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县志

隆昌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隆昌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12-1985

出版时间: 1995年12月

目录

封面
隆昌县志
图片
-- 隆昌县城全景
-- 隆昌客运中心
-- 隆昌针纺化纤批发市场
-- 隆昌金鹅宾馆
-- 隆昌名优白酒
-- 隆昌县氮肥厂厂区一角
-- 隆昌县建筑机械厂QTZ400B塔式起重机配车间
-- 隆昌县第一水泥厂厂区一角
-- 隆昌二中校办企业隆昌玻璃仪器厂教学仪器
-- 隆昌工农曲酒厂灌装车间一角
-- 周兴乡李志良养猪场
-- 隆昌县石碾镇夏布编织作坊
-- 隆昌沱江灌溉工程陡崖山“十里长虹”渡槽
-- 隆昌一中教学大楼
-- 云峰关白塔
-- 隆昌县城南街碑坊群
-- 隆昌鹅洞飞泉瀑布
-- 古宇湖大门坊
-- 隆昌古宇湖一角
-- 隆昌春素
-- 范运鹏书法作品
-- 张采芹国画作品
-- 隆昌历代县志
-- 隆昌县人民医院CT控制室
-- 毛泽东主席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视察隆昌气矿
-- 邓小平总书记一九五八年二月二日视察隆昌气矿
-- 朱德委员长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七日视察隆昌气矿
-- 隆昌县斧光乡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
-- 一九五一年七月一日成渝铁路隆渝段通车典礼
-- 隆昌人民欢庆1950年“五一”劳动节
-- 隆昌农民载歌载舞欢庆隆昌解放
-- 隆昌县罗汉寺东汉墓出土陶猪
-- 世界之最——隆昌陨铁
-- 隆昌大佛坎摩崖石刻佛像
-- 隆昌县行政区划图
隆昌县志编纂委员会
隆昌县志办公室
隆昌县志编辑部
《隆昌县志》特约编纂
《隆昌县志》顾问
隆昌县人民政府《隆昌县志》审稿领导小组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置县
-- 第二章县域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三节建国后的行政区划
-- 第四章乡镇概况
第二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质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天然气和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太阳辐射、日照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地温
---- 第四节降水
---- 第五节霜、雪、雾、露、风
---- 第六节灾害性气候
-- 第四章物候
-- 第五章水系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六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七章生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发展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姓氏构成
---- 第二节性别、年龄构成
---- 第三节文化程度
---- 第四节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人口控制措施
---- 第三节计划生育管理
---- 附:人口调查
第四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建设投资结构
-- 第三章国民收入
---- 第一节国民收入生产额
---- 第二节国民收入分配额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收入水平
---- 第二节消费水平
---- 第三节文化水平
---- 第四节健康水平
-- 第五章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第三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第五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六节物资管理
---- 第七节审计监督
第五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 第一节领导体制
---- 第二节私有制农业
---- 第三节集体所有制农业
---- 第四节全民所有制农业
-- 第二章耕地
---- 第一节耕地利用
---- 第二节耕地改良
-- 第三章农作物栽培
---- 第一节播种与产量
---- 第二节品种改良
---- 第三节肥料施用
---- 第四节植物保护
第六篇 林业
-- 第一章林业体制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林权
---- 第三节林业生产责任制
---- 第四节木材采伐管理
---- 第五节育林基金管理
-- 第二章林木花卉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林种
---- 第三节林木蓄积
---- 第四节花卉
-- 第三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森林管护
---- 第四节林业生产投资
---- 第五节林产品
第七篇 畜牧
-- 第一章 畜牧业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畜禽饲养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家禽饲养
---- 第三节蜜蜂饲养
-- 第三章 畜禽品种繁育
---- 第一节猪
---- 第二节耕牛
---- 第三节鸭
-- 第四章 饲料
---- 第一节粗饲料
---- 第二节精饲料
-- 第五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主要疫病
