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冀州市志》,是冀州市新编第一部社会主义通志。为科学、规范地反映冀州市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使之成为既服务当代、又有益后世的地方历史文献,特制定本凡例。一、通例第一条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借鉴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努力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
目录
封面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政区建置
--
第一章 境域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附:抗日战争时期冀县日伪政权建置沿革简况
----
附记:冀州名称渊源考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
专记:冀州市域插花村简介
--
第四章 市区概况
----
第一节 旧城池
----
第二节 新市区
--
第五章 乡镇及辖村概况
----
第一节 冀州镇
----
第二节 魏家屯镇
----
第三节 周村镇
----
第四节 南午村镇
----
第五节 北漳淮乡
----
第六节 徐家庄乡
----
第七节 小寨乡
----
第八节 码头李镇
----
第九节 西王庄镇
----
第十节 官道李镇
----
第十一节 门家庄乡
------
附记:冀州市域古村落简介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
----
第二节 地层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特征
----
第二节 日照
----
第三节 气温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
--
第四章 河流
----
第一节 史上湮塞河流
----
第二节 现存自然河流
----
第三节 人工新辟河流
--
第五章 衡水湖
----
第一节 成因
----
第二节 治理
----
第三节 水量水位
----
第四节 生态资源
--
第六章 土壤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土体构型
----
第三节 土壤类型
----
第四节 土种
----
第五节 土质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地热资源
----
第四节 植物资源
----
第五节 动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气象灾害
------
附记:1963年冀县人民抗洪救灾纪略
------
附记:北漳淮乡1998-1999年三次风雹灾情调查
----
第二节 生物灾害
----
第三节 地质灾害
--
第九章 1966年地震
----
第一节 震前征兆
----
第二节 地震参数
----
第三节 震害灾情
----
第四节 抗震救灾
第三编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附记一: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源考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姓氏源流
----
第三节 著姓望族
--
第四章 婚姻与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附记:关于冀州市离婚情况的调查报告
--
第五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六章 风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生活习俗
----
第三节 节日习俗
----
第四节 婚丧习俗
----
第五节 礼仪习俗
----
第六节 亲族习俗
----
第七节 信仰习俗
----
第八节 禁忌习俗
----
第九节 陋俗
----
第十节 美德良风
--
第七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八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第四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市区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公用事业
----
第四节 绿化美化
----
第五节 环境卫生
----
第六节 房地产
------
附记:城市建设铸辉煌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规划编制
----
第二节 建设概况
--
第三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建设规划
----
第二节 建设成就
------
附记:北内漳村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防洪工程
----
第二节 排涝工程
----
第三节 蓄水工程
----
第四节 机井建设
----
第五节 灌溉工程
----
第六节 防汛抗旱管理
--
第五章 交通
----
第一节 古道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公路
------
附记:106固道靓化工程简介
------
附记:德南公路冀县段兴废始末
------
附记: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五节 涵洞
----
第六节 公路管理
----
第七节 公路运输
--
第六章 电力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电
----
第三节 变电
----
第四节 供电
------
附记:冀州市电网改造纪实
----
第五节 用电
----
第六节 管理
--
第七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设备
----
第三节 业务
----
第四节 邮政支局·邮政所
--
第八章 电信
----
第一节 固定电话
----
第二节 移动通信
----
第三节 数据通信
----
第四节 电报通信
----
第五节 无线寻呼
--
第九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第三节 污染治理
--
第十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城乡建设机构
----
第二节 房地产机构
----
第三节 水利机构
----
第四节 交通机构
----
第五节 电力机构
----
第六节 邮政机构
----
第七节 电信机构
----
第八节 环境保护机构
第五编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五节 工商业改造
----
第六节 人民公社化
--
第二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农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企业体制改革
----
第三节 商贸流通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
第三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投资结构
--
第四章 招商引资
----
第一节 工作开展
----
第二节 主要形式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经济综合指标
----
第一节 社会总产值
----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
----
第三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六编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畜力
----
第四节 农业资金
----
第五节 农机具
------
附记: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
附记:全国第一二期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
--
第二章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 兴修水利
----
第二节 平整土地
----
第三节 治理盐碱
----
第四节 培养地力
--
第三章 农业区划与开发
----
第一节 农业区划
----
第二节 农业开发
------
