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卷包括自然地理志、建置志、人口志、区县概况。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
目录
广州市志(封面)
版权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广州市志》编审人员
凡例
卷二
目录
《广州市志》(插图)
自然地理志
--
自然地理志(插图)
--
自然地理志编纂人员
--
概述
----
一、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
二、地势北高南低,地貌多样与多层
----
三、河流归属珠江水系,水资源比较丰富
----
四、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土壤类型及生物资源
----
五、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变
--
第一章地质
----
相关图表
------
图:广州市地质图
----
第一节地层
------
一、震旦系
------
二、泥盆系
------
三、石炭系
--------
(一)下石炭统
--------
(二)中上石炭统
------
四、二迭系
--------
(一)下二迭统
--------
(二)上二迭统
------
五、三迭系
--------
(一)下三迭统
--------
(二)上三迭统
------
六、侏罗系
------
七、白垩系
--------
(一)下白垩统
--------
(二)上白垩统
------
八、第三系
--------
(一)古新统
--------
(二)始新统
------
九、第四系
--------
(一)上更新统
1.石排组(Q2-13)
2.西南组(Q2-1pal3)
3.三角组(Q33)
--------
(二)全新统
1.杏坛组(Q14)
2.横栏组(Q2-14)
3.万顷沙组(Q2-24)
4.灯笼沙组(Q34)
5.人工堆积组(Qs)
6.第四系坡残积(Qdel)
----
第二节岩浆岩和变质岩
------
一、岩浆岩
--------
(一)侵入岩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花岗划分一览表
1.分散性侵入体
2.萝岗序列
(1)大田山南单元(TDt)
(2)大田山单元(Ja1D)
(3)将军山单元(Jb1Z)
(4)燕山单元(Jc1Y)
(5)长平单元(Jd1C)
(6)暹岗单元(Je1X)
(7)金峰单元(Jf1J)
3.八哥山序列
(1)八哥山单元(Ja2B)
(2)斑岭单元(Jb2Bl)
(3)同和单元(Jc2T)
4.元岗序列
(1)元岗单元(Ja3Y)
(2)磨刀坑单元(Jb3M)
(3)旺岗单元(Jc3W)
(4)石壁神单元(Jd3S)
--------
(二)火山岩
1.二迭系
2.侏罗系
相关图表
表:晚侏罗世火山喷发活动表
3.白垩系
------
二、变质岩
--------
(一)区域变质岩
--------
(二)混合岩
--------
(三)热接触变质岩
----
第三节地质构造
------
一、褶皱构造
--------
(一)加里东构造附段的褶皱
--------
(二)海西—印支构造阶段的褶皱
--------
(三)燕山构造阶段的褶皱
--------
(四)喜马拉雅早期构造阶段的拱曲构造
------
二、断裂构造
--------
(一)东西向断裂组
--------
(二)北东向断裂组
--------
(三)北西向断裂组
----
第四节地质演变过程
------
一、古生代
------
二、中生代
------
三、新生代
----
第五节新构造运动
------
一、新构造特征
------
二、地震
--------
(一)地震活动的特征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区震史记录表
--------
(二)活动性断裂与地震活动
------
三、稳定性分区
--------
相关图表
图:广州市区稳定性分区示意图
--
第二章地貌
----
相关图表
------
图:广州市地貌图
----
第一节地貌发育过程
------
一、新生代前的地貌过程
------
二、新生代的地貌过程
----
第二节地貌类型
------
相关图表
--------
表:广州市地貌类型划分标准表
------
一、山地
------
二、丘陵
--------
(一)高丘陵
--------
(二)低丘陵
------
三、残丘
------
四、台地
------
五、阶地
------
六、平原
----
第三节地貌分区
------
相关图表
--------
图:广州市地貌区划图
------
一、珠江三角洲平原区
------
二、增城—广州间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区
------
三、从化—花县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区
------
四、九连山中山谷地区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一、光热充足
------
二、雨量充沛
----
第二节气候要素
------
一、太阳辐射与日照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累年逐月太阳总辐射量统计表
表:广州市各站月、年日照时数统计表
表:广州市各站月、年日照百分率统计表
------
二、气温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各月平均气温表
图: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表:广州市各地气温年、日较差情况表
------
三、降水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年降雨量变化情况表
图:广州市年降水量分布图
表:广州市各站各月、年平均降水量
------
四、风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各月平均风速表
图:广州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一、台风
--------
相关图表
表:1949~1993年各月影响、侵袭广州市热带气旋个数表
表:1949~1993年登陆球江品附近地区热带气旋个数表
表:严重影响广州市的台风情况表
------
二、干旱
--------
(一)春旱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站春旱出现情况表
--------
(二)秋旱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秋旱出现情况表
表:广州市1905~1988年各年代平均秋旱日数比较表
------
三、暴雨和龙舟水
--------
(一)暴雨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50毫米的暴雨平均日数表
--------
(二)龙舟水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龙舟水出现的次数和强度统计表
表:广州市各站龙舟水出现情况表
------
四、低温阴雨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站低温阴雨出现情况表
表:广州各站低温阴雨结束期表
------
五、寒潮
------
六、低温霜冻
--------
(一)低温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站低温出现情况表
--------
(二)霜冻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站霜冻出现情况表
------
七、寒露风和霜降风
--------
(一)寒露风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站寒露风(≤23℃且持续≥3天)出现次数和强度表
----
第四节气候变迁
------
一、冷、暖
--------
相关图表
表:1500~1920年广州地区寒害年表
表:大雪的南界
表:广州、华南与全国各年代气温等级对比
图:广州、华南与全国气温等级10年滑动平均线
表:广州各年代的气温距平值
------
二、旱、涝
--------
(一)干旱
相关图表
表:广州各地区各时段各季节干旱出现次数及频率
表:1451~1919年广州地区各种季节连旱记载次数
--------
(二)洪涝
相关图表
表:历史时期六个严重水灾年的实况
