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个体私营商业包括坐商、摊贩和从事商品输出输入长途贩运的行商。
清光绪三十年(1904),绵阳市境有生丝、蓝靛(提取染料的植物)、药材、茶叶等商品输出。其中,生丝3300担,值银200万两;蓝靛280万市斤,值银16万余两;附子100万市斤,茶叶2000包。输入以洋纱为主,仅绵州(今绵阳)岁约300余万市斤。光绪三十三年,捐税丛生。至宣统元年(1909),输出输入总值银仅238万两。
内容时限:
1840-2000
出版时间:
2007年12月
目录
封面
绵阳市志(下)
第十八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社会商业
----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城镇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市场
------
一、市场建设
------
二、主要市场
----
第五节 交易会
--
第二章 商业购销饮食服务
----
第一节 日用百货
----
第二节 五交化
----
第三节 石油
----
第四节 煤炭
----
第五节 肉食禽蛋
------
一、生猪
------
二、牛、羊、禽、蛋
----
第六节 糖酒
------
一、食糖
------
二、酒 类
----
第七节 蔬菜海产品
------
一、蔬菜
------
二、海产品
----
第八节 饮食服务业
------
一、饮食业
------
二、酱园业
------
三、茶旅业
------
四、照相业
------
五、理发、浴池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一、社员及股金
------
二、社员代表大会
------
三、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扶持农村商品生产与农技服务
------
一、扶持农村商品生产
------
二、农业技术推广及综合服务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和生活资料经营
------
一、国合分工管理
------
二、农副产品经营
------
三、生活资料经营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一、化肥
------
二、农药、农药械
------
三、农具
------
四、耕牛
----
第五节 废旧物资回收
------
一、机构网点及收购经营
------
二、加工利用
----
第六节 农村合作商业
------
一、私营工商行业改造
------
二、网点、体制及业务
------
三、合作商业管理
----
第七节 供销社工业
------
一、概况
------
二、粮油加工与管理
------
三、农具加工
------
四、食品工业
------
五、棉麻加工
------
六、建材工业
------
七、名牌优质产品
--
第四章 粮油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一、粮食征购
------
二、粮食销售
------
三、植物油购销
------
四、议购议销
------
五、流通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油储运
------
一、仓储设施
------
二、粮油入库与检验
------
三、国库储粮防治
------
四、农村储粮保管
------
五、调拨、运输
----
第三节 粮油市场
------
一、发展概况
------
二、市场交易
----
第四节 饲料生产与粮油机械工业
------
一、饲料生产
------
二、粮油机械工业
--
第五章 烟草
----
第一节 烟草营销
------
一、烟叶
------
二、丝烟
------
三、卷烟
------
四、雪茄烟
----
第二节 烟草专卖
--
第六章 盐业
----
第一节 运销
------
一、行销区域
------
二、运输
------
三、销售
----
第二节 收购和仓储
------
一、收购
------
二、仓储
------
三、储备盐
----
第三节 管理
------
一、盐价
------
二、缉私
--
第七章 物资
----
第一节 流通体制
----
第二节 主要物资经营
------
一、金属材料
------
二、机电设备
------
三、化工轻工产品
------
四、建筑材料
------
五、废金属
------
六、旧机动车
----
第三节 物资综合经营与储运
------
一、综合经营
------
二、储运
第十九篇 对外经济贸易交往
--
第一章 进出口贸易
----
第一节 出口
------
一、畜产品
------
二、丝绸、电子、轻工、纺织品
------
三、粮油、食品、茶叶
------
四、土产、工艺品
------
五、工矿产品
------
六、医药、保健品
----
第二节 进口
------
一、大型成套设备
------
二、小型机械设备及器材
----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一、技术合作与引进
------
二、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
三、国际援助与对外援助
------
四、外资利用
----
第四节 外贸生产
------
一、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
二、出口专厂、专车间
------
三、外贸加工
--
第二章 经济交往
----
第一节 招商引资
------
一、概况
------
二、招商项目
------
三、投资考察
----
第二节 经济技术合作
------
一、协议进出
------
二、横向联合
------
三、会展经济
------
四、友好城市交流
----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与商会活动
--
第三章 海关商检
----
第一节 海关
------
一、进出口运输管理
------
二、加工贸易与保税仓库
------
三、海关征税
----
第二节 商检
第二十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市区景点
------
一、西山子云亭风景区
------
二、富乐山风景区
------
三、其他重要景点
----
第二节 剑门蜀道风景区
------
