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平江县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4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7月
目录
封面
平江县志
版权页
目录
卷首 图照 序 凡例
--
图照
----
平江县地图
----
照片
------
1.县委会门景
------
2.县委机关办公楼
------
3.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大楼
------
4.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5.县政协办公楼
------
1.位于大桥乡小田村的杜甫墓
------
2.梧桐山-亚武当
------
3.梅仙镇远眺
------
4.哲寮灵霄塔
------
5.石碧潭浮桥
------
1.天岳书院——平江起义旧址
------
2.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
3.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旧址
------
4.革命烈士纪念塔
------
5.天岳关旧址
------
1.大江洞电站全景
------
2.汨水上第一大电站——黄棠电站
------
3.青冲水轮泵电站
------
4.伍市变电站
------
1.徐家洞电站大坝一角
------
2.黄金堰水电站全景
------
3.嘉义丽江水电站大坝
------
4.时丰渡槽
------
5.白水水库一角
------
6.龙门乡小江村筒车
------
1.县汽车站全景
------
2.盘山公路——柘三公路险道
------
3.5000门自动电话程控室
------
4.平江大桥
------
5.鲇针潭木架桥
------
6.县城市政建设初具规模
------
1.又是一个丰收年
------
2.油茶新品种
------
3.丰收不忘国家
------
4.丰收在望
------
5.茶园一瞥
------
1.硕果累累
------
2.青鱼人工授精
------
3.生猪出口基地
------
4.葡萄熟了
------
5.金桔丰收
------
6.平江牛草羊——“湘东黑山羊”
------
1.杉木林基地
------
2.楠竹基地
------
3.珍稀树种——银杏
------
4.飞播造林
------
5.珍禽——草鸮(猴头鹰)
------
6.时丰古樟
------
1.黄金洞金矿全景
------
2.平江潜水电泵厂生产的潜水电泵
------
3.县水泥厂生产厂房外景
------
4.县氮肥厂生产厂房一角
------
5.县非金属矿
------
6.县火柴厂生产车间一角
------
1.县棉织厂纺纱车间一角
------
2.村办企业——平江电器厂生产的户内高压配电设备
------
3.福寿山矿泉水公司生产厂房外景
------
4.平江白玉扇厂生产的纸扇
------
5.湖南石膏板厂生产的装饰石膏板
------
1.县电瓷厂生产的电瓷产品
------
2.通风凉席
------
3.湘鄂赣毗邻县市商品交易会在县城召开
------
4.县伞厂生产的各种晴雨伞
------
5.选购商品
------
6.致富之路
------
7.农贸市场
------
1.养蜂场
------
2.西德专家考察养蜂场
------
3.县供销社联营茶厂生产的连云金针
------
4.县蜂产品公司生产的山桂花蜂蜜
------
5.时丰茶场生产的时丰银毫
------
6.县酒厂生产的绞股蓝酒
------
7.果中之王——猕猴桃
------
1.城北学校教学大楼
------
2.平江一中
------
3.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
4.群众体育活动
------
5.县人民影剧院外景
------
6.县广播电视大楼
------
1.金印(梅仙出土)
------
2.编钟(石浆出土)
------
3.石斧(献钟出土)
------
4.宋代青瓷(城关出土)
------
5.铜鼎
------
6.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
------
7.湖南省苏维魂政府铸造的银币
------
8.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印鉴
------
9.平江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
------
平江县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会成员合影
------
出席岳阳市平江县志稿评议会的省、市、县领导及与会人员合影
------
县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一九九一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岳阳视察并接见市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图为江总书记与原中共岳阳市委
------
平江县在京老干部座谈党史、县志编研工作会议合影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江泽民为「平江将军传」一书的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为「平江将军传」一书的题词
------
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一九五八年亲临平江视察,与省、地、县主要负责人一起合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为“平江起义纪念馆”题写的馆名
------
一九八五年国家主席李先念写给居住在平江丽江山区的原中央监察委员会驻财政部监察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喻杰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凡例
卷一总 述
卷二大事记
卷三地理
--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沿革·境域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境域
--------
附县境边界异动情况
----
第二章县治
------
第一节汉代县治金铺观
------
第二节唐代县治中县坪
------
第三节今县治鹤岭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清代的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时期的行政区划
------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
----
第四章区、乡简况
------
第一节各区简况
------
第二节乡、镇概况
----
第五章地名
------
第一节地名普查
------
第二节部份地名由来
--------
附部份地名更名录
--------
平江县图
--------
平江县城地籍一览图
--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 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岩体
------
第三节褶皱与断裂
------
第四节地震
----
第二章地 貌
------
