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志 上

永嘉县志 上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永嘉县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2003年09月

目录

封面
永嘉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谢灵运塑像
-- 四海山流云
-- 罗垟龙凤大瀑布
-- 溪下邵坑溪床
-- 石桅岩
-- 朝晖映照下的狮子岩
-- 楠溪江之晨
-- 下岙麒麟峰
-- 黄南天柱岩
-- 西部连绵群山
-- 陡门山层峦
-- 巽宅石板岩
-- 南崖
-- 十二峰
-- 珍溪菠萝岩
-- 楠溪江滩林
-- 藤溪五星潭
-- 五(涑鸟)龙溪瀑潭
-- 百丈坑石门槛
-- 岩门底七折瀑
-- 溪口明文书院
-- 岩龙古村一角
-- 苍坡车门
-- 西岸瓠瓜井
-- 渠口凤凰山寨遗址
-- 银泉村银杏王
-- 澄田杨梅旺市
-- 暮色中的上塘镇
-- 199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乔石视察桥头钮扣市场(廖远亮提供)
-- 1993年12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锡铭视察桥头钮扣市场(廖远亮提供)
-- 1986年1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下寮贫困户(原载《温州改革开放二十年》)
-- 1993年10月,国务委员彭珮云在桥头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原载《足迹》)
-- 建设中的瓯北镇新区
-- 七都港河桥
-- 上塘除夕夜
-- 农民公园—桥头田垄山庄
-- 桥头镇桥东新区一角
-- 桥头钮扣市场
-- 茗岙梯田
-- 岭头杂交稻制种田
-- 枫林大棚蔬菜
-- 碧莲早香柚
-- 西炉无核红柿
-- “永嘉乌牛早”茶叶
-- 西岸养蜂专业户
-- 楠溪江香鱼
-- 溪中放鸭
-- 金竹溪道班
-- 楠溪江大桥
-- 瓯北码头
-- 程控电话机房
-- 十二盘岭民间古道
-- 楠溪江舴艋舟(叶新仁提供)
-- 碧莲缸窑传统工艺
-- 木雕工艺
-- 叶坑口花岗岩
-- 石染钼矿矿井
-- 永嘉啤酒厂发酵罐
-- “奥康”厂区一隅
-- “报喜鸟”西服陈列室
-- “红黄蓝”童装车缝车间
-- “新城”钮扣饰品制扣车间
-- 谢文锦烈士纪念碑揭碑仪式
-- 瓯北游泳池
-- 永嘉电大计算机房
-- 永嘉中学化学实验室(徐光提供)
-- 永嘉昆剧《张协状元》
-- 罗浮双塔
-- 谢庭循《杏园雅集》图(局部)(镇江博物馆藏)
-- 谢庭循《云山小景图》(1982年4月30日出土,淮安县博物馆收藏)
-- 张光花卉作品之一(上海中国画院藏)
-- 徐石麟书画作品
-- 刘佐尹山水画
-- 林曦明《楠溪山色》
-- 梅铨书法作品
-- 徐定超书法作品(林鞍钢提供)
-- 马公愚书法作品
-- 青瓷鸡首壶(南朝)(林鞍钢提供)
-- 钻石形鎏金银钗和叶形龙鎏金银簪(北宋)(林鞍钢提供)
-- 《因音求字》三种版本
-- 观音铜佛像(明)(林鞍钢提供)
-- 石犁、石矛(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工具)(林鞍钢提供)
-- 永嘉县遥感卫星影像图
-- 永嘉县政区图
-- 永嘉县城区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县境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唐至清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三章 城镇
---- 第一节 县城变迁
---- 第二节 县直属镇乡
-- 第四章 区乡(镇)
---- 第一节 永临区
---- 第二节 罗浮区
---- 第三节 沙头区
---- 第四节 岩头区
---- 第五节 岩坦区
---- 第六节 碧莲区
---- 第七节 四川区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侵入岩
---- 第三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山地丘陵
---- 第二节 平原盆地
---- 第三节 七都岛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温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湿度 蒸发
---- 第四节 日照 太阳辐射
---- 第五节 气压 风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水系
---- 第二节 瓯江 潮汐
--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土壤类型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植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水
---- 第三节 野生植物
---- 第四节 野生动物
---- 第五节 矿物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二节 地震
---- 第三节 虫(病)灾
第三编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 第一章 概貌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第二节 风景特点
---- 第三节 景区分布
-- 第二章 溪山十景
---- 第一节 石桅岩
---- 第二节 岩门底七折瀑
---- 第三节 狮子岩
---- 第四节 九漈瀑石门台
---- 第五节 陶公洞
---- 第六节 十二峰
---- 第七节 百丈瀑
---- 第八节 崖下库
---- 第九节 藤溪瀑潭
---- 第十节 石板岩
-- 第三章 沿江古村落
---- 第一节 岩头村(镇)
---- 第二节 枫林村(镇)
---- 第三节 芙蓉村
---- 第四节 苍坡村
---- 第五节 花坦村
---- 第六节 蓬溪村
---- 第七节 溪口村
-- 第四章 开发与管理
---- 第一节 开发梗概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三节 旅游设施
第四编 人口
-- 第一章 历代人口
---- 第一节 数量与变动
---- 第二节 分布与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寿星谱
------ 徐丕妹
------ 徐福间
------ 陈宝珠
------ 陈金花
------ 张省翠
------ 徐思满
------ 金克胜
------ 吴岩洪
------ 徐阿玉
------ 柳氏
------ 林振槐
------ 潘日宣
------ 李春花
------ 陈灵弟
------ 支香妹
------ 周娥莲
------ 林成招
------ 赵吕叶
------ 李培松
------ 高岩焕
------ 朱启池
------ 吴益升
------ 吴定旺
------ 朱爱琴
------ 吴招林
------ 谷美香
------ 胡邦橙
------ 朱启凑
------ 陈新弟