一、古金牛道沿线
------
二、古阴平道沿线
------
三、平武县西北部
----
第三节 西南部及东南部景点
------
一、绵(阳)茂(县)公路沿线
------
二、三台县
------
三、盐亭县
--
第二章 旅游发展与管理
----
第一节 产业发展
----
第二节 旅游管理
------
一、发展规划
------
二、行业管理
------
三、宣传活动
第二十一篇 财税 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入
------
一、农业税收入
------
二、工商税收入
------
三、企业收入
------
四、基金收入
------
五、其他收入
----
第二节 财政支出
------
一、经济建设支出
------
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
三、社会保障支出
------
四、政权建设支出
------
五、其他支出
----
第三节 财政管理
------
一、预算管理体制
------
二、预决算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
------
一、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管理
------
二、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农业税
------
一、丁粮银
------
二、田赋
------
三、农业税
----
第二节 其他税收及基金、附加
------
一、流转税
------
二、财产及资源税
------
三、所得税
------
四、特定行为及目的税
------
五、基金及附加费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一、权限
------
二、制度
------
三、税务登记
------
四、发票管理
------
五、税务检查
------
六、促产增收
----
第四节 利润监交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一、铸币流通
------
二、纸币流通
----
第三节 存款
------
一、储蓄存款
------
二、工商企业存款
------
三、农业存款
------
四、财政性存款
------
五、其他存款
----
第四节 贷款
------
一、工商贷款
------
二、外贸贷款
------
三、农业贷款
------
四、房地产贷款
------
五、固定资产投资贷款
------
六、农业发展银行贷款
----
第五节 外汇业务
------
一、外汇管理
------
二、外汇业务
----
第六节 其他业务
------
一、转帐结算
------
二、代理业务
------
三、中间业务
----
第七节 金融监管
------
一、现金管理
------
二、金融机构管理
------
三、金融业务监管
----
第八节 股票市场
----
第九节 保险业务
------
一、财产保险
------
二、人身保险
------
三、农业保险
------
四、防灾理赔
第二十二篇 自然科学技术
--
第一章 科技发展与队伍
----
第一节 科技发展
------
一、科研机构
------
二、“科技兴绵”和“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
------
三、绵阳科技城建设
----
第二节 科技队伍建设
------
一、科技队伍
------
二、管理与使用
------
三、职称评定
------
四、知识分子政策
--
第二章 国防与电子科技
----
第一节 国防科研
------
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
二、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
------
三、中国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
------
四、西南自动化研究所
----
笫二节 电子科技
------
一、研究队伍
------
二、研究领域
------
三、研究成果
--
第三章 地方应用科技
----
第一节 农业科技
------
一、农业育种
------
二、林业技术
------
三、养殖技术
------
四、园艺技术
----
第二节 工业科技
------
一、机械
------
二、冶金
------
三、绝缘材料与建材
------
四、能源
------
五、轻工
------
六、化工
------
七、纺织
------
八、矿产地质
----
第三节 医疗卫生科技
------
一、中医
------
二、西医
------
三、预防医学
----
第四节 气象与地震科技
------
一、气象
------
二、地震
----
第五节 环保科研
------
一、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
------
二、城区环境噪声
------
三、有机氯农药调查
------
四、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
------
五、城区大气监测优化布点
------
六、排污费财务管理软件研究
------
七、例行监测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体制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笫二节 计划与经费
------
一、计划编制
------
二、计划实施与管理
------
三、科技经费
----
第三节 科技成果、专利、知识产权管理
------
一、科技成果管理
------
二、专科、知识产权管理
----
第四节 科技信息与情报
------
一、科技信息与情报网络
------
二、科技文献
------
三、科技文献信息服务
第二十三篇 社会科学
--
第一章 组织、机构、团体
----
第一节 组织
----
第二节 研究机构
------
一、市级研究机构
------
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
三、绵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第三节 社科群众团体
------
一、非市属社科群众团体
------
二、市级社科群众团体
--
第二章 学术活动
