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吕庄村志

大吕庄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大吕庄村志》的编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力求全面、系统、准确记述大吕庄村的历史和现状,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目录

封面
大吕庄村志
《大吕庄村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 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王国民
-- 政治协商会议滑县常务委员会主席陈俊江
图片
-- 滑县四间房乡区域图
-- 村鸟瞰图
-- 老街
-- 远眺小吕庄村
-- 2002年11月26日,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方晓字[左二]入村视察工作。
-- 2003年10月,安阳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左一]入村调研老龄工作。
-- 200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文[左四]入村调研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情况。
-- 2003年10月,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张锦堂[右一]入村调研村级规范化建设工作。
-- 2002年11月,中共滑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黄道功[左一]入村调研。
-- 2001年6月,中共滑县县委书记李明方[右一]入村调研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工作。
-- 2003年,河南物资储备管理局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徐纯功[左三]及唐德承[左四]、刘志强[左六]、李
-- 2002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中共滑县县委书记李明方[左四]、副书记孙晓峰[右二]、县委常委、县委办公
-- 2009年8月21日,中共滑县县委书记郜军涛[右二]入村调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 2002年,中共安阳市委常委、秘书长张笑东[右一]陪同市委书记方晓宇入村调研。
-- 2001年7月,中共滑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德春[右一]为大吕庄村“十佳农民标兵”颁奖前和村党支部书
-- 2001年10月,中共滑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凤山[右三]来村参加县委、县政府授予村“敬老模范村”
-- 2003年6月29-7月3日,在滑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县人大主任张继胜[前排右四]、县长黄道功
-- 2007年11月,中共滑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平:[排右三]和大吕庄村第二届[十佳农民标兵]合影。
-- 2009年末村“两委”班子成员合影
-- 村理财小组成员
-- 村民小组组长
-- 村通国道公路竣工剪彩仪式
-- 电力
-- 水利
-- 通讯
-- 棉花
-- 玉米
-- 小麦
-- 鑫龙潭农业示范园
-- 收获季节
-- 用材林
-- 枣树林
-- 养鸡场
-- 奶牛饲养
-- 牧羊
-- 电线电缆盘具
-- 电线电缆
-- 纺织
-- 数码灯具
-- 面粉厂
-- 木业
-- 煤球厂
-- 衣架加工
-- 家具制作
-- 炭场
-- 饭店
-- 超市
-- 邮站
-- 生产资料配送站
-- 玻璃批发
-- 蓝天幼儿园
-- 宝宝乐幼儿园
-- 教室
-- 村小学教学楼
-- 材小学大门
-- 戏曲广场
-- 健身苑
-- 《王宝钏》
-- 《闯幽州》
-- 《三子争父》
-- 《李丙下江南》
-- 《三娘教子》
-- 赵文胜
-- 秦春林
-- 刘学芝
-- 王建省
-- 王军占
-- 王东双
-- 王其省
-- 齐华林
-- 下雪了
-- 靓女
-- 大地
-- 别不好意思
-- 老包和美女
-- 斗羊人
--
-- 沙韵
-- 西域印象
-- 江南水乡
-- 沧桑
-- 夜生活
-- 村边
-- 聊天
-- 打台球
-- 蒸酱饼
-- 撂方
-- 挂红灯笼
-- 元宵节拾万年柴
-- 烤火
-- 新娘进门梳头
-- 绑大辫
-- 东枣林
-- 王氏大门楼
-- 雷音寺
-- 大戏台
-- 太平寨
-- 大碑楼
-- 滑县战役后,杨勇将军率部在村休整驻地。
-- 1947年春高陵县在村举行庆祝解放活动
-- 村解放后党支部办公地
-- 幸福渠闸
-- 荣誉附图
-- 古槐
-- 和氏五世同堂匾额
-- 日寇焚烧于动州家的门板
-- 皮商王庙望乡台
-- 王全德烈士碑
-- 《大吕庄村志》编纂启动仪式
-- 大吕庄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并编辑合影
-- 《大吕庄村志》信息员合影
-- 县档案局查资料
-- 拍家谱
-- 清理文物
-- 内黄征集资料
-- 烈士碑拓片
-- 大吕庄村志编辑合影
-- 安阳市彰武水库管理处审稿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村域位置
---- 第一节 自然村
------ 大吕庄
------ 小吕庄
---- 第二节 村名
------ 村名
------ 街名
------ 地名
-- 第二章 建置政区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村民小组
-- 第三章 地貌土壤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 两合土
------ 固定沙丘风沙土
------ 半固定沙丘风沙土
-- 第四章 风水水文
---- 第一节 风水
---- 第二节 水文
-- 第五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日照
------ 气温
------ 地温
------ 降水
------ 霜期
------
---- 第二节 物候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天气灾害
------ 病虫灾害
-- 第六章 植物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第二篇 政治
-- 第一章 党政团体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
------ 党支部班子建设
------ 党员发展
------ 党员培养教育
------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新中国成立前政权机构
------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机构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农民组织
------ 共青团