---- 第二节防治措施
第八篇 水利
-- 第一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提水工程
-- 第二章旱洪防治
---- 第一节抗旱
---- 第二节防洪
---- 第三节抗旱防洪经费
---- 第四节蓄水灌溉
-- 第三章 渔业生产
---- 第一节养殖
---- 第二节捕捞
-- 第四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护
---- 第三节用水管理
---- 第四节综合利用
第九篇 沱灌工程
-- 第一章工程建设
---- 第一节拦河大坝
---- 第二节水轮泵站
---- 第三节渠系工程
---- 第四节古宇庙水库
---- 第五节电力提灌站
---- 第六节双凤变电站
---- 第七节石盘滩水轮泵站附属发电站
-- 第二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行政事务管理
---- 第二节施工管理
---- 第三节工程维修和用水管理
-- 第三章工程效益
---- 第一节供水效益
---- 第二节发电
---- 第三节综合效益
第十篇 农业机具
-- 第一章 农机管理经营体制
---- 第一节农机管理机构
---- 第二节农机企业
---- 第三节乡村农机企业管理
---- 第四节人员培训
-- 第二章 农业机具发展
---- 第一节提灌机具
---- 第二节耕作机具
---- 第三节插秧机械
---- 第四节植保机械
---- 第五节收割机械
---- 第六节农产品加工机械
---- 第七节粮食烘干机械
---- 第八节农用运输机械
第十一篇工业
-- 第一章重工业
---- 第一节能源工业
---- 第二节冶铁工业
---- 第三节机械制造工业
---- 第四节电子、电器工业
---- 第五节化学工业
---- 第六节建材工业
-- 第二章轻工业
---- 第一节纺织工业
---- 第二节食品工业
---- 第三节造纸工业
---- 第四节印刷工业
---- 第五节玻璃制品工业
---- 第六节缝纫鞋帽工业
---- 第七节日用品工业
---- 第八节加工工业
--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领导体制
---- 第三节企业管理
第十二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发展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农业企业
---- 第二节工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业
---- 第四节运输业
---- 第五节其他企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经营管理
---- 第三节技术培训
第十三篇交通
-- 第一章道路
---- 第一节陆路
---- 第二节水路
---- 第三节桥梁
---- 第四节交通建设投资
-- 第二章运输
---- 第一节运输企业
---- 第二节客运
---- 第三节货运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公路管理
---- 第三节交通监理
---- 第四节运输管理
第十四篇邮电
-- 第一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投递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二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长途电话
---- 第三节市内电话
---- 第四节农村电话
---- 第五节电源设备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领导体制
---- 第三节财务收支
第十五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建设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级镇
---- 第三节乡场
---- 第四节农房
---- 第五节沼气
-- 第二章建筑业
---- 第一节企业
---- 第二节设计
---- 第三节技术
---- 第四节建材使用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
---- 第二节管理和治理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资金
---- 第三节规划
---- 第四节房地产
---- 第五节建设用地
---- 第六节市政
---- 第七节绿化
---- 第八节市容
第十六篇 财政税务
-- 第一章收入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各税
---- 第三节企业上缴
---- 第四节其它
---- 第五节预算外收入
-- 第二章支出
---- 第一节上解
---- 第二节经济建设
---- 第三节行政经费
---- 第四节事业经费
---- 第五节其它
---- 第六节预算外支出
-- 第三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预算
---- 第三节财务
---- 第四节财政监督
-- 第四章债券
---- 第一节救国、同盟胜利公债
---- 第二节公债、国库券
第十七篇金融
-- 第一章货币
---- 第一节种类
---- 第二节流通
---- 第三节币值
-- 第二章信贷
---- 第一节工业贷款
---- 第二节商业贷款
---- 第三节农业贷款
-- 第三章 存款、储蓄
---- 第一节存款
---- 第二节储蓄
-- 第四章 基建拨款、贷款
---- 第一节预算拨款
---- 第二节自筹资金
---- 第三节基建贷款
-- 第五章保险、信托
---- 第一节保险
---- 第二节信托
-- 第六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现金管理
---- 第三节结算管理
---- 第四节金融监督
第十八篇商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合作商业
