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雄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雄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雄县公路交通现状图
--
雄县水利工程现状图
--
县委、县政府大门
--
河北大街一段
--
河北大街一段
--
1988年5月胡耀邦同志在雄县温泉招待所
--
1987年7月李鹏同志来雄县视察与县五大班子成员合影
--
1988年5月赛福鼎同志在雄县北沙口电缆厂
--
1988年7月田纪云同志来雄县检查防汛
--
1991年8月余秋里同志重访雄县
--
1985年10月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来雄县检查工作
--
1988年11月杨成武同志在雄县温泉招待所
--
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视察雄县玻璃厂
--
雄县人民政府温泉招待所
--
雄县地热大棚蔬菜
--
古庄头村渔业生产
--
白洋淀网箱养鱼
--
雄县农村水利建设现场
--
雄县农村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
大清河马庄拦河闸工程
--
谷子 向日葵 小麦
--
花生 大豆 红小豆
--
高铅玻璃厂生产车间
--
精密互感器产品
--
雄县胶印厂
--
电缆产品
--
化肥产品
--
有机玻璃制品
--
纸花产品
--
花炮产品
--
塑料制品
--
高压电瓶
--
电料产品
--
黑陶生产
--
交通监理检查车辆
--
乡级柏油路
--
解放桥
--
白洋淀小旅游艇
--
白洋淀旅游船——龙舟
--
白洋淀中型旅游艇
--
雄县小学
--
米北庄村小学
--
雄县中学
--
登云会(高跷)
--
米南庄村办戏剧学校
--
雄县河北梆子剧团
--
米家务乡烈士碑楼
--
雄县烈士纪念碑
--
祁岗北宋古代地道参观进口
--
雄县政区图
--
白洋淀温泉城总体规划模型
--
电脑作图温泉城全景
--
彭真同志题词“白洋淀温泉城”
--
王震同志题词“白洋淀温泉城好”
--
薄一波同志题词“白洋淀温泉城”
--
余秋里同志题词“发展白洋淀,建设好温泉城”
--
白洋淀温泉城奠基典礼主席台
--
白洋淀温泉城奠基典礼会场
--
邹家华同志等参加温泉城工地劳动
--
程维高同志在温泉城奠基典礼时讲话
--
姜殿武同志在温泉城奠基典礼时讲话
--
港澳客商到温泉城开发区考察
--
鱼米之乡 令人向往
--
金色晚霞
--
冬季白洋淀上冰撬驰骋
--
翠苇、碧荷、景致宜人
--
“淀是聚宝盆,苇是摇钱树”
--
渔舟轻荡鱼米之乡
--
白洋淀风光独具
--
雄州镇区图
--
《雄县志》编纂委员会合影
--
《雄县志》编辑部合影
--
1989年12月14日《雄县志》评稿会在温泉招待所召开
--
保定地区地方志编委会领导与雄县有关同志商讨县志书稿
--
保定地区编委领导与县志主编李凤昆讨论志稿
--
县委书记王旭波、主审郭维城与地区编委领导商定志稿
目录
图表目录
序
凡例
概述
第一卷 地理
--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历史沿革
----
第三章 境域演变
----
第四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宋、明
------
第二节 清
------
第三节 中华民国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第五章 镇、乡、村
------
第一节 镇
------
第二节 乡
------
第三节 自然村
--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照与辐射
------
第三节 温度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与湿度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淀
------
第二节 地表水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成土母质
------
第二节 类属分布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土地资源评价
--
第三编 自然资源
----
第一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
第二节 土地利用分析
----
第二章 水资源
----
第三章 石油资源
----
第四章 地热资源
------
第一节 分布
------
第二节 开发
------
第三节 利用
--
第四编 自然灾害
----
第一章 旱涝灾
----
第二章 风雹灾
----
第三章 震灾
----
第四章 蝗灾
--
附图
----
1.雄州镇地名碑
----
2.石油钻井架
----
3.石油采油架
----
4.冬季地热大棚的西红柿
----
5.冬季地热大棚的黄瓜
----
6.地热水养殖热带尼罗罗非鱼
----
7.雄县温泉招待所泌春园
----
8.雄县温泉招待所荟萃固
----
9.1963年水灾后的一铺村大街
----
10.1963年灾后水围大阴村
----
11.1963年水灾后的坛台村
----
12.1963年水灾后灾民暂住大清河堤上
----
13.1963年水灾后党和国家派飞机来雄县空投食物
第二卷 人口
--
第五编 数量分布
----
第一章 数量
------
第一节 古代人口
------
第二节 近代人口
------
第三节 建国后人口
----
第二章 分布
------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章 流徙
------
第一节 建国前人口流入
------
第二节 建国后人口流动
--
第六编 构成
----
第一章 民族构成
----
第二章 年龄构成
------
第一节 年龄分组
------
第二节 高寿老人
--------
张清汉
----
第三章 性别构成
----
第四章 文化构成
------
第一节 文化程度
------
第二节 每千人拥有文化程度人数
----
第五章 职业构成
----
第六章 残疾人
--
第七编 人口管理
----
第一章 人口政策
----
第二章 生育控制
------
第一节 晚婚晚育
------
第二节 节育绝育
------
第三节 技术力量与设备
------
第四节 优生优育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户籍管理
------
第一节 户口管理
------
第二节 户口迁移
------
第三节 临时户口管理
----
第四章 人口普查
第三卷 政治
--
