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1929-2009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1929-200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现行有关方针政策,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党的宗旨和党性,突出专业性、资料性、科学性和地方性,体现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

内容时限: 1929-2009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目录

封面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编写人员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编纂顾问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审稿人员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图片摄影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绘图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史志》编纂工作领导组
题词
-- 县委书记陈继谷题词
-- 县长朱建斌题词
图片
-- 宾川县学校分布示意图
-- 宾川县在云南省的位置
-- 宾川县城区图
-- 宾川县城区航拍图
-- 地图附图
-- 古老先民迁徙的主要口岸——金江渡口
-- 横断山区钟英乡
-- 古老先民迁徙的口岸——皮厂渡口
-- 罗溪村古人类遗址
-- 古老先民迁徙的通道——盘口箐八大湾
-- 古老先民迁徙的通道——峭房山丫口
-- 稻耕文明发源地之一——白羊村古人类遗址
-- 宾川出土的猛玛象化石
-- 白羊村人类遗址出土的碳化谷
-- 宾川出土的蜂巢化石
-- 宾川出土的鸟蛋化石
-- 宾川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各类石器
-- 平川盘口箐古人类遗址出土的石斧
-- 汉晋墓出土的花边砖
-- 汉晋墓出土的花边砖
-- 宾川考古发掘出的萂村汉晋砖墓
-- 宾川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 宾川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铜编钟
-- 灵山日出
-- 梁启超题匾
-- 享誉东南亚的佛教圣地鸡足山
-- 鸡足山灵山一会坊
-- 孙中山先生题“饮光严然”匾
-- 赵朴初先生题匾
-- 鸡足山大雄宝殿
-- 鸡足灵山寺院——大营观音寺
-- 象征富庶的谷堆山、米堆山
-- 风光秀丽的大银甸水库
-- 流经宾川的长江上游金沙江
-- 风景如画的海稍水库
-- 少年时的赵醒吾
-- 赵醒吾烈士画像
-- 革命先驱赵醒吾故里
-- 赵镕将军
-- 赵镕将军故里彩凤村
-- 李璠烈士画像
-- 李璠烈士故居
-- 曹羽
-- 李子新
-- 朱绍曾烈士
-- 张焕然烈士
-- 肖嗣荣烈士
-- 夏绍和烈士
-- 滇军将领国民党中将杨希闵
-- 滇军将领国民党中将杨如轩
-- 滇军将领国民党少将杨复光
-- 滇军将领国民党少将李正芳
-- 古镇平川
-- 滇军将领国民党少将将杨琇
-- 早期同盟会会员国民党元老丁怀瑾先生
-- 民国时期云南省富滇新银行行长云南盐运使、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李培炎先生
-- 民国时期云南省民政厅厅长财政厅厅长李培天先生
-- 国民党少将副师长韩润珍
-- 民国时期宾川著名的文人余长治(即“三庵”之一余允庵”)
-- 民国时期宾川著名的文人曹翰文(即“三庵”之一曹默庵)
-- 古镇宾居
-- 热区宝地宾川卫星遥感图
-- 宾川水稻大面积连片种植
-- 大面积种植的宾川甘蔗
-- 优质白肋烟
-- 优质葡萄连片种植
-- 优质马奶葡萄
-- 优质红堤
-- 云烟优质高产示范区
-- 宾川高产棉田
-- 大面积种植的葱蒜
-- 优质高产的香料天竺葵
-- 优质的拉乌薄壳白皮核桃
-- 大面积种植的宾川椪柑
-- 大面积种植的宾川脐橙
-- 大面积种植的宾川特产黑腰枣
-- 优质高产的宾川石榴
-- 寞川传统石榴品种薄皮石榴
-- 宾川热区水果木瓜
-- 宾川热区水果台湾梨枣
-- 宾川热区水果荔枝(妃子笑)
-- 宾川山区特产蜂糖梨
-- 宾川山区特产木瓜
-- 宾川山区特产青脆李
-- 宾川山区特产杏子
-- 共产党秘密活动中心州城现状
-- 中共宾川县工委诞生地笔山书院
-- 红军攻打宾川城老县城的标志性建筑钟鼓楼
-- 红军长征过宾川经过的南薰桥
-- 红二军团经过的晌水石拱桥
-- 红二军团经过的响水箐永福哨
-- 红军离开州城经过的九孔桥
-- 红六军团经过的吃凉水箐
-- 红二、六军团从宾川进入鹤庆的鸡坪街
-- 李蟠宣讲共产主义思想的县立高小(现州城完小)
-- 地下组织领导“4·12”暴动的宾居镇公所
-- 地下组织领导的“5·4”暴动的五星镇公所
-- 地下组织领导“5·4”暴动的平川镇公所(暴动后新政权平川临时区政府驻地,现为平川街老年活动中心)
-- 地下组织的活动地点牛井五星完小(现金牛一小)
-- 平川地下党活动的江外村小学(现为村老年活动中心)
-- 地下组织领导“5·4”暴动的云护乡公所(现底么村委会老年活动中心)
-- 平川地区地下党活动的平川中学旧址
-- 孙中山先生给丁怀瑾开发金沙江航运的复函
-- 丁怀瑾(右)在日本时与张复汉合影,并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
-- 孙怀瑾七旬手迹
-- 李瑶、李璞烈士旧居(内景)
-- 红军长征过宾川在李瑶家墙上书写的标语——打倒卖国的南京政府!
