)佛教
----
(三)伊斯兰教
----
(四)天主教
----
(五)基督教
--
二帮会
----
(一)洪帮
----
(二)青帮
----
(三)会道门
卷十九民俗 方言
--
一民俗
----
(一)衣食住行
----
(二)传统节日
----
(三)婚丧寿诞
--
二方言
----
(一)语音
----
(二)词汇
----
(三)语法
----
(四)谚语
----
(五)歇后语
卷二十人物
--
一人物传
----
杨洪胜
----
海凤山
----
肖韵涛
----
杨轶欧
----
王子光
----
李亚声
----
任佑民
----
张懋修
----
李鼎臣
----
傅春泉
----
李陶庵
----
孟国夫
----
刘德全
----
杨昭哲
----
苏世安
----
丁江兴
----
王天合
----
陶之秀
----
刘元丞
----
杨昭恕
----
柯关政 肖安财 石金昌
----
毕亚翘
----
欧仕道
----
李充美
----
刘克明
----
刘慈生
----
马玉贵
----
黄鼎新
----
卫富五
----
傅伯绩
----
蔡以田
----
王启宝
----
王保亭
----
张洪月
----
宋天泰
----
李晓葛
----
张祭星
----
黄卷
----
高如松
----
易宣化
----
张刚
----
林承贵
----
李金魁
----
彭天禄
----
张子公
----
饶运福
----
占忠发
----
刘英
----
梁万清
----
程静安
----
黄子萍
----
曾敬吾
----
徐海涛
----
钟万全
----
彭杰
----
黄善荣
----
许祥祯
----
伍子胥
----
延岑
----
徐以显
----
王秉贞
--
二烈士表
--
三英名录
附录
--
一旧县志专志简介
--
二谷城古诗选
编后记
谷城县地方志历届编纂委员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