----
第一节 理论研究
------
一、应用理论研究
------
二、基础理论研究及学科建设
----
第二节 社会活动
------
一、社会服务
------
二、社科报刊
------
三、对外交流
------
四、理论研讨活动
--
第三章 研究成果
----
第一节 晚清至民国学术成果
------
一、晚清学术成果
------
二、民国学术成果
----
第二节 当代研究成果
------
一、获四川省政府奖励的成果
------
二、获绵阳市政府授予一等奖的成果
------
三、其他成果
第二十四篇 教育 体育
--
第一章 基础教育及师范教育
----
第一节 学校
------
一、书院、义学、私塾
------
二、幼儿园、小学
------
三、普通中学
------
四、师范学校
----
第二节 教学
------
一、思想品德教育
------
二、教研、教改及电教
------
三、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
----
第三节 教师
------
一、教师队伍
------
二、审定、任用和队伍整顿
------
三、教师培训
------
四、教师待遇
----
第四节 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九年义务教育
------
三、教育经费
------
四、校舍设备
------
五、勤工俭学
--
第二章 大中专及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大专院校
------
一、东北大学
------
二、三台尊经国学专科学校
------
三、川北大学
------
四、绵阳大学
------
五、绵阳工业专科学校
------
六、清华大学绵阳分校
------
七、西南科技大学
------
八、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九、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
第二节 中等专业职业学校
------
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
二、农、职业中学
----
第三节 成人教育
------
一、扫育教育
------
二、农民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
三、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
------
四、成人高等学校和自学考试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传统体育
------
一、武术
------
二、垂钓
------
三、舞灯
------
四、射箭
------
五、风筝
------
六、棋类
------
七、气功
----
第二节 社会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职工体育
------
三、老年体育
------
四、农村体育
------
五、妇女体育
------
六、少数民族体育
----
第三节 国防体育
------
一、航模
------
二、射击
------
三、竞翔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一、竞赛项目
------
二、运动会
------
三、省级比赛成果
------
四、重要体育赛事
------
五、国际体育交往
----
第五节 人才培训与体育设施
------
一、人才培训
------
二、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篇 文化
--
第一章 表演艺术
----
第一节 表演团体
------
一、绵阳市艺术剧院川剧团
------
二、绵阳市艺术剧院歌舞团
------
三、县(市、区)川剧团
------
四、县(市、区)其他文艺团体
----
第二节 川剧
------
一、源流
------
二、剧目
------
三、表演
------
四、音乐
------
五、舞美
----
第三节 民间戏曲
------
一、灯影
------
二、木偶
------
三、端公戏
------
四、阳戏
----
第四节 音乐舞蹈
------
一、音乐
------
二、舞蹈
------
三、歌剧
------
四、歌舞剧
----
第五节 话剧电视剧
------
一、话剧
------
二、电视剧
----
第六节 曲艺杂技
------
一、曲艺
------
二、杂技
----
第七节 演出场所
------
一、剧场
------
二、乐楼、戏院
--
笫二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一、绵阳市群众艺术馆
------
二、县(市、区)文化馆
----
第二节 文化活动
------
一、群众文艺会演
------
二、绵阳市文化艺术节 群众文化活动
------
三、特色群众文化活动
------
四、戏曲坐唱
----
第三节 文化宣传
------
一、文艺宣传
------
二、政治时事宣传
----
第四节 民间艺术
------
一、民间音乐
------
二、民间、民族舞蹈与造型艺术
------
三、民间工艺
----
第五节 文学创作
------
一、长篇小说、纪实文学
------
二、散文
------
三、诗歌
------
四、戏剧、影视文学
------
五、民间文学
----
第六节 美术书法摄影
------
一、美术
------
二、书法
------
三、摄影
--
第三章 图书
----
第一节 图书馆
------
一、市、县图书馆
------
二、藏书建设
------
三、读者工作
----
第二节 新华书店及发行经营
------
一、绵阳市新华书店
------
二、县(市)新华书店
------
三、发行网点
------
四、经营
--
第四章 文物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一、绵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
二、绵阳博物馆
------
三、县(市、区)文管机构
----
第二节 建筑
------
一、汉阙
------
二、石牌坊
------
三、庙宇、祠观
------
四、古桥
------
五、塔
----
第三节 石刻
------
一、摩崖石刻造像
------
二、摩崖石刻题记
------
三、碑刻
