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县志

崇信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崇信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7年08月

目录

封面
崇信县志
图片
-- 崇信县行政区划图
-- 崇信县城区图
-- 崇信县区域图(民国十五年)
-- 崇信县城图(民国十五年)
-- 县城全貌
-- 中共崇信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政协崇信县委员会领导成员
-- 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县委办公楼
-- 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 县政府办公楼
-- 县影剧院
-- 国务院原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为正在兴建中的龙泉宾馆题字
-- 县城农贸市场
-- 县城街道一角
-- 县城节日集会
-- 汭河川水平条田地膜覆盖种植
-- 汭河川小麦、玉米带状种植
-- 原面水平条田
-- 山地水平梯田
-- 汭河护岸林
-- 果园
-- 崇丰渠首枢纽工程
-- 崇丰灌区油河渡槽
-- 沟壑造林
-- 改良黄牛
-- 小尾寒羊
-- 野雀鱼场
-- 新窑陶瓷厂生产的日用陶瓷
-- 县农业机械修造厂生产的310型粉碎机
-- 新窑煤矿选煤楼
-- 县水泥厂烧结楼
-- 县纺织厂生产车间
-- 县溶解乙炔厂净化车间
-- 陇港彩色塑料胶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兴建中的新柏煤矿
-- 民间刺绣
-- 县地毯厂生产的地毯
-- 赤城乡煤矿
-- 县黄板纸厂生产车间
-- 锦屏镇砖厂
-- 汭河县城公路桥
-- 崇信火车站
-- 县中学教学楼
-- 县医院住院楼
-- 龙泉寺一角
-- 李元谅墓
-- 关河古槐
-- 特产——辣椒
-- 特产——核桃
-- 特产——芹菜
-- 彩陶罐(新石器时代)
-- 铜觚(西周)
-- 铜爵(西周)
-- 茧形壶(战国)
-- 铜鼎(西汉)
-- “货泉”铜母范(新莽)
-- “货泉”陶子范(新莽)
-- 塔形罐(唐代)
-- 兴教院石碑(宋代)
-- 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
-- 《崇信县志(稿)》评议会
目录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地形地貌
-- 第四节 土壤肥力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气候物候
-- 第七节 自然灾害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辖区变更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县 城
-- 第五节 乡 镇
第三章 人口民族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质量
-- 第四节 人口管理
-- 第五节 婚姻家庭
-- 第六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农村经济制度变革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第五章 农 业
-- 第一节 耕地面积
-- 第二节 作物种植
-- 第三节 耕作技术
-- 第四节 良种推广
-- 第五节 肥料施用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七节 农业机具
---- 附:五举农场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生产
-- 第二节 畜禽改良
-- 第三节 饲料饲草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七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 地
-- 第二节 树 种
-- 第三节 采种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森林保护
第八章 水 利
-- 第一节 农田灌溉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其他工程
-- 第五节 水产养殖
第九章 工 业
--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国营工业
---- 附:电 力
-- 第四节 合资企业
-- 第五节 乡镇企业
第十章 煤炭工业
-- 第一节 私营煤窑
-- 第二节 县办煤矿
-- 第三节 乡村煤矿
---- 附:其他煤矿
第十一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公 路
-- 第二节 运 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邮 政
-- 第五节 电 信
第十二章 商业物资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五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六节 物资供应
第十三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油收购
-- 第二节 农村销售
-- 第三节 城镇供应
-- 第四节 仓储调运
第十四章 财政税收
-- 第一节 田赋课税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工商税
-- 第六节 农业税
第十五章 金 融
-- 第一节 货 币
-- 第二节 信 贷
-- 第三节 储 蓄
-- 第四节 保 险
-- 第五节 信用合作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
-- 第一节 计 划
-- 第二节 统 计
-- 第三节 工 商
-- 第四节 物 价
-- 第五节 审 计
-- 第六节 计 量
-- 第七节 土 地
第十七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房产管理
-- 第四节 建筑队伍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第十八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建立
-- 第二节 机构党员
-- 第三节 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纪律检查
-- 第七节 统一战线
第十九章 党派群团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工人组织
-- 第六节 农民组织
-- 第七节 商业组织
第二十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国民议会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常设机构
-- 第五节 民主选举
第二十一章 政府机构
-- 第一节 历代衙署
-- 第二节 国民政府
-- 第三节 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基层政府
第二十二章 检察审判
-- 第一节 检 察
-- 第二节 审 判
