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志

梅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梅县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4年03月

目录

封面
梅县志
版权页
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及工作人员名单
图片
-- 叶选平题
-- 梅县行政区划图
-- 梅县地势图
-- 梅县农业区划图
-- 梅城街道图
-- 梅县华侨分布图
-- 松口古镇
-- 梅城鸟瞰
-- 中共梅县委员会、梅县人大常委会、梅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政协梅县委员会办公大楼
-- 江南新市区
-- 白宫侨乡新貌
-- 五洲城新区
-- 畲江圩镇风貌
-- 石坑铁山嶂铁矿场
-- 石壁塘煤矿
-- 梅州卷烟厂
-- 梅州制药厂
-- 梅县造纸厂抄纸车间
-- 鸿华针织厂织造车间
-- 磁性材料厂车间一角
-- 中外合资企业——广通线路板厂打孔车间
-- 梅县锰化厂
-- 梅县松香厂
-- 东风水泥厂及所产水泥
-- 宝声牌黑白电视机
-- 宝声电视机厂
-- 中外合资企业永利达服装厂车间一角
-- 石扇水泥厂
-- 梅县电机厂生产的电动葫芦
-- 松源铁锅
-- 鸿华针织厂生产的针织面料
-- 雁洋轮框厂生产的单车轮框
-- 松南大理石板材
-- 梅州制药厂生产的主要药品
-- 梅州香烟
-- 弛名海内外的清凉山茶
-- 广通线路板厂生产的线路板
-- 白渡牛肉千
-- 竹编工艺品
-- 梅江桥
-- 东山大桥
-- 梅县民航机场
-- 梅县邮电大楼
-- 梅隆铁路梅县站
-- 梅县汽车客运站停车场
-- 大面积杂优水稻
-- 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 沙田柚园
-- 养鸡专业户饲养的良种鸡
-- 水库养鸭
-- 塘鱼喜获丰收
-- 养猪专业户饲养的约克猪
-- 梅西柿子
-- 松口下店杨桃
-- 梅县沙田柚
-- 梅南林场
-- 经过治理的水土流失区——荷泗陶塘坑
-- 诰上水电站
-- 梅江大堤
-- 梅西(上宫塘)水库
-- 丙村农贸市场
-- 五洲城商场
-- 华侨大厦
-- 嘉应大学
-- 东山中学
-- 梅州中学
-- 梅县人民小学
-- 松口新民小学
-- 梅县第一实验幼儿园
-- 嘉应大桥桥头公园
-- 梅州文化公园
-- 风景秀丽的泮坑旅游区
-- 剑英图书馆
-- 梅县博物馆
--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
-- 华侨影剧院
-- 百花洲影剧院
-- 广播电视大楼
-- 白宫人民会堂
-- 梅县人民医院
-- 木偶剧《火云洞》剧照
-- 汉剧《打洞结拜》剧照
-- 中秋山歌节“绿色之夜”演唱会
-- 杂耍“铙钹花”
-- 舞狮
-- 舞龙
-- 欢乐的儿童
-- 老有所乐
-- 梅县人民体育场
-- 梅县体育馆
-- 训练中的女子足球队
-- 少年儿童足球队
-- 始建于南朝的西区大觉寺
-- 阴那山灵光寺
-- 始建于南汉的千佛塔
-- 七贤亭
-- 明代建筑的桃尧砥柱桥
-- 始建于宋代的周溪口状元桥
-- 始建于宋朝的学宫
-- 建于清代的梅城南门接官亭(八角亭)
-- 1984年1月在梅西出土的战国陶釜
-- 1990年在南口出土的汉樽
-- 1956年在梅城梅州岗出土的西晋太始墓砖拓片
-- 1980年在畬江出土的唐代八足马蹄砚
-- 建于明代的松口元魁塔
-- 叶剑英元帅像
-- 叶剑英故居
-- 黄遵宪故居
-- 梅县客家民居建筑之一——围龙屋
-- 梅县客家民居建筑之二一“十厅、九井”的南华又庐
-- 梅县客家民居建筑之三——中西合璧的联芳楼
-- 农村新居
-- 中国画《鹭》(林风眠)
-- 中国画《英雄独立》(林炫荣)
-- 国画(王楚材)
-- 中国画(梁留生)
-- 中国画《人境庐》(彭强华)
-- 黄遵宪遗墨
-- 宋湘遗墨
-- 李楩遗墨
-- 温仲和遗墨
-- 黄基遗墨
-- 杨奎童墨迹
-- 李小如墨迹
-- 石乐齐
-- 人长寿
-- 郭 嘉
-- 有所作为
-- 云海神游
-- 美意迎年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县治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乡里都堡厢都
---- 第二节区乡
---- 第三节县城
-- 第三章乡、镇、城区办事处简况
---- 第一节城东镇
---- 第二节城北乡
---- 第三节程江乡
---- 第四节梅江镇
---- 第五节石扇镇
---- 第六节梅西镇
---- 第七节石坑镇
---- 第八节大坪镇
---- 第九节南口镇
---- 第十节瑶上镇
---- 第十一节荷泗镇
---- 第十二节径义乡
---- 第十三节畲江镇
---- 第十四节水车镇
---- 第十五节梅南镇
---- 第十六节长沙镇
---- 第十七节西阳镇
---- 第十八节白宫镇
---- 第十九节丙村镇
---- 第二十节雁洋镇
---- 第二十一节三乡乡
---- 第二十二节松北乡
---- 第二十三节松东乡
---- 第二十四节松南乡
---- 第二十五节松源镇
---- 第二十六节隆文镇
---- 第二十七节桃尧镇
---- 第二十八节白渡镇
---- 第二十九节扶大乡
---- 第三十节松口镇
---- 第三十一节东郊乡
---- 第三十二节西郊乡
---- 第三十三节东区办事处
---- 第三十四节南区办事处
---- 第三十五节西区办事处
---- 第三十六节中区办事处
---- 第三十七节北区办事处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境域
---- 第一节位置面积
---- 第二节县境演变
-- 第二章自然概况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水文
---- 第四节气候
-- 第三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四节矿产资源
-- 第四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虫灾病害
---- 第五节冰雹霜冻
---- 第六节地震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民族姓氏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附:梅县部分姓氏源流
-- 第二章人口
---- 第一节历代人口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三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生育政策
---- 第二节节育措施
---- 第三节生育状况
---- 第四节优生优育
第四篇经济总述
--
--
第五篇农业
-- 综述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农业委员会
---- 第二节农牧局
