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学校志(1924-2008)

内蒙古农业学校志(1924-2008)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定,内蒙古农业学校于2008年3月正式并入内蒙古大学,为她八十五年的办学历程画上了句号。为了弘扬、传承内蒙古农业学校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职业教育史留下光辉的一页,学校决定编撰《内蒙古农业学校志(1924-2008)》。

内容时限: 1924-2008

目录

封面
内蒙古农业学校志
题词
图片
-- 1964年,中共内蒙古农业学校委员会书记罗为群(第四排序起第五人)在北京参加全国农业教育工作会议,受
-- 2003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储波(左二)、人民政府主席杨晶(左一)视察内蒙古农业学校干燥花
-- 2006年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大学校长连辑(右三)参加内蒙古农业学校职工迎新年庆祝
-- 2002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傅守正(左二)、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廷武(左一)、宝
-- 198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赵志宏(左一)参加内蒙占农业学校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并签字留
--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傅守正(前排左二)、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廷武(二排左五)参
-- 1989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张丁华(后排右一)视察并看望内蒙古农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
-- 2002年,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白志健(右二)观摩内蒙古农业学校园艺专业学生的干燥花插花作品
-- 2006年,中共内蒙古大学委员会书记刘丽华(中)与内蒙古农业学校环节干部座谈,要求学校职工放松心态,
-- 1999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云德奎(右二)视察内蒙古农业学校,研究学校发展及规划问题
-- 2004年,内蒙古农业厅厅长吴永新(中)指导内蒙古农业学校的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工作。内蒙古农业厅副厅
-- 2005年,中共内蒙古农业厅党组书记王守陆(左一)视察内蒙古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学生实验课,提出农村建设
-- 198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老教师田圃先生(右五)回校参加60年校庆期间,听取他的学生、兰州军区副政委
-- 2006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校友、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付向乾教授(前排右四)和他的学生、内蒙古农业学校校友
-- 200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校长李永义(前排左一)赴日本新泻产业入学考察农业职业教育
-- 2000年,中共内蒙古农业学校委员会书记卢剑赴荷兰考察农业职业教育并留影
-- 198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会场
-- 199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会场
-- 200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庆祝教师节及新牛开学典礼仪式会场
-- 192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初创时所租房合(现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遗址
-- 1927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搬到前清时期协领衙门(现呼市三中校址),从此,学校有了自己的校舍,该址保留
-- 193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搬到大台什村(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大台什村)时使用过的房屋
-- 1973年,恢复建校后,内蒙古农业学校迁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呼清公路东新址使用的办公楼
-- 1980年,内蒙占农业学校建成的南大门夜景