图:广州地区区域性重水灾次数的多年变化曲线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一、水系及流域物征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统计表
图:广州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等值线图(单位:毫米)
------
二、径流特征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年降水量、年径流量统计表
表:珠江八大口门纳潮量、径流量统表
------
三、主要河流
--------
(一)珠江
相关图表
表:珠江广州河道基本情况表
表:广州区主要河涌基本情况表
图:广州市区河涌分布图
表:珠江广州河道主要测站潮汐特征值统计表
--------
(二)流溪河
相关图表
表:流溪河天然河床分段特征表
表:流溪河流量的特征值表
--------
(三)增江
------
四、湖泊
--------
(一)水库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大中型水库基本情况一览表
--------
(二)市区人工湖
----
第二节地下水
------
一、地下水的类型
------
二、地下热矿水
----
第三节主要濠涌变迁
--
第五章土壤和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相关图表
--------
表:广州市土类面积及分布状况表
------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过程
--------
(一)富铝化过程
--------
(二)耕作土壤的熟化过程
--------
(三)潮土化作用
------
二、土壤分类及各类土壤性态特征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土壤分类系统表
--------
(一)水稻土
1.淹育型水稻土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麻红黄泥田土壤剖面形态表
2.潴育型水稻土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麻红泥田土壤剖面形态表
3.渗育型水稻土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白鳝泥田土壤剖面形态表
4.潜育型水稻土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冷底田土壤剖面形态表
5.沼泽型水稻土
6.盐渍型水稻土
--------
(二)黄壤
--------
(三)红壤
--------
(四)赤红壤
--------
(五)红色石灰土
--------
(六)菜园土
--------
(七)潮沙泥土
--------
(八)滨海盐渍沼泽土
--------
(九)石质土
------
三、广州市土壤区划
--------
(一)南部三角洲平原残丘赤红壤沙围田区
--------
(二)中部低山丘陵赤红壤洋垌田区
--------
(三)北部口低山黄壤、红壤、赤红壤坑垌田区
相关图表
图:广州市土壤划图
----
第二节植被
------
一、植被的基本特征
--------
(一)植被的组成种类丰富
--------
(二)森林植被的热带性强
--------
(三)植被分布具有规律性
------
二、植被类型
--------
(一)自然植被
1.针叶林
2.阔叶林
3.草丛
--------
(二)人工植被
1.木本栽培植被
2.草本栽培植被
------
三、第四纪的植被
--------
(一)中更新世界早期
--------
(二)中更新世晚期
--------
(三)晚更新世中期前段
--------
(四)晚更新世中期后段
--------
(五)晚更新世晚期
--------
(六)早全新期
--------
(七)中全新世早期
--------
(八)中全新世晚期
--------
(九)晚全新世早期
--------
(十)晚全新世晚期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一、土地类型
------
二、土地利用现状
--------
相关图表
表:1989年广州市土地利用状况统计表
图:广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
三、土地利用区划
--------
(一)近郊区
--------
(二)中郊区
--------
(三)远郊区
相关图表
图:广州市土地利用区划图
----
第二节气候资源
------
一、光能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站≥10℃期间的太阳总辐射表
表:广州市各站的光能利用率表
表:广州市南、北站各级光能利用率的经济产量表
------
二、热量资源
--------
相关图表
图:广州市年≥10℃活动积温分布图(单位:℃)
表:广州市日平均气温≥某级界限温度的积温数值及持续日数表
表:广州市各站水稻安全生长期统计表
表:水稻安全生育期所需要≥10℃积温情况表
表:广州市双季稻生长期间积温分布表
表:广州市各站无霜期情况表
------
三、降水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干、温季及前后汛期降水情况表
表:湿润指数分级标准表
表:广州市各站各月平均湿润度情况表
表:广州市各站作物水分供求差情况表
表:不同气候类型作物需要水量的供求差额表
----
第三节水资源
------
一、水资源总量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县区水资源统计表
------
二、地表水资源
------
三、地下水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各县区地下水资源情况表
------
四、水力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水力资源调查统计表
----
第四节生物资源
------
一、森林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森林资源地类情况表
------
二、草地资源
------
三、野生经济植被资源
------
四、野生动物资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统计表
----
第五节矿产资源
------
相关图表
--------
图:广州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
一、能源矿产
------
二、金属矿产
------
二、非金属矿产
建置志
--
建置志(插图)
--
建置志编纂人员
--
概述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建置由来与变化
------
一、先秦时期
------
二、秦汉六朝时期
------
三、隋唐五代时期
------
四、宋元明清时期
------
五、民国时期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
一、南海、番禺分治广州界线
------
二、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清同治年间广州城街道表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一、民国初期的广州行政区划
--------
(一)广州建立沿革
--------
(二)广州市区域范围
------
二、30年代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31年广州市自治区域划分情况表
------
三、40年代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47年6月广州市各区乡保甲户及人口统计表
表:1949年6月广州保甲户数一览表
----
第三节建国以后的行政区划
------
一、1949年10月至于1954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51年广州市市区各区街道办事处(段)一览表
表:1951年广州市郊区各区辖乡镇一览表
表:1953年广州市乡镇名录一览表
------
二、1955~1959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50年3月至于1953年3月广州市"区"区划调整情况表
表:1959年广州市行政区划情况表
------