附记:民营洪杰农场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技农艺
--
第五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木种类
------
附记:与村庄同庚的南午村镇马瓦窑村古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果栽培
----
第四节 林木管护
------
附记:河北省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
--
第六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类养殖
----
第二节 禽类养殖
----
第三节 水产养殖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农业社会化服务
--
第八章 名优特产
----
第一节 “冀周小椒”牌辣椒
----
第二节 “玉姬”牌姬菇
----
第三节 “五叶”牌绿壳乌鸡蛋
--
第九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农牧机构
----
第二节 林果机构
----
第三节 农业开发机构
第七编 工业·建筑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成分
----
第一节 国有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个体民营企业
----
第四节 合资企业
--
第二章 工业主要门类
----
第一节 水暖管道零件制造业
----
第二节 锻铸件制造业
----
第三节 玻璃纤维及其制造业
----
第四节 胶辊制作业
----
第五节 化学工业
----
第六节 棉纺织业和服装制造业
----
第七节 汽车配件制造业
----
第八节 医疗器械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
第九节 人造板制造业和家具制作业
----
第十节 食品加工业
------
附记:土法淋盐制硝工艺
--
第三章 经济开发区
----
第一节 规划与机构
----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节 服务与管理
----
第四节 入区企业
----
第五节 目标和任务
--
第四章 重点企业与名优产品
----
第一节 春风实业集团公司
----
第二节 银海化肥有限公司
----
第三节 华林板业有限公司
----
第四节 热电厂
----
第五节 晨虹油漆集团有限公司
----
第六节 银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第七节 中意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第八节 可耐特玻璃钢有限公司
----
第九节 亚华胶辊有限公司
----
第十节 北内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第十一节 合力集团有限公司
----
第十二节 亚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第十三节 任远集团
----
第十四节 棉纺厂
----
第十五节 永生食品有限公司
----
第十六节 医疗器材有限责任公司
----
第十七节 名优产品
--
第五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企业
----
第二节 施工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农村建筑队
--
第六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工业机构
----
第二节 建筑业机构
第八编 商贸·服务业
--
第一章 经济成份
----
第一节 国有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附记:河北旭日集团
----
第三节 个体民营商业
--
第二章 商品经营
----
第一节 粮油
----
第二节 棉花
----
第三节 副食品
----
第四节 食盐
----
第五节 药品
----
第六节 烟草
----
第七节 百货纺织品
----
第八节 五交化
----
第九节 农资
----
第十节 农机
----
第十一节 建材
----
第十二节 燃料
----
第十三节 农副土特产收购与废旧物资回收
--
第三章 经营场所
----
第一节 商业街和小区商业
----
第二节 综合性商场与超市
----
第三节 专业市场与集贸市场
----
第四节 专业商店类别
----
第五节 规模专业店
--
第四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服务业类别
------
附记:冀州名吃
----
第二节 服务场所
--
第五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贸易方式
----
第三节 贸易管理
------
附记:冀州人在外经商一览
--
第六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粮油机构
----
第二节 商务机构
------
附记:冀州手表现象
----
第三节 供销机构
----
第四节 盐业机构
----
第五节 药品机构
----
第六节 烟草机构
----
第七节 物资机构
----
第八节 石油机构
----
第九节 农机机构
----
第十节 外贸机构
----
第十一节 其它商业机构
第九编 金融
--
第一章 银行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
第四节 银行卡
----
第五节 会计结算
----
第六节 现金计划与管理
----
第七节 国际金融业务
----
第八节 金融监管
--
第二章 保险业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保险理赔
--
第三章 证券业
----
第一节 债券
----
第二节 股票
----
第三节 基金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银行机构
----
第二节 保险机构
第十编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报表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
附:专题调研—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第五节 统计法制建设
--
第三章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
----
第二节 建设用地
----
第三节 开发与复垦
----
第四节 土地监察
--
第四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调配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劳动保险和社会保障
----
第四节 劳动争议仲裁
----
第五节 劳动培训和就业服务
----
第六节 劳务输出
--
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市场建设与监管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五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维护消费者权益
--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调整与改革
----
第二节 物价检查与监管
----
第三节 收费许可管理
----
第四节 价格鉴定评估认证
--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与检验
----
第四节 特种设备管理
--
第九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务体制
----
第二节 税种税率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十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政管理
----
第五节 乡镇财政
--
第十一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十二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计划机构
----
第二节 统计机构
----
第三节 国土资源机构
----
第四节 劳动机构
----
第五节 安全生产监督机构
----
第六节 工商机构
----
第七节 物价机构
----
第八节 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
第九节 税务机构
----
第十节 财政机构
----
第十一节 审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