-- 2000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新建的西大门
-- 新中国成立前,绥远省农牧学校初农一班毕业生合影
-- 1950年,绥远省立归绥农科职业学校毕业生合影
-- 1950年,绥远省立五原农牧学校畜牧专业第一期师生毕业合影
-- 195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农牧学校农艺科五年制首届毕业生合影
-- 1956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农牧学校毕业生合影
-- 1957年,内蒙古农业厅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第三期开学典礼合影
-- 1958年,内蒙古农牧学校农学专业毕业生合影
-- 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中牧学生毕业合影
-- 1961年,内蒙古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呼和浩特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首届毕业生在五原农机校址合影
-- 1964年,内蒙占农业学校首届农机专业毕业生合影
-- 1968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农机专业毕业生合影
-- 1976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恢复后的首届毕业生合影
-- 1980年,恢复高考后内蒙古农业学校农学专业首届毕业生合影
-- 198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全体毕业生合影
-- 1989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初中四年制全体毕业生合影
-- 1999年,内蒙古农业学校乡镇企业会计专业毕业生合影
-- 2000年,内蒙古农业学校食品工程专业毕业生合影
-- 2001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专业毕业生合影
-- 20世纪50年代,饲养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灰腾梁)实习后留影
-- 20世纪60年代,农机专业学生使用的大型农机具达到系列化,图为“重型缺口耙”
-- 20世纪80年代,校领导和专业教师在研究农学专业的技能实践课
-- 20世纪80年代,园艺专业被评为全国校内实习基地先进集体
-- 20世纪80年代,淡水渔业专业学生正在进行专业实践
-- 2002年,空乘专业学生正在进行专业实践
-- 内蒙古农业学校举办的学生第二课堂——“祖国在内蒙古农业学心中”知识竞赛现场
-- 1991年,遭遇特大洪灾后,内蒙古农业学校组织教职工修筑防洪坝,为临近村庄献爱心
-- 每年一度的春季大青山绿化造林现场
-- 招生制度改革后,内蒙古农业学校实施自主招生。图为招生洽谈会现场
-- 内蒙古农业学校于1997年组织的迎接香港回归文艺晚会
-- 内蒙古农业学校参加内蒙古农业厅于2000年组织的厅系统迎新年文艺汇演
-- 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农业学校的女子篮球队
--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农业学校的业余舞蹈队
-- 200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农牧民运动会
-- 20世纪70年代,毕业生的毕业典礼现场
-- 20世纪80年代初,内蒙古农业学校新建的校园一角
--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学生毕业证书
-- 内蒙古农业学校60年校庆纪念签字薄
-- 1928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建市了当时归绥地区(今呼和浩特)唯一的一所气象观测所,是全国296个测候站
-- 192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制定的校训——“勤、俭、诚”
-- 1961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欢送应征人伍的青年师生
-- 1991年,内蒙古农业学校遭遇特大洪灾的现场
-- 1991年,由师生募捐制作的罗为群同志铜像
-- 1988年,为从教40年的老教师韩守恭先生祝贺70寿辰
-- 2004年教师节,学生为教师献花,祝贺老师节日快乐
-- 200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隆重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
-- 内蒙古农业学校经常举行的老干部座谈会
-- 内蒙古农业学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会场
-- 1997年,内蒙古农业学校为定点扶贫单位——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大红城小学捐赠课桌凳后和小朋友合影
-- 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农业学校培养的云南少数民族学生