第八编 中国共产党雄县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创建与发展
------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节 建国后
----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章 建国前党的活动
------
第一节 建党初期
------
第二节 抗日战争初期
------
第三节 抗战艰苦时期
------
第四节 从局部反攻到抗战胜利
------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
----
第四章 建国后决策
------
第一节 三年恢复时期
------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
第三节 “大跃进”及其调整时期
------
第五节 粉碎“四人帮”以后
----
第五章 工作制度
----
第六章 思想作风建设
------
第一节 宗旨、党性和基本知识教育
------
第二节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
------
第三节 纪律教育
----
第七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纪检工作
----
第八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团结各界人士 共同建设雄县
--
第九编 建国后的几次重要政治运动记略
----
第一章 镇反
----
第二章 三反、五反
----
第三章 肃反
----
第四章 整风、反右斗争
----
第五章 四清
--
第十编 中国国民党雄县地方组织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二章 主要活动
--
第十一编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章 人民代表选举
----
第三章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代表联络
------
第三节 提案处理
------
第四节 调查视察
------
第五节 监督一府两院
------
第六节 历次常委会重大决议
--
第十二编 政府
----
第一章 旧政府及其基层政权
------
第一节 明清县衙
------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含1947年国民党县政府)
----
第二章 县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
第一节 县抗日政府
------
第二节 解放区县政府
------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
------
第四节 县人民委员会
------
第五节 县革命委员会
------
第六节 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人民政府政务活动
------
第一节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第四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第四章 基层人民政权
------
第一节 区人民政权
------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农村人民政权
--
第十三编 人民政协
----
第一章 历届委员会会议及其机构
----
第二章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
第一节 专题调查
------
第二节 视察
------
第三节 提案处理
------
第四节 咨询服务
------
第五节 文史资料
--
第十四编 人民团体
----
第一章 工人组织
------
第一节 工人抗日救国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二章 农民联合会
----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
------
第一节 青年抗日救国会
------
第二节 青年团
------
第三节 儿童团
------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建国前的组织
------
第二节 建国后的组织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章 文学艺术联合会
----
第七章 工商业联合会
----
第八章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九章 其他组织
------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小组
------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十五编 军事
----
第一章 旧政权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北宋、金时期
------
第二节 明、清时期
------
第三节 民国时期
----
第二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自卫队、武装委员会
------
第二节 县大队、区小队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
第四节 人民武装警察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旧政权兵役制度
------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制度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参战参建
----
第五章 重大战事
------
第一节 古代主要战事
------
第二节 现代战事
--
第十六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
第三节 取缔会道门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羁押看守
------
第六节 消防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 税务检察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案件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创建乡镇司法所
