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雅江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0年07月
目录
封面
雅江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雅江县地图
--
县城一角
--
街景一角
--
民居
--
县城中心
--
人代会
--
党代会
--
工代会
--
政协会
--
八十年代初县城一角
--
妇代会
--
计生会
--
佛协会
--
方志会
--
师生课外练舞
--
雅江中学教学楼
--
电化教学
--
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
县医院给病人手术
--
档案馆人员现场指导档案立卷
--
1936年6月红军离开雅江时留给马天鉴作纪念的昌磁公司生产的笔筒
--
石棺葬遗骸
--
呷拉乡地面卫星差转台
--
致富路
--
吊桥
--
扎楚河大桥
--
雅宏公司的实木地板在上海展销
--
新鲜酥油上市
--
帐篷商店
--
松茸交易
--
露天锂辉矿
--
雅江铁泉电站
--
三道桥木材加工厂
--
玉米
--
科技人员指导地膜育苗
--
牧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一角
--
苗圃
--
原始森林
--
东巴公路80公里林区一角
--
原始森林
--
西俄洛生态旅游景点之一(镶嵌在原始森林中的中国地图)
--
鸡蛋菌
--
猴头菌
--
鸡腿菌
--
松茸
--
刷把菌
--
鹿菌
--
灵芝菌
--
牛肝菌
--
鹅蛋菌
--
名贵中药材——麝香
--
名贵中药材——虫草
--
面具舞
--
跳神
--
旁母林寺
--
弦子舞
--
踢踏舞
--
热呷
--
藏戏《米拉日巴》
--
说唱艺人
--
到雅江旅游的外国友人
--
箭杆山景色
--
高原之舟——牦牛
--
跳锅庄(草原盛会)
--
赛马会上
--
农区妇女服饰
--
木绒农区服饰
--
崇禧牧区头饰
--
州、县志办工作人员合影
题词
《雅江县志》编审机构及人员名单
《雅江县志》各分志初稿编写单位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沿革
--
第一章历史沿革
--
第二章建置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境域
----
第三节基层建置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曲喀区
----
第三节祝桑区
----
第四节孜河区
----
第五节俄洛区
----
第六节扎麦区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构造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岩浆岩
----
第四节变质岩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类型
----
第三节分区
----
第四节河流山脉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特征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第四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矿产
----
第二节土地
----
第三节水能
----
第四节生物
----
第五节旅游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地震
----
第二节泥石流
----
第三节冰雹霜雪
----
第四节旱涝大风
第三篇党政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雅江县委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三节组织
----
第四节宣传
----
第五节统战
----
第六节纪检、监察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雅江县党部
----
第一节县党部
----
第二节区分部
----
第三节党务
--
第三章权力机关
----
第一节县各族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区乡权力机关
--
第四章政府
----
第一节清末衙署
----
第二节民国政府
----
第三节人民政府
--
第五章政协
----
第一节协商委员会
----
第二节县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三节政协工作
------
附:民国时期的临时参议会
--
第六章群团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贫协会
----
第五节佛教协会
第四篇军事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清朝武备
----
第二节民国武装
----
第三节人民武装部
--
第二章兵事纪要
----
第一节民国时期
----
第二节红军时期的军事活动
----
第三节十八军进藏
----
第四节平息叛乱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解放前
----
第二节解放后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战勤活动
第五篇政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三节刑侦
----
第四节治安管理
----
第五节消防
----
第六节户政管理
----
第七节交通管理
----
第八节预审
----
第九节专项斗争
----
第十节武警
------
附:刑事案例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告申检察
----
第六节法纪检察
----
第七节检查甄别案件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行政审判
----
第六节案件复查
----
第七节信访接待
--
第四章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法律顾问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人民调解
第六篇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劳动安置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劳动工资
----
第五节劳保
----
第六节安全生产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干部来源
----
第三节管理
----
第四节工资福利
----
第五节退职、退休、离休
----
第六节处理来信来访
第七篇民政
--
第一章机构
--
第二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优属
--
第三章抚恤
----
第一节牺牲、病故
----
第二节伤残
----
第三节烈军属
----
第四节其他
--
第四章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章烈士褒扬
--
第六章救济
----
第一节社会救济
----
第二节灾害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节赈济麻疯病患者
--
第七章婚姻登记
--