-- 1984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校友回校祝贺学校80岁生日
-- 2005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志》编撰第一次会议现场
-- 1992年,内蒙古农业学校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图为评审团专家级领导
-- 1998年,内蒙古农业学校和大连水产学院合作的内蒙古函授站首届学员毕业典礼仪式
-- 1999年,莫力达瓦旗分校首届毕业生合影
-- 由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王治兰老师主持选育的春小麦早熟新品种——“农早五号”示范田
-- 内蒙古农业学校组织专业教师送科技下乡,现场为农牧民解决问题
-- 2000年,内蒙古农业学校举行干燥花试产仪式
-- 2002年,美同纽约州教育代表团来内蒙古农业学校考察职业教育
-- 美国纽约州教育代表团成员与内蒙古农业学校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合影留念
-- 2001年,自治区农牧业厅副厅长高云平(左一)内蒙古农业学校校长李永义(右一)赴德国福兰登堡州进行农
-- 2006年,内蒙古农业学校校长李永义(右一)赴泰国卡色萨大学考察
《内蒙古农业学校志(1924—2008)》编委会
序一
序二
目录
第一章 建校至新中国成立时期(1924—1949)
-- 第一节 西北实业学校的组建及其沿革(1924—1933)
---- 一、西北实业学校建立的时代背景
---- 二、学校的组织机构及办学概况
---- 三、绥远全区职业专门学校及其沿革
-- 第二节 绥远省立归绥农科职业学校的建设与发展(1933—1937)
---- 一、新校舍建设经费的主要来源
---- 二、大台什校舍的筹建
---- 三、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 四、初建时期的专业设置、招生情况及毕业生概况
---- 五、“九·一八”事变后,绥远军民及我校师生的抗日斗争
--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概况(1937—1945)
---- 一、绥远省立归绥农科职业学校奉令解散
---- 二、绥远省立归绥农科职业学校解散后的状况
--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学校的概况(1945—1949)
---- 一、绥远省立归绥农科职业学校的恢复与重建
---- 二、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的教学简况
---- 三、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学生概况
---- 四、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师生的革命斗争情况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调整时期(1949—1969)
-- 第一节 在接管改造中的农科职业学校(1949—1952)
---- 一、学校进行改造工作
---- 二、学校的组织领导及教职工概况
---- 三、学校的隶属关系及学校名称
-- 第二节 王鹤田任校长时期(1952—1958)
---- 一、组织领导及学校名称
---- 二、建立新的教学管理体系
---- 三、成立党支部、团总支、团委、学生会
---- 四、学校改称内蒙古呼和浩特农牧学校的情况
---- 五、学校的发展情况及规模
---- 六、与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的合并
-- 第三节 农业厅党组决定恢复内蒙古农业学校(1959—1961)
---- 一、组织领导及教职工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三、图书、设备、仪器等的购置
---- 四、师生生活
---- 五、学生文体活动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 第四节 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农业机械化学校合并(1962—1965)
---- 一、组织机构
---- 二、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基本建设情况
---- 三、教学工作情况
---- 四、多种形式办学情况
---- 五、教职工及学生的生活待遇情况
---- 六、基建和维修工程(1962—1964)
---- 七、文体、卫生及绿化工作
-- 第五节 政治运动、政治活动、政治思想教育
---- 一、政治学习
---- 二、学习雷锋活动
---- 三、党支部与学生党课学习小组
---- 四、班主任工作
---- 五、优秀学生、六好学生、劳动标兵、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的评比情况
---- 六、战备与民兵工作
---- 七、“五反”运动、“四清”运动以及贯彻三干会精神
---- 八、春季积肥运动
-- 第六节 撤销内蒙古农业学校,并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969)
---- 一、教职工的去向
---- 二、校舍、土地、车辆及仪器设备、图书等的归属概况
-- 第七节 毕业学生概况
---- 一、50年代毕业生概况
---- 二、60年代毕业生概况