------
第三节 法制宣传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
第五节 律师
------
第六节 公证
--
第十七编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一节 人事
------
第二节 劳动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福利
------
第四节 干部培训
------
第五节 干部考核奖惩
------
第六节 干部退职、退休、离休
------
第七节 离休干部管理
----
第三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军人安置
----
第四章 工资
------
第一节 明清及民国时期
------
第二节 建国前后
--
第十八编 民政
----
第一章 机构沿革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抚恤
------
第二节 定量补助
------
第三节 临时补助
------
第四节 群众优待
------
第五节 光荣院
------
第六节 平时和节日优待
----
第三章 社会救济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明清时期福利机构
------
第二节 残疾人就业
------
第三节 农村五保
------
第四节 乡(镇)敬老院
----
第五章 扶贫
----
第六章 婚姻登记
----
第七章 殡葬管理
第四卷 经济
--
第十九编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制生产关系
------
第二节 减租减息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五节 人民公社
------
第六节 家庭承包经营
----
第二章 农业生产力
------
第一节 劳动力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三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区划依据
------
第二节 区划功能
------
第三节 区划发展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分布
------
第二节 耕作制度
------
第三节 种子更新
------
第四节 作物栽培
------
第五节 改土施肥
------
第六节 植物保护
------
第七节 农业服务
------
第八节 效益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树种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果树栽培
------
第四节 林木权属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六节 林产品经营
----
第六章 畜牧、水产
------
第一节 畜、禽
------
第二节 水产
----
第七章 水利
------
第一节 防洪工程
------
第二节 排涝工程
------
第三节 地上水灌溉工程
------
第四节 地下水灌溉工程
----
第八章 土地管理
----
第九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农业局
------
第二节 林业局
------
第三节 畜牧水产局
------
第四节 水利局
------
第五节 农机局
------
第六节 农业区划办公室
------
第七节 海河流域平原农业开发治理办公室
------
第八节 土地管理局
--
第二十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起源与发展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电器电料
------
第二节 塑料制品
------
第三节 花炮
------
第四节 纸花
------
第五节 工艺美术制品
------
第六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七节 服装、革制品
------
第八节 食品加工
------
第九节 运输业
------
第十节 建筑业
----
第三章 体制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分配奖惩
----
第五章 名优产品
----
第六章 管理机构
--
第二十一编 县办工业
----
第一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化学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及金属制品工业
------
第三节 电器电子工业
------
第四节 造纸及印刷工业
------
第五节 建材及木材加工业
------
第六节 面粉及饲料加工业
------
第七节 食品工业
------
第八节 纺织、服装、工艺美术工业
------
第九节 塑料制品工业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国营企业
------
第二节 集体企业
------
第三节 合资企业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四章 管理机构
--
第二十二编 商业
----
第一章 私营、个体商业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集体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一节 起源与发展
------
第二节 购销业务
----
第四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国营商业系统的批零业务
------
第二节 专业公司选介
------
第三节 国、合商业管理机构
--
第二十三编 公共设施
----
第一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三节 建筑施工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运输业务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
第四章 电力
------
第一节 电网建设
------
第二节 电力供应
------
