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民乐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6年12月
目录
封面
民乐县志
图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户嘉锡题词
--
原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飞青为《民乐县志》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前往参观甘肃滨河酒厂参展的“滨河”系列白酒产
--
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方毅为甘肃滨河酒厂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右二)在民乐考察。
--
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左二)、省委常委韩正卿(右一)、省政协主席葛世英(右二)在民乐视察。
--
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左一)在民乐调查研究,听取县委书记梁国安的汇报。
--
原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右二)、省委常委韩正卿视察水库建设。
--
甘肃省省长张吾乐(右二)在张掖视察工作时,听取中共民乐县委书记盛世高、县长邵志忠的汇报。
--
甘肃省政协主席申效曾(左一)同甘肃滨河酒厂厂长许福林亲切交谈。
--
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杨振杰(右二)在中共张掖地委书记马西林(左二)、行署常务副专员王文元(右一)的陪同
--
中共民乐县委、县人民政府
--
中共民乐县委、县人民政府办公楼
--
1987年2月,县委书记吴冠伦在全县第八届党代会上作工作报告
--
益民干渠
--
林荫大道
--
县城东西大街
--
雄关险隘扁都口
--
民乐县城
--
天然牧场
--
山坡羊群
--
附图
--
双树寺水库
--
翟寨子水库
--
丝绸古道、民乐的南大门——峨博分水岭。清代竹枝词云:“鼠牙雀角何相争,山源划界最分明。水向北极归居延
--
河牛口水库
--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
--
马群
--
大堵麻总干渠分水闸
--
晾晒大蒜
--
海潮坝风光
--
海潮坝西干渠
--
油菜大面积丰收
--
民乐苹果梨
--
喜摘苹果梨
--
民乐紫皮大蒜
--
民乐蒜苔
--
甘肃滨河酒厂
--
甘肃省银河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民乐县水泥厂
--
民乐县农机修造厂生产的播种机
--
民乐县洪水乡榨油厂
--
瓦房城水库电站
--
甘肃滨河酒厂生产的白酒系列产品及其获奖证书
--
晾晒纯豆粉丝
--
甘肃省银河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系列产品
--
民乐县汽车运输公司客运车队
--
县邮电局机房
--
调频电视发射塔
--
县供销商厦
--
具农业银行办公营业楼
--
县新华书店
--
民乐一中教学楼
--
洪水小学课堂
--
县第一幼儿园
--
民乐县逸夫小学教学楼
--
洪水乡城关小学教学楼
--
县中医医院门诊、住院部楼
--
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
新天中心卫生院
--
儿童体检
--
六坝圆通塔
--
四家魁星楼
--
圣天寺
--
顶碗舞
--
祁连日出
--
果园春色
--
六坝古槐
--
烙画
--
东灰山文化遗址
--
祁连古城遗址
--
石岗墩烽燧
--
八卦营汉墓群
--
扁都口洋尕峡岩画
--
铜釜
--
古钱币——金错刀
--
汉墓壁画
--
明宣德铁钟
--
铜佛
--
石器、陶壶、陶罐
--
童子寺石窟壁画
--
《民乐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合影
--
《民乐县志》部分编纂工作人员合影
--
民乐县行政区划图(一九九○年)
--
控诉地主分子的罪行
--
地主的庄院
--
贫雇农的“明房子”
--
土地改革斗争地主
--
贫雇农喜领土地证
--
人民公社社员交售公购粮
--
人民公社社员运肥
--
农业生产合作社小麦喜获丰收
--
人民公社的机耕队
--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村民踊跃交售定购粮
--
拾粪
--
粮管所的粮垛
--
小麦丰产示范田
--
耕地
--
深翻
--
播种
--
铁轮大车
--
胶轮大车
--
推车子
--
县农机修造厂制造的六行畜力播种机
--
整地保墒
--
牦牛
--
犏牛
--
马
--
骡
--
驴、驴骡
--
民乐马营猪
--
浅山草场
--
细毛羊
--
土种羊
--
牲畜防疫
--
种马
--
中共民乐县委、县革委会制定远景规划
--
修建双树寺水库掠影
--
田间渠路林配套
--
移山筑坝
--
苦干
--
平田整地大会战
--
推土造田
--
运土
--
修建益民西干渠
--
国画 菊 当代
--
国画 鹰 当代
--
国画 兰竹图 当代
--
国画 春秋屏 当代
--
版画 晾蒜图 当代
--
国画 高原小屋 当代
--
油画 祝福 当代
--
国画 风情 当代
--
国画 雄鹰 当代
--
国画 山居图 当代
--
国画 银丝飘香 当代
--
国画 高鸣常向月 当代
--
国画 祁连雪当代
--
楷书 当代
--
行书 民国
--
行书 民国
--
行书 清
--
草书 民国
--
草书 清
--
草书 当代
--
隶书 当代
--
篆书 当代
--
行草 民国
--
隶书 当代
--
楷书 民国
--
行草 当代
--
行草 当代
--
行书 当代
--
楷书 当代
--
隶书 当代
--
楷书 当代
--
篆书 当代
--
隶书 当代
--
草书 当代
--
骑兵团战士在巡逻
--
民兵步枪射击训练
--
女民兵在训练
--
民兵射击训练
--
民兵野营拉练
--
农民运动会
--
武术表演
--
职工运动会
--
农民拔河比赛
--
妇女识字班
--
翻身农民学文化
--
幼儿体育比赛
--
农民自编自演节目
--
工地演出
--
附图
--
医务人员下乡为群众治病
--
附图
--
附图
《民乐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第一届编纂委员会(1985年10月11日~1987年6月20日)
--
第二届编纂委员会(1987年6月20日~1991年3月30日)
--
第三届编纂委员会(1991年3月30日~1993年3月16日)
--
第四届编纂委员会(1993年3月16日~)
《民乐县志》复审小组成员
《民乐县志》终审人员
《民乐县志》编修人员
--
1985年10月11日~1987年6月20日
--
1987年6月20日~1992年7月19日
--
1992年7月19日~1993年12月
--
1993年12月~1996年12月
《民乐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面积
--