第三章 重建发展时期(1973—1998)
-- 第一节 学校的恢复
---- 一、恢复决定
---- 二、学校新址的基本建设、教学实验设备与图书资料
-- 第二节 复校初期的机构设置与教职工队伍的组建
---- 一、机构设置
---- 二、教职工队伍的组建
---- 三、师资建设
-- 第三节 复校初期的专业设置
---- 一、专业设置
---- 二、学制设置
---- 三、招生与在校生情况
-- 第四节 复校初期的教学工作
---- 一、教学基本情况
---- 二、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 三、科学实验与科学研究工作
-- 第五节 重建后的发展阶段概况(1984—1998)
-- 第六节 机构设置与变化(1984—1998)
---- 一、组织领导机构及变化
---- 二、科室机构及变化
---- 三、群团组织
---- 四、会议制度
-- 第七节 教学工作
---- 一、概述
---- 二、教学改革
---- 三、专业设置与学制
---- 四、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
-- 第八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与师资队伍建设
---- 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 二、师资队伍建设
-- 第九节 科学试验与科学研究工作
---- 一、科学试验
---- 二、承包科研课题和结合教学开展科学实验
-- 第十节 1995—1998年的招生与学生管理
---- 一、招生
---- 二、学生管理
-- 第十一节 后勤工作与校办产业
---- 一、后勤管理
---- 二、基本建设与维修
---- 三、校办产业
---- 四、植树造林与校园绿化
第四章 改革振兴时期(1998—2005)
-- 第一节 校长负责制与教职工全员聘任制
---- 一、校长负责制
---- 二、体制改革
---- 三、分配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改革振兴时期的机构设置(1998—2005)
---- 一、党委及领导班子成员
---- 二、机构设置及负责人变化情况
-- 第三节 财务管理与经费争取
---- 一、财务管理工作
---- 二、经费争取
-- 第四节 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 一、依市场办专业
---- 二、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
---- 三、教学计划,大纲的修订与完善
---- 四、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 五、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 六、多媒体教学
---- 七、开展第二职业技能课
---- 八、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 九、指导学生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工作
---- 十、历届学生、专业分布情况(1998—2005)
---- 十一、教学管理相关制度
-- 第五节 招生与就业(1998—2005)
---- 一、教育体制改革后学校的办学状况
---- 二、招生体制改革
---- 三、就业制度改革
-- 第六节 学生工作(1998—2005)
---- 一、概述
---- 二、学生的来源与构成
---- 三、学生管理体制
---- 四、学生素质教育
---- 五、班主任待遇与学生待遇
---- 六、学生会工作
---- 七、团委工作
---- 八、表彰奖励与处罚
-- 第七节 保卫与综合治理工作
-- 第八节 体育、卫生工作
---- 一、体育工作
---- 二、卫生工作
-- 第九节 科研项目与科技推广
---- 一、“春型及过渡型秋冬播性小麦品种春播(种)研究与试验示范”项目
---- 二、“冬麦北移”项目
---- 三、“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及配套栽培技术应用”项目
---- 四、“百千工程”项目
---- 五、“早熟,优质面包小麦农早五号推广及麦茬复种蔬菜配套技术应用”项目
---- 六、“50万亩优质饲用农作物栽培”项目
-- 第十节 校办产业及后勤管理
---- 一、校办产业
---- 二、后勤管理
-- 第十一节 党、工、妇女及老干部工作
---- 一、党务工作
---- 二、工会工作
---- 三、妇女工作
---- 四、老干部工作
-- 第十二节 国家级重点中专评估
---- 一、组织机构
---- 二、评估整改措施及要求
---- 三、评估结果
第五章 联合办学与友好往来
-- 第一节 联合办学
---- 一、概述
---- 二、联合办学
---- 三、自学考试
---- 四、毕业生就业
-- 第二节 友好往来
第六章 科研成果与论文、论著及教职工获奖情况(1973—2005)
-- 第一节 1973—1995年科研成果与论文论著及教职工获奖情况
---- 一、教职工获奖论文、作品摘录(1973—1995)
---- 二、教职工发表论文、作品摘录(1973—1995)
---- 三、教职工著作、编著教材摘录(1973—1995)
---- 四、教职工获奖历年受表彰奖励情况统计表(1973—1995)
---- 五、教职工教科研项目、成果及获奖情况统计表(1973—1995)
-- 第二节 1996-2005年科研成果与论文论著及教职工获奖情况
---- 一、教职员工历年受表彰奖励情况统计表(1996—2005)
