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定名为《西流河区志》。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详今略古,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上起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下止1985年,以年系事,着重记述人民政权建立后的史实。凡属历史朝代的称呼,一律沿用通称(如“明”、“清”、“民国”),一般不加政治定语。人物称谓,一律直书其姓名、职称,不加褒贬之词,以保存历史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文中简称“建国后”历史朝代的年号,夹注公元年分,建国后,一律用公元年月。
目录
封面
西流河区志
题词
--
江文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题词
--
黄钰生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图书馆名誉馆长题词
--
李之鶠 原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编审,早期共产党人,原国民革命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李之龙之三弟题词
--
许光华 武汉市汉阳区财政局副科长会计师题词
序
凡例
图片
--
西流河区行政区划图
--
西流河区水系图
--
沔阳县西流河区公所,西流河镇人民政府
--
①中共沔阳县西流河区委党校
--
②西流河区大礼堂
--
③沔阳县西流河区招待所
--
④西流河宾馆
--
①沔阳县下查镇人民政府
--
②沔阳县塘湾乡人民政府
--
③沔阳县何口乡人民政府
--
④沔阳县杜窑乡人民政府
--
⑤沔阳县西圻乡人民政府
--
⑥沔阳县何帮乡人民政府
--
①西流河镇万元户街
--
②西流河镇上街
--
③西流河镇鸟瞰图
--
④西流河区社会福利院
--
⑤西流河镇下街
--
沔阳县汽车可锻件厂
--
沔阳县平板玻璃厂
--
湖北省沔阳县电线厂
--
湖北省沔阳县玛钢厂
--
西流河棉花采购站
--
西流河变电站
--
西流河商场
--
西流河水广
--
沔阳县汽车可锻件厂职工宿舍
--
西流河大桥
--
沔阳县下查埠中学门景
--
沔阳县下查埠中学教学大楼
--
下查埠镇周滩村小学
--
西流河区新胜垸渔场
--
西流河何帮闸
--
老革命根据地柳沟新貌
--
①中共西流河区委成员合影
--
②西流河区公所领导成员合影
--
③西流区志编篡领导小组合影
--
④西流河区志编篡小组合影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概述
--
第一章 地域 政区
----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
一、位置
------
二、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集镇
------
一、西流河镇
------
二、下查埠镇
------
三、塘湾自然镇
------
四、王家场镇
------
五、杜家窑镇
------
六、何家口镇
------
七、何家帮镇
------
八、西圻小镇
----
第五节 村庄 民垸
------
一、村庄
------
二、民垸
--
第二章 自然概貌
----
第一节 地形 河湖
------
一、地形景观
------
二、河流
------
三、湖泊
----
第二节 土壤 气候
------
一、土壤类型及分布
------
二、气温
------
三、降水
----
第三节 自然资源
------
一、动物
------
二、植物
------
三、矿物
----
第四节 自然灾害
------
一、洪涝
------
二、干旱
------
三、冻害、冰雹
------
四、龙卷风
------
五、虫灾、鼠害
------
六、瘟疫
--
第三章 民族 人口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二篇 经济
--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经济体制
------
一、封建土地私有制
------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
------
三、集体所有制
------
四、家庭承包制
----
第二节 农业技术
------
一、耕作制度
------
二、品种改良
------
三、栽培技术
------
四、施肥改土
------
五、植物保护
------
六、农科网点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一、农具改革
------
二、机械作业
------
三、农机机构
----
第四节 农作物
------
一、粮食作物
------
二、棉花
------
三、油料作物
------
四、麻类作物
--
第五章 水产业
----
第一节 水面
------
一、鱼种
------
二、捕捞
------
三、养殖
----
第二节 其他水产
------
一、菱角
------
二、莲、藕
------
三、河蚌养珠
--
第六章 饲养业
----
第一节 养猪
----
第二节 养鸡
----
第三节 养鸭
----
第四节 养牛
----
第五节 其他饲养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一、乡土树
------
二、引进树种
----
第二节 私人种树
----
第三节 集体林木
----
第四节 村级造林的典型
--
第八章 水利 电力
----
概述
----
第一节 河湖治理
----
第二节 堤防建设
----
第三节 排灌工程
------
一、沟渠
------
二、剅闸
------
三、泵站
----
第四节 电力
--
第九章 乡镇企业
----
概述
----
第一节 体制
------
一、区办企业
------