三、1960~1974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四、1975~1982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78年广州市各区、县辖镇、公社一览表
------
五、1983~1987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84年广州市农村政社分开设区建乡情况统计表
表:1987年广州市区、县、街道、乡镇情况一览表
------
六、1988~1990年的广州行政区划
--------
相关图表
表:199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情况表
--
第三章城市发展
----
第一节秦汉南海郡城及南越国都城
------
一、任嚣城
------
二、南城国都城
--------
(一)城池
--------
(二)南越王城的道路
--------
(三)西北郊宫苑区
--------
(四)城北越秀山王陵区
--------
(五)城外墓葬区
------
三、后汉步骘城
----
第二节六朝时代的广州城
------
一、城西寺庵区的建置
------
二、城北游览区的建置
------
三、河南的开辟
----
第三节隋唐时代的广州城
------
一、城池
------
二、道路
------
三、城内官衙
------
四、蕃坊
------
五、城内民居
------
六、城郊建置
--------
(一)城西近郊
--------
(二)城北近郊
--------
(三)城东郊
--------
(四)城南江岸地
----
第四节南汉兴王府
------
一、新南城
------
二、宫苑寺观建置
--------
(一)宫殿
--------
(二)楼台亭桥
--------
(三)池苑
--------
(四)寺观
--------
(五)陵园
----
第五节宋代的广州城
------
一、宋代的三城及雁翅城
--------
(一)宋中城
--------
(二)宋东城
--------
(三)宋西城
--------
(四)宋南城(雁翅城)
------
二、三城街道及建置
--------
(一)中城宋街
--------
(二)东城宋街
--------
(三)西城宋街
--------
(四)南城宋街
------
三、城郊建置
--------
(一)西郊建置
--------
(二)北郊建置
--------
(三)东郊、南郊墓葬区
------
四、宋代羊城八景
----
第六节元代的广州城
------
一、城池
--------
(一)元代对广州城的破坏
--------
(二)城池桥渡等修治
------
二、衙门
------
三、庙宇建置
------
四、元代羊城八景
----
第七节明代的广州城
------
一、城池
--------
(一)三城合一
1.明初西城格局及建置
2.明初子城格局及建置
3.明初东城格局建置
4.明初城郊的建置
--------
(二)扩展北城区至越秀山称老城
1.老城拓展
2.老城修治(文溪改造与城池修治)
--------
(三)扩建南城,称为"新城"
------
二、老城官衙分布
------
三、城内街道
--------
(一)老城街道
--------
(二)新城街道系统
------
四、城外街道及建置
--------
(一)西关
--------
(二)南关
--------
(三)东关
--------
(四)北郊
------
五、明代羊城八景
----
第八节清代的广州城
------
一、清代兴建鸡翼城及城池的维修
--------
(一)清初兴建鸡翼城
--------
(二)城池、江岸的修建
1.城墙修葺
2.濠池修葺
3.河堤码头的兴筑
------
二、清代广州城的街道建置
--------
(一)老城区的街道
--------
(二)新城区的街道
--------
(三)鸡翼城的街道
--------
(四)城外街道的发展
1.西关街道
2.东关街道
3.北关街道
4.河南街道
--------
(五)马路桥梁船渡
1.马路
2.桥染
3.船渡
------
三、官衙
------
四、名园胜迹
------
五、祠坛寺观教堂庙宇
--------
(一)祠坛
--------
(二)寺观教堂
--------
(三)庙宇
------
六、书院学堂等建置
----
第九节民国时期广州城市发展
------
一、拆城墙,扩街道,建马路
------
二、高层建筑和西式新村
--------
(一)高层建筑
--------
(二)西式新村
----
第十节建国后广州的街道
------
一、道路建设概况
--------
相关图表
表:建国后广州市区道路建设情况表
------
二、各区主要道路情况
--------
(一)东山区
--------
(二)越秀区
--------
(三)荔湾区
--------
(四)海珠区
--------
(五)天河区
--------
(六)芳村区
--------
(七)黄埔区
--------
(八)白云区
------
三、高架路与城市高速公路
--------
(一)高架路
--------
(二)城市高速公路
人口志
--
人口志(插图)
--
人口志编审人员
--
说明
--
概述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第一章人口总量
----
第一节总量变动
------
一、先秦和秦汉时期
------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三、隋唐时期
------
四、宋元时期
------
五、明、清初至鸦片战争前
------
六、鸦片战争后至清末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府范围正户、附户统计表
------
七、民国时期
------
八、建国后至1990年
--------
(一)1950~1960年人口高速增长阶段
--------
(二)1961~1977年人口增长缓慢阶段
--------
(三)1978~1990年人口增长相对稳定阶段
----
第二节自然变动
------
一、出生人口
------
二、死亡人口
----
第三节机械变动
------
一、行政区域变动
------
二、人口迁移变动
--------
相关图表
表:民国20-22年户口迁移情况统计表
----
第四节流动人口总量变动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市区分布
------
一、市区人口
--------
相关图表
表:民国21年户数、人口数及比重统计表
表:1953年各区人口统计表
表:1961年各区人口统计表
表:1964、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户数统计表
表:1964、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人数统计表
表:1990年分区人口比重统计表
------
二、人口密度
--------
相关图表
表:民国时期人口密度统计表
表:民国21年分区人口密度统计表
表:1978~1990年广州市区人口密度统计表
----
第二节市辖县分布
------
相关图表
--------
表:1975年六县人口分布统计表
--------
表:1987年各县人口分布统计表
--------
表:1978~1990年四县人口密度统计表
--
第三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一、总人口性别比
--------
相关图表
表:各年人口性别比统计表
表:广州市各区人口性别比值表
------
二、出生、死亡人口性别比
--------
(一)出生
--------
(二)死亡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区历年出生人口性别构成与性别比值统计表
表:广州市区历年死亡人口性别构成与性别比值统计表
------
三、分年龄性别比
--------
相关图表
表:宣统三年人口性别比值统计表
表:民国37年人口性别比值统计表
表:人口性别比值统计表
表:四次人口普查人口性别比值统计表
------
四、职业与文化程度人口性别比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一、老年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
------
二、少儿人口与总人口比例
------
三、人口年龄中位数
--------
相关图表
表: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表
----
第三节城乡构成
------
一、城乡人口
------
二、市镇压与辖县镇人口
--------
(一)市镇人口
--------
(二)辖县镇人口
------
三、乡村人口
--------
相关图表