-- 第三节 案件复查
第二十三章 议政机构
-- 第一节 政治协商会议
-- 第二节 常设机构
-- 第三节 协商监督
第二十四章 军事武装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第四节 民 兵
第二十五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公 安
-- 第二节 司 法
第二十六章 民 政
-- 第一节 优 抚
-- 第二节 救 济
-- 第三节 救 灾
-- 第四节 扶 贫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第二十七章 劳动人事
-- 第一节 劳动管理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编制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离休退休
-- 第六节 劳动保护
---- 附:企业重大事故简记
第二十八章 教 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师队伍
-- 第六节 教育经费
第二十九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组织
-- 第二节 科普活动
-- 第三节 科研成果
第三十章 文 化
-- 第一节 文学艺术
---- 任瀛翰 书
---- 马元清 书
---- 张钟麒 书
---- 梁迪栋 书
---- 梁迪纯 书
---- 杜仲巍 书
---- 王禹廷 书
---- 崇信民间刺绣
---- 张子丰 书画
---- 高原水 李志钦
---- 一方水土 李志钦
-- 第二节 戏剧电影
-- 第三节 文物古迹
-- 第四节 图书档案
第三十一章 体 育
-- 第一节 民间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第四节 农村体育
第三十二章 新 闻
-- 第一节 报 刊
-- 第二节 报 道
-- 第三节 广 播
-- 第四节 电 视
-- 第五节 音像管理
第三十三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爱国卫生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六节 药政管理
第三十四章 宗 教
-- 第一节 伊斯兰教
-- 第二节 道 教
-- 第三节 佛 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第三十五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岁时节日
-- 第四节 其他习俗
第三十六章 方 言
-- 第一节 语 音
-- 第二节 词 汇
-- 第三节 土 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五节 谚 语
第三十七章 人物传记
-- 第一节 传 略
---- 李元谅
---- 樊处约
---- 郭择善
---- 关 和
---- 张世爵
---- 柳仲庭
---- 梁大德
---- 朱宏道
---- 庞 瑜
---- 武全文
---- 刘显世
---- 张士信
---- 张进昌
---- 张毓贞
---- 李建善
---- 保至善
---- 任瀛翰
---- 李继莲
---- 马良弼
---- 梁好仁
---- 张佐德
---- 梁迪纯
---- 刘毓凤
---- 李义祥
---- 甘世合
---- 陈聚奎
---- 梁迪栋
---- 赵连珍
---- 孟达观
---- 朱彦邦
---- 王保民
---- 张成甲
-- 第二节 记 略
---- 袁文泰
---- 金赤心
---- 张玉福
---- 关海涵
---- 高凤璋
---- 马尚义
---- 朱志雄
---- 高勋位
---- 刘兴邦
---- 马 洁
---- 关 杰
---- 刘世勋
---- 王正武
---- 张天眷
---- 哈永泰
---- 于守礼
---- 阎之敏
---- 朱权达
---- 路银
---- 信国芳
---- 张炳彦
---- 信国典
---- 朱志胜
---- 关重伦
---- 许国藩
---- 张树人
---- 朱瑞英
---- 任尔昌
---- 谢治通
---- 张炳农
---- 王有轩
---- 马 琦
---- 张树伟
---- 杜林锋
---- 朱绍祖
---- 关好勤
---- 侯兆仁
---- 刘鹏云
---- 位得明
---- 侯永北
---- 魏国年
---- 秦宏春
---- 侯森林
---- 高琰章
---- 杨守荣
---- 梁天仁
---- 刘耀明
---- 田正清
---- 薛效邦
---- 梁登墀
---- 鱼升云
---- 秦耀祖
---- 余宗文
---- 朱向南
---- 关 阜
---- 孟法天
---- 梁召明
---- 马 浚
---- 梁民达
---- 孟祥瑞
---- 梁山岩
---- 梁浚明
---- 朱光
---- 朱 洁
---- 薛守邦
---- 刘正东
---- 杨树华
---- 王国栋
---- 魏宝珊
---- 薛固邦
---- 范 阔
---- 任廷库
---- 李鸣涛
---- 孟祥景
---- 尚树华
---- 朱拱辰
---- 王锦章
---- 朱学孔
---- 赵廷珍
---- 赵廷琦
---- 杨椿
---- 郭梦华
---- 王建勋
---- 袁耀荣
---- 梁山峙
---- 梁崇菊
---- 朱含明
---- 李光兴
---- 吴培亮
---- 邵维易
---- 张植中
---- 梁宗仁
---- 朱绍华
---- 梁惠兰
---- 杨宽亮
---- 张琢
---- 高景泰
---- 阎宗泽
---- 李占仓
---- 梁克华
---- 梁鸿年
---- 王一民
---- 张岫兰
---- 朱文杰
---- 关 礼
---- 王作人
---- 马 义
---- 马 洽
---- 黄惠玲
---- 梁生荣
---- 王宇程
---- 张秉煜
---- 张天龄
---- 刘宏勋
---- 杜志荣
---- 杨林春
---- 荆正林
---- 薛信邦
---- 关兰定
---- 杨丑牛
---- 梁洪昌
---- 章昌德
---- 崔凌乾
---- 朱冰茹
---- 莫素蓉
---- 张莲英
---- 文步兰
---- 朱志忠
---- 刘培烈
---- 张永福
---- 刘承贤
---- 张永寿
---- 口惠英
---- 魏志敏
---- 黄德明
---- 姬树仁
---- 朱敬孝
---- 梁彦权
---- 王得智
---- 邢国杰
---- 张振华
---- 朱正武
---- 金含银
---- 马芳忠
---- 刘世祥
---- 薛雄邦
---- 刘永昶
---- 赵其昌
---- 吴彦林
---- 孙海霞
---- 郭景海
---- 关有业
---- 柳抱怀
---- 刘世鳌
---- 张树勋
---- 梁聚凤
---- 赵福堂
---- 李玉林
---- 杨子瑞
---- 吴朝翰
---- 朱鸿业
---- 谢元俊
---- 杨正楷
---- 喻登俊
---- 张永录
---- 刘玉柱
---- 董兆祥
---- 魏含岳
---- 信步清
---- 景秀荣
---- 崔万全
---- 赵明义
---- 杜世铎
---- 马 谦
---- 王 辉
---- 阎治奎
---- 梁三才
---- 王芝兰
---- 杨世广
---- 白怀杰
---- 梁含琦
---- 要军成
---- 刘存奎
---- 李应堂
---- 赵树信
---- 王鸿飞
---- 张学礼
---- 杨修文
---- 梁贤仁
---- 朱光焯
---- 王丕吾
---- 刘毓麟
---- 孟荣亭
---- 李重威
---- 马良德
---- 孟企三
---- 张子孝
---- 李仁山
---- 王禹廷
-- 第三节 名 表
附录
-- 旧志目录
-- 旧志序跋
-- 考证辩误
-- 石刻碑文
志 余
修志始末
修志机构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