第三节 电力管理
--
第二十四编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种、税率、税收
------
第二节 税收减免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信贷
------
第四节 存款储蓄
------
第五节 结算
------
第六节 债券
------
第七节 兑换外汇
------
第八节 保险
--
第二十五编 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国民经济计划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职能
------
第三节 制度与管理项目
----
第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打击投机倒把
----
第四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价水平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器具演变
------
第三节 器具检修
------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六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配物资
------
第三节 议价购销
------
第四节 物资市场
------
第五节 物资储运
----
第七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粮、油购销
------
第四节 城镇供应
------
第五节 加工
------
第六节 储运
----
第八章 审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审计业务
--
附图
----
14.百岁老人张清汉
----
15.民兵训练
----
16.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在吨根田里
----
17.机播小麦
----
18.泡桐树花恕放
----
19.片 林
----
20.苹果丰收
----
21.苹果丰收
----
22.葡萄丰收
----
23.机械化养鸡
----
24.专业户养鸡
----
25.白洋淀网箱养鱼
----
26.新盖房枢纽两孔闸
----
27.新盖房枢纽七孔闸
----
28.扬水机站
----
29.扬水机站检修机组
----
30.渠道清淤
----
31.马庄拦河闸
----
32.农田钻井
----
33.低压互感器产品
----
34.塑料制品生产
----
36.中央电视台为纸花生产录像
----
35.烟花炮竹产品检验
----
37.仿古黑陶生产
----
38.仿古黑陶生产
----
39.香币生产
----
40.丝网印刷生产
----
41.胶印厂印刷车间
----
42.胶印厂装订车间
----
43.精密互感器
----
44.纸花
----
45.出口包装纸箱
----
46.国营面粉加工厂
----
47.雄州镇河北大街
----
48.雄州镇环城东路
----
49.昝岗镇中心大街
----
50.农民新居
----
51.农民新居
----
52.农民新居小楼
----
53.米南庄村街道建设
----
54.米南庄村街道建设
----
55.十里铺村标准住房建设
----
56.津保、津大公路交叉处
----
57.雄板公路
----
58.昝白公路
----
59.新盖房五孔闸桥
----
60.雄州镇解放桥桥面
----
61.雄州镇清河新桥桥面
----
62.岔(一)公路分洪道主河桥
----
63.雄州镇汽车站
----
64.县邮电局
----
65.邮电局交换机房
----
66.雄州镇省级标准变电站
----
67.雄州镇农贸市场
----
68.昝岗镇农贸市场布匹市
第五卷 教科文
--
第二十六编 教育
----
第一章 教育制度
------
第一节 教育方针
------
第二节 学制
------
第三节 课程设置
------
第四节 考试招生
----
第二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县学私塾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五节 职业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
第四章 教学研究
----
第五章 勤工俭学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来源及构成
------
第二节 进修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学校组织
------
第三节 经费和设施
--
第二十七编 科学技术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科研单位
------
第三节 学术组织
----
第二章 科技队伍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结构分布
------
第三节 职称评定
----
第三章 科普活动
------
第一节 科普宣传
------
第二节 科技示范
------
第三节 技术培训
------
第四节 咨询服务
----
第四章 技术成果
--
第二十八编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网点
------
第一节 文化馆
------
第二节 文化站
------
第三节 工人俱乐部
------
第四节 农村俱乐部
------
第五节 老干部活动中心
------
第六节 青年民兵之家
----
第二章 图书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藏借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馆藏
----
第四章 电影
------
第一节 发行放映单位
------
第二节 放映设备及场所
------
第三节 影片发行与放映
----
第五章 戏剧
------
第一节 业余剧团
------
第二节 职业剧团
------
第三节 剧种剧目
------
第四节 人才培养
----
第六章 曲艺
------
第一节 曲艺活动
------
第二节 曲种曲目
----
第七章 民间文学
----
第八章 艺文
------
第一节 创作著述
------
第二节 作品选录
----
第九章 其他艺术
------
第一节 书画篆刻
------
第二节 摄影
------
第三节 音乐
------
第四节 舞蹈
----