表:四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表
表:四次人口普查分区、县市镇压人口统计表
表:四次人口普查乡村人口分布统计表
----
第四节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
一、市区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
相关图表
表:1990年市区常住人口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重统计表
------
二、辖县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
相关图表
表:四县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比重统计表
------
三、自理口粮人口
--------
相关图表
表:四县自理口粮人口和占非农业人口比重统计表
--
第四章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
第一节身体素质
------
一、婴儿体质
------
二、幼儿体质
------
三、青少年体质
--------
相关图表
表:7岁、12岁、17岁三年龄组平均身高、体重八次调查统计表
------
四、人口膳食营养
--------
相关图表
表:蛋白质热量摄取量统计表
------
五、残疾人口
--------
(一)人口"先天异形"
相关图表
表:先天异形儿于胎期中母体情况统计表
--------
(二)病残人口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一、文盲与半文盲人口
--------
相关图表
表:文盲与半盲人口变化统计表
------
二、人口教育
------
三、人口的文化程度结构
----
第三节期望寿命
------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区历年平均预期寿命统计表
------
二、婴儿死亡率
--
第五章劳动力人口
----
第一节职业构成
------
相关图表
--------
表:1982年与1990年职业人数比较统计表
------
一、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
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
三、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四、商业工作人员
------
五、服务性工作人员
------
六、农、林、牧、渔劳动者
------
七、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
------
八、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
----
第二节产业构成
------
相关图表
--------
表:三次产业人数变化统计表
----
第三节劳动技能
----
第四节负担系数
------
一、按年龄界限划分的劳动人口负担系数
--------
相关图表
表:劳动人口负担系数比较统计表
------
二、按在业人口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系数
--
第六章少数民族人口
----
第一节少数民族人口变动与分布
------
一、建国前民族人口变动与分布
--------
相关图表
图:回族同胞在怀圣寺庆祝自己的节目
图:穗港的满族同胞联欢
------
二、建国后民族人口的变动与分布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区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统计表
表:各区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数)统计表
------
三、市辖县的畲族和瑶族
----
第二节少数民族人口构成
------
一、民族成分构成
------
二、民族人口的性别构成
--------
相关图表
表:1982年、1990年市区13个少数民族性别比统计表
------
三、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
------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变化程度构成
--------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与市区总人口变化程度对比统计表
------
五、民族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
--------
(一)行业
--------
(二)职业
相关图表
表:1982年和1990年广州市少数民族人口行业构成情况统计表
--
第七章户籍管理
----
第一节户藉制度
----
第二节户口登记管理
----
第三节户口迁移管理
----
第四节实施居民身份证制度
--
第八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行政机构
--------
(一)市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
(二)局、总公司及有关单位
--------
(三)区、县
--------
(四)街、镇
------
二、事业单位
------
三、群众团体
--------
(一)广州市计划生育协会
--------
(二)广州市人口学会
----
第二节政策法规
------
一、计划生育政策
--------
(一)生育政策
--------
(二)晚婚晚育
--------
(三)优生优育
------
二、奖罚
--------
(一)优待与奖励
1.奖励只生育一个孩子
2.鼓励晚婚晚育
3.鼓励节育避孕
4.奖励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
--------
(二)限制和处罚
1.对超计划生育的限制和处罚
2.对单位处罚
----
第三节节育避孕
------
一、开展节育手术
------
二、节育技术管理
--------
(一)技术队伍建设
--------
(二)推广应用新方法、新技术
--------
(三)节育手术并发症清理、鉴定与治
--------
(四)病残儿鉴定
------
三、科学研究
--------
(一)中草药绝育、避孕研究
--------
(二)研制穗Ⅰ号、Ⅱ号、Ⅲ号宫内节育器
--------
(三)BHI-Ⅰ型节育环探测仪
--------
(四)冷冻贮藏精子与人工受精研究
--------
(五)试管婴儿研究
--------
(六)HCG避孕疫苗研究
------
四、避孕药具生产、供应和使用
--------
(一)生产
--------
(二)供应品种
--------
(三)使用情况
相关图表
表:广州市使用避孕药具人数统计表
------
五、避孕药具管理
--------
1.统一管理
--------
2.经费包干、计价调拔
--------
3.供应渠道实行计划免费供应和市场零售的"双轨制"
相关图表
表:节育率和各种避孕方法比例统计表
----
第四节宣传教育
------
一、宣传
--------
(一)举办展览
--------
(二)宣传月活动
--------
(三)广告宣传
--------
(四)文艺宣传
--------
(五)人口日宣传活动
------
二、教育
--------
(一)干部培训
--------
相关图表
图: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参加培训学习
--------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
----
第五节计划统计
------
一、人口自然增长计划
--------
(一)制定计划及完成情况
1.长期人口自然增长规划
2.五年人口自然增长规划
3.年度人口自然增长计划
--------
(二)计划管理
1.由上而下落实年度人口计划
2.检查考核,表彰先进
3.突出与经常工作相结合,动员群众落实节育措施
4.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
------
二、计划生育统计
--------
(一)统计报表制度
--------
(二)统计业务管理制度
--
附录一
----
相关图表
------