第二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演变
----
第四节 矿藏
--
第三章 地貌
----
第一节 祁连山地
----
第二节 走廊倾斜高平原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泉水湖滩
----
第四节 水质
--
第五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湿度蒸发
----
第六节 四季气候特征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养分
--
第七章 植物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栽培作物
----
第三节 其他植物
--
第八章 动物
----
第一节 兽类
----
第二节 禽类
----
第三节 昆虫
----
第四节 其他动物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冻灾
----
第四节 洪涝灾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病虫灾害
----
第七节 地震灾害
第二篇 行政建置
--
第一章 区域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四章 乡镇村概况
----
第一节 城关镇
----
第二节 南丰乡
----
第三节 永固乡
----
第四节 洪水乡
----
第五节 民联乡
----
第六节 三堡乡
----
第七节 六坝乡
----
第八节 北部滩乡
----
第九节 顺化乡
----
第十节 丰乐乡
----
第十一节 新天乡
----
第十二节 李寨乡
----
第十三节 南古乡
----
第十四节 杨坊乡
----
第十五节 村寨
--
第五章 山丹军马场 民乐农场
----
第一节 山丹军马扬
----
第二节 张掖农场民乐分场
第三篇 民族人口
--
第一章 民族
----
第一节 古代民族
----
第二节 当代民族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近代人口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调查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节育措施
----
第四节 教育 奖惩
第四篇 农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企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农业生产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农业发展简况
----
第一节 古代农业的起源与开发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农业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业
--
第四章 种植业区划
----
第一节 北部温暖粮油瓜果区
----
第二节 中部冷凉粮油大蒜区
----
第三节 南部高寒青稞小油菜区
--
第五章 农作物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瓜类蔬菜
--
第六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第四节 肥料施用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七章 农场
----
第一节 农场概况
----
第二节 县良种繁殖场
--
第八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
----
第二节 农机具推广
----
第三节 农机具配套与作业量
----
第四节 农机队伍建设
----
第五节 国家对农机事业的支援
第五篇 林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林木果树
----
第一节 天然林
----
第二节 人工林
----
第三节 民乐苹果梨
--
第三章 林木栽培
----
第一节 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四章 林木管护
----
第一节 林权
----
第二节 管护
----
第三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
--
第五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技术培训
----
第二节 品种引进
第六篇 畜牧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乡土品种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章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一节 家畜改良
----
第二节 家禽改良
--
第四章 饲草饲料
----
第一节 天然草场
----
第二节 人工饲草
----
第三节 饲料
--
第五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寄生虫病防治
----
第三节 常见病多发病防治
----
第四节 疑难病
--
第六章 养蜂养鱼
第七篇 水 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三节 企业单位
--
第二章 渠道
----
第一节 童子坝河灌区
----
第二节 洪水河灌区
----
第三节 海潮坝河灌区
----
第四节 大堵麻河灌区
----
第五节 酥油口河灌区
--
第三章 水库塘坝
----
第一节 双树寺水库
----
第二节 瓦房城水库
----
第三节 翟寨子水库
----
第四节 酥油口水库
----
第五节 河牛口水库
----
第六节 柳家坝水库
----
第七节 砂嘴口水库
----
第八节 塘坝
--
第四章 农田水利建设
----
第一节 “五好”规划
----
第二节 条田建设
----
第三节 渠系配套
--
第五章 人民生活供水
----
第一节 供水管道
----
第二节 打井
----
第三节 水窖
--
第六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灌溉管理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八篇 工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工业发展概况
--
第三章 行业
----
第一节 食品加工业
----
第二节 饲料工业
----
第三节 缝纫业
----
第四节 煤炭开采业
----
第五节 金属制品业
----
第六节 机械工业
----
第七节 建筑材料业
----
第八节 印刷业
----
第九节 电力工业
----
第十节 化学工业
--
第四章 产品产量
--
第五章 设备