-- 红军长征过宾川时的红二、六军团将领
-- 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驻地、白庄帽村张锦文家
-- 1949年7月3日,平川区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图为临时人民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杨继勋回忆宾川县城西门图(红军主攻的州城西门)
-- 1950年2月17日,边纵七支队三十二团三营九连全体同志在宾居合影留念
-- 1950年3月20日,边纵七支队三十二团接管下关后,团部全体同志合影留念
-- 民国时期同情革命、热心教育的五星完小校长赵伯甫
-- 解放初期教师的聘书和代表当选证书
-- 上世纪50年代中苏友好宣传画
-- 五十年代宾川小学教育整改工作队
-- 炼洞学区教师整改合影
-- 六十年代初期为提高小学教师水平而办的干训班
-- 文革中红星公社(牛井)的“学代会”代表
-- 文革中红星学区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 文革时期宾川三中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毕业留影
-- 1968年宾川工农中学(宾川一中)革委会成立
-- 文革中宾川一中友展的学生党员在入党宣誓会议上
-- 宾川县幼托所(幼儿园)教师到县礼堂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 1990年赵镕将军为宾川县教育局题词
-- 1986年大营区党委率各乡领导参观陆良县群众集资办学(图为在陆良海界学校留影)
-- 1995年宾川县领导与参加州教育三干会(“普六、普九”)的各乡教办主任合影
-- 县委书记罗志明
-- 县长苏红军
-- 县委书记黄永华
-- 县长毕熊光
-- 宣传部长、政协副主席杨森
-- 人大副主任杞树仁
-- 副县长陈云昌
-- 政协副主席林正雄
-- 副县长王瑞瑜
-- 副县长刘天宇
-- 县人大副主任李红志
-- 县委常委、县妇联主任、人大副主任扬家槐(右)
-- 荣誉附图
-- 1987-2009年 教育局党组织历任领导
-- 杨鹏翥赠杨锐的冷月梅竹图
-- 杨鹏翥为《宾川县干部风采录》题词
-- 杨鹏翥赠杨锐的青松图
-- 赵如康书法
-- 张惠业书法
-- 张茂炽人物画—么梭汉子
-- 李红志隶书
-- 刘瑞儒题词
-- 1990年谢坤为《宾川教育志》题词
-- 杞正雄书法
-- 何现高书法
-- 李红志为《宾川县老干部风采录》绘的封面画
-- 张茂炽人物画—屈原
-- 王雷书法
-- 杨杰明油画《秋韵》
-- 教育局党委驻地
--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宾川第一高级中学
-- 宾川第二高级中学
-- 宾川第三高级中学
-- 宾川第四高级中学
-- 正在建设中的实训楼
-- 宾川教师进修学校教学区
-- 到沿海就业入厂的职中毕业生
-- 宾川县城镇初级中学
-- 州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 州城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塑胶跑道
-- 拉乌乡初级中学
-- 排营初级中学
-- 金牛一小
-- 宾居完小
-- 鸡足山镇九义学校
-- 扶贫搬迁点大坝子完小
-- 宾川县幼儿园
-- 金牛二小
-- 教育局党委成员
-- 教育局领导成员
-- 特邀审稿人员合影
-- 编纂成员
-- 全体审稿人员合影
-- 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路线图
-- 宾川县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宾川教育界活动示意图(1941.3-1949.12)
-- 民国时期宾川县影印地图
序言
前跋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共产主义思想在宾川的传播及影响
--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想在宾川的传播
-- 第二节 红军长征过宾川
-- 第三节 共产主义思想对宾川民主革命的影响
第二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宾川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宾川教育界的秘密活动
-- 第三节 国共产党宾川地下组织机构在学校的建立
-- 第四节 开展武装斗争 建立革命根据地
--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在教育界的组织机构沿革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宾川教育界的组织发展和建设
-- 第一节 1949年前的组织发展状况
-- 第二节 1950至1965年的组织发展状况
-- 第三节 1966至1976午的组织发展状况
-- 第四节 1977至1990年的组织发展状况
-- 第五节 1991至2000年的组织发展状况
-- 第六节 2001至2009年的组织发展状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局委员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局委员会的建立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局委员会的职责和工作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建立
--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宾川县教育局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和工作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少年先锋队组织在宾川教育界的建立及发展