表:广州市总量人口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总量人口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人口密度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出生人口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死亡人口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迁移人口统计表
------
表:广州市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统计表
--
附录二
----
相关图表
------
图:广州市区总量人口(总人口)示意图
------
图:广州市区总量人口(男、女)示意图
------
图:广州市区出生人口示意图
------
图:广州市死亡人口示意图
------
图:1398年前广州人口密度示意图
------
图:建国前广州人口密度示意图
------
图:建国后广州市区人口密度示意图
------
图:广州市区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示意图
------
图:广州市区迁移人口总量示意图
------
图:广州市区迁移人口示意图
--
后记
区县概况
--
区县概况(插图)
--
区县概况编写人员
--
概述
--
越秀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
----
二、城区建设
------
(一)房地产
------
(二)公用事业
--------
1.邮电
--------
2.供水、供电、燃气
--------
3.市内交通
相关图表
表:越秀区辖内公共汽车总站
------
(三)市政建设
--------
1.城区园林绿化
--------
2.马路与天桥
--------
3.维修队伍
------
(四)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
--------
2.环境保护
----
三、经济
------
(一)工业
------
(二)建筑业
------
(三)商业
------
(四)外经外贸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六)名胜文物
----
五、行政街道简介
------
(一)诗书街
------
(二)北京街
------
(三)东风街
------
(四)德成街
------
(五)解放北街
------
(六)人民街
------
(七)解放中街
------
(八)大新街
------
(九)一德街
------
(十)洪桥街
------
(十一)广卫街
------
(十二)泰康街
------
(十三)光塔街
------
(十四)流花街
------
(十五)纸行街
------
(十六)解放南街
------
(十七)六榕街
------
(十八)大南街
------
(十九)越华街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东山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
----
二、城区建设
------
(一)房地产
------
(二)公用事业
--------
相关图表
表:1990年东山区电信营业处(点)一览表
------
(三)市政建设
------
(四)环境管理
--------
1.环境卫生
--------
2.环境保护
--------
3.城区绿化
----
三、经济
------
(一)工业
------
(二)商业贸易
--------
相关图表
表:商业系统各行业网点、人员情况表(1975~1990年公有制部分)
表:人体私营商业户与从业人员情况表(1981~1990年)
表:个体商业营业额情况表(1981~1990年)
表:农贸集市成交额情况表(1981~1990年)
------
(三)外经外贸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附:广州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工黄花岗部分简介
------
(三)文化
--------
相关图表
表:东山区社会文化发展情况表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六)名胜文物
----
五、行政街道简介
------
(一)东湖街
------
(二)梅花村街
------
(三)黄花岗街
------
(四)华乐街
------
(五)农林街
------
(六)大东街
------
(七)建设街
------
(八)芳草街
------
(九)大塘街
------
(十)德政南街
------
(十一)东华东街
------
(十二)东华西街
------
(十三)白云街
------
(十四)珠光街
------
(十五)永汉南街
--------
相关图表
表:东山区各街道情况简表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海珠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状况
----
二、城区建设
------
(一)市政建设
--------
1.桥梁
--------
2.道路
--------
3.堤岸
--------
4.排水
------
(二)公用事业
--------
1.供电
--------
2.供水
--------
3.邮政、电信
--------
4.码头
--------
5.航运、轮渡
--------
6.公共汽车
------
(三)房产住宅
--------
1.旧城改造
--------
2.新区开发
------
(四)园林绿化
--------
1.公园
--------
2.绿地
------
(五)环境卫生
--------
1.路面清扫保洁
--------
2.垃圾清运处理
--------
3.公厕建设管理
------
(六)环境保护
--------
1.环境状况
--------
2.污染防治
----
三、经济
------
(一)工业
--------
相关图表
表:海珠区辖内工业各行业现状
------
(二)乡镇企业
------
(三)农业
--------
1.农田水利
--------
2.种植业
--------
3.养殖业
--------
4.农科技术
------
(四)商业
--------
1.发展概况
--------
2.大店、名店选介
--------
3.圩市
------
(五)对外经济贸易
--------
1.发展概况
--------
2.主要出口企业及产品
------
(六)财政税收
--------
1.财政税收
--------
2.城市信用合作社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六)名胜文物
----
五、行政街镇简介
------
(一)赤岗街
------
(二)新港街
------
(三)晓港街
------
(四)小港街
------
(五)江南中街
------
(六)纺织街
------
(七)基立街
------
(八)滨江街
------
(九)素社街
------
(十)跃龙街
------
(十一)宝岗街
------
(十二)海幢街
------
(十三)二龙街
------
(十四)南华西街
------
(十五)洪德街
------
(十六)凤凰街
------
(十七)沙园街
------
(十八)昌岗中街
------
(十九)南石头街
------
(二十)新滘镇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荔湾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状况
--------
相关图表
表:第一、二、三、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汇总情况表
表:全区人口年龄、文化、职业结构表
----
二、城区建设
------
(一)西关特色建筑与旧城区改造
--------
1.古寺庙、古建筑
--------
2.西关大屋
--------
3.商业楼宇
--------
4.西式建筑
------
(二)公用事业、市政建设、园林绿化和球境保护工作
--------
1.公用事业
--------
2.市政建设
--------
3.园林绿化
--------
4.环境保护
----
三、经济
------
(一)外经外贸
--------
1.历史上的盛衰变化
--------
2.建国后的发展
------
(二)商业
--------
1.特色商业街、市场
相关图表
表:1979~1990年集市贸易成交额统计表
--------
2.较有影响的行业、名老字号
(1)饮食业
(2)百货业
(3)糖烟酒副食业
------
