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子区水利志

新城子区水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纂志的指导思想: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对全区水利事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给予全面记述。以期达到存史、资政和教育价值的目的。

目录

封面
新城子区水利志
《新城子区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新城子区水利志》编纂办公室成员名单
图片
-- 新城子区水利局全貌。
-- 新城子区水利局技术干部培训楼。
-- 1.辽河沈北大堤石佛寺段。
-- 2.辽河大堤高坎段。
-- 3.辽河高坎护岸尾段。
-- 4.高坎险工1986年兑岸现场。
-- 5.高坎护岸1987年施工现场。
-- 6.高坎护岸1986年造成的新岸。
-- 7.辽河大堤1988年护堤植树验收现场。
-- 1. 1951年洪水高坎村一农户被淹惨状。
-- 2. 1951年洪水高坎村被淹庄稼惨状。
-- 3. 1985年洪水祁家屯村一农户被淹惨状。
-- 1. 1985年洪水张家村庄稼被淹惨状。
-- 2. 1985年洪水高坎村堤里庄稼被淹惨状。
-- 1.兴隆台涝区九龙河排干东拉拉屯排涝桥。
-- 2.兴隆台涝区导水路排干一段。
-- 3.兴隆台涝区柳条湖排水站。
-- 1.黄家涝区腰中台排水站站址、泵房。
-- 2.黄家涝区拉塔湖排水站泵房。
-- 3.黄家涝区拉塔湖机排区达连排友在清淤。
-- 4.黄家涝区腰中台机排区排干。
-- 5.黄家涝区装配式小排涵。
-- 6.黄家涝区埋管式小排涵。
-- 1.石佛寺灌区机械配件厂机加工车间。
-- 2.马刚水土保持站珍禽养殖场一角。
-- 3.拉塔湖排水站在养鱼池扑鱼。
-- 1.经治理后的兴隆台涝区农田之一角。
-- 2.兴隆台涝区得治后张家村居民住房旧貌变新颜。
-- 3.经治理后的黄家涝区农田之一角。
-- 1.石佛寺灌区渠首站外貌。
-- 2.石佛寺灌区渠首站泵房。
-- 3.石佛寺灌区盘古站节制闸。
-- 4.石佛寺灌区主干渠一段。
-- 1.棋盘山灌区达连堡子渡槽。
-- 2.棋盘山灌区渠首分流闸。
-- 3.区打井队给黄家井灌区在打井。
-- 4.黄家井灌区黄家村在抽水灌田。
-- 5.洋什水库管理所办公楼。
-- 6.洋什水库输水洞启闭闸。
-- 水利志编纂领导小组成员合影。
-- 水利志编辑人员合影。
-- 1.新城堡二村蔬菜田之一角。
-- 2.邹家村在抽水灌蔬菜。
-- 3.邹家村蔬菜田的深井泵房。
-- 1. 1987年湾道河子村小流域河沟裁直工程。
-- 2. 1986年在湾道河子村小东山上造的水土保持林。
-- 3. 1982年马刚村东沟小流域治理的小桥。
-- 1.区基础工程人队在兴城南桥进行桥桩灌桩施工。
-- 2.区基础工程大队在本溪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厂房改造中进行房基施工。
-- 沈阳市新城子区涝区分布排涝体系图
-- 沈阳市新城子区灌区分布图
-- 沈阳市新城子区河口流水系图
-- 沈阳市新城子区行政区划图
-- 沈阳市新城子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 沈阳市新城子区防洪工程重点示意图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目录
第一章 河流水系
-- 第一节 辽河
-- 第二节 蒲河
-- 第三节 其它河流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一节 资源量
-- 第二节 开发利用
-- 第三节 平衡与动态
-- 第四节 水质及水污染
第三章 防洪抗旱
-- 第一节 水旱灾害
-- 第二节 防洪工程
-- 第三节 抗灾纪实
-- 第四节 抗旱
第四章 治涝
-- 第一节 兴隆台涝区
-- 第二节 黄家涝区
-- 第三节 零星涝片
-- 第四节 治涝成果
第五章 灌溉
-- 第一节 水稻灌溉
-- 第二节 旱田灌溉
-- 第三节 蔬菜、果树灌溉
第六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工程治理
-- 第二节 生物治理
第七章 工程施工及管护
-- 第一节 施工组织及队伍
-- 第二节 工程管理与维护
-- 第三节 综合经营
第八章 水利机构
-- 第一节 区水利局
-- 第二节 局直属单位
-- 第三节 乡镇水利站
第九章 杂记
-- 第一节 要事选录
-- 第二节 史料选编
-- 第三节 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