二、乡办企业
------
三、村办企业
------
四、经济联合体
------
五、个体
----
第二节 行业
------
一、工业
------
二、建筑业
------
三、运输业
------
四、缝纫业
------
五、服务业
--
第十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水陆运输
------
二、交通管理
----
第二节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讯
--
第十一章 财政 金融
----
第一节 财税机构沿草
----
第二节 税制演变
------
一、课税稽征
------
二、财政收支
----
第三节 金融
------
一、建国前的金融状况
------
二、建国后的金融事业
--
第十二章 商业
----
概述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一、商业大户
------
二、中小商业户
------
三、小商小贩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一、机构沿革
------
二、经营种类
------
三、扶持贫队发展生产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一、粮油经营
------
二、棉花购销
------
三、食品经营
------
四、物资供应
----
第四节 集市贸易
----
第五节 工商管理
------
一、机构
------
二、市管
------
三、物价
--
第十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及居民生活
第三篇 政治
--
第十四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
一、机构沿革
------
二、历次党代会
------
三、党员
------
四、纪检
--
第十五章 政权
----
第一节 政府
------
一、清代、北洋、国民党政权
------
二、革命根据地政权
------
三、人民政府
------
附录:日伪政权概况
----
第二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一、选举
------
二、历届代表会
--
第十六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一、建国前贫农协会
------
二、建国后农民协会
----
第三节 青年团
----
第四节 少先队组织
----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十七章 政法
----
第一节 公安
------
一、镇压反革命
------
二、治安管理
------
三、户籍管理
----
第二节 司法
------
一、法庭工作
------
二、法制宣传
------
三、民事调解
--
第十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救灾、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一、农村“五保”
------
二、福利院
----
第五节 移民
------
一、本地区移往他处的
------
二、外地移入本区的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十九章 劳动及其他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保
----
第三节 信访
----
第四节 侨务
----
第五节 土地管理
第四篇 军事
--
第二十章 历代驻军
----
第一节 太平军与清军
----
第二节 革命军与国民党军、日伪军
----
第三节 人民军队
--
第二十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建国后
--
第二十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清末兵制
----
第二节 民国兵制
----
第三节 人民兵役制
--
第二十三章 战争
----
第一节 太平军与清军的抗衡
----
第二节 革命武装和国民党军、日伪军的战斗
第五篇 文教卫生
--
第二十四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组织
------
一、俱乐部、文化站(室)
------
二、剧团、文化宣传队
----
第二节 文艺
------
一、文娱
------
二、艺术
------
三、歌谣
----
第三节 广播
----
第四节 电影、电视
------
一、电影
------
二、电视
----
第五节 报刊 图书 书店
------
一、报刊
------
二、图书
------
三、书店
----
第六节 文艺作品
------
一、诗词
------
二、诔词
------
三、对联
------
四、挽联
------
五、戏台集句对联
--
第二十五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
------
一、湘鄂西省川阳县苏维埃政府遗址
------
二、柳沟红军戏台
------
三、红军桥
------
四、红三军第四医院
------
五、消费合作社
------
六、湘鄂西海关登记处
------
七、万人坑
------
八、沔阳县苏维埃政府在王场
------
九、王场的沔阳县苏医院
------
十、沔阳县苏修械所
------
十一、王场乡苏维埃消费合作社
------
十二、赤色饭馆
------
十三、老虎台
----
第二节 文物古迹
------
一、历史文物
------
二、革命文物
----
第三节 古建筑
------
一、三圣阁
------
二、明代古屋
----
第四节 古墓、古树
------
一、古墓
------
二、古树
--
第二十六章 教育
----
概述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教育