(三)工业
--------
1.历史上的工业
--------
2.建国后的私营工业和区街国营、集体工业
相关图表
表:荔湾区1990年末工业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布及所占比重
------
(四)建筑业
------
(五)金融业
------
(六)交通邮电
--------
1.交通
--------
2.邮电
------
(七)人民生活
------
附录:农业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1.清代、民国时期的教育
--------
2.建国后的教育事业
------
(二)科技
--------
1.建国前的科技情况
--------
2.建国后的科技事业发展情况
------
(三)文化
--------
1.历史上有西关特色的文化
--------
2.建国后的文化建设
------
(四)卫生
--------
1.清化、民国时期的医疗卫生情况
--------
2.建国后的医疗卫生事业
(1)建立市、区、街各级医疗机构及社会保健网络
(2)开展学术研究
(3)做好群防群治的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
------
(五)体育
--------
1.建国前的体育活动
--------
2.建国后的体育活动
------
(六)名胜古迹
----
五、行政街道简介
------
(一)沙面街
------
(二)岭南街
------
(三)清平街
------
(四)黄沙街
------
(五)光扬街
------
(六)文安街
------
(七)华林街
------
(八)秀丽街
------
(九)宝华街
------
(十)多宝街
------
(十一)昌华街
------
(十二)逢源街
------
(十三)文昌街
------
(十四)龙津街
------
(十五)兴龙街
------
(十六)彩虹街
------
(十七)金花街
------
(十八)南源街
------
(十九)西村街
------
(二十)环市西街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天河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
----
二、城区建设
------
(一)房地产
------
(二)公用事业
--------
1.供电
--------
2.供水
--------
3.供气
--------
4.电话、电报
--------
5.邮政
------
(三)道路、码头
------
(四)桥梁
------
(五)排水
------
(六)公园
------
(七)环境保护
--------
1.机构设置
--------
2.环境状况
--------
3.环保措施
------
(八)环境卫生
--------
1.机构
--------
2.管理
----
三、经济
------
(一)农业
--------
1.种植业
--------
2.养殖业
------
(二)工业
--------
1.区直属工业
--------
2.街道工业
--------
3.乡镇工业
--------
4.驻区工业企业
------
(三)商业
--------
1.国营商业
--------
2.供销合作商业
--------
3.社会商业
--------
4.村镇办商业
--------
5.私营、个体商业
------
(四)外经外贸
--------
1.利用外贸
--------
2.进出口贸易
------
(五)交通
--------
1.公共汽车
--------
2.长途汽车
--------
3.铁路交通
--------
4.码头货运
------
(六)人民生活
--------
相关图表
表:1985~1990年天河区城市职工工资情况表
--------
1.收入
相关图表
表:天河区1985~1990年农村经济主要指标数字表
表:1985~1990年天河区3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情况表
--------
2.生活消费
相关图表
表:1985~1990年天河区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生活结构情况表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1.区科技工作
--------
2.高新技术产业区
------
(三)文化
------
(四)卫生
------
(五)体育
--------
1.体育队伍
--------
2.运动场地区
--------
3.体育竟赛
------
(六)名胜古迹
--------
1.遗址
--------
2.墓葬
--------
3.建筑
--------
4.石刻
--------
5.物件
----
五、行政镇街简介
------
(一)沙河镇
------
(二)东圃镇
------
(三)沙河街
------
(四)五山街
------
(五)员村街
------
(六)车陂街
------
(七)石牌街
------
(八)登峰街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白云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二、城乡建设
------
(一)规划与建设
------
(二)城乡绿化与环境管理
----
三、经济
------
(一)农业
------
(二)工交邮电
--------
1.工业
--------
2.交通动输
--------
3.邮电
------
(三)商业
------
(四)乡镇企业
------
(五)外经外贸
------
(六)建筑业
------
(七)城乡人民生活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与广播电视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六)名胜古迹
----
五、行政镇街简介
------
(一)石井镇
------
(二)新市镇
------
(三)江高镇
------
(四)神山镇
------
(五)人和镇
------
(六)蚌湖镇
------
(七)龙归镇
------
(八)太和镇
------
(九)竹料镇
------
(十)钟落潭镇
------
(十一)九佛镇
------
(十二)萝岗镇
------
(十三)雅瑶镇
------
(十四)同和镇
------
(十五)三元里街
------
(十六)矿泉街
------
(十七)松洲街
------
(十八)景泰街
------
(十九)渔业联社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黄埔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口
----
二、城区建设
------
(一)城区规划与建设
------
(二)房地产
------
(三)公用事业
--------
相关图表
表:1979~1990年黄埔区市政建设投资统计表
------
(四)环境管理
----
三、经济
------
(一)农业
------
(二)乡镇企业
------
(三)工业
------
(四)建筑业
------
(五)商业
------
(六)外经外贸
------
(七)个体经济
------
(八)交通邮电
--------
1.水陆交通网络
--------
2.运输业
--------
3.邮政电信
------
(九)人民生活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广播电视
--------
1.文化
--------
2.广播电视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六)文物名胜
----
五、行政街镇简介
------
(一)黄埔街
------
(二)鱼珠街
------
(三)红山街
------
(四)夏港街
------
(五)南岗镇
------
(六)大沙镇
------
(七)长洲镇
----
附:主要驻区单位
--
芳村区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区划
------
(三)自然环境
--------
1.地质、地貌
--------
2.气候
--------
3.土壤
--------
4.自然灾害
------
(四)人口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密度
--------
三、人口变动
--------
四、人口结构
----
二、城区建设
------
(一)市政建设
--------
一、建设规划
--------
二、建筑施工
