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同田乡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86年10月
目录
封 面
同 田 志
序
凡 例
图 片
--
同田乡人民政府(1)
--
同田乡人民政府(2)
--
同田乡集镇街道
--
同田供销合作社
--
同田农业银行
--
同田农机厂
--
同田煤矿
--
同田煤矿工地
--
同田汽车队
--
同田茗茶厂
--
同田机砖厂
--
同田造纸厂
--
同田粮油加工厂
--
同田饲料加工厂
--
四口垄电力排灌站
--
西河电力灌溉站
--
同田轮渡
--
同田沙厂队(挖沙船)
--
同田航运队
--
同田港口货场
--
同田渔业队
--
同田卫生院
--
侯塘村耐火材料工地
--
浠湖村运输专业户
--
同田中学
--
同田中学运动场
--
同田沙岗上遍布(萎)荆
--
一棵(萎)荆向四周匍匐延伸
--
同田暗山木群
--
候塘村新貌
--
敬老院
--
同田乡党委员成员
--
同田乡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
同田乡纪律检查委员会成员
--
同田乡镇企业办公室领导成员
--
同田乡志领导小组成员
--
同田乡志编写组成员
--
附图1
--
附图2
--
附图3
--
附图4
同田乡志篇目
概 述
--
附图:
----
1.同田乡在丰城县位置示意图
----
2.同田乡民国时期区域示意图
第一篇 地 理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历史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集市村落
------
一、集市
------
二、村落
--------
附图:
1.同田乡1985年行政区域示意图
2.同田乡集镇示意图
------
三、自然村考略
--
第二章 人口土地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一、年龄构成
------
二、文化程度
------
三、职业构成
----
第三节 民族姓氏
----
第四节 土地利用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四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形地质
----
第二节 山脉水系
----
第三节 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附图:山脉水系示意图
--------
附图:土壤类型分布示意图
------
二、植被
----
第四节 气候水文
------
一、气温
------
二、雨量
------
三、日照
------
四、霜期
------
五、风向
------
六、水文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一、水资源
------
二、植物资源
------
三、动物资源
------
四、矿物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异
------
一、春寒
------
二、洪涝
------
三、干旱
------
四、风灾
------
五、病虫害
------
六、雷击
第二篇 政治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基层党组织发展
------
二、党代表大会
------
三、纪律检查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政府机构
----
第二节 代表会议
------
一、乡民代表会
------
二、人民代表会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社团帮会
----
第二节 农会组织
----
第三节 工会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
一、青年组织
------
二、少年组织
----
第六节 科普协会
--
第四章 军事
----
第一节 民役制度
----
第二节 民兵建设
------
一、民兵的性质和任务
------
二、民兵训练
------
三、民兵组织
----
第三节 驻军与兵事
------
一、驻军
------
二、兵事
--------
(一)日军暴行
--------
(二)参加抗美援朝
--------
(三)追击国民党逃军
--------
(四)“青年救国军”
--
第五章 政法
----
第一节 治安
------
一、组织机构
------
二、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民政与司法
------
一、普选
------
二、优抚
------
三、信访
------
四、安置
------
五、司法与民事调解
第三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一、土地占有制
--------
(一)雇工剥削
--------
(二)地租剥削
--------
(三)债利剥削
------
二、土地改革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一、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四、人民公社
------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节 耕地面积与作物产量
------
一、耕地面积
------
二、作物分布与产量
----
第四节 收益分配形式
----
第五节 农技农艺
------
一、耕作制度
------
二、品种更新
------
三、植物保护
----
第六节农用工具
------
一、农具更新
------
二、农业机械
--------
附表:主要农业机械统计表
--
第二章 农副业生产
----
第一节 畜、禽、蜂饲养
------
一、养畜
--------
(一)养猪
--------
(二)养牛
------
二、养禽
--------
(一)养鸡
--------
(二)养鸭
--------
(三)养鹅
------
三、养蜂
------
四、防疫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一、水域面积
