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运用新资料、新观点、新方法、新体例,全面、翔实地记述凤山县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二、本志时限上限因事而异,适当远溯,不作统一规定;下限至1995年,个别延至2000年。
出版时间:
2008年04月
目录
封面
凤山县志
本志出版时县四家班子领导人员
凤山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凤山县志办公室人员名单
《凤山县志》初审稿总纂人员名单
《凤山县志》二审稿编写人员名单
《凤山县志》报送出版稿编写人员名单
《凤山县志》校样稿校对人员名单
《凤山县志》三级审验单位及人员
为本志提供资料稿人员名单
图片
--
凤山县地图
--
1996年广东帮扶广西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前排左一)于2000年6月14日
--
2003年,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开展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其中风山项目资金达5.8亿元
--
2000年,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与凤山县建立对口扶贫关系。到2007年,该镇已累计捐资540.31万元
--
1997年,广西钦州市与凤山县结对帮扶。到2006年,该市已累计捐资达336万元,捐物折款10万元。
--
1989年10月,美国自由港矿物公司高级副总裁柯林斯博士(拄拐杖者)一行到凤山金牙金矿区考察。
--
2000年5月,世界银行副行长梅兹·卡尔松(戴眼镜者)到凤山考察世行项目。
--
2005年10月27日,国际喀斯特天坑考察组到凤山国家地质公园三门海水上天坑景区进行考察。
----
2006年9月下旬.印度尼西亚、柬埔寨、泰国、老挝、新加坡5国官员到凤山县国家地质公园三门海景区进行
--
通油路之始-1997年开通凤(山)巴(马)四级柏油路。
--
凤山人首创、被树为典型推向全区全国的地头水柜,是石山缺水地区人民地改田种稻谷的历史见证。
--
2004年建成的凤山县第一所独立高级中学
--
通二级公路之始- 2004年开通风(山)巴(马)二级公路。图为该路太平段。
--
1997年12月岩滩到凤山110千伏安高压输电线路及变电工程竣工送电,改变了凤山电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
凤山县城全景
--
阳光大道
--
九曲河新貌、旧貌
--
图①为袍里乡敬老院。
--
图②为乔音乡供水站。
--
图③为乔音柏油路。
--
图④为巴腊新村。
--
图⑤为中亭乡积善村村部办公用房。
--
桑园·蚕茧·成品蚕丝
--
杉木林
--
八角林
--
油茶林
--
香菇
--
野生灵芝菌
--
甜竹笋
--
硫磺
--
硫磺矿
--
黄金矿
--
冰洲石
--
雄黄矿
--
黄金
--
福建人投资占地70亩的宏宇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全景·齿接板·企业副总郭胜
--
县制丝公司立缫车间·成品丝·投资人环江县韦昱
--
广西凤山天承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矿车间·金精矿·企业老总张京彬
--
百色恒升房地产公司投资在建的三星级凤山国际大酒店效果图
--
1956年凤(山)巴(马)公路通车庆典。这是凤山第一条公路。
--
1958年凤山史上第一台拖拉机
--
1956年摄的凤山县城凤阳街旧貌
--
60年代末,田头地角学毛著。
--
土地革命时期的三门洞反“围剿”斗争遗址。
--
建于县城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
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岩反“围剿”斗争遗址。
--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创建的兵工厂遗址。
--
百岁老人
--
蓝靛瑶姑娘
--
山瑶姑娘
--
壮族姑娘在织布
--
马背上的摇篮
--
壮族山寨吊脚楼
--
2005年在县城内龙举办首届洞穴国际探险旅游节。
--
江洲仙人桥
--
国家地质公园鸳鸯洞
--
巴腊野生猕猴
--
国家地质公园三门海连体水上天坑
--
民国时期穿龙岩崖刻
--
民国3年兴建的天龙山观音庙遗址
--
明代庆远府永定长官司印章
--
宋代兵事遗址一巴冈古寨
--
清代铜鼓
--
清代石马
--
明代石狮
--
本志出版时凤山县四家班子成员合影
--
2003年10月10日,广西区通志馆向凤山县志办捐赠办公设备。
--
2000年初,县委常委、副县长罗开松、副县长黄岭到县志办指导工作。
--
本志出版时县志办全体人员合影
序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位置 境域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解放前行政区划
----
第二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村落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三节 村落
--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五章 气候 物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及分区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雨
----
第四节 日照与太阳辐射
----
第五节 蒸发与湿度
----
第六节 霜、风、雷
----
第七节 物候
--
第六章 水资源 水文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水文
--
第七章 土地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植被
--
第八章 生物矿产自然风景资源
----
第一节 生物资源
----
第二节 矿产资源
----
第三节 自然风景资源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其他灾害
第二编 经济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生产条件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
第四节 农技农艺
----
第五节 作物种植
----
第六节 农业管理
----
第七节 农业科研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森林资源
----
第二节 造林育林
----
第三节 森林保护
----
第四节 森林利用
----
第五节 森林权属
----
第六节 国有林场
----
第七节 林业科研
--
第三章 畜牧渔副业
----
第一节 畜牧业
----
第二节 渔业
----
第三节 畜牧水产机构
----
第四节 副业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工程设施
----
第二节 水利管理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所有制
----
第二节 门类
----
第三节 主要企业
----
第四节 名优产品选介
----
第五节 企业管理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行业分类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七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工具
----
第六节 管理
--
第八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节 管理
--
第九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
----
第四节 建筑业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十章 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五节 集市贸易
----
第六节 对外贸易
--
第十一章 粮油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粮油统购
----
第三节 粮油销售
----
第四节 粮食议购议销
----
第五节 粮油储运
----
第六节 粮油加工
--
第十二章 物资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资购进