---- 第三节水产公司(局)
---- 第四节气象局
-- 第二章生产关系变革与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一节生产关系变革
---- 第二节农业经营管理
-- 第三章生产条件变革
---- 第一节农田基本建设
---- 第二节农业机具
---- 第三节气象服务
-- 第四章农业生产
---- 第一节农业区划与作物分布
---- 第二节水稻
---- 第三节其它粮食作物
---- 第四节经济作物
---- 第五节油料作物
---- 第六节水果
---- 第七节名优土特产
-- 第五章畜牧家禽
---- 第一节饲养
---- 第二节品种引进推广
---- 第三节饲料
---- 第四节防疫
-- 第六章渔业
---- 第一节水产养殖
---- 第二节鱼苗人工孵化
---- 第三节鱼类品种引进推广
第六篇林业
-- 综述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县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直属机构
-- 第二章林业生产关系与体制变革
---- 第一节林业生产关系变革与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节管理体制变革
-- 第三章林业生产
---- 第一节林业分区
---- 第二节树(林)木品种
---- 第三节林木分布
---- 第四节采种育苗
---- 第五节植树造林
---- 第六节林业科研
---- 第七节林场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机构与设施
---- 第二节林政与公约
---- 第三节病虫害防治
---- 第四节自然保护区建设
-- 第五章森林工业
---- 第一节基建与调运
---- 第二节采伐与加工
---- 第三节林产品经销
第七篇水利水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水电管理机构
---- 第二节“三防”指挥部
-- 第二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防洪排涝
---- 第五节溪河治理
---- 第六节水利投资
---- 第七节抗灾纪略
-- 第三章水力发电
---- 第一节水电建设
------ 附:梅县现有主要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分区示意图
---- 第二节水电管理
-- 第四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治理措施与投资效益
-- 第五章水文工作
---- 第一节站点布设
---- 第二节观测设施
---- 第三节服务
-- 第六章移民安置
---- 第一节移民
---- 第二节安置
第八篇乡镇企业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县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基层机构
-- 第二章主要行业
---- 第一节采矿
---- 第二节电力
---- 第三节化工
---- 第四节五金机械电子
---- 第五节建材
---- 第六节食品
---- 第七节造纸文教用品印刷
---- 第八节建筑
---- 第九节交通运输
---- 第十节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十一节其它工业
-- 第三章经营体制与经营管理
---- 第一节经营体制
---- 第二节经营管理
---- 第三节收益分配
第九篇工业
-- 综述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经济委员会
---- 第二节对外经济工作委员会
---- 第三节第一轻工业公司
---- 第四节第二轻工业公司
---- 第五节煤炭工业公司
---- 第六节机械工业公司
---- 第七节化学建材工业公司
---- 第八节医药联合公司
---- 第九节矿产锰业开发公司
---- 第十节电子工业公司
---- 第十一节包装装潢公司
---- 第十二节烟草公司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企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企业
---- 第三节公私合营工业企业
---- 第四节地方国营工业企业
---- 第五节“三资”工业企业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采矿
---- 第二节冶金
---- 第三节化工
---- 第四节机械
---- 第五节五金铝品制作
---- 第六节电子
---- 第七节建材
---- 第八节林产化工
---- 第九节食品
---- 第十节卷烟
---- 第十一节纺织
---- 第十二节缝纫
---- 第十三节针织刺绣
---- 第十四节皮革、橡胶加工
---- 第十五节造纸
---- 第十六节印刷
---- 第十七节制药
---- 第十八节火柴
---- 第十九节玻璃陶瓷
---- 第二十节木器家具竹藤棕草编织
---- 第二十一节建筑
-- 第四章工厂与名优新产品简介
---- 第一节工厂选介
---- 第二节名优新产品选介
第十篇能 源
-- 第一章煤炭
---- 第一节开采
---- 第二节利用
---- 第三节管理
-- 第二章电力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变电设施
---- 第三节用电
-- 第三章石油
---- 第一节民国时期石油成品利用
---- 第二节建国后石油成品利用
-- 第四章柴草沼气
---- 第一节柴草
---- 第二节沼气利用
-- 第五章其它能源
---- 第一节太阳能
---- 第二节地热
第十一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交通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邮电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设施
------ 附:梅县交通图
---- 第二节交通运输
---- 第三节交通监理
-- 第三章邮政
---- 第一节设施
---- 第二节函件包裹
---- 第三节邮路投递
---- 第四节汇兑储蓄
---- 第五节报刊发行
-- 第四章电信
---- 第一节设施
---- 第二节电话
---- 第三节电报电传
第十二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城市建设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
---- 第三节土地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市政建设
---- 第二节圩镇建设
---- 第三节基本建设投资
---- 第四节土地管理
