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明前修之大业是来者以轨则——《京剧发展史略》读后(代序)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王国维等国学大师进入到戏曲研究领
域,被历代文人学者所轻视的戏曲始登上学术的大雅之堂,并日渐成
为一门显学。经过几代学人孜孜不倦的学术探索,戏曲学学科的学术
沉淀和领域内各方向的理论积累日益丰盈,显现出现代学科的成熟、
科学之貌。然而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其他体系庞大、底蕴深厚、发展
成熟而从业者众的学科相较,毋庸讳言,戏曲学学科的发展还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各方向的理论开掘和梳理的工作还不平衡,特别是作为
国粹的京剧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尚显单薄,与其作为中国戏曲艺术集大
成代表的历史文化地位不相副实。近年来,学术界注意到了京剧理论
研究的不足,开始把京剧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京剧学进行建构,作
为一名京剧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出版时间:
2013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明前修之大业 示来者以轨则(代序)
目录
第一章 京剧的形成
--
一、二百年前的北京戏曲舞台
--
二、徽戏艺术与四大徽班进京
--
三、京剧的诞生
--
四、京剧表演艺术家(一)
第二章 清末京剧艺术的繁荣
--
一、京剧繁荣的社会条件
--
二、演出活动
--
三、京剧从民间进入官廷
--
四、京剧表演艺术家(二)
第三章 演出剧目与剧作家
--
一、丰富多彩的演出剧目
--
二、剧本的思想内容
--
三、剧本的艺术特色
--
四、剧作家(一)
第四章 清末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对京剧的影响
--
一、京剧改良运动
--
二、时事新戏
--
三、参加民主革命斗争的京剧艺人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京剧
--
一、“五四”时期的社会状况
--
二、戏剧观及艺术审美观的改变
--
三、京剧表演流派空前繁荣
--
四、剧界新风尚
--
五、新型戏曲学校
--
六、“京派”与“海派”
--
七、京剧登上世界舞台
--
八、“民族虚无主义”和封建保守思想对京剧艺术的影响
--
九、京剧表演艺术家(三)
第六章 艺术评论与理论研究
--
一、京剧评论与理论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
--
二、京剧期刊与论著
--
三、京剧理论家与评论家
第七章 演出剧目与剧作家
--
一、剧目概况
--
二、剧本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
三、剧作家(二)
第八章 抗战年代的京剧
--
一、国民党政府管辖地区的京剧状况
--
二、日、伪侵占地区的京剧
--
三、京剧表演艺术家(四)
第九章 抗日根据地的京剧
--
一、活跃于部队的京剧演剧组织
--
二、陕甘宁边区的京剧
--
三、延安平剧研究院
--
四、华北平剧研究院的建立
--
五、山东根据地的京剧活动
--
六、抗日根据地京剧艺术的改革成果
--
七、戏曲作者、导演、演员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