-- 第一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立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发展情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和社会上所起的作用
--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建立和发展
---- 一 少先队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 二 少先队工作在学校中的作用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宾川教育工会
-- 第一节 教育工会的建立及其发展
-- 第二节 教育工会的工作
-- 第三节 女工委员会的建立和工作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宾川教育界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一节 综述
-- 第二节 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一 1950至1965年
---- 二 1966至1976年
---- 三 1977至1999年
---- 四 2000至2009年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宾川教育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建国后至文革前的宾川教育
-- 第三节 文革中的宾川教育
-- 第四节 粉碎“四人帮”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宾川教育
---- 一 教育体制和机构改革
---- 二 学制和教材
---- 三 师资队伍和教师待遇
---- 四 综合牲教育的发展
---- 五 教育教学质量
-- 第五节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宾川教育
---- 一 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进行中小学危房改造
---- 二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 三 宾川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 四 综合性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 第六节 进入新世纪后的宾川教育
---- 一 学校布局的调整、高中规模的扩大与办学条件的提高
---- 二 综合性教育进入全新时期
---- 三 继续教育的完善与统一
---- 四 从普及迈向质的飞跃
人物
-- 一 传略
---- 李瑶
---- 陈汝坤
---- 杨鹏翥
---- 洪光启
---- 杨再春
---- 赵民望
---- 张文藻
---- 肖鉴明
---- 肖灿明
---- 朱辛人
---- 张洪
---- 陈卓
---- 周若萍
---- 蒲容皋
---- 赵仕元
---- 谢坤
---- 丁槐先
---- 董发荣
---- 陈桑科
---- 王文彩
---- 杨璧
---- 田为标
---- 王尔昌
---- 王绍卿
---- 王淙元
---- 杨必孝
---- 张克明
-- 二 名录
---- 民主革命时期宾川县教师中共产党员名录
---- 民主革命时期宾川县教师中参加民主青年同盟(民青)和新民主主义军人联盟(军盟)人员名录
---- 民主革命时期宾川县教育系统中参加农抗会人员名单
---- 宾川县教育系统1950-2009年离休干部名录
---- 中共宾川县委分管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部主要领导人名录
---- 宾川县教育系统中共党组织领导人名录
---- 宾川县教育系统共产党员选为党代表、县委委员、县纪委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录
---- 宾川县教育系统党组织受县委及其以上表彰的先进单位
---- 宾川县教育系统受县委及其以上党委表彰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名录
---- 宾川县教育系统党员2009年8月以前为国家、为社会一次捐资数额500元以上人员名录
---- 从党员教师走向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人员名录
附录
-- 一 重要文件
---- 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章程
---- 云南农民反抗斗争会组织章程
---- 中共宾川县委组织部关于成立文化系统党总支委员会的批复
---- 中共宾川县委组织部关于成立文教局党支部委员会的批复
---- 中共宾川县直属机关委员会关于改选教育总支委员会的批复
---- 中共宾川县委常委关于建立县委机关等六个党委的决定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 关于县教育局党委委员的批复
-- 二 回忆录
---- 回忆宾川革命斗争
---- 上川武装起义前后
---- 入虎穴与闫德臣谈判
---- 难忘的往事
---- 宾川一中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 以学校作掩护 秘密开展地下斗争
---- 我任上川区令山分区主席的工作回忆
---- 我参加游击队的回忆
---- 我在宾川解放第二年参加教育工作
---- 我参加过宾川县山区土地改革
---- 我参加教育工作和小学教师肃反运动的回忆
---- 我参加教师整风反右运动的回忆
---- 五十年代宾川教育二、三事
---- 我参加教育工作三十八年的回忆
---- 教育局党委成立
---- 宾川教育三十年
-- 三先进事迹
---- 记冯作昌老师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