-- 第三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私房改造
-- 第四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质量状况
---- 第二节防治环境污染及措施
---- 第三节环境绿化
第十三篇商业服务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财贸委员会
---- 第二节商业局
---- 第三节供销合作社
---- 第四节粮食局
---- 第五节物资局
---- 第六节外贸局(公司)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四节集市贸易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油购销
---- 第二节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三节土特产品购销
---- 第四节食品、副食品购销
---- 第五节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六节药品购销
---- 第七节废品收购利用
---- 第八节物资经营与管理
---- 第九节对外贸易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旅馆业
---- 第三节其它服务业
---- 第四节旅游业
第十四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财政机构
---- 第二节税务机构
---- 第三节金融机构
-- 第二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四节财政监督
-- 第三章税务
---- 第一节税收制度
---- 第二节税收收入
---- 第三节税收管理
---- 第四节农业税征收
-- 第四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民间金融
---- 第三节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侨汇
---- 第六节金库债券
---- 第七节结算
---- 第八节保险业务
---- 第九节信用社业务
第十五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计划委员会
---- 第二节统计局
---- 第三节审计局
---- 第四节劳动局
---- 第五节工商行政管理局
---- 第六节物价局
---- 第七节计量所(局)
-- 第二章计划统计审计
---- 第一节计划编制和监督
---- 第二节统计
---- 第三节审计监督
-- 第三章劳动工资
---- 第一节劳动就业与管理
---- 第二节工资福利
---- 第三节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 第四节劳动保险
-- 第四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及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企业登记
---- 第三节个体商贩管理
---- 第四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章物价
---- 第一节物价管理
---- 第二节市场物价
-- 第六章计量
---- 第一节计量器具演进及制度
---- 第二节计量器具生产与管理
---- 第三节工业计量和标准化管理
第十六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中共梅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 第二节县(市)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党员教育
---- 第五节统一战线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县委、县纪委(监委)历任正副书记
---- 附:建国后主要政治运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国民党梅县县党部
---- 第二节县党部历任负责人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三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梅县市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梅县市委员会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梅县市委员会
----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梅县市委员会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梅县市委员会
---- 第六节中国致公党梅县市委员会
---- 第七节九三学社梅县市直属小组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农民组织
---- 第五节工商业组织
---- 第六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梅县市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八节梅县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九节强民体育会
第十七篇政权政协
-- 第一章州署县署
---- 第一节州、县级机关
---- 第二节基层机构
---- 第三节历任知州、知县(县令、县尹)
-- 第二章民国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活动
---- 第三节历任县长(县知事)、副县长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活动
---- 第三节历任县长(革委主任、市长)副县长(革委副主任、副市长)
-- 第四章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章政协
---- 第一节政协梅县市委员会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历届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 第六章议政机构
---- 第一节议会
---- 第二节县参议会
第十八篇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清匪反霸
---- 第三节镇压反革命
---- 第四节敌伪人员登记