------
四、圆雕石刻
----
第四节 墓葬
------
一、名人墓
------
二、古墓葬
----
第五节 古遗址古窖藏馆藏文物
------
一、古遗址
------
二、古窖藏
------
三、馆藏文物
--
第五章 影视广播
----
第一节 电影
------
一、电影公司
------
二、影片发行与放映
----
第二节 电视
------
一、无线电视
------
二、有线电视
------
三、绵阳电视台
------
四、电视节 目
----
第三节 广播
------
一、无线广播
------
二、有线广播
------
三、广播节 目
--
第六章 新闻出版及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新闻
------
一、非公开发行报纸
------
二、公开发行报纸
----
第二节 出版
------
一、民间书刊
------
二、期刊发行
------
三、内部发行出版物
----
第三节 文化市场管理
------
一、娱乐、音像市场管理
------
二、演出市场管理
------
三、文物市场管理
第二十六篇 医药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机构
------
一、市区医院
------
二、各县(市)医院
------
三、其他医疗机构
----
第二节 中医
------
一、内科
------
二、外科
------
三、妇科
------
四、儿科
------
五、骨科
------
六、痔瘘科
------
七、针灸科
------
八、中西医结合
----
第三节 西医
------
一、内科
------
二、外科
------
三、妇产科
------
四、儿科
------
五、五官科
------
六、口腔科
------
七、神经精神科
------
八、传染科
------
九、放射科
------
十、检验科
----
第四节 护理
------
一、护理队伍
------
二、护理管理
------
三、护理技术
----
第五节 援藏援外医疗
------
一、援藏医疗
------
二、援外医疗
--
第二章 疾病控制与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卫生监督监测
------
一、食品卫生
------
二、劳动卫生
------
三、环境卫生
------
四、学校卫生
------
五、放射卫生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一、急性传染病
------
二、慢性传染病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一、劳动保护
------
二、围产期保健
------
三、新法接生
------
四、妇女病防治
------
五、儿童保健
------
六、儿童传染病防治
------
七、营养不良性疾病
----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
------
一、南方地方病防治
------
二、地方病防治
----
第五节 爱国卫生
------
一、宣传和教育
------
二、除“四害”
------
三、创建卫生城市
--
第三章 医药
----
第一节 中药材
------
一、资源
------
二、名优药材
------
三、生产与炮制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一、管理
------
二、中药经营
------
三、西药经营
--
第四章 药品监管
----
第一节 市场与计划管理
------
一、市场管理
------
二、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监督管理
------
一、监督管理机构
------
二、药品管理
第二十七篇 社会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组织与政权建设
------
一、保甲制
------
二、乡(镇)政权
------
三、村民委员会
------
四、居民委员会
------
五、选举
----
第二节 优抚
------
一、优待
------
二、国家补助
------
三、抚恤
------
四、拥军优属
------
五、优抚对象表彰
------
六、革命烈士褒扬
----
第三节 复退军人安置管理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四节 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社会救济
------
三、扶贫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一、机构
------
二、专项福利
------
三、社会福利企业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一、婚姻法宣传
------
二、登记管理
----
第七节 殡葬管理
------
一、土葬
------
二、火葬
----
第八节 地政、地名、社团管理
------
一、地政
------
二、地名管理
------
三、社团管理
----
第九节 游民改造及收容遣送
------
一、游民改造
------
二、收容遣送
----
第十节 残疾人工作
------
一、管理机构
------
二、康复工作
------
三、就业安置
------
四、扶残助残
------
五、教育
------
六、文化体育
--
第二章 民族
----
第一节 人口与分布
----
第二节 历史上对民族地区的统治
------
一、土司制度
------
二、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反抗与斗争
----
第三节 民族工作
------
一、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
------
二、政治权利
----
第四节 主要少数民族
------
一、羌族
------
二、藏族
------
三、回族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一、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三、寺庙
------
四、佛教团体
----
第二节 道教
------
一、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三、道观