--------
三、道路
--------
四、桥梁、涵洞
------
(二)公用事业
--------
1.供水
--------
2.供电
--------
3.公共交通
------
(三)房地产
--------
1.房产
--------
2.租金与住房缺席改革
--------
3.征地拆迁
------
(四)环境管理
--------
1.绿化
--------
2.环境卫生
--------
3.环境保护
----
三、经济
------
(一)工业农业花卉
--------
1.工业
--------
2.农业
--------
3.花卉
------
(二)商贸
--------
1.商业
--------
2.圩市与市场
--------
3.外贸
------
(三)交通运输、邮电
--------
1.交通
--------
2.邮电
--------
3.电信
------
(四)人民生活
--------
1.收入
(1)职工收入
(2)农民收入
--------
2.支出
相关图表
表:主要食物全年人均消费统计表
表:耐用物品拥有量(每100户)充计表
--------
3.存款余额
相关图表
表:存款余额表
----
四、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1.私塾、书院
--------
2.幼儿教育
--------
3.小学教育
--------
4.中学教育
--------
5.中专、中技
--------
6.成人教育
------
(二)科技
--------
1.科技普及
--------
2.科技与生产相结合
--------
3.科研成果
--------
4.科技队伍
------
(三)文化
--------
1.文化设施
--------
2.群众文化活动
--------
3.群众团体、刊物
------
(四)卫生
--------
1.医疗机构
--------
2.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
3.医疗队伍
--------
4.卫生防疫
------
(五)体育
--------
1.场地、设施
--------
2.民间体育活动
--------
3.学校体育活动
------
(六)文物名胜
----
五、行政街镇简介
------
(一)花地街
------
(二)白鹤洞街
------
(三)冲口街
------
(四)石围塘街
------
(五)东镇
--
花县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1.地质
--------
2.地形
--------
3.气候特点
--------
4.河流
--------
5.土壤
--------
6.动植物
--------
7.矿产
------
(三)人口
--------
1.人口数量和密度
相关图表
表:建国后花县人口增长情况
--------
2.人口构成
(1)性别构成
(2)年龄构成
(3)文化构成
(4)职业构成
--------
3.人口流动
------
(四)华侨、港澳同胞
--------
1.华侨
(1)分布
相关图表
表:花县华侨、华人分布统计表
(2)支援家乡建设
1)投资发展工商业
2)投身祖国建设
3)出资修桥筑路
4)支持发展文化教育
5)举办社会福利事业
--------
2.港澳同胞
相关图表
表:建国后花县人旅居港澳人数统计表
----
二、经济
------
相关图表
--------
表:花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
(一)农业
--------
1.种植业
(1)水稻
(2)小麦
(3)番薯
(4)花生
(5)水果
(6)蔬菜
--------
2.林业
--------
3.畜牧业
(1)猪
(2)牛
(3)三鸟
--------
4.渔业
--------
5.水利
(1)蓄水工程
(2)引水工程
(3)提水工程
(4)防洪排涝工程
--------
6.农业机具
--------
7.乡镇企业
------
(二)工业、建筑业
--------
1.工业
--------
2.建筑业
------
(三)交通
--------
1.公路运输
--------
2.铁路运输
--------
3.水上运输
--------
4.桥梁
------
(四)邮电
--------
1.邮政
(1)机构
(2)邮政设备
(3)邮路
(4)业务
--------
2.电信
(1)电报
(2)电话
------
(五)商业
--------
1.农贸市场
(1)圩市
(2)集市贸易
--------
2.商业体制
--------
3.购销与储运
(1)商品购进
(2)商品销售
--------
4.饮食、服务、旅游业
------
(六)对外经济贸易
------
(七)乡镇企业与个体经济
------
(八)经济管理
--------
1.计划管理
--------
2.统计
--------
3.审计
--------
4.物资管理
(1)管理体制
(2)物资购销
(3)物资使用监督
--------
5.物价管理
--------
6.工产行政管理
(1)市场管理
(2)工商企业登记
(3)经济合同管理
(4)商标管理
--------
7.标准计量管理
--------
8.土地管理
------
(九)人民生活
--------
1.收入
(1)农民收入
(2)职工收入
--------
2.消费
(1)农民消费
1)人均支出及消费构成
相关图表
表:花县农村住户拥有耐用品(1985~1988年抽样调查数据)
2)住房面积
3)高档耐用物品
(2)社会购买力
相关图表
表:花县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量变化表
--------
3.储蓄
----
三、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1.幼儿教育
--------
2.普通教育
(1)小学教育
(2)中学教育
--------
3.职业教育
--------
4.成人教育
------
(二)科技
--------
1.科研机构
--------
2.科技活动
(1)技改与试验
(2)新技术与新项目
(3)科技推广和交流
--------
3.科普活动与科技培训
--------
4.科技队伍
--------
5.科研成果
(1)获奖项目
(2)经济效益
------
(三)文化
--------
1.机构设施
(2)设施
(1)机构
--------
2.文化活动
(1)群众文化
(2)社会文化市场
(3)群众文艺团体
--------
3.地方志、刊物
(1)地方志
(2)刊物
------
(四)卫生
--------
1.机构
(1)县属医疗单位
(2)镇、村卫生院、站
--------
2.医疗队伍与医疗技术
(1)医疗队伍
(2)医疗技术
--------
3.防病治病
(1)预防接种
(2)传染病防治
(3)血吸虫病防治
--------
4.卫生保健
(1)环境卫生
(2)食品卫生
(3)妇幼保健
------
(五)体育
--------
1.体育设施
--------
2.传统体育
--------
3.学校体育
--------
4.竟技体育
(1)球类运动
(2)运动会
------
(六)文物
------
(七)名胜
----
四、县城、乡镇
------
(一)县城
------
(二)新华镇
------
(三)花山镇
------
(四)花东镇
------
(五)狮岭镇
------
(六)赤坭镇
------
(七)炭步镇
------
(八)北兴镇
------
(九)芙蓉镇
------
(十)梯面镇
------
(十一)华侨农场
----
附:主要驻县单位简介
------
(一)广州胶带制品厂
------
(二)广州轮胎厂
------
(三)广州胶管厂
------
(四)广州电筒七厂
------
(五)核工业部工业华南二九三地质工程勘查院
--
从化县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1.地质
(1)沉积岩
(2)火成岩
(3)变质岩
--------
2.地貌
(1)平原
(2)阶地
(3)台地
(4)丘陵
(5)山地
(6)其他
--------
3.气候
--------
4.水文
(1)河流
(2)径流
--------
5.土壤
(1)水稻土
(2)黄壤
(3)红壤
(4)赤红壤
(5)红色石灰土
(6)潮土
------
(三)人口
--------
1.人口构成
(1)性别
(2)年龄
(3)文化程度
--------
2.人口密度
----
二、经济
------
(一)农业
--------
1.农作物
(1)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
2.林业
--------
3.水果
--------
4.养殖业
--------
5.水利水电
(1)水利建设
(2)水电建设
------
(二)工业
------
(三)交通邮电