---- 第五节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六节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七节户口管理
---- 第八节出入境管理
---- 第九节消防
---- 第十节城市交通管理
---- 第十一节基层治安保卫
---- 第十二节公共秩序管理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检察业务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纠纷审判
---- 第六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律宣传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律师公证
第十九篇民政
-- 第一章机 构
---- 第一节民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
-- 第二章优抚安置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烈士褒扬
---- 第三节抚恤
---- 第四节优待
---- 第五节扶优
---- 第六节退役军人安置
---- 第七节烈属养老
-- 第三章救灾救济
---- 第一节社会救济
---- 第二节自然灾害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四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主要慈善团体
---- 第二节收容遣送
---- 第三节殡葬改革
-- 第五章婚姻登记
---- 第一节结婚离婚
---- 第二节涉外婚姻
-- 第六章老区建设
---- 第一节老区分布
---- 第二节老区建设
第二十篇人事
-- 第一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清代及民国的人事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的人事机构
-- 第二章职官公职人员
---- 第一节清代官吏
---- 第二节民国公职人员
---- 第三节建国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第二十一篇军事
-- 第一章武装建制
---- 第一节清代、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第二节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建国前驻军
---- 第二节建国后驻军
-- 第三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预备役制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建
---- 第二节训练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五章兵事
---- 第一节林朝曦起义
---- 第二节太平军两次进兵嘉应州
---- 第三节东征军两次到梅
---- 第四节“南军”、“北军”松口之战
---- 第五节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
---- 第六节畲坑暴动
---- 第七节红四军进军梅城
---- 第八节宝坑之战
---- 第九节胡琏残部窜占梅城
---- 第十节畲坑全歼胡琏后卫加强营
第二十二篇教育
-- 第一章教育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体制与制度
-- 第二章书院社学义学私塾
---- 第一节书院
---- 第二节社学和义学
---- 第三节私塾
-- 第三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附:重点小学简介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附:重点中学简介
---- 第四节女子教育
---- 第五节特殊教育
-- 第四章专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医学教育
---- 第三节农业技术教育
---- 第四节其它职业教育
------ 附:重点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简介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干部教育
-- 第六章高等教育
---- 第一节大专院校
---- 第二节函授电大劳大
-- 第七章教育制度
---- 第一节学制
---- 第二节教学方法
---- 第三节勤工俭学
-- 第八章师资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三节工资福利
-- 第九章人才培养
---- 第一节秀才举人进士
---- 第二节出国留学生
---- 第三节1949-1987年中等专业、职业学校毕业生
---- 第四节建国后考取中专、大专人数
-- 第十章教育经费与设备
---- 第一节教育经费
---- 第二节教学设备
第二十三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第三节科技团体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学普及
---- 第一节科普活动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地震群测群防
---- 第四节技术引进与推广
-- 第三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奖项目
---- 第二节重点科技成果选介
第二十四篇文化
-- 第一章管理机构与设施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化设施与文化团体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附:主要书目
---- 第二节戏剧曲艺
------ 附:五句板(竹板歌),猜调曲调
---- 第三节音乐舞蹈
---- 第四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五节民间文学
------ 附:梅县客家情歌选录,新编山歌选录
---- 第六节民间艺术
-- 第三章图书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四章报刊通讯
---- 第一节报纸
---- 第二节刊物
---- 第三节通讯报道
-- 第五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胜迹
---- 第一节文物
---- 第二节地方名胜