第一节地貌类型
------
第二节地貌分区
----
第三章山脉·河流
------
第一节山脉
------
第二节河流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日照·气温·降水
------
第二节风·霜·雾·雪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附物候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雹灾
------
第五节大雪·冰冻
------
第六节虫灾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第四节矿物资源
------
第五节能源
--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状况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户口·民族结构
------
第二节性别·年龄结构
------
第三节城与乡·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结构
------
第四节在业人口·不在业人口结构
------
第五节劳动适龄人口
----
第三章人口素质
------
第一节人口体质
------
第二节人口寿命
------
第三节文化程度
------
第四节专业技术
------
第五节残疾人口
----
第四章婚姻·生育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生育
----
第五章人口再生产管理
------
第一节管理结构
------
第二节人口控制
------
第三节人口统计与人口普查
----
第六章姓氏
------
第一节姓氏普查
------
第二节150个姓氏迁平简况
------
第三节几个主要姓氏迁平原因考
卷四经济
--
第四篇综合经济
----
第一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
------
第一节总产值
------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
------
第三节国民财产总值
------
第四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
----
第二章计划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计划物资管理
----
第三章劳动力管理
------
第一节劳动力调配利用
------
第二节就业·待业
------
第三节职业培训
------
第四节职工劳动保护
----
第四章土地管理
------
第一节管理制度
------
第二节土地开发
------
第三节土地征用
------
第四节查田定产
----
第五章分配管理
------
第一节农村收益分配
------
第二节工商企业收益分配
----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登记·发照
------
第二节商标·广告
------
第三节合同·仲裁
------
第四节市场管理
----
第七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二节价格变化
------
第三节工农业产品比价
----
第八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变化
------
第二节计量与标准化管理
----
第九章统计·审计
------
第一节统计
------
第二节审计
--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
第一节总产值·总收入
------
第二节农村产业结构变化
------
第三节农业现代化水平
------
第四节农业投资
------
第五节农业商品率
------
第六节农业经济效益
----
第二章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家庭联产承包
----
第三章农业生产力状况
------
第一节农村劳动力
------
第二节耕地·水面
------
第三节水利灌溉
------
第四节畜力·机具
------
第五节肥料·饲料·牧草·蜜源
----
第四章农技、农艺
------
第一节品种改良
------
第二节栽培技术
------
第三节耕作制度
------
第四节植物保护
----
第五章种植业
------
第一节粮食作物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六章养殖业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禽、蜂、蚕饲养
------
第三节渔业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七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种类·数量
------
第二节经济效益
------
第三节名优产品
----
第八章基地·农场
------
第一节基地
------
第二节农场
----
第九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农业生产区划
------
第二节综合农业区划
--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业用地
------
第二节树种
--------
附古树选介
------
第三节森林面积
------
第四节森林蓄积量
----
第二章山林权属·森林分布
------
第一节山林权属
------
第二节森林分布
----
第三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
------
第三节造林
------
第四节育林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病虫害及其防治
------
第二节森林防火
------
第三节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五章林业基地·林场
------
第一节林业基地
------
第二节林场
----
第六章木材采运及林产品产量
------
第一节木材采伐及林区运输
------
第二节林产品产量
--
第七篇工业
----
第一章手工业
----
第二章工业企业
------
第一节企业数量
------
第二节企业设置
------
第三节企业选介
----
第三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纺织·造纸工业
------
第二节食品工业
------
第三节采掘·建材工业
------
第四节电力工业
------
第五节机械·电器工业
------
第六节化学与日用品工业
----
第四章投资·生产·效益
------
第一节投资
------
第二节原料·设备
------
第三节产品·产量
------
第四节效益
--
第八篇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平塘·堰坝
------
第二节小型水库
------
第三节中型水库
------
第四节灌区
------
第五节水轮泵站
------
第六节防洪工程·河道治理
----
第二章水电工程
------
第一节县办电站
------
第二节区、乡办电站
------
第三节村、组、户办电站
------
第四节电网
----
第三章水利水电管理
------
第一节工程管理
------
第二节灌溉管理
------
第三节发、供、用电管理
--------