------
四、道教团体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一、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三、清真寺
------
四、伊斯兰教团体
----
第四节 天主教
------
一、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三、天主教堂
------
四、天主教团体
----
笫五节 基督教
------
一、沿革
------
二、主要活动
------
三、基督教堂
------
四、基督教团体
--
第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居住
------
四、行旅
----
第二节 婚丧
------
一、婚嫁
------
二、丧葬
----
第三节 生养寿庆
------
一、生养
------
二、寿庆
----
第四节 生产习俗
------
一、农俗
------
二、商业习俗
------
三、建筑习俗
------
四、运输习俗
------
五、拜师学艺
----
第五节 岁时节令
------
一、节日
------
二、庙会
--
第五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行会
----
第二节 帮会
------
一、袍哥组织
------
二、青帮
----
第三节 封建会道门
------
一、一贯道
------
二、红灯教
------
三、同善社
----
第四节 家族宗族
------
一、家族
------
二、宗族
----
第五节 会馆
--
笫六章 方言
----
一、声调
----
二、声母
----
三、韵母
----
四、语音变异
----
五、声韵调配合表
----
六、词汇和语法
--
第七章 歌谣谚语
----
第一节 歌谣
------
一、汉族歌谣
------
二、羌族歌谣
------
三、白马藏族歌谣
----
第二节 谚语
------
一、汉族谚语
------
二、羌族谚语
------
三、白马藏族谚语
第二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赵蕤
----
李白
----
欧阳修
----
苏易简
----
文同
----
李调元
----
孙桐生
----
王右木
----
陈宛溪
----
袁诗荛
----
谭德政
----
赖心辉
----
邹风平
----
谢趣生
----
萧龙友
----
谭尚修
----
蒙文通
----
徐堪
----
康心如
----
刘雨卿
----
傅子东
----
许可经
----
蹇幼樵
----
蒲辅周
----
李有行
----
孙震
----
刘景素
----
王银山
----
贺诚
----
沙汀
----
张秀熟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本籍人物
------
李业
------
文齐
------
哀章
------
王涣
------
王堂
------
景毅
------
尹默
------
李福
------
李(撰)
------
李毅
------
李义府
------
严震
------
杨天惠
------
姚希德
------
邓文原
------
金献民
------
王玺
------
张(种)
------
谭行义
------
江长贵
------
张琴
------
李实
------
达兴武
------
周元龙
------
凌阗
------
李岷琛
------
刘绳初
------
薛月秋
------
蒙裁成
------
张叔玉
------
刘克谐
------
侯伯英
------
虞容
------
刘稚琳
------
王会云
------
陈开茂
------
蔡朝兴
------
韩楷
------
龙杰三
------
李宏锟
------
释圣钦
------
左道之
------
张远荫
------
杜灵
------
唐成模
------
乔树人
------
王庆容
------
谭卫根
------
蒙思明
------
吴勇
------
赵炳林
------
宋鹭冰
------
席应忠
------
邓禹平
------
陈元良
------
海灯
------
郑铁侠
------
安居泊
------
释本光
------
母成玉
------
蔡竹虚
------
刘怀正
------
任义伯
----
第二节 客籍人物
------
司马相如
------
扬雄
------
涪翁
------
李意期
------
庞统
------
刘备
------
诸葛亮
------
蒋琬
------
姜维
------
张亚子
------
李贞
------
杜甫
------
李商隐
------
于兴宗
------
李殉
------
欧阳观
------
陆游
------
高定子
------
王行俭
------
薛严
------
张献忠
------
萧福祯
------
宋哲元
------
李宗吾
------
董宋珩
------
谢无量
------
鲜于英
------
田颂尧
------
郭明甫
------
刘文珍
------
段晋(熠)
------
孙竹篱
------
邓稼先
------
童韵樵
------
于希文
------
冯达仕
------
曾福兴
------
李中一
------
赵利群
--
第三章 人物评传
----
嫘祖评传
----
大禹评传
--
第四章 人物表
文存
--
一、绵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布告
--
二、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绵阳、广元、遂宁三个省辖市的批复
--
三、国务院关于增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
四、国务院关于建设绵阳科技城有关问题的批复
--
五、《绵阳科技城发展纲要》
附录
--
一、《绵阳市志》丛书出版情况一览表
--
二、绵阳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自版书刊一览表
--
三、《绵阳市志》初稿撰写人员
--
四、《绵阳市志》照片提供人员
--
五、绵阳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其余参与《绵阳市志》工作人员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