------
二、养殖
------
三、捕捞
----
第三节其他副业
------
一、挖卵石、河沙
------
二、采耐火泥
------
三、烧砖瓦
------
四、汽车运输
------
五、航运
------
六、种蔬菜瓜果
------
七、食品加工
----
第四节农副特产
------
一、蔓荆子
------
二、浠湖米虾(又名贡虾)
--
第三章 水利电力
----
第一节 水利设施
------
一、围堤
------
二、水库
------
三、渠道
------
四、闸、涵、渡槽
------
五、排灌站
--------
附表:电力排灌设备情况表
----
第二节 水利灌溉
------
水利建设示意图
----
第三节 电力使用
----
第四节 沼气
--
第四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种面积
----
第二节 造林绿化
----
第三节 林业三定
--
第五章 工业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
----
第三节 乡(社)办企业
------
附表:乡(社)办企业产值、利润、资产一览表
------
一、农机厂
------
二、造纸厂
------
三、粮油加工厂
------
四、航运队
------
五、中心水电站
------
六、青砖、耐火材料厂
------
七、煤矿
--------
附表:煤产量、产值、利润表
------
八、农机管理站
------
九、车队
------
十、交通运输管理站
--
第六章交通邮电
----
第一节交通运输
------
一、陆运
------
二、水运
------
三、桥梁
----
第二节邮政电信
------
一、乡邮和报刊发行
--------
附图:交通示意图
------
二、电话电信
--
第七章财税金融
----
第一节财税
----
第二节金融
----
第三节保险
--
第八章商业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合作商业
----
第三节畜禽购销
----
第四节粮油购销
第四篇 文教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垫书院
----
第二节 国民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小学教育
------
附图:学校分布示意图
----
第五节 中学教育
----
第六节 业余教育
--
第二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新闻报道
----
第五节 文化站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第七节 诗歌散文选录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医疗设施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疾病治疗
----
第四节 合作医疗
----
第五节 医疗队伍
----
第六节 爱国卫生
--
第五章 血防
----
前言
----
第一节 疫区疫情
----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
一、查病治病
------
二、查螺灭螺
--------
附图:钉螺分布示意图
----
第三节 疫区新貌
第五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扶贫济困
------
二、生产救济
------
三、老有所养
------
四、办敬老院
----
第四节 耄寿
--
第二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节日
------
一、传统时令节日
------
二、国家法定节日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寿庆
----
第五节 庙会
----
第六节 服饰
----
第七节 风味
----
第八节 祭祀
----
第九节 陋习
------
一、嫁女的清规
------
二、产妇的戒律
------
三、渔船上的规矩
------
四、娶夜妈
----
第十节 建筑形式
----
第十一节 迷信禁忌
----
第十二节 新风尚
------
一、舍己救人
------
二、拾金不昧
------
三、尊婆爱姑
------
四、关心邻居
------
五、勤俭持家
------
六、尊师重教
--
第四章 方言俗谚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俗谚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历史人物
------
夏时豪
------
万日栋
------
魏时应
------
熊可权
------
熊可极
------
姜曰广
------
魏仕仲
------
魏仕准
------
江殷道
------
罗允叶
------
林祚宿
------
江钧(金黄)
------
林纪丰
----
第二节 革命英烈
------
夏日晖
------
张鼎寰
------
夏菊保
------
胡兴员
------
龚和清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学者名物
----
第二节 科技人员
----
第三节 党政军干部名录
----
第四节 先进人物
------
屈章德
------
林明轩
------
江日豹
------
万自苟
------
姜和仁
------
肖发根
------
毛冬发 屈千圣
------
邹加煌
------
屈员久
------
周福祥
第七篇 附录
--
第一章 重大事故
--
第二章 民间传说
----
一、回峰的传说
----
二、“易过龙雾洲、难过屈家寨”的传说
----
三、魏家场的传说
--
第三章 民间歌谣
----
一、建国前赞同田乡五大村特色
----
二、赞同田乡新“五特色”
--
第四章 异闻轶事
----
一、义狗
----
二、魏秀才教书
----
三、抗战有罪
----
四、说谎
大事记
编后记
编史修志领导小组
审定单位
审批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