第十章 新闻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纸、报导
----
第十一章 文物
------
第一节 历史文物
------
第二节 革命文物
------
第三节 文物管理
----
第十二章 文化行政
--
第二十九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县级医院
------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三节 村保健站(室)
------
第四节 个体行医
------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
----
第二章 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合作医疗
------
第三节 劳保医疗
----
第三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防疫灭病
------
第二节 妇幼保健
------
第三节 健康教育
----
第四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章 技术队伍
------
第一节 人员构成
------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第三节 群众组织
----
第六章 医药医政
------
第一节 医药经营
------
第二节 药政管理
------
第三节 医政管理
--
第三十编 体育
----
第一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课程与教师
------
第二节 劳卫制与达标
------
第三节 运动队伍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武术
------
第二节 球类
------
第三节 棋类
----
第三章 体育比赛
----
第四章 场地设施
------
第一节 活动场地
------
第二节 体育器材
----
第五章 机构队伍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群众组织
------
第三节 业余体校
--
附图
----
69.雄县中学教学楼(1986)
----
70.昝南村小学教学楼
----
71.新华书店售书架
----
72.雄县图书馆
----
73.历史档案一角
----
74.农村业余剧团演出
----
75.赵顺义的书法
----
76.蔚青的书法
----
77.李俊标的书法
----
78.曹今奇的猫
----
79.宋毓敏的扇面画
----
80.胡荫樟的山水
----
81.蔚青的竹
----
82.蔚青的虾
----
83.正月县城闹花会
----
84.登云会(高跷)表演
----
85.登云会(高跷)表演
----
86.钗会表演
----
87.电视台发射塔
----
88.祁岗村北宋时期古地道
----
89.程岗村北宋时期古船
----
90.西槐村清真寺
----
91.圆通阁(俗称铃铛阁)
----
92.瓦桥关(俗称火神阁)
----
93.慧光阁(俗称白衣阁)
----
94.雄文阁(俗称文昌阁)
----
95.雄县医院
----
96.雄县中医院
----
97.雄县卫生局
----
98.业余体枝体操队
----
99.世界跳水名将李艺花跳水训练
----
100.雄县领导接见载誉还乡的李艺花
第六卷 民情
--
第三十一编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农民生活
----
第二章 职工生活
--
第三十二编 婚姻家庭
----
第一章 婚姻
------
第一节 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婚姻状况
----
第二章 家庭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分居
------
第三节 赡养
----
第三章 姓氏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姓氏录
------
第三节 部分姓氏来历
----
第四章 人名
--
第三十三编 习俗
----
第一章 习性
----
第二章 婚丧庆祭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庆贺
------
第四节 祭祀
----
第三章 衣食住行
------
第一节 衣着
------
第二节 膳食
------
第三节 住房
------
第四节 行旅
----
第四章 岁时节日
------
第一节 春节
------
第二节 其他传统节日
------
第三节 新节日
----
第五章 礼仪、禁忌
------
第一节 礼仪
------
第二节 禁忌
----
第六章 回族习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丧葬
------
第三节 衣食
------
第四节 节日、纪念日
----
第七章 美德良风
----
第八章 陋习
----
第九章 商幌市声
--
第三十四编 方言俗语
----
第一章 方言概述
----
第二章 雄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单字调
------
第四节 连续变调
----
第三章 雄县方言的内部差异
----
第四章 词汇
----
第五章 俗语
--
第三十五编 谚语
--
第三十六编 宗教
----
第一章 伊斯兰教
----
第二章 天主教
----
第三章 佛教
第七卷 人物
--
一、人物传
----
刘昫
----
赵振与赵珣
----
王乔栋及子孙
----
马之骦
----
边成章及子孙
----
王成德
----
陈子正
----
刘崇本
----
高振东
----
贾二焕
----
孙连仲
----
王振元父子
----
张小党
----
曹庆申
----
胡子寿
----
李万春父子
----
方殷
----
朱德生
----
杨铁
----
韩俊卿
----
刘佩荣
----
李志田
----
张晋岭
----
王毓淮
----
胡国旺
--
二、革命烈士英名录
大事记
--
附图
----
101.1982年4月18日胡耀邦同志来雄县视察合影
----
102.1987年7月13日李鹏同志在雄签字
----
103.李鹏等同志的签字
----
白洋淀温泉城规划总平面图
----
105.国务院奖状
----
107.河北省人民政府奖状
----
104.杨成武同志为陶瓷厂题字
----
106.河北省爱委会奖匾
附录
--
一、雄县地名综述
--
二、历代修志记略
--
编后记事
--
保定地区《雄县志》修审委员会
--
《雄县志》编纂机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