------ 妇女联合会
------ 少年先锋队
-- 第二章 革命斗争纪略
----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王全德
------ 王其林
------ 王丁柱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简述
---- 第一节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四章 兵事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募兵制度
------ 志愿兵役制
------ 义务兵役制
------ 预备役
------ 祖孙三代、父子、兄弟兵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民兵组织
------ 治保组织
第三篇 经济
-- 第一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封建地主占有制
------ 个体农民所有制
------ 过渡时期的土地制度
------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
------ 耕作
------ 种子
------ 栽培环境
------ 栽培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 农田水利
------ 井泉建设
------ 土地利用
---- 第四节 农业机具
------ 旧式农具
------ 革新农具
---- 第五节 农业技术队伍
------ 农技人员
------ 农机人员
-- 第二章 林果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木管理
---- 第四节 林木病虫害防治
-- 第三章 畜牧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兽医
-- 第四章 工副业
---- 第一节 个体私营经济
---- 第二节 木材加工
---- 第三节 电线电缆及盘具加工
---- 第四节 建筑建材
---- 第五节 煤球加工
---- 第六节 运输业
---- 第七节 农机服务业
---- 第八节 其他加工业
---- 第九节 名优特产
------ 红枣
------ 麦黄杏
------ “三粉”
-- 第五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房舍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庙宇
------ 村寨
------ 公房
---- 第四节 供水
---- 第五节 电力
------ 电力设施
------ 电管人员
---- 第六节 新农村
---- 第七节 环境保护
-- 第六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户
---- 第二节 餐饮业
---- 第三节 经纪人
---- 第四节 风味食品
------ 王氏烧饼
------ 赵氏牛肉
------ 王家烩饼
------ 糟鱼
------ 烩菜
------ 粉浆饭
-- 第七章 劳务
---- 第一节 就业
---- 第二节 域外创业
-- 第八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财政
------ 农业税征收及改革
------ 粮食及综合直补
------ 粮食储存
------ 财务管理
---- 第二节 金融
------ 币制沿革
------ 储蓄
------ 借贷
------ 债券
------ 信用机构
-- 第九章 村民生活
---- 第一节 收入
------ 口粮分配
------ 收入分配
---- 第二节 消费
------ 消费水平
------ 消费结构
---- 第三节 日常生活
------
------
------
------
------
------
------
------
------
第四篇 文化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明清时期
------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公办幼儿园
------ 民办幼儿园
---- 第三节 学校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学校建设
---- 第四节 成教
------ 成教扫盲
------ 农民夜校
------ 成教学校
------ 高职教育
---- 第五节 普九
---- 第六节 教研教改
---- 第七节 教师
------ 政治待遇
------ 生活待遇
------ 晋级转正培训
---- 第八节 学生
-- 第二章 文艺
---- 第一节 民间艺术
------ 戏曲
------ 大平调
------ 大鸿拳
------ 社火
------ 刺绣
------ 纸扎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文学创作
------ 书法
------ 绘画
------ 摄影
---- 第三节 广播影视
------ 广播
------ 电影
------ 电视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 遗址
------ 古寺庙
------ 古建筑
------ 古树
------ 碑刻
------ 烈士墓碑
------ 文物
------ 革命文物
---- 第五节 方言
------ 方言
------ 谚语
------ 歇后语
------ 俚语
------ 歌谣
------ 绕口令
---- 第六节 传说故事
------ 黄河故道与吕庄
------ 大吕庄村名由来
------ 疙瘩爷史话
------ 雷音寺传说
------ 三官庙传说
------ 蚕姑庙传说
------ 大槐树下是故乡
------ 魏阁老拜师
------ 半幅食盒
------ 和二神仙
------ “五世同堂”匾
------ 打擂
------ 写楹联
------ 风沙记
------ 刺槐小史
------ 三月三、砍枣杆
------ 半截门板
---- 第七节 轶事奇闻
------ 火烧雷音寺
------ 疙瘩爷显灵退兵
------ 疙瘩爷山西行医
------ 浅说王胖
------ 和二骚糊传奇
------ 一挑挑过来一筐鱼(于)
------ 停柩
---- 第八节 文化活动场所
------ 演出场地
------ 图书阅览室
------ 老年人活动中心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篮球
第五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
------ 人口发展
------ 人口结构
------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姓氏
------ 姓氏人口
------ 姓氏渊源
------ 姓氏寻祖
------ 族谱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择偶条件和途径
------ 类别和结婚形式
------ 初婚
------ 婚姻质量
------ 离婚
---- 第二节 家庭
------ 家庭规模
------ 家庭结构
------ 家庭功能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组织管理
---- 第二节 节制生育