附:平江县1953~1989年水利水电建设成果统计
----
第四章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
------
第一节水土流失
------
第二节水土保持
--
第九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县城概况
------
第二节城垣·街道
------
第三节供水·排水
------
第四节照明·电讯
------
第五节环境卫生·园林绿化
------
第六节住宅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乡村建设
------
第二节集镇建设
----
第三章公共用房建设
------
第一节办公用房建设
------
第二节工商企业用房建设
------
第三节文教卫生用房建设
------
第四节房产管理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设备与技术
------
第三节设计与施工
----
第五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环境治理
--
第十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陆路交通
------
第一节民路·民桥
------
第二节公路·公路桥
----
第二章水路交通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渡口·码头
------
第三节船闸·筏道
----
第三章路道养护
------
第一节公路养护
------
第二节航道养护
----
第四章运输
------
第一节运输工具
------
第二节客运
------
第三节货运
------
第四节装卸搬运
----
第五章交通监理
------
第一节车船监理
------
第二节牌照发放
--------
附:平江县1973~1985年陆上交通事故统计
----
第六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局所
------
第二节邮政业务
------
第三节邮件投递
----
第七章电信
------
第一节电报
------
第二节电话
------
第三节传真
--
第十一篇贸易
----
第一章商业类型·商业管理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五节商业管理
----
第二章商业网点
------
第一节批发网点
------
第二节零售网点
------
第三节饮食、服务业网点
------
第四节乡、镇集市
--------
附商业企业选介
----
第三章地方产品收购
------
第一节粮、油收购
------
第二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三节地方工业(手工业)产品收购
------
第四节外贸商品收购
------
第五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商品调、存
------
第一节商品调入
------
第二节商品调出
------
第三节商品储存
----
第五章商品供应与销售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销售
------
第二节工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粮、油供应
------
第四节其它生活资料供应与销售
--
第十二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 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二章税 务
------
第一节税收体制
------
第二节税种、税率变化
------
第三节税收稽征
------
第四节税收减免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组织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款与储蓄
------
第四节信贷
------
第五节代理业务
----
第四章保险
------
第一节保险种类
------
第二节保险理赔
--
第十三篇消费
----
第一章消费习惯
------
第一节物质生活消费习惯
------
第二节文化生活消费习惯
----
第二章消费水平
------
第一节消费总额
------
第二节消费购买力
------
第三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
第四节主要生活消费品消费量
----
第三章居民消费
------
第一节居民商品消费与自给性消费
------
第二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
第四章社会消费
------
第一节社会消费额
------
第二节社会消费构成
------
第三节控制社会集团消费
卷五政治
--
第十四篇人大·政协
----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人民代表选举
------
第二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节人大常委会
--------
附县议会·参议会
----
第二章政协
------
第一节政协平江县委员会
------
第二节历届政协会议
------
第三节工作机构和主要活动
--
第十五篇政府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平江县公署
------
第二节平江县政府
------
第三节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抗日民主政府
------
第四节平江县人民政府
--------
附平江县人民政府1949~1989年直属机构设置
------
第五节基层政权机关
----
第二章人 事
------
第一节人员录用
------
第二节人员编制
------
第三节干部管理
------
第四节奖励处分
------
第五节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制度与职工工资
------
第二节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
------
第三节奖金、补贴与加班工资
------
第四节职工福利待遇
----
第四章民政
------
第一节优抚
------
第二节社会福利·救济
------
第三节扶助老根据地建设
------
第四节安置
------
第五节婚姻登记
----
第五章信访·侨务·涉外事务
------
第一节信访
------
第二节侨务
------
第三节涉外事务
--
第十六篇党派群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平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级党组织
------
第二节基层党组织
------
第三节党员
------
第四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五节党务
------
第六节纪律检查
------
第七节党的中心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平江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党员
------
第三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党务