---- 二、教职工发表论文、作品摘录(1996—2005)
---- 三、教职工论著、教材统计表(1996—2005)
---- 四、教职工获奖论文、作品摘录(1996—2005)
---- 五、教职工参加教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统计表(1996—2005)
第七章 人物传记
-- 第一节 教育界知名人士苗英先生
---- 苗英
-- 第二节 农业教育家杜尚礼先生
---- 杜尚礼
-- 第三节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女校长罗为群同志
---- 罗为群
-- 第四节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王治兰
---- 王治兰
第八章 学校人物简历与部分优秀校友简介
-- 第一节 学校人物简历
---- 一、内蒙古农业学校历届校领导及环节干部名单(1973—2005)
---- 二、学校历届校领导及环节干部简介
------ (一)现任校领导
-------- 李永义
-------- 卢剑
-------- 郝金元
-------- 丁永钦
-------- 王玉芬
-------- 字文威胜
-------- 张荷亮
------ (二)前任校领导
-------- 朱连山
-------- 赵宏光
-------- 沈敏
-------- 孟庆昌
-------- 张文池
-------- 孟凡魁
-------- 韩守恭
-------- 王加宾
-------- 于振国
-------- 王化普
-------- 王步城
-------- 罗为群
-------- 孙庆芳
-------- 张卫国
-------- 张福祥
-------- 刘富俊
-------- 路战远
------ (三)现任环节干部
-------- 范丰盛
-------- 邢丽萍
-------- 武兆彦
-------- 宫艳秋
-------- 高建明
-------- 康文生
-------- 侯永平
-------- 闫占军
-------- 韩苏廷
-------- 韩新盛
-------- 张德健
-------- 卫瑞兰
-------- 师立恒
-------- 吴晓彤
-------- 李凤枝
-------- 张静萍
-------- 邢奎元
-------- 孟黎
-------- 谢峻鹏
-------- 王义
-------- 李翠英
-------- 张铁峰
-------- 太利
-------- 王尚武
-------- 刘晓霞
-------- 曹梅艳
-------- 李耀强
-------- 张林院
-------- 刘建国
-------- 吴润新
-------- 李美莲
-------- 王伟东
-------- 周志垠
-------- 王照枝
-------- 裴俊英
-------- 孙梦君
-------- 李忠
-------- 刘耀权
-------- 王仁
-------- 陈昭
-------- 武新生
-------- 周文厚
-------- 银有恒
-------- 张志明
-------- 徐创吉
-------- 雍红波
-------- 王萍萍
-------- 廉苏鲜
-------- 刘正垣
-------- 甄佩林
-------- 陈学东
-------- 闰喜武
-------- 朱世谦
-------- 苏占林
-------- 郭二满
-------- 马良
-------- 赵世泽
-------- 陈克靖
-------- 张秀清
-------- 贾明星
-------- 薛祖庆
-------- 归国光
-------- 阎敦敏
-------- 严济生
-------- 胡国坤
-------- 郝英发
-------- 洪正
-------- 吕忠
-------- 张礼和
-------- 杨智林
-------- 王宜中
-------- 刘谦
-------- 郭宪清
-------- 解廷中
-------- 张进财
-------- 侯芝秀
-- 第二节 部分优秀校友简介
---- 孙英年
---- 张如山
---- 乌学智
---- 张锦
---- 屠忠顺
---- 刘映元
---- 侯野烽
---- 董然韬
---- 戈跃
---- 范朗轩
---- 李景明
---- 陈殿英
---- 富象乾
---- 郭书田
---- 李凤岐
---- 樊永兴
---- 李芳春
---- 张秀
---- 王琨
---- 白明德
---- 王世春
---- 康德
---- 李济正
---- 闫铎
---- 康长胜
---- 杨荣
---- 邵金旺
---- 安玉珍
---- 李鸿钟
---- 韩文愈
---- 段永兴
---- 吴栋
---- 李云英
---- 杜生旺
---- 李秋萍
---- 张永明
---- 郑崇荣
---- 关松林
---- 姚祥
---- 乔镇海
---- 融宜三
---- 师道远
---- 赵怀臣
---- 韩友昌
---- 梁善治
---- 梁天成
---- 申子明
---- 王恭
---- 李学渊
---- 赵书元
---- 周兴德
---- 樊华
---- 刘德勋
---- 王洪亮
---- 刘士华
---- 乌学俭
---- 王茂
---- 张培业
---- 吕荣
---- 杨英
---- 李碧波
---- 石永和
---- 张永泰
---- 田景文
---- 云生雨
---- 王建彪
---- 李瑞祥
---- 马永昌
---- 兰存铎
---- 张汉杰
---- 谢福升
---- 李殿元
---- 杨景明
---- 席海
---- 李春林
---- 刘德胜
---- 卢如孝
---- 温生瑞
---- 银万勇
---- 牛恒
---- 师介景
---- 班寰
---- 任子祥
---- 乔煜.