----
第三节 物资销售供应
----
第四节 物资管理
--
第十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管理
----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
第四节 其他管理
--
第十四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收入
----
第四节 支出
----
第五节 财务管理监督
--
第十五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工商税种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五节 税源培植
----
第六节 照顾 减免
----
第七节 税务违章案件查处
--
第十六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第五节 结算 现金管理
----
第六节 保险
--
第十七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十八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市场价格
----
第四节 物价检查
--
第十九章 技术监督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度量衡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十章 审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活动
--
第二十一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专业统计
----
第三节 普查与抽样调查
----
第四节 统计服务
第三编 政治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党员教育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党史资料征集
----
第八节 解放后重大政事纪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青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其他组织
--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
第五章 州署 县政府
----
第一节 州署
----
第二节 县政府
--
第六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施政方式
----
第三节 政绩纪要
--
第七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委员会议
----
第三节 政协工作举要
--
第八章 扶贫
----
第一节 民政扶贫
----
第二节 国家面上扶贫
----
第三节 教育扶贫
----
第四节 外资扶贫
--
第九章 民政 信访
----
第一节 优抚 安置
----
第二节 救灾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土地征用
----
第六节 信访
--
第十章 劳动 人事
----
第一节 劳动
----
第二节 人事
----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
第四节 离休 退休
--
第十一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检察
----
第三节 审判
----
第四节 司法
第四编 军事
--
第一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二章 武装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民兵
--
第三章 主要战事
----
第一节 侬军战事
----
第二节 土司时期战事
----
第三节 民国初战事
----
第四节 农运战事
----
第五节 苏维埃战事
----
第六节 抗日时期战事
----
第七节 解放战争战事
----
第八节 解放初战事
第五编 革命斗争梗概
--
第一章 农民运动
----
第一节 建立农民协会
----
第二节 组建农民自卫军
----
第三节 农军战例
----
第四节 初建党组织
--
第二章 根据地建设
----
第一节 政权建设
----
第二节 武装建设
----
第三节 土地革命
----
第四节 武装斗争
--
第三章 坚持革命斗争
----
第一节 跳出境外活动
----
第二节 开展地下斗争
----
第三节 游击迎解放
第六编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专业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少数民族教育
----
第八节 品德教育
----
第九节 教师
----
第十节 经费与设施
----
第十一节 教育管理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引进推广
----
第四节 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
----
第五节 科技情报和交流
----
第六节 科技成果
----
第七节 科技管理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电影 图书 档案
----
第四节 新闻出版
----
第五节 文物古迹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医疗
----
第四节 保健
----
第五节 药政管理
----
第六节 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
--
第五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比赛活动
----
第四节 机构 设施
第七编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及变动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五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民族来源
----
第二节 民族人口与分布
----
第三节 民族关系
----
第四节 民族事务
--
第三章 语言
----
第一节 壮语
----
第二节 汉语
----
第三节 瑶语
--
第四章 风俗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婚姻
----
第五节 生育
----
第六节 丧葬
----
第七节 节日
----
第八节 迷信陋俗
----
第九节 祭祀
----
第十节 娱乐
--
第五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城镇街道居民生活
第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英烈
----
第一节 烈士传略
------
陈天经
------
韦氏送
------
廖源芳
------
廖由斌
------
黄文通
------
周妈滚
------
黄桂德
------
罗昌
------
黄履明
------
李献林
------
黄冕昌
------
黄伯尧
------
罗振文
------
罗邦宁
------
韦芳
------
黄永安
------
黄明金
------
唐子培
------
班荣皇
----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第二章 名人
----
第一节 传略
------
罗斌
------
廖训法
------
韦述勋
------
邓卜才
------
廖源泰
------
黄光国
------
罗文鉴
------
刘良瑶
------
龙达尊
------
黄世华
------
黄鹤立
------
廖正通
------
李天心
------
廖熙英
------
黄明政
------
韦勉之
------
韦四
------
唐思贤
------
姜茂生
------
黄景墀
------
罗启超
------
黄显烈
------
龙锋
------
罗金莲
----
第二节 人物表
附录
--
革命信函
--
烈士诗联
--
穿龙岩壁诗
--
太平军驻凤留诗
--
反“瞒产”资料辑存
--
“大跃进”“五风”资料辑存
--
文告
--
奇闻逸事
编后记
为本志提供赞助的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