------
一、私塾
------
二、学校教育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
------
一、小学教育
------
二、中学教育
------
三、幼儿教育
------
四、职业教育
------
五、成人教育
------
六、扫盲教育
----
第三节 思想教育
----
第四节 教学工作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成员发展
------
二、文化程度
------
三、社会地位
----
第六节 教育经费与设备
--
第二十七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卫生事业
------
一、药铺 药挑
------
二、诊所
------
三、医联会 卫协会 联合诊所 卫生院
----
第二节 医疗队伍
----
第三节 设备技术
------
一、设备
------
二、技术
----
第四节 卫生防疫
------
一、卫生运动
------
二、疾病防治
----
第五节 血吸虫病的防治
------
一、血吸虫病的灾害
------
二、血吸虫病的防治
----
第六节 妇幼保健
--
第三十八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第六篇 社会
--
第二十九章 宗教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三十章 汉流
--
第三十一章 风俗
----
第一节 日常生活
------
一、住宅
------
二、饮食
------
三、服饰
------
四、代步工具
----
第二节 婚丧寿仪
------
一、婚嫁
------
二、丧葬
------
三、祝寿
----
第三节 岁时祝祭
----
第四节 迷信陋习
------
一、无端禁忌
------
二、迷信活动
----
第五节 颓风恶习
------
一、赌博
------
二、吸食鸦片
------
三、缠足
------
四、纳妾
------
五、抢亲
------
六、拐卖妇女
------
七、童养媳
------
八、早婚
------
九、守节
----
第六节 社会风尚
------
一、清末、民国时期
------
二、建国后
--
第三十二章 杂记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一、生产类
------
二、气象类
------
三、季节类
------
四、训语类
------
五、睡眠“十谚”
----
第三节 歇后语
------
一、带有西流河地区特点的
------
二、一般的
----
第四节 传说、轶事
------
一、传说
------
二、轶事
----
第五节 寿星
----
第六节 姓氏
第七篇 人物
--
第三十三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明清人物
------
胡美
------
刘文白
------
刘兴桓
------
刘玉堂
------
刘华显
------
贺升平
------
黄立猷
----
第二节 辛亥革命志士
------
李国镛
------
刘伯刚
------
范一侠
------
江炳灵
------
姚斌
------
刘苏民
------
肖燮增
----
第三节 民国人物
------
彭进之
------
戴经尘
------
何复州
------
熊劲武
------
丁寿石
------
尹舍予、廖相永夫妇(合传)
------
彭启彪
------
陈伯英
------
周流
------
黄潮
----
第四节 革命烈士
------
朱黑山
------
李之龙
------
华光柱
------
刘立清
------
郑预香
------
姜启武
------
刘万清
------
王金玉
----
第五节 抗日殉难将士
------
杨超
------
许雨霖
------
艾中兴
----
第六节 革命领导干部
------
刘斌
------
何济林
------
赵保
----
第七节 各界名人
------
邹炳麟
------
杜金林
------
刘荫芝
------
周杰
------
刘厚余、谢春成、刘桂方
------
李之常
------
吴天元
------
梁济安
------
李秋山
------
张晓岚
------
何定涛
------
何得三
----
第八节 能工巧匠
------
魏咬齐
----
第九节 其他
------
李涤川
------
张维藩
------
邬养勤
------
汪步清
------
张亚一
------
王倾诚
------
张赓勋
------
李振汉
--
第三十四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一、土地革命时期
--------
程金和尚
--------
何珍先
--------
杨青山
--------
刘永清
--------
罗六斤
--------
王家启
--------
袁和尚
--------
孙桂保
--------
卢从喜
--------
彭柏
--------
彭德君
--------
向德厚
--------
何桂清
--------
张义新
--------
王长青
--------
蔡年堂
--------
周和尚
--------
李石头
--------
李传保
--------
王寿安
--------
伍东海
--------
郑富生
--------
贺运生
--------
胡家树
--------
罗必武
--------
肖金海
--------
何和尚
--------
王大顺
--------
李西成
--------
许信饶
--------
王海清
--------
黄尽成
--------
熊金
--------
王长德
--------
沈长春
--------
赵友情
--------
傅桂林
--------
魏友林
--------
何咬齐
--------
杨在普
--------
梁秋
--------
周先桥
--------
罗协成
--------
杨想苟
--------
徐喜生
--------
王杨氏