---- 曲志强
---- 李薇
---- 冯淑贞
---- 田万清
---- 龚法增
---- 申乃贤
---- 张维献
---- 常俊峰
---- 张玮
---- 徐进才
---- 单文英
---- 孙理
---- 张同
---- 高登山
---- 许苛
---- 梁志高
---- 于万录
---- 张荣武
---- 马玉英
---- 张廷武
---- 史林峰
---- 张守明
---- 聂文玺
---- 郑少茹
---- 陈守城
---- 郝巨才
---- 崔安民
---- 周秀英
---- 高培基
---- 张俊堂
---- 孙桂林
---- 辛忠和
---- 张凤兰
---- 许文德
---- 刘俊
---- 黄青鸾
---- 张万里
---- 张金瑞
---- 吕凤山
---- 贾珍
---- 耿家容
---- 杨尚德
---- 贾福先
---- 张义
---- 王礼
---- 董殿祥
---- 潘庆余
---- 杨际雅
---- 王善计
---- 韩玉林
---- 苗国宾
---- 贾福宽
---- 王莲芝
---- 周自新
---- 赵喜林
---- 郭宪清
---- 周宝山
---- 张礼和
---- 张开明
---- 邱阜
---- 任旺海
---- 赵俊山
---- 曹志全
---- 吴连生
---- 周景龙
---- 孙玉田
---- 田厚文
---- 云金山
---- 梅景林
---- 高玉祥
---- 张瑞峰
---- 焦树年
---- 张艳玲
---- 李生贵
---- 张松凌
---- 燕振国
---- 冯智
---- 刘瑞
---- 孙佳林
---- 兰锦华
---- 吴连有
---- 闫福林
---- 刘文清
---- 白静仁
---- 闰宝林
---- 宋大异
---- 杨厚杰
---- 魏国诚
---- 韩秀荣
---- 张宝芹
---- 任增明
---- 高奇
---- 杜振江
---- 高凤山
---- 董英才
---- 李遵义
---- 郭殿宝
---- 李财
---- 王茂林
---- 底升琪
---- 胡景翼
---- 孙真
---- 穆连云
---- 刘煜
---- 张凤凯
---- 贾振业
---- 谢玉山
---- 刘冬芬
---- 董龙祥
---- 于秀珍
---- 刘德
---- 魏亮亮
---- 李阳泉
---- 陈振家
---- 孔喜俊
---- 许有忠
---- 刘建平
---- 张恒月
---- 杨育才
---- 张永福
---- 郝贵耘
---- 姜玉艳
---- 刘宪文
---- 吕守瑞
---- 郑翠梅
---- 侯志儒
---- 张有清
---- 牛万鹏
---- 耿子玉
---- 于清仪
---- 张敏威
---- 王海武
---- 白富胜
---- 靳克
---- 王满全
---- 张凤呜
---- 王哲
---- 石连安
---- 路双奎
---- 张国诚
---- 袁纲
---- 金淑贤
---- 翟金亮
---- 刘新正
---- 张建华
---- 庄保良
---- 杜杰
---- 吴金占
---- 焦焕堂
---- 郑俊宝
---- 秦和义
---- 刘果厚
---- 梁芝焕
---- 白银怀
---- 马福贵
---- 高和平
---- 康喧
---- 杨阿林
---- 张偏考
---- 武玉学
---- 张志明
---- 郭玉峰
---- 郝金元
---- 刘志忠
---- 石玉明
---- 杨茂森
---- 刘贵生
---- 南玉恒
---- 张铁柱
---- 王补在
---- 石补根
---- 石村民
---- 刘福英
---- 银有恒
---- 石锋
---- 邵玉琴
---- 刘福源
---- 张德明
---- 杜水泉
---- 韩宝峰
---- 林永亮
---- 贾翠萍
---- 赵连俊
---- 张健
---- 扈建忠
---- 刘金山
---- 张庆敏
---- 王骏章
---- 赵文亮
---- 刘婉荣
---- 靳守茂
---- 李占军
---- 李克云
---- 朱丽
---- 张秀莲
---- 王世启
---- 刘祥
---- 白爱国
---- 高升
---- 高平小
---- 肖文武
---- 刘富俊