--------
附1、三民主义青年团平江县组织
--------
附2、中统平江县组织
----
第三章其他党派
------
第一节自由党
------
第二节青年党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农会组织
------
第三节妇女组织
------
第四节青少年组织
------
第五节其他组织
--
第十七篇公安司法
----
第一章机构设置
------
第一节清末时期的司法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司法机构
------
第三节苏维埃政府时期的司法机构
------
第四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公安司法机构
----
第二章公安
------
第一节治安管理
------
第二节刑事案件侦察
------
第三节消防
------
第四节政治保卫
----
第三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监所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四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制度
------
第二节审判活动
------
第三节案件复查纠错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律实施
------
第二节法制教育
------
第三节狱政管理
------
第四节律师·公证
------
第五节民事调解
--
第十八篇军事
----
第一章军事要地·军事设施
------
第一节军事要地
------
第二节军事设施
----
第二章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
第一节清代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
第二节民国时期的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
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平江组织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地方军事机构及武装
----
第三章兵役·民兵
------
第一节兵役
------
第二节民兵
----
第四章驻军
------
第一节清兵
------
第二节南、北政府军
------
第三节国民革命军
------
第四节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八路军
------
第五节人民解放军
----
第五章重大兵事
------
第一节太平军进攻平江
------
第二节北伐平江之役
------
第三节栗山巷阻击战
------
第四节九岭阵地争夺战
------
第五节浯口保卫战
--------
附日本侵略军侵犯平江的罪行
卷六文化
--
第十九篇科技
----
第一章科技机构与队伍
------
第一节科技管理机构
------
第二节科研单位
------
第三节科技团体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学普及
------
第一节科普活动
------
第二节科技服务
------
第三节科技应用
----
第三章科技研究
------
第一节主要科技成果
------
第二节新发明
------
第三节新发现
----
第四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科技成果管理
------
第二节技术承包与协作
------
第三节专利申请与技术转让
--
第二十篇教育
----
第一章学校
------
第一节清代学校
------
第二节现代学校
----
第二章教 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三章教学
------
第一节学制
------
第二节课程设置
------
第三节课堂教学
------
第四节教学研究
------
第五节考试
------
第六节勤工俭学
------
第七节教育成果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教育行政管理
------
第二节教学管理
------
第三节教育经费
--
第二十一篇文化
----
第一章文化组织
------
第一节戏班·剧团
------
第二节文化馆、站
------
第三节图书馆、室
------
第四节电影院、队
------
第五节书店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著述创作
------
第二节民间文学艺术
----
第三章出版·广播·电视
------
第一节出版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四章文物
------
第一节历史文物
------
第二节近、现代文物
------
第三节文物保护
----
第五章档案·县志编纂
------
第一节档 案
------
第二节县志编纂
--
第二十二篇医药·卫生·体育
----
第一章医 药
------
第一节中药
------
第二节西药
------
第三节医药经营
------
第四节药政管理
----
第二章医疗单位·医务人员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务人员
----
第三章医疗技术·医疗设施
------
第一节医疗技术
------
第二节医疗设施
------
第三节非直接医疗
----
第四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卫生防疫组织
------
第二节免疫接种
------
第三节传染病管理
----
第五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幼保健组织
------
第二节接生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四节妇女病防治
----
第六章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食品·饮水卫生
------
第三节学校·厂矿卫生
----
第七章疾病防治
------
第一节地方病防治
------
第二节传染病防治
--------
附疑难特殊病例
----
第八章卫生行政管理
------
第一节医院管理
------
第二节农村卫生管理
------
第三节医疗事故管理
----
第九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机构·设施
------
第二节传统体育
------
第三节群众体育
------
第四节学校体育
------
第五节体育竞赛
--
第二十三篇风俗·方言·宗教
----
第一章社会民俗
------
第一节民风民规
------
第二节称谓
------
第三节婚丧喜庆
----
第二章生产(行业)习俗
------
第一节农业习俗
------
第二节商业习俗
------
第三节手工业习俗
------
第四节运输业习俗
------
第五节其他服务业习俗
----
第三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饮食
------
第二节服饰
------
第三节住房
------
第四节用具
----
第四章信仰民俗
------
第一节岁时节日
------
第二节迷信习俗
------
第三节禁忌
----
第五章方言归属及内部差异
------
第一节方言归属