------ 张凤桃
------ 陈永桃
------ 朱景紫
------ 单碎柳
------ 周氏
------ 江美凤
------ 刘春莲
------ 金培希
------ 徐光妹
------ 陈玉珠
------ 李岩瑶
------ 陈爱香
------ 周氏
------ 高氏
------ 周庆章
------ 汪氏
------ 戚永媛
------ 陈美翠
------ 戴氏
------ 刘氏
------ 金岩花
------ 胡嫦娥
------ 陈凤菊
---- 第五节 文化程度
---- 第六节 职业
---- 第七节 残疾人
-- 第三章 婚姻 家庭 姓氏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节 姓氏
-- 第四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节育措施
---- 第三节 晚婚晚育和少生优育
---- 第四节 政策措施
---- 第五节 实施成效
第五编 华侨
-- 第一章 旅居海外
---- 第一节 历史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职业
-- 第二章 东瀛沉冤
---- 第一节 华工遇害
---- 第二节 控诉与交涉
-- 第三章 华侨社团
---- 第一节 亚洲华侨社团
---- 第二节 欧洲华侨社团
---- 第三节 美洲华侨社团
-- 第四章 爱国爱乡
---- 第一节 抗日救亡
---- 第二节 捐资援乡
---- 第三节 投资兴乡
---- 第四节 侨汇
-- 第五章 侨务管理
---- 第一节 侨务机构
---- 第二节 侨务工作
第六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街巷
---- 第二节 公共建筑
---- 第三节 市政建设
---- 第四节 居民住宅
-- 第二章 乡镇建设
---- 第一节 县属镇
---- 第二节 区属镇
---- 第三节 农村住宅
-- 第三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勘测设计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私房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管理
---- 第四节 白蚁防治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源
----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 第四节 环境监测
第七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陆路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二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节 管理
------ 附:重大事故
------ 附:简易机场
-- 第三章 邮政
---- 第一节 网络
---- 第二节 业务
-- 第四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话
---- 第二节 电报
第八编水利
-- 第一章 蓄水
---- 第一节 水库
---- 第二节 山塘
---- 第三节 河道
-- 第二章 引水
---- 第一节 堰坝
---- 第二节 渠道
---- 第三节 工程选介
-- 第三章 提水
---- 第一节 传统提水工具
---- 第二节 水锤泵水轮泵
---- 第三节 抽水机站
---- 第四节 机井喷灌
-- 第四章 水电站
---- 第一节 500千瓦以上水电站
---- 第二节 75至500千瓦水电站
-- 第五章 防洪挡潮
---- 第一节 溪堤
---- 第二节 江堤
---- 第三节 水闸
-- 第六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机构与任务
---- 第二节 抗灾纪实
--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制度
---- 第二节 水费
第九编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力
---- 第三节 机具
-- 第二章 所有制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
-- 第三章 粮食作物
---- 第一节 生产实绩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农技农艺
---- 第四节 农本核算
-- 第四章 经济作物
---- 第一节 油料
---- 第二节 果品
---- 第三节 土特产
---- 第四节 蔬菜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养蜂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渔业
---- 第一节 养殖
---- 第二节 捕捞
---- 第三节 渔政
第十编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植被
---- 第二节 面积蓄积
---- 第三节 树种
-- 第二章 营林
---- 第一节 采种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业基地
-- 第三章 森林保护
---- 第一节 封山育林
---- 第二节 山林防火
---- 第三节 病虫防治
-- 第四章 林政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森林公安
---- 第三节 山林纠纷
-- 第五章 林产品
---- 第一节 木材
---- 第二节 竹类
---- 第三节 柴炭
---- 第四节 油料
---- 第五节 干果
---- 第六节 棕箬
---- 第七节 林化产品
---- 第八节 其他
-- 第六章 经营单位
---- 第一节 国营场圃
---- 第二节 乡村林场
---- 第三节 林业专业户
---- 第四节 森工站
第十一编 工 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二轻工业
---- 第三节 乡镇工业
---- 第四节 部门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机械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陶瓷建材工业
---- 第四节 电子电器工业
---- 第五节 服装鞋革工业
---- 第六节 钮扣拉链工业
---- 第七节 造纸印刷工业
---- 第八节 文体用品工业
---- 第九节 工艺美术工业
---- 第十节 食品饮料工业
---- 第十一节 采掘冶炼工业
---- 第十二节 其他工业
-- 第三章 电力工业
---- 第一节 发电
---- 第二节 输电变电
---- 第三节 用电
---- 第四节 用电管理
-- 第四章 企业与产品选介
---- 第一节 厂家
---- 第二节 产品
第十二编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私营商业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粮食供应
---- 第三节 油脂购销