第八章行政区划管理
----
第一节行政区划调整
----
第二节地名普查与规范
----
第三节处理行政区域界线争议
第八篇土司
--
第一章土司、土百户的形成与分布
----
第一节形成
----
第二节分布
--
第二章土司、土百户的统治制度
----
第一节政治统治
----
第二节经济剥削
----
第三节军事保障
--
第三章改土归流
--
第四章土司、土百户制度的复辟与废除
----
第一节复辟
----
第二节废除
第九篇农牧林乡企
--
第一章农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
----
第三节农业经济
----
第四节农业区划
----
第五节粮食作物
----
第六节经济作物
----
第七节耕作技术
--
第二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牧业经济
----
第二节畜种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饲草饲料
----
第五节其他养殖业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森林资源
----
第三节营林造林
----
第四节护林防火
----
第五节采伐经销
----
第六节经济树木
----
第七节多种经营
--
第四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产业
----
第三节管理
第十篇工交、水电、邮电
--
第一章工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手工业
----
第三节工矿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驿道、公路
----
第三节渡船、桥梁
----
第四节林业筑路
--
第三章水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农田水利
----
第四节电力
----
第五节水产渔政
----
第六节水运
--
第四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四节管理
第十一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公共设施
----
第四节供水排水
--
第二章乡村建设
----
第一节区乡公房建设
----
第二节农区民房建设
----
第三节牧区民房
----
第四节寺庙建筑
--
第三章城建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环卫管理
----
第三节建筑工程管理
----
第四节县城总体规划
第十二篇商贸
--
第一章商业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历史上的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四节集体商业
----
第五节个体商业
----
第六节商业管理
----
第七节购销
----
第八节基本建设
--
第二章粮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粮食征购
----
第三节销售
----
第四节储运
----
第五节加工
----
第六节管理
--
第三章农机物资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经营
----
第三节管理
第十三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税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收入
----
第三节支出
----
第四节管理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吸收存款
----
第三节发放贷款
----
第四节拨款与代理业务
----
第五节结算与汇兑
----
第六节货币流通
第十四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计划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计划编制
----
第三节计划管理
--
第二章工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市场管理
----
第三节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经济监督检查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六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七节个体经济管理
----
第八节松茸管理
--
第三章统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统计业务
----
第三节统计服务
----
第四节统计分析
----
第五节统计监督
--
第四章审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
第三节政府审计
--
第五章物价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价格管理
----
第三节物价调整
----
第四节物价监督
----
第五节物价改革
第十五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节中等教育
----
第四节成人教育
----
第五节教师
----
第六节教育管理
--
第二章科技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科普考察与活动
----
第三节科技服务
----
第四节科技成果
----
第五节人才普查
--
第三章文化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民间文艺
----
第三节广播电视
----
第四节电影
----
第五节图书发行
----
第六节档案
----
第七节地方志
----
第八节文物古迹
--
第四章卫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医疗
----
第三节卫生防疫
----
第四节保健
----
第五节管理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人才培养
----
第六节体育设施
第十六篇社会
--
第一章民族
----
第一节藏族
----
第二节汉族
----
第三节其他民族
--
第二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发展
----
第二节人口结构
----
第三节人口普查
----
第四节计划生育
--
第三章风俗
----
第一节衣食住行
----
第二节婚俗丧葬节日礼俗禁忌
----
第三节语言文字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教派
----
第三节宗教活动
----
第四节宗教管理
人物
--
一传记
----
李洛川 韩洪祯 杨长命等
----
余孝恺
----
李阿楚
----
周西平
----
多吉扎西
----
麻郎让布
----
登九
--
二传略
----
苗德祥
----
布姆四郎
----
国当汪堆
----
罗安龄
----
王富喜
----
高金发
----
阿翁
--
三烈士英名录
----
(一)本籍烈士英名录
----
(二)外籍烈士英名录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