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家庄村志

符家庄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全面系统、准确翔实地记述符家庄自古以来的历史。 二、本志是符家庄的第一部志书,上溯不限,下限为2014年底。 三、本志采用章、节、目结构,以概述、大事记为统领,按照建制、环境、人口、党政、军事、农业、林业、工商、教育、卫生、体育、民俗、基础设施、文化、民间故事、文物古迹、人物为序排列。 四、本志以记、述、志、传、图、表、录等为载体,坚持志体,横排门

内容时限: -2014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符家庄村志》编委会
图片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制沿革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村庄渊源
-- 第三节 隶属沿革
-- 第四节 村庄变化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资源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土壤植被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无霜期和日照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资源
第三章 人口家庭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姓氏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第四章 中共符家庄村支部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领导序列
-- 第二节 组织建设
-- 第三节 思想建设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五节 离退休支部
第五章 村政建设
-- 第一节 村政演变
-- 第二节 村民自治
-- 第三节 民政
-- 第四节 村民福利
-- 第五节 村务管理
-- 第六节 治安保卫、民调组织
第六章 群众组织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共青团支部
--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 第四节 儿童团
第七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拥军爱民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兵事
第八章 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在符庄
-- 第一节 学校概况
-- 第二节 学习与生活
-- 第三节 华北电专的一份训练计划
-- 第四节 华北电专的成长与发展
-- 第五节 学校遗址介绍
第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生产经营制度
-- 第二节 农作物种类
-- 第三节 农具、农机
--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五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六节 农作物保护
-- 第七节 农作物的种植与收获
第十章 林木养殖业
-- 第一节 林业
-- 第二节 养殖业
-- 第三节 凤桂苑花木场
第十一章 工商金融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个体工商业
-- 第三节 重点个体工商户介绍
--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
-- 第五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
-- 第六节 集市
-- 第七节 运输工具
-- 第八节 驻村单位
第十二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初高中教育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扫盲教育
-- 第七节 成人教育
-- 第八节 明清文人录
-- 第九节 大学生名录
第十三章 卫生体育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卫生所地址变迁
-- 第三节 卫生
-- 第四节 防疫
-- 第五节 体育
第十四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穿衣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出行
第十五章 村民风俗
-- 第一节 美德良风
-- 第二节 传统节日
-- 第三节 乡风乡俗
-- 第四节 交往礼仪
-- 第五节 婚嫁习俗
-- 第六节 丧葬习俗
-- 第七节 称谓
-- 第八节 陈俗陋习
-- 第九节 民间信仰
第十六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水利建设
-- 第二节 供电
-- 第三节 邮电、通讯
-- 第四节 广播、电视
-- 第五节 公墓
-- 第六节 道路桥梁
-- 第六节 花园绿地
第十七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队伍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文化娱乐活动
-- 第四节 民间艺术
-- 第五节 方言村语
-- 第六节 歌谣
-- 第七节 谚语
第十八章 往事与传说
-- 第一节 民间故事
-- 第二节 往事追忆
第十九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远古遗存
-- 第二节 寺庙碑刻
-- 第三节 古迹建筑
-- 第四节 文献
-- 第五节 千年古槐
第二十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记
-- 第二节 人物介绍
-- 第三节 人物名录
附录
-- 一、符家庄模范典型评选标准
-- 二、符家庄村民道德规范
-- 三、符家庄社会治安管理制度
-- 四、符家庄村民风俗
-- 五、符家庄龙王庙碑刻
-- 六、分单、契约、凭证
-- 七、关于编写《符家庄村志》征集有关资料的通知
-- 八、《符家庄村志》评审组
-- 九、主编简介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