第九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发展概况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乡镇工业
----
第二节 交通运输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三章 产品设备
----
第一节 产品
----
第二节 设备
第十篇 交通运输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县属单位
----
第二节 地属单位
--
第二章 道路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章 桥涵
--
第四章 运输
----
第一节 车辆
----
第二节 客运
----
第三节 货运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道路管理
----
第二节 车辆管理
----
第三节 养路费征稽
第十一篇 邮 电
--
第一章 邮电溯源
----
第一节 烽燧
----
第二节 驿站
--
第二章 机构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业务
----
第三节 邮资
----
第四节 设备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五章 邮电管理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六节 公债债券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业各税
----
第三节 牧业税
----
第四节 工商各税
----
第五节 税务管理
第十三篇 金 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当铺
----
第二节 合作金融
----
第三节 国营金融
--
第二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货币投放回笼
----
第三节 货币管理
----
第四节 结算
----
第五节 代理业务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储蓄
--
第四章 信贷
----
第一节 民间借贷
----
第二节 农业贷款
----
第三节 工商贷款
----
第四节 基本建设贷款
----
第五节 贷款利率
--
第五章 金银管理
--
第六章 保险
--
第七章 信用合作
第十四篇 商 业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购进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购进
----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三节 废旧物品收购
----
第四节 地产中药材收购
--
第三章 供销
----
第一节 工业品、肉食供应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物资供应
----
第四节 石油、煤炭销售
----
第五节 药品销售
----
第六节 饮食服务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经营管理
----
第二节 国营商业经营管理
--
第五章 商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私营商业改造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国营商业体制改革
第十五篇 粮油经营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征购
----
第一节 公粮统购定购
----
第二节 议购
--
第三章 供应
----
第一节 城镇供应
----
第二节 农村粮油返销
----
第三节 牧民口粮供应
--
第四章 储运
----
第一节 仓库
----
第二节 仓储
----
第三节 调运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城郭
----
第三节 街道
----
第四节 房屋
----
第五节 供水排水
----
第六节 供暖照明绿化
--
第二章 县城管理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二节 城镇地籍管理
----
第三节 城区卫生管理
--
第三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基本建设管理
----
第二节 基本建设队伍
--
第四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村镇规划
----
第二节 集镇建设
----
第三节 村庄建设
----
第四节 农村地籍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十七篇 计划 统计 审计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第四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专业统计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四节 统计管理与监督
----
第五节 统计资料汇编
--
第三章 审计
----
第一节 审计对象、范围和程序
----
第二节 审计项目
第十八篇 工商管理
--
第一章 市场管理
----
第一节 集市贸易
----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
第二章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一节 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
----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章 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一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第十九篇 物价计量
--
第一章 物价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价格
----
第三节 商品定价
----
第四节 物价调整
----
第五节 物价检查
----
第六节 价格补贴
----
第七节 物价指数
--
第二章 计量
----
第一节 计量演变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第二十篇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民乐县地方组织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民乐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民乐县委员会