--------
武东庭
--------
王功清
--------
胡家顺
--------
李海香
--------
傅中林
--------
罗子亭
--------
肖银成
--------
彭又普
--------
高明胜
--------
李银苟
--------
刘和山
--------
王净
--------
王生凯
--------
王大香
--------
张秋仿
--------
刘金鳌
--------
刘东岩
--------
蒋牛忍
--------
刘彦青
--------
曾广生
--------
张中海
--------
周伏元
--------
华志芬
--------
肖义龙
--------
王银苟
--------
阳长松
--------
李海和
--------
李重阳
--------
张牛忍
--------
艾昌俊
--------
顾牛忍
--------
曾广德
--------
何定国
--------
傅牛忍
--------
刘新成
--------
何正友
--------
李忍柏
--------
刘想林
--------
蔡新炳
--------
程金毅
--------
别品山
--------
刘又庭
--------
李忠苟
--------
李银海
--------
陈晓合
--------
华木香
--------
肖桂珍
--------
孙义成
--------
傅丙山
--------
邓吉林
--------
刘聘
--------
王运普
--------
何菊
--------
王三元
--------
袁禹平
--------
李赤华
--------
胡桂香
--------
魏银香
--------
李女娃子
--------
肖和尚
--------
姜云武
--------
丰巫娃
--------
朱寿宝
--------
汪伏香
--------
刘运普
--------
舒石头
--------
何德俊
--------
刘长春
--------
王振林
--------
邹金成
--------
肖雪堂
--------
李世云
--------
尹光银
--------
王木
--------
王秋成
--------
许忠
--------
徐金龙
--------
汪重连
--------
彭永清
--------
李丫
--------
傅丙章
--------
彭长喜
--------
顾翠
--------
刘先焕
--------
张黑字
--------
何大连
--------
王飞虎
--------
龙荣华
--------
彭和尚
--------
王大富
--------
罗贺海
--------
罗牛忍
--------
王望
--------
李金龙
--------
肖年苟
--------
李么(女耳)
--------
涂松柏
--------
蒋木香
--------
芦小香
--------
王吉安
--------
徐桂林
--------
马小清
--------
华进珊
--------
严明仿
--------
李春喜
--------
刘尧
--------
饶木安
--------
杨文汉
--------
张春海
--------
范焕庭
--------
邓铁成
--------
何大力
--------
李十斤
--------
赵福全
--------
杨瑞珍
--------
王春仿
------
二、抗日战争时期
--------
刘仿清
--------
范和尚
--------
王世杰
--------
涂明
--------
彭永松
--------
何国清
--------
贺烈成
--------
姚进仿
--------
王中林
--------
王中仿
--------
马从榜
--------
阮四林
--------
郑四斤
------
三、解放战争时期
--------
李俊武
--------
张克祥
--------
危树合
--------
阮小木
--------
李寿堂
--------
陈迎春
--------
陈吉林
--------
周还喜
--------
刘祖芳
--------
刘东升
------
四、抗美援朝
--------
沈康寿
--------
周丑银
--------
曾牛娃
--------
陈立勋
--------
刘允炎
--------
王恒强
--------
刘英杰
--------
王花志
--------
李国清
--------
何秉良
------
五、建国后因公牺牲的
--------
颜泽民
--------
邬守华
--------
王铁锡
--------
杨祖华
----
第二节 革命领导干部简介
------
卢汉武
------
张秀龙
------
刘涛清
------
秦明所
----
第三节 起义将领
------
晏子风
------
戴齐平
------
曾京
----
第四节 劳动模范
------
夏剑波
------
袁海清
------
阳汉成
------
樊春海
------
刘同心
------
陈培林
------
石腊生
------
严炳成
------
王桂枝
------
郑新阳
----
第五节 各界名人简介
------
黄钰生
------
李之鶠
------
王际清
------
王铭鼎
------
梁一舟
------
黄楚才
------
杨德华
------
彭述武
------
李光玲
------
何正华
------
李光琦
------
何国栋
------
汪烈九
------
刘培青
------
彭立武
------
危国栋
------
何复华
------
傅全章
------
李光遂
------
鲁桂成
------
张延年
----
第六节 其他名人
------
何咏堂
--
第三十五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清末进士、举人、秀才一览表
----
第二节 辛亥首义人物表
----
第三节 革命领导干部一览表
----
第四节 各界名人一览表
----
第五节 建国前后留学生、大学生一览表
------
一、全区历年留学生名单
------
二、全区大学生名单
编后记
西流河区志编纂领导小组
西流河区志编纂小组名单
《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