---- 辛耀雄
---- 翟永军
---- 李平
---- 张三粉
---- 段玉
---- 冯喜顺
---- 汪志文
---- 邢悦
---- 石安
---- 尹兆明
---- 李子钦
---- 罗中旺
---- 张建忠
---- 杜刚强
---- 姜晓东
---- 王永亮
---- 陈雅君
---- 赵存虎
---- 徐创吉
---- 周峰
---- 吕贵斌
---- 贾福成
---- 王改桃
---- 王军霞
---- 李永义
---- 李廷玉
---- 李蒙平
---- 关文涛
---- 康连和
---- 王利忠
---- 信成龙
---- 张荷亮
---- 南羊换
---- 郝俊星
---- 武来才
---- 丁荣
---- 范挨计
---- 王江汇
---- 董建国
---- 张江和
---- 徐世华
---- 辛庆瑞
---- 杨秀清
---- 马爱实
---- 张瑞霞
---- 杨晓龙
---- 李福贵
---- 赵素珍
---- 齐丽君
---- 赵宏如
---- 乔永志
---- 王锦龙
---- 门果桃
---- 王建丽
---- 刘文东
---- 高美俊
---- 白奇英
---- 李泽文
---- 路战远
---- 高振江
---- 张玉英
---- 王再兰
---- 王秀杰
---- 郝淑杰
---- 郭玉根
---- 李雅茹
---- 赵九龙
---- 胡拴红
---- 刘世海
---- 赵锐
---- 赵登林
---- 刘冬梅
---- 樊福义
---- 任龙梅
---- 宫前恒
---- 韩德成
---- 王道勇
---- 马占山
---- 刘凤英
---- 王坚
---- 苏振荣
---- 刘万成
---- 李翠英
---- 马宏亮
---- 王继斌
---- 王金莲
---- 段海青
---- 杨文耀
---- 贾明星
---- 刘海亮
---- 杨青茂
---- 刘玉金
---- 彭红
---- 倪振俊
---- 蒋亲贤
---- 刘俊
---- 牛富
---- 高文海
---- 宋慧
---- 曹梅艳
---- 姜贵平
---- 戈明
---- 毛致用
---- 王伟
---- 寇文鑫
---- 孙逊
---- 王煜河
---- 李枭
---- 周兴旺
---- 田野
---- 赵勇
---- 许振金
---- 段惠
--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专家名录》选编
---- 史林峰
---- 杨际雅
---- 乌学俭
---- 燕振国
---- 谢玉山
---- 张守明
---- 孙桂林
---- 底升琪
---- 张志友
---- 聂文玺
---- 单文英
---- 崔安民
---- 张开明
---- 韩文愈
---- 耿家容
---- 孙理
---- 贾珍
---- 辛忠和
---- 刘果厚
---- 邵金旺
---- 李学渊
---- 富象乾
---- 李春林
---- 李碧波
---- 曲志强
---- 张金瑞
---- 融宜三
---- 梅景林
---- 贾振业
---- 乔振海
---- 吴连有
---- 杨英
---- 高培基
---- 王莲芝
---- 杜生旺
---- 吴高升
第九章 大事记
-- 一、建校至新中国成立时期(1924—1949)
-- 二、建国初期至调整时期(1949—1973)
-- 三、重建发展时期(1973—1998)
-- 四、改革振兴时期(1998—2005)
第十章 附史
-- 第一节 伪巴彦塔拉盟立实业中学概况
---- 一、学校的组织与领导
---- 二、教学概况
---- 三、师生的抗日救国活动
-- 第二节 内蒙古五原农牧学校概况
---- 一、沿革
---- 二、组织领导与机构设置
---- 三、学校的教学
---- 四、学校的贡献
---- 五、陕坝示威游行始末
-- 第三节 内蒙古呼和浩特农业机械化学校概况
---- 一、沿革
---- 二、组织领导及教职员工人数
---- 三、校舍及实验实习条件
---- 四、教学及学生概况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