---- 第三节 合格村建设
-- 第四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第二节 五保供养
---- 第三节 抚困救危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 第五章 民事调解
-- 第六章 宗教
---- 第一节 基督教
---- 第二节 天主教
---- 第三节 宗教管理
-- 第七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防病治病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爱国卫生运动
------ 妇幼保健
-- 第八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创建活动
------ 五讲四美三热爱
------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 讲文明树新风
------ 文明村建设
------ 道德规范进万家
------ 十佳农民标兵
------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三理”教育
------ 清洁家园行动
---- 第二节 社会新风范
------ 好媳妇
------ 捐款救灾
------ 见义勇为
------ 义接果木
------ 拾金不昧
-- 第九章 风俗
---- 第一节 民俗
------ 衣食
------ 起居
------ 居处
------ 婚丧
------ 喜庆
---- 第二节 节日
------ 传统节日
------ 法定节日
------ 其他节日
---- 第三节 礼仪
------ 社会交际
------ 亲属称谓
---- 第四节 庙会
---- 第五节 习俗禁忌
---- 第六节 陋习
---- 第七节 迷信
第六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记
---- 王海济
---- 王全德
---- 刘庚仁
---- 王其林
---- 王万清
---- 王丁柱
---- 和玉山
-- 第二章 简介人物
---- 第一节 当代人物介绍
------ 王华国
------ 王万增
------ 王章礼
------ 王增清
------ 王广连
------ 刘国治
------ 王振京
------ 王其省
------ 徐建英
------ 王国禹
------ 王朝申
------ 王东献
------ 王其占
------ 赵金铭
------ 王国玺
------ 王帮存
------ 王全周
------ 刘国顺
------ 王国山
------ 王广顺
------ 刘全义
------ 王会科
------ 赵相臣
------ 和仕全
------ 秦炳宽
------ 秦天增
------ 姚文长
------ 王太坤
------ 王桂莲
------ 齐华林
------ 王相思
------ 王志良
------ 秦海忠
------ 王怀石
------ 王建周
------ 赵相军
------ 王素云
------ 刘学敏
------ 王进科
------ 赵爱芹
------ 王天增
------ 苗素英
------ 王海增
------ 和学忠
------ 刘同军
------ 姚文山
------ 王进超
------ 王建军
------ 刘香蕊
------ 徐红莉
------ 姚俊杰
---- 第二节 创业人士
------ 王占京
------ 王军占
------ 王会昌
------ 王成选
------ 王守君
------ 王国奇
------ 王明千
------ 王明文
------ 王宪法
------ 王尚品
------ 王俊平
------ 王军红
------ 王殿庆
------ 王殿臣
------ 王殿魁
------ 王殿重
------ 刘学芳
------ 刘学党
------ 刘俊法
------ 刘济川
------ 刘建省
------ 刘建新
------ 齐君峰
------ 李留臣
------ 李留省
------ 李留普
------ 李留波
------ 李丁锁
------ 和秋中
------ 和更朝
------ 和聚芳
------ 和聚兰
------ 和聚双
------ 赵文胜
------ 赵臣普
------ 赵国占
------ 程连国
---- 第三节 大平调角
------ 王清海
------ 王会量
------ 王爱英
------ 王爱景
------ 王素爱
------ 刘九竹
------ 刘学参
---- 第四节 研究生
------ 徐辉
------ 秦晓飞
------ 王少勇
------ 王晓明
------ 李晓月
------ 和红亮
------ 赵瑾
------ 王银晖
------ 左金鸽
------ 刘晓丹
------ 赵帅兵
------ 赵攀
------ 秦卫普
------ 王颖颖
------ 王占伟
------ 王成方
------ 和少伟
------ 和丽真
------ 和晓丽
------ 赵宁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明清人物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第三节 出席市、县会议代表
---- 第四节 省市劳模、军功人员
---- 第五节 村政干部
---- 第六节 在外工作人员
---- 第七节 戏剧名角
---- 第八节 研究生
---- 第九节 域外游子
---- 第十节 寓外人士
附录
-- 附录一:编纂资料来源
-- 附录二:集体荣誉录
-- 附录三:文献集存
---- 三千余名青年大战幸福渠
---- 大搞深翻土地运动中夫妇模范
---- 大队第一生产队模范材料
---- 关于“小四清”扫尾大吕庄试点工作总结
---- 大吕庄村民自治章程
---- 大吕庄村各项制度汇编
---- 关于办理民间红白喜事实改革的几项规定
---- 2004年上半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 大吕庄村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
---- 大吕庄村委换届期间对村干部的纪律规定
---- 大吕庄村党支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培训阶段方案
---- 2007-2011年大吕庄村村庄建设规划
---- 在表彰“十佳农民标兵”大会上的讲话
---- 大吕庄村党支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
---- 在大吕庄村第十届“好媳妇”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附录四:报刊文章选录
---- 土地改革和复查运动
---- 高陵四区进行麦收大清查
---- 自学成才的火箭遥测技术骨干
---- 滑县农业税征管的历史沿革
---- 橡皮筋变成钢筋棍
-- 附录五:诗文辑存
---- 我们走过的日子
---- 勿忘我
---- 张三兔子
---- 栖息之处话弯柳
---- 捉贼
---- 树神
---- 李四掉进井里
---- 风雨中的一把伞
---- 大戏一台
---- 妈妈
-- 附录六:杂录
---- 修街碑
---- 滑县四间房乡大吕庄村助学兴教功德碑碑记
---- 大吕庄村各村民小组搜集《大吕庄村志》资料人员名单
---- 征集《大吕庄村志》资料的函
---- 《大吕庄村志》捐资人员名单
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