--------
1.交通
--------
2.邮电
------
(四)供电
------
(五)商业
------
(六)外经外贸
--------
1.对外贸易
--------
2.外向型经济
------
(七)旅游
------
(八)财税金融
------
(九)城乡建设
------
(十)经济管理
--------
1.计划管理
--------
2.统计管理
--------
3.物价管理
--------
4.计理管理
(1)度量衡
(2)商品、产品质量监督
(3)标准化
--------
5.工商行政管理
(1)市场管理
(2)企业登记
------
(十一)人民生活
--------
1.农民生活
--------
2.城镇居民生活
----
三、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
--------
1.社会文化
--------
2.文物
(1)古建筑与石刻
(2)出土文物
------
(四)卫生
------
(五)体育
----
四、县城、乡镇
------
(一)县城——街口镇
------
(二)太平镇
------
(三)神岗镇
------
(四)江埔镇
------
(五)灌村镇
------
(六)温泉镇
------
(七)桃园镇
------
(八)良口镇
------
(九)吕田镇
------
(十)东明镇
------
(十一)城郊镇
------
(十二)棋杆镇
------
(十三)鳌头镇
------
(十四)龙潭镇
------
(十五)民乐镇
--
增城县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1.地质
--------
2.地形
--------
3.水文
--------
4.气候
--------
5.土壤
--------
6.植被
------
(三)人口
--------
1.人口数量
--------
2.人口密度与分布
--------
3.人口构成
--------
4.人口素质
--------
5.计划生育
----
二、经济
------
(一)国民经济
--------
1.经济指标
--------
2.经济结构
相关图表
表:1979年后,南北部经济差距
(1)所有制结构
相关图表
表:工业
表:农业
表:商业
(2)产业结构
(3)农轻重结构
相关图表
表:表5
(4)农业产值结构
相关图表
表:表6
--------
3.经济管理
------
(二)农业
--------
1.水利建设
相关图表
表:已建成的主要堤围工程
表:已建成的主要水库
--------
2.种植业
--------
3.林业
--------
4.畜牧业
--------
5.水产
------
(三)工业
--------
1.工业所有制
--------
2.主要工业门类
------
(四)乡镇企业
--------
相关图表
表:1990年乡镇企业行业结构表
------
(五)建筑业
--------
相关图表
表:1984~1988主要全优建筑工程项目表
------
(六)交通
--------
1.公路
相关图表
表:增城县主要公路
--------
2.铁路
--------
3.水路
--------
4.运输
------
(七)邮电
--------
1.邮政
相关图表
表:邮政业务情况
--------
2.电信
相关图表
表:电信业务情况表
------
(八)商业
--------
1.商品购销
相关图表
表:1950~1990年国营供销社商品购销总值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列表
表:粮食购销及外调数量
--------
2.服务业
--------
3.集市贸易
------
(九)对外经济贸易
--------
1.对外经济
--------
2.出口贸易
--------
3.进口贸易
--------
4.口岸
------
(十)财政金融
--------
1.财政
--------
2.金融
------
(十一)人民生活
----
三、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1.幼儿教育
--------
2.小学教育
--------
3.中等教育
--------
4.中等专业教育
--------
5.职业技术教育
--------
6.成人教育
------
(二)科技
--------
1.科技组织
--------
2.科技宣传
--------
3.科技成果
------
(三)文化
--------
1.文学
--------
2.美术
--------
3.戏剧、舞蹈
--------
4.电影
--------
5.新闻
--------
6.广播电视
------
(四)卫生
--------
1.卫生机构
--------
2.疾病防治
--------
3.公共卫生
--------
4.医疗队伍
------
(五)体育
--------
1.群众体育
--------
2.学校体育
--------
3.体育竟赛
------
(六)名胜文物
--------
1.古文化遣址
--------
2.古建筑
--------
3.古墓葬
--------
4.摩崖石刻
--------
5.风景名胜(增城八景)
----
四、县城、乡镇
------
(一)县城
------
(二)荔城镇
------
(三)新塘镇
------
(四)永和镇
------
(五)仙村镇
------
(六)沙埔镇
------
(七)宁西镇
------
(八)不得不滩镇
------
(九)三江镇
------
(十)中新镇
------
(十一)镇龙镇
------
(十二)福和镇
------
(十三)派潭镇
------
(十四)小楼镇
------
(十五)正果镇
------
(十六)朱村镇
--
番禺县
----
一、综合记述
------
(一)建置沿革
--------
1.县名由来
--------
2.建县历史
--------
3.境域变动
--------
4.区划变动
------
(二)自然环境
--------
1.地质
(1)构造
(2)地层
--------
2.地貌
--------
3.气候
--------
4.水文
(1)河流
(2)口门泄洪和进退潮量
相关图表
表:三个口门泄洪分配变化表
表:珠江东四口门出海水、沙量及涨潮量表
(3)山塘水库
(4)地下水资源
--------
5.土壤
(1)土壤类型和分布
(2)土壤主要特点
------
(三)人口
--------
相关图表
表:番禺县两个年度人口年龄结构表
表:1990年各镇人口密度表
----
二、经济
------
(一)经济发展
------
(二)经济构成
--------
1.隶属关系构成
相关图表
表:几个年份县境内省、市属和县属工农业总产值比较表
--------
2.社会生产构成
相关图表
表:1978~1991年社会总产值及各业比重
--------
3.工业与农业的产值构成
相关图表
表:几个年份工农业产值构成
表:几个年份耕地和农业总产值构成
--------
4.区镇经济构成
相关图表
表:1991年镇经济构成
------
(三)国民收入
--------
1.国民收入生产额
相关图表
表:1983~1991年国民收入和产业构成
--------
2.国民收入分配额
相关图表
表:1983~1991年番禺农村经济(不包村、镇)收入与分配情况
表:1983~1991年农民全年家庭(30-40)收入调查
----
三、教科文卫体
------
(一)教育
------
(二)科技
------
(三)文化
------
(四)卫生
--------
相关图表
表:建国以来,县内医生、病床和医疗建筑面积情况
------
(五)体育
------
(六)名胜文物
--------
岭南-秀——莲花山
--------
粤中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
--------
古祠宇——留耕堂
--------
大角山炮台
--------
横档岛炮台
--------
八泉亭 思贤亭
--------
龙穴岛
--------
星海公园
----
四、县城、乡镇
------
(一)县城市桥镇
------
(二)沙湾镇
------
(三)榄核镇
------
(四)灵山镇
------
(五)鱼窝头镇
------
(六)东涌镇
------
(七)潭洲镇
------
(八)大岗镇
------
(九)黄阁镇
------
(十)万顷沙镇
------
(十一)南沙镇
------
(十二)新垦镇
------
(十三)横沥镇
------
(十四)石楼镇
------
(十五)莲花山镇
------
(十六)化龙镇
------
(十七)石镇
------
(十八)沙头镇
------
(十九)南村镇
------
(二十)新造镇
------
(二十一)大石镇
------
(二十二)钟村镇
----
附:珠江华侨农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