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店镇志

三店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般上起1882年(清光绪八年)、下至1985年。部份内容,根据需要,适当上溯下延。本志采用现代语体文。大事记采用编年体和系事本末体。本志为章节体,分篇、章、节、项(子目)五个层次记述。解放前用旧纪年法,夹注公元纪年;解放后用公元纪年。本志所称“解放前、后”系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横排竖写,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述而不作。

出版时间: 2000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三店镇志
图片
-- 三店镇行政区划图
-- 三店新貌(龙丘大道)
-- 三店街道党委、办事处办公大楼
-- 龙丘街城剪影
-- 三店邮政、电信大楼
-- 三店二中综合楼
-- 三店二中教学楼
-- 三店一中教学楼
-- 竹园幼儿园一角
-- 三店中心小学
-- 武汉龙昌贸易总公司总经理:李世勤
-- 塑料制品
-- 武汉市长胜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黄火发
-- 武汉善勤木蕊板厂(厂长:黄善勤)
-- 武汉金旺禽业公司(经理:刘金旺)
-- 武汉市大兴蜂产品厂(厂长:黄建华)
-- 武汉市双星塑料制品公司。经理:彭承新
--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市新洲区三店分理处
-- 三店信用合作社
-- 体育活动
-- 防讯大楼
-- 移动电话中转塔
-- 三店镇自来水厂
-- 三店有线电视转播站
-- 提灌站
-- 自来水塔
-- 柳溪八景之雨中烟柳、石屋朝云、夕阳返照、中流举水
-- 柳子港大桥
-- 团湖遗址
-- 柳溪八景之溪头龟石、柳溪夜月、溪舟晚泊、文布晨钟
-- 份子武术队表演
-- 洞庭宫
-- 三店卫生院住院部
-- 三店农民喜售新棉
-- 东门蔬菜大棚
-- 董椿养牛场
-- 三店农民晒棉花
-- 黄套牌子锣鼓表演
-- 三店农贸市场
-- 小商品一条街
-- 三店人民爱国基地
-- 三店腰鼓队表演
-- 三店大礼堂
-- 三店城管所办公楼
-- 三店鸟瞰
三店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三店镇志》编辑室
审定:新洲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资料员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面积
-- 第二章 隶属演变
-- 第三章 政区沿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解放后政区
-- 第四章 乡镇概况
---- 第一节 联盟经管处
---- 第二节 红旗经管处
---- 第三节 前进经管处
---- 第四节 幸福经管处
第二篇 自然条件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形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和辐射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风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蒸发量
----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系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湖垱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第二节 植被
-- 第六章 资源
---- 第一节 黄沙、地下水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野生动物
-- 第七章 灾异
-- 第八章 地名
---- 第一节 主要地名考
---- 第二节 地名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人口
---- 第二节 解放后人口
---- 第三节 历次普查人口
---- 第四节 人口密度
---- 第五节 人口迁徙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三店姓氏
---- 第二节 姓氏源流
---- 第三节 姓氏人口地域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第四篇 党群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组织
---- 第二节 解放后党的组织
---- 第三节 纪律检查
---- 第四节 宣传教育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国民党的外围组织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联
---- 第五节 商会
第五篇 政权
-- 第一章 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基层会议
---- 第三节 基层代表会议
-- 第二章 解放后人民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务工作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四章 政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口管理
---- 第四节 审判
---- 第五节 调解、公证
第六篇 军事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清末民团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三节 人民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清朝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支前工作
---- 第四节 参军参战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清以前兵役制度
---- 第二节 招募制
---- 第三节 抽丁制
---- 第四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五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章 战事
---- 附:日伪罪行
第七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体制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农田建设
---- 第三节 棉花生产
---- 第四节 粮食生产
---- 第五节 油料生产
---- 第六节 蔬菜生产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森林保护
---- 第三节 林政管理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料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兽医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渔政管理
-- 第六章 土特产生产
---- 第一节 水果
---- 第二节 养蚕、养蜂
---- 第三节 藕
--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堤防
---- 第二节 排灌工程
---- 第三节 水文
---- 第四节 水利沿界关系
-- 第八章 农机
---- 第一节 机具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八篇 工业
-- 第一章 机械工业
-- 第二章 轻纺工业
---- 第一节 轻工业
---- 第二节 纺织工业
-- 第三章 燃化、建材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建材工业
-- 第四章 加工工业
----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
---- 第二节 油脂加工业
---- 第三节 棉花加工业
---- 第四节 副食品加工业
---- 第五节 烟草加工业
---- 第六节 饲料加工业
-- 第五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变电
---- 第三节 供用电
第九篇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义学
---- 第二节 初等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师资
---- 第六节 经费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戏剧
---- 第三节 电影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创作
---- 第六节 文物胜迹
-- 第三章 新闻、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新闻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四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防疫
---- 第二节 医疗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药政管理
-- 第五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六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十篇 贸易
-- 第一章 市场
---- 第一节 集市
---- 第二节 商户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个体商业
-- 第三章 行业贸易
---- 第一节 粮食行业
---- 第二节 棉花行业
---- 第三节 食品、副食品行业
---- 第四节 百货、纺织品行业
---- 第五节 五金、交电行业
---- 第六节 石油、煤炭行业
---- 第七节 建材行业
---- 第八节 农机供应
---- 第九节 医药
---- 第十节 农业生产资料行业
---- 第十一节 日用杂品行业
---- 第十二节 饮食服务行业
---- 第十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第十一篇 物价、工商管理
-- 第一章 物价
---- 第一节 价格
---- 第二节 管理
-- 第二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登记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商标管理
第十二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公债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财政税收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机构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保险
第十三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陆运
---- 第二节 水运
---- 第三节 装卸、搬运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四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建筑安装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设备
-- 第二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街道
---- 第二节 排水、供水
---- 第三节 供电
---- 第四节 环境卫生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村庄
---- 第二节 水、电
---- 第三节 道路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产权
---- 第二节 经营
第十五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陈季常
---- 董敬中
---- 胡范
---- 邱岳
---- 胡坦
---- 胡际亭
---- 黄康宁
---- 董鉴台
---- 黄雨亭
---- 萧栋存
---- 徐金榜
---- 徐青山
---- 曹方鳌
---- 朱香廷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三章 人物录
第十六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解放前人民生活
---- 第二节 解放后人民生活
-- 第二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其他
---- 第四节 主要寺庙简介
---- 第五节 庙会
-- 第三章 生活风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传统节日
-- 第四章 汉流组织
-- 第五章 社会病态
---- 第一节 族规族权
---- 第二节 烟、赌、盗
---- 第三节 迷信活动
---- 第四节 乞丐
-- 第六章 慈善公益
-- 第七章 方言
---- 第一节 词汇分类
---- 第二节 忌讳语
---- 第三节 谚语
---- 第四节 歇后语
-- 第八章 各类事故
---- 第一节 火灾事故
---- 第二节 交通事故
---- 第三节 触电事故
---- 第四节 中毒事故
---- 第五节 工伤事故
第十七篇 杂录
-- 第一章 文考
-- 第二章 诗歌
-- 第三章 传说
-- 第四章 轶事
-- 新洲县志编纂委员会文件
编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