---- 第三节合营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 网点
---- 第一节城区网点
---- 第二节区乡网点
---- 第三节农村网点
-- 第三章购销
---- 第一节日用工业品
---- 第二节副食品
---- 第三节日用杂品
---- 第四节土特产品
---- 第五节外贸产品
---- 第六节燃料
---- 第七节农业生产资料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服务
-- 第五章集市
---- 第一节集市设置
---- 第二节集市交易
-- 第六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统计管理
---- 第三节财务会计管理
---- 第四节仓储运输管理
---- 第五节民主管理
第十九篇 粮食油料
-- 第一章 粮油征购
---- 第一节粮食收购
---- 第二节军粮、积谷
---- 第三节地方机动粮
---- 第四节油料收购
-- 第二章粮油供应
---- 第一节城镇粮食供应
---- 第二节农村粮食销售
---- 第三节粮食市场
---- 第四节油脂供应
-- 第三章储运
---- 第一节仓储
---- 第二节运输
-- 第四章加工
---- 第一节粮食加工
---- 第二节油料加工
---- 第三节食品加工
---- 第四节饲料加工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核算体制
---- 第三节企业整顿
---- 第四节票证
第二十篇党群政事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隆昌地下组织
----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隆昌县委员会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青年党、民社党、民主党派
---- 第一节国民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青年党地方组织
---- 第三节民社党地方组织
---- 第四节民主党派
-- 第三章政协隆昌县委员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第四节少年组织
---- 第五节妇女组织
---- 第六节商民组织
---- 第七节其他社团
-- 第五章政事纪要
---- 第一节民国时期政事纪要
---- 第二节建国后政事纪要
第二十一篇政权
-- 第一章民意机构
---- 第一节议事会、参事会
---- 第二节谘询机构
---- 第三节临时参议会
---- 第四节参议会
-- 第二章权力机构
---- 第一节隆昌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隆昌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隆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行政机构
---- 第一节民国县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
-- 第四章选举
---- 第一节民国时期选举
---- 第二节建国后选举
第二十二篇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打击反革命和刑事犯罪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户口管理
---- 第五节消防管理
---- 第六节监狱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自行侦查
---- 第三节侦查监督
---- 第四节审判监督
---- 第五节执行监督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刑事案件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教
---- 第三节律师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调解
------ 附:典型案例
第二十三篇民政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基层组织
-- 第二章优抚
---- 第一节抚恤
---- 第二节困难补助
---- 第三节优待
-- 第三章 复员退伍退休军人安置和新老兵中转接待
---- 第一节安置
---- 第二节新老兵中转
-- 第四章 福利救济
---- 第一节贫困救济
---- 第二节抗灾救济
---- 第三节孤老人员供养
---- 第四节麻风病人疗养
---- 第五节社会福利企业
---- 第六节殡葬改革
-- 第五章婚姻登记
第二十四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劳动局
---- 第二节人事局
---- 第三节劳动人事局
-- 第二章劳动
---- 第一节就业
---- 第二节工资
---- 第三节福利
---- 第四节劳保、安全
---- 第五节精简干部职工
---- 第六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三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任用
---- 第二节干部编制
---- 第三节干部培训
---- 第四节干部下放劳动锻炼
---- 第五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 第六节军队转业干部安置
---- 第七节奖惩
第二十五篇军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防空机构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兵役制度
---- 第二节兵员征集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民国时期武装
---- 第二节建国后武装
-- 第四章驻军
---- 第一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二节建国后驻军
-- 第五章军事设施