------ 附:梅县第一、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十五篇医疗卫生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医疗卫生单位
-- 第二章中西医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三章预防保健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慢性病防治
---- 第四节妇幼保健
---- 第五节公共卫生
-- 第四章药品生产管理
---- 第一节药品生产
---- 第二节药政管理
-- 第五章卫生事业经费与医疗制度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医疗制度
第二十六篇体育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体育运动委员会
---- 第二节群众体育团体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中小学体育
---- 第二节业余体育学校
-- 第三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农村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残疾人体育
---- 第四节老年人体育
-- 第四章足球运动
---- 第一节兴起和普及
---- 第二节队伍
---- 第三节场地设施
---- 第四节人才培养和输送
-- 第五章其它体育项目
---- 第一节篮球
---- 第二节排球
---- 第三节乒乓球
---- 第四节羽毛球
---- 第五节田径
---- 第六节体操
---- 第七节武术
---- 第八节象棋
---- 第九节划龙舟
-- 第六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历届运动会
---- 第二节参赛优胜记录
---- 第三节破(创)县以上体育项目记录
-- 第七章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第二十七篇社会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国民收入
---- 第二节人民消费
-- 第二章家庭婚姻
---- 第一节家庭
---- 第二节婚姻
-- 第三章民俗
---- 第一节礼节礼貌
---- 第二节节日礼俗
---- 第三节人生礼俗
---- 第四节祭祀礼俗
---- 第五节生活习俗
---- 第六节生产习俗
---- 第七节陋习
---- 第八节社会新风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系统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语法特点
---- 第四节标音举例
---- 第五节谚语歇后语
第二十八篇华侨、港澳台同胞
-- 第一章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华侨
---- 第二节港澳同胞
---- 第三节台胞
-- 第二章华侨在侨居地和对祖国的贡献
---- 第一节华侨在侨居地的贡献
---- 第二节华侨、港澳台同胞对祖国的贡献
-- 第三章华侨事务
---- 第一节侨务机构
---- 第二节出入境工作
---- 第三节接待安置
---- 第四节为华侨投资服务
---- 第五节保护侨汇
---- 第六节落实侨务政策
人物
-- 一、人物传
---- 一、古 代
------ 程旻
------ 刘元城
------ 侯安国
------ 蔡蒙吉
------ 郑懋中
------ 李士淳
------ 李象元
------ 郑兰甫
------ 杨仲兴
------ 王者辅
------ 罗芳伯
------ 吴兰修
------ 宋湘
------ 李黼平
---- 二、近 代
------ 温仲和
------ 黄遵宪
------ 梁诗五
------ 张榕轩 张耀轩
------ 陈敬岳
------ 温生才
------ 郭典三
------ 周增
------ 饶辅廷
---- 三、现 代
------ 革命烈士
-------- 邓仲元
-------- 李公剑
-------- 张民达
-------- 洪剑雄
-------- 熊 锐
-------- 叶浩秀
-------- 杨广存
-------- 林一青
-------- 朱云卿
-------- 杨雪如
-------- 李仁华
-------- 李蔼
-------- 温健公
-------- 粱锡祜
-------- 李国玺
-------- 黄 芸
-------- 陈卜人
-------- 熊兰英
-------- 巫平
-------- 丘碧秀 丘铮 丘峙
-------- 陈益昌
-------- 李卜辉
------ 党、政、军要员
-------- 谢鲁倩
-------- 黄锡铨
-------- 黄慕松
-------- 刘志陆
-------- 卢耕甫
-------- 赵一肩
-------- 郭冠杰
-------- 黄任寰
-------- 丘 哲
-------- 张 文
-------- 李雾仙
-------- 陈启昌
-------- 黄琪翔
-------- 张君燮
-------- 郑天保
-------- 萧向荣
-------- 杨幼敏
-------- 梁世骥
-------- 黄镇球
-------- 曾举直
-------- 李伯球
-------- 叶剑英
-------- 卢伟良
------ 文教、科技、卫生界名人
-------- 叶璧华
-------- 廖道传
-------- 谢英伯
-------- 饶芙裳
-------- 张怀真
-------- 蒲 风
-------- 梁伯聪
-------- 陈映垣
-------- 李时可
-------- 梁浣春
-------- 张资平
-------- 古直
-------- 钟鲁斋
-------- 谢 发
-------- 粱伯强
-------- 刘竹林
-------- 冯引士
-------- 侯 过
-------- 李金发
-------- 吴桓兴
-------- 黄药眠
-------- 钟惠澜
-------- 黄友谋
------ 华侨及侨务界名人
-------- 谢逸桥 谢良牧
-------- 丘燮亭
-------- 伍佐南
-------- 梁密庵
-------- 邓军凯
-------- 潘君勉
-------- 刘宜应
-------- 丘元荣
-------- 刘耀曾
-------- 余连庆
------ 工、农、商界名人
-------- 邓树南
-------- 廖蔼贞
-------- 王仲远
-------- 陈济轩
-------- 卜蓬仙
-------- 李希白
-------- 李兰英
-------- 古碧香
-- 二、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梅县历代修志简况
-- 二、旧志序辑录
-- 三、文献辑存
-- 四、碑记
-- 五、诗词选
-- 六、楹联
附记
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