------
第二节内部差异
----
第六章平江语系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七章地方词汇
------
第一节词汇例举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八章地方语法
------
第一节词类
------
第二节词法
------
第三节语序
----
第九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家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卷七苏区志
--
第二十四篇苏区建置沿革
----
第一章概 述
----
第二章建 置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境域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附:苏区机关驻地
--
第二十五篇苏区政治·军事
----
第一章苏区政治
------
第一节党、政、群团组织
------
第二节苏维埃政纲与决议
------
第三节重大政治活动
----
第二章苏区军事
------
第一节武装暴动
------
第二节武装组织
------
第三节军事建设
------
第四节扩红支前
----
第三章“围剿”与反“围剿”
------
第一节国民党政府对苏区的“围剿”
------
第二节苏区人民的反“围剿”
--------
附“平江惨案”及国民党政府对平江共产党组织的破坏
--
第二十六篇苏区经济·文化
----
第一章苏区经济
------
第一节苏区的经济政策
------
第二节苏区农业
------
第三节苏区工业
------
第四节苏区商业
------
第五节苏区财政
------
第六节苏区金融
----
第二章苏区文化
------
第一节苏区教育
------
第二节新闻出版
------
第三节群众文化
------
第四节卫生事业
卷八人物
--
第二十七篇人物传略
----
第一章英烈
------
黄腾鸿
------
胡轮
------
向钧
------
罗纳川
------
陈茀章
------
周仁绪六兄弟
------
邹平、侯金武、方国民
------
毛简青
------
余贲民
------
李宗白
------
赖汝樵四兄弟
------
李华英
------
邓希芝
------
高咏生
------
张警吾
------
胡筠
------
陈孟根一家六烈士
------
邓湘君
------
张金楼
------
邱训民一家三代五烈士
------
魏平
------
方维夏
------
黄启东
------
平江惨案六烈士
--------
涂正坤
--------
罗梓铭
--------
曾金声
--------
吴渊
--------
吴贺泉
--------
赵禄吟
------
酆济民
------
徐秋香
------
李淑陶
------
余本健
------
冯杏娥
------
周桂生
------
钟昌基
------
胡荣
------
凌则民
------
曾国旗
------
张文彬
------
吴光远
------
复兴山灭火十一烈士
----
第二章军界人物
------
朱德树
------
唐国华
------
余虎恩
------
欧阳煌、欧阳翰
------
黄鸾鸣
------
陈楚赟
------
凌敏刚
------
余韶
------
孔峭矾
------
王赤军
------
罗湘涛
------
徐德操
------
钟赤兵
------
吴自立
------
谢福林
------
苏振华
------
傅秋涛
------
李桂林
------
何维忠
------
邱创成
------
黄连秋
------
杨尚高
------
谢忠良
------
钟伟
------
余光文
------
甘渭汉
------
张书详
------
李梓斌
------
张令彬
------
赖毅
------
何能彬
------
舒适存
------
张平凯
------
钟期光
------
秦化龙
------
吴信泉
----
第三章政界人物
------
张岳龄
------
李元度
------
李有棻
------
李积芳
------
董纯
------
邱一涵
------
李茇
------
陈长簇
------
吴溉之
------
李六如
------
陈再励
------
黄耀南
------
杨奇清
------
徐敏
------
吴克坚
------
喻杰
------
曹瑛
----
第四章科教文卫界人物
------
钟显英
------
湛辛彝
------
苏舆
------
凌容众、李樵松
------
胡意诚
------
周勺泉
------
方克刚
------
李蕃熙
------
张健甫
------
方授楚
------
向恺然
------
方福贤
------
李航寰
------
李季
------
吴维岳
------
刘溉源
------
罗合如
------
毛节喜
------
彭泽淘
------
凌敏猷
------
李昌鄂
----
第五章农工商界人物
------
凌霞新
------
方鸣皋
----
第六章其他界别人物
------
释卧云
------
周仲平
------
李泰阶
------
余维翰兄弟
------
唐柳生
------
余洒度
------
张子谋
------
孔荷宠
------
唐炳初父子
------
黄雍
------
赖逸休
--
第二十八篇名录
----
第一章军政界人物
------
第一节清末军政界人物
------
第二节民国时期军政界人物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军政界人物
----
第二章老红军
----
第三章县籍在外科教文卫界人物
----
第四章本县近、现代职官
------
第一节清末、民国时期主要职官
------
第二节苏区地方组织负责人
------
第三节解放后的主要职官
----
第五章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一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二节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
第六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第一节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第二节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
第七章县籍在台知名人士
----
第八章侨居国外知名人士
----
第九章英烈
------
第一节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
------
第二节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
------
第三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
卷末附录
--
一、文献辑要
----
(一)明清时期文告
----
(二)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文告
----
(三)平江县政府文告
----
(四)平江县人民政府文告
--
二、杜甫墓研究资料
--
三、奇闻异事
--
四、索引
----
(一)湖南省平江县地方志丛书索引
----
(二)《平江县志》表格索引
----
(三)本届修志查阅资料索引
----
(四)本届修志提供资料单位
--
《平江县志》编纂机构·人员名录
--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