---- 第一节寨堡
---- 第二节防空工事
-- 第六章 战事
---- 第一节义军进攻隆昌
---- 第二节推翻隆昌县封建政权
---- 第三节过境战争
---- 第四节日机轰炸隆昌县城
---- 第五节解放隆昌
---- 第六节剿匪主要战斗
第二十六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第三节群众学术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
---- 第二节集体所有制单位技术人员
-- 第三章科普活动
---- 第一节农业科普活动
---- 第二节工业科普活动
---- 第三节医卫科普活动
---- 第四节其他科普活动
-- 第四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科研成果
---- 第二节推广成果
-- 第五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经费管理
---- 第三节成果管理
---- 第四节技术市场
---- 第五节科技情报
第二十七篇教育
-- 第一章机构
-- 第二章各类教育
---- 第一节儒学教育
---- 第二节学前教育
---- 第三节初等教育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第五节业余教育
-- 第三章教师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教师工资
-- 第四章 学生概况
---- 第一节中小学学生概况
---- 第二节留学生和高校学生概况
-- 第五章 设备、经费
---- 第一节校舍设备
---- 第二节教育经费
---- 第三节勤工俭学
第二十八篇文化
-- 第一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机构、组织、设施
---- 第二节文化艺术活动
-- 第二章 电影、图书发行
---- 第一节电影发行放映
---- 第二节图书发行
-- 第三章 修志、编史
---- 第一节修志
---- 第二节编史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馆藏与利用
-- 第五章 名胜、文物
---- 第一节名胜
---- 第二节文物
-- 第六章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新闻
---- 第三节广播
---- 第四节电视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设施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等级运动员、裁判员
第二十九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医疗卫生业务机构
-- 第二章 人员、设备
---- 第一节医疗卫生人员
---- 第二节医疗设备
-- 第三章医疗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四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疾病防治
-- 第五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幼卫生保健
---- 第三节妇女病防治
---- 第四节婴幼儿保健
-- 第六章 医药
---- 第一节药材药品生产
---- 第二节药材药品经营
---- 第三节药政管理
第三十篇 社会风土
-- 第一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伊斯兰教
---- 第三节道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节基督教
-- 第二章 帮会、行会、庙会
---- 第一节帮会
---- 第二节行会
---- 第三节庙会
-- 第三章宗族、家庭
---- 第一节宗族
---- 第二节家庭
-- 第四章 社会风俗
---- 第一节生活习俗
---- 第二节婚丧礼俗
---- 第三节庆贺和禁忌
---- 第四节节日风俗
---- 第五节建国后倡导的风尚
-- 第五章方言、民谚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民谚、歌谣
-- 第六章 传说、奇闻
---- 第一节传说
---- 第二节奇闻
第三十一篇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傅三乾
---- 黄金鳌
---- 薛慎修
---- 郭步陶
---- 黄复生
---- 戴扶生
---- 曾琦
---- 蒋意诚
---- 陶硕辛
---- 邓云洲
---- 李光涛
---- 郭士杰
---- 张荣禄
---- 陈进思
---- 蓝昌全
---- 韩秋雁
---- 李(由)石
---- 郑昌赉
---- 卢志高
---- 郑绪明
---- 古传贤
---- 顺镇邦
---- 贺锡三
-- 二人物传略
---- 郭书池
---- 余霖三
---- 郭蔚华
---- 陈道循
---- 程泽湘
---- 陈舜五
---- 陈能芬
---- 周禹锡
---- 程泽润
---- 吴博爱
---- 刘同彬
---- 张国平
---- 张采芹
---- 戴名扬
---- 郑湘帆
---- 李劲翔
---- 蔡言煜
---- 杨汝絅
---- 彭训学
-- 三人物简介
---- 曾昭鲁
---- 薛国珊
---- 黄万里
---- 黄奎龙
---- 张泽昙
---- 林铭合
---- 李愚樵
---- 萧尚之
---- 李唐州
---- 曾祥云
---- 饶九江
---- 郭镇光
---- 钟辉武
---- 郭莲筠
---- 喻季姜
---- 郭锐贤
---- 喻智微
---- 张坦
---- 吴伯萍
---- 郑万富
---- 柳玫
---- 何世槐
---- 梁敬喜
---- 谢守骏
---- 吴树金
---- 张世楷
---- 陈国海
-- 四英名录
附录
-- 一《增设县治以图治安疏》
-- 二《明世宗实录》抄摘
-- 三《隆昌治记》
-- 四隆昌县旧县志序选
-- 五修志文存
-- 六《隆昌县志》系列丛书目录
-- 七隆昌县地方文献辑目
编修《隆昌县志》始末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