----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三节 党组
----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六节 思想教育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民组织
----
第二节 工人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青年组织
----
第五节 少年组织
----
第六节 商界组织
第二十一篇 政 权
--
第一章 议政机关
----
第一节 东乐县议会
----
第二节 民乐县参议会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 人民代表
--
第三章 县政府
----
第一节 县丞
----
第二节 县公署
----
第三节 县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章 政协民乐县委员会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
第二十二篇 政 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政治保卫
----
第三节 刑事侦察
----
第四节 治安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其他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案件受理
----
第三节 案件审判
----
第四节 案件复查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法律顾问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第二十三篇 军 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招兵募兵
----
第二节 义务兵志愿兵
--
第三章 驻防
----
第一节 明代驻军
----
第二节 清代驻军
----
第三节 民国驻军
----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
--
第四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壮丁
----
第二节 自卫团队
----
第三节 民兵
--
第五章 战备
----
第一节 人民防空
----
第二节 “三防”教育
----
第三节 兵要地志
--
第六章 地方工作
----
第一节 支前
----
第二节 “三支两军"
----
第三节 拥政爱民
--
第七章 战事
----
第一节 历代战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
第三节 红西路军在民乐的战斗
----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民乐的战斗
--
第八章 营救红西路军失散人员
第二十四篇 民 政
--
第一章 拥军优抚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优抚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移民安置
----
第三节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救灾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扶贫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四章 婚姻登记
--
第五章 地名管理
--
第六章 边界管理
第二十五篇 劳动人事
--
第一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编制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二章 职工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
第三节 工资水平
----
第四节 津贴
--
第三章 职工福利
----
第一节 福利基金
----
第二节 福利补贴
--
第四章 职工社会保险
----
第一节 保险待遇
----
第二节 职工离退休、待业基金统筹
第二十六篇 科 技
--
第一章 科技机构和队伍
----
第一节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三节 科技推广机构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科技宣传与咨询
----
第二节 科技培训
----
第三节 科技交流
----
第四节 科技推广
----
第五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六节 地震测报
----
第七节 气象观测
--
第三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项目管理
----
第二节 科技经费管理
----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
--
第四章 科研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科技著述和论文
第二十七篇 教 育
--
第一章 机构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课程
----
第四节 学生
----
第五节 教学改革
----
第六节 德育
--
第四章 普通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
第三节 学生
----
第四节 升学
----
第五节 德育
--
第五章 专业教育
--
第六章 工农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文化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七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八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普通教育督导
----
第二节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
第九章 教育经费
----
第一节 国家拨款
----
第二节 群众集资办学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
第十章 教学设施
----
第一节 校舍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第二十八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事业单位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第三节 文物