---- 第四节 饲料供应
---- 第五节 保管储运
-- 第三章 生产资料经营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
----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
---- 第三节 建筑材料
-- 第四章 生活资料经营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二节 针棉纺织品
---- 第三节 食品副食品
-- 第五章 石油煤炭经营
---- 第一节 石油
---- 第二节 煤炭
-- 第六章 土特产品经营
---- 第一节 特产
---- 第二节 土产
---- 第三节 畜产品
-- 第七章 市场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主要集镇
---- 第三节 专业市场
---- 第四节 庙会
-- 第八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
---- 第二节 进口
---- 第三节 经营方式
-- 第九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三编 金融 保险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典当钱庄
---- 第二节 银行
----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 保险业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种类
---- 第二节 投放与回笼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存款
---- 第一节 单位存款
---- 第二节 个人储蓄
-- 第四章 贷款
---- 第一节 农业贷款
---- 第二节 工业贷款
---- 第三节 商业贷款
---- 第四节 乡镇企业贷款
---- 第五节 信托贷款
---- 第六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贷款
------ 附:呆帐核销与农贷豁免
-- 第五章 国际业务
---- 第一节 侨汇
---- 第二节 外汇
-- 第六章 金融市场
---- 第一节 债券
---- 第二节 同业拆借
---- 第三节 社会集资
---- 第四节 民间借贷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身保险
---- 第三节 农业保险
第十四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第二节 工商税
---- 第三节 其他税收及基金
---- 第四节 稽征管理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结构
-- 第二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企业登记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章 统计
---- 第一节 统计内容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报表制度
---- 第四节 服务与监督
-- 第四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演变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五章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六章 审计
---- 第一节 政府审计
---- 第二节 部门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第十六编 党派 社会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永嘉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机构
---- 第四节 党务工作
---- 第五节 纪律检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永嘉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立及发展变化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节 三青团永嘉分团
-- 第三章 中国农工民主党永嘉县地方组织
-- 第四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人团体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老人团体
---- 第六节 工商业者团体
---- 第七节 科学技术团体
---- 第八节 文学艺术团体
---- 第九节 其他团体
第十七编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历代县政机构
---- 第一节 县衙 县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县政府
------ 附:汪伪政权简况
---- 第三节 议政机构
--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选举
----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
----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政事纪要
---- 第四节 台湾事务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行政监察
-- 第四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十八编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
---- 第一节 宋至清驻军
---- 第二节 北洋军
---- 第三节 国民政府军
---- 第四节 人民武装
---- 第五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 第一节 部队创建
---- 第二节 战斗历程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募兵制与世袭制
---- 第二节 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 预备役
------ 附一:征收兵役义务费
------ 附二:国防福利基金会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 第五章 战事纪略
---- 第一节 农民起义
---- 第二节 抗击倭寇
---- 第三节 抗日战争
---- 第四节 日本侵略军暴行
---- 第五节 解放战争
---- 第六节 剿匪
-- 第六章 军事设施
---- 第一节 城堡
---- 第二节 烽堠 炮台 碉堡
---- 第三节 防空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