--
第二章 档案
----
第一节 档案管理
----
第二节 业务指导
----
第三节 提供利用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民间体育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比赛成绩
第二十九篇 新闻广播影视
--
第一章 新闻报道
----
第一节 报纸
----
第二节 新闻报道
--
第二章 广播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自办节 目
----
第三节 事业管理
--
第三章 电影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影片发行
--
第四章 电视
第三十篇 卫 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县医防单位
----
第二节 乡卫生院
----
第三节 村医疗站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生
----
第二节 医疗设施
----
第三节 医疗水平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
----
第六节 医疗队
--
第三章 防疫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章 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饮水卫生
----
第二节 食品卫生
----
第三节 学校卫生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
第六章 药政
----
第一节 药源、药品管理
----
第二节 药品质量管理
----
第三节 伪劣药品查处与销毁
第三十一篇 民 俗
--
第一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节日习俗
----
第四节 革除陋习
----
第五节 社会新风
--
第二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三十二篇 方 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第二章 方言词
----
第一节 指代、应对用语
----
第二节 自然、时令用语
----
第三节 人体、事物用语
----
第四节 动植物用语
----
第五节 动作情态用语
----
第六节 形容比喻用语
----
第七节 常用俗语
----
第八节 特殊用语
--
第三章 称谓
----
第一节 家族称谓
----
第二节 亲戚称谓
----
第三节 社会称谓
--
第四章 谚语
----
第一节 气象节令谚
----
第二节 农谚
----
第三节 品德、生活、修养谚
--
第五章 歇后语
第三十三篇 艺 文
--
第一章 诗词赋
----
第一节 诗
----
第二节 词
----
第三节 赋
--
第二章 文录
----
第一节 古代文录
----
第二节 近代、现代文录
----
第三节 当代文录
--
第三章 口头文学
----
第一节 民歌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第三十四篇 人 物
--
第一章 传记
----
霍去病
----
沮渠蒙逊
----
郭瑀
----
贺锦
----
王进宝
----
何琯
----
张著常
----
曹清
----
郭家瑞
----
杨如桂
----
张文品
--
第二章 简介
----
第一节 英烈
------
王辅
------
秦际雍
------
张奇声
------
赵平普
------
韩绪泰
----
第二节 军政
------
顾恺
------
毛聚
------
施万盛
------
康国柱
------
韩良辅
------
韩良卿
------
李永熙
------
刘全福
------
徐传钧
------
效维国
------
苟希圣
------
张汝伟
------
王佳邦
------
韩正卿
----
第三节 教育
------
尚增爵
------
刘从善
------
张廷赞
------
钱衡文
------
周文成
------
姚履端
------
张宝箴
------
胡显德
------
郝耀星
------
康自发
------
张明德
------
姚凤鸣
------
王丙相
------
曹九龄
------
杨茂生
------
杨霦
------
牛利朝
------
王维清
------
王作敬
------
文成蔚
------
李兴俊
------
何有志
------
王开学
------
赵越壁
----
第四节 卫生科技
------
程子箴
------
陈权中
------
雷应杰
------
土厚坤
------
张道修
------
陈宝卿
------
骆伟天
------
栗广明
------
阮新民
----
第五节 文艺
------
何乐善
------
鲁锦章
------
刘万朝
------
黄梅英
------
季成家
------
赵思温
------
李文晓
----
第六节 实业
------
秦永隆
------
武学经
------
李兴家
----
第七节 能工巧匠
------
米宝善
------
米高志
------
于升赢
------
苏占奎
------
张景诚
------
田丰年
------
尚织锦
----
第八节 恶棍
------
高凌严
------
邱怀理
------
张兴智
------
贾仲正
--
第三章 表录
----
第一节 清代本籍科举中选人名录
----
第二节 民乐籍革命烈士英名录
----
第三节 流落红军名录
----
第四节 民乐籍县团级以上人员名录
----
第五节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名录
----
第六节 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录
附录
--
甘肃省政府准予迁移县治令
--
甘肃省政府改换东乐县名训令
--
甘肃省政府指令
--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 第一兵团 第二军给原国民党民乐县长张汝伟的证明信
--
王震将军给张汝伟的手谕
--
王震将军给张汝伟的证明
--
敌骑十五旅的覆灭
--
人民解放军解放民乐
--
民乐人民支援西进人民解放军的情况
--
王震司令员来民乐
--
关于实行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
关于严禁猎杀珍稀野生动物的布告
--
关于制止侵占抢种耕地的通告
--
民乐发现五种炭化籽粒 五千年前西北已广泛种植小麦
--
东灰山遗址考察报告
--
修建翟寨子水库碑记
--
民乐县“两西”建设十年成就
--
关于终审《民乐县志》稿的批复
后记
--
附:《民乐县志》撰稿情况表
跋
赞助《民乐县志》印刷费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