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志,求实存真,全面反映昌化镇的历史和现状,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突出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二、本志记述范围为昌化镇,含原武隆镇、武隆乡(公社)、白牛乡(公社)、昌城人民公社和石坎乡、转革乡。对原属河桥乡(人民公社)的永进、朱白二个村(生产大队)和原属龙岗乡(人民公社)的石坦、上营二个村(生产大队)的相关资料,尽可能收编入志。
出版时间:
2010年11月
目录
封面
昌化镇志
题字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昌化镇志》编 纂机构和人员名单
图片
--
2005年9月下旬,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巾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原副主任薛驹(前排中
--
1999年1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右二)一行,到昌化镇视察教育工作。
--
前来昌化镇视察的原省领导为昌化镇题词。
--
原浙江省人民政府副副省长翟翁武题词
--
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铁瑛题词
--
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词
--
2004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临安·昌化山核桃节 开幕式,全围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
--
2008年1月30日,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中)到昌化镇视察.尉问昌化水丈站工作人员。
--
2006年10月10日,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中)在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右一)、市长王宏(左二)和镇
--
2005年9月24日,昌化镇政府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昌化山核桃新产品展销会,浙江省农办主任王良仟(左六
--
2006年10月13日,浙汀省林业厅副厅长邢最荣(中),省林业厅产业办公室主任朱云杰(左六)、杭州市
--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徐鸿道在第三届中国临安·昌化山核桃节 开幕式上致词。
--
2007年9月18日,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于辉达(左一),在临安市委书记邵毅(中)陪同下,到昌化镇视察
--
1999年10月17日,浙江省义物局局长鲍贤伦(左)与中共临安市委书记张建华为秀峰塔修缮竣上揭碑。
--
2008年9月10日,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前中)到昌化镇视察工作。
--
2009年6月28日,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奥岩(左二).浙汀省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公室主任陈
--
1989年11日,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毛昭晰(前右二)在临安县文化局长王建华(右一)陪同下,到昌化调研文
--
1987年5月,曾任中共昌化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离休干部相聚昌化镇,与昌化镇新老领导合影(前排
--
2007年8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之际,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到昌化镇朱白村石坦自然村看
--
2005年9月3H晚,昌化镇突遭千年一遇的特大自然灾害。翌日,中共临安市委书记王坚(右二),市委常委
--
2008年9月,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中),带领杭州华通精工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经建(右)赴瑞士钟表
--
2008年10月,中共临安市委书记邵毅(序一)在市教育局领导陪同下,到昌化职业高级中学调研校企合作职
--
1993年5月,中共临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庄鸿章 (右四)一行,在昌化镇委书记谢学南、镇长翁东潮陪同下
--
2005年4月,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建生(右二),带领浙汀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单新平(左
--
2009年春节 期间,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土宏(前左三),在市教育局局长吴云海(右二)、昌化镇镇
--
昌化镇
--
修缮后的南屏塔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新崛起的昌化镇西城区
--
拓宽改造后的东大街夜景
--
新辟文昌路
--
拓宽改造后的唐昌街
--
昌化大桥雄姿
--
新城丽景化园阳商住楼一角
--
南屏山公园东坡亭
--
城镇防洪堤
--
省级森林公园南屏山公园
--
修缮后的秀峰塔
--
至今尚存的白牛桥老街
--
城管执法大队昌化中队
--
几龙村党支部、村娄会召开全村党员干部会议,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临安市政协副主席翁东潮和昌化镇党政
--
九龙村民居群一角
--
双塔村社区服务中心
--
硬化、绿化、亮化的通村公路(摄于石铺村)
--
联盟村民居群一角
--
粮食生产基地朱穴村半葛畈
--
白牛村朱德生养猪场一角
--
三星农业园区蔬菜基地
--
干库保安工程之一水南逍遥坞水库
--
百库脱险工程之一朱白佛子岭山塘
--
朱穴村优质高产水果
--
山核桃丰收在望
--
朱白村右坦庵里古树名木保护群
--
白牛枫树岭头
--
朱白村石坦庵里省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
用材林基地
--
毛竹林基地
--
笋干竹示范基地
--
山核桃基地
--
1974年迁址新建的昌化汽车站
--
四通八达的昌化镇公路交通
--
山区公路
--
杭徽高速昌化镇出入口处
--
2008年竣工的昌文公路大桥
--
清光绪二斗叭年(1902)审建的久安桥(俗名七型桥、临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
民国六年( 1917)重建的白牛桥(临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
2008年改建的平葛大桥
--
昌化镇工业功能区
--
武隆水电站
--
新剑精密制品有限公司
--
华通精工器件有限公司
--
冶金设备成套制造有限公司
--
采丰门业有限公司
--
昌化镇污水处理厂
--
红桃家私产品陈列
--
远丰食晶有限公司
--
昌化自来水厂一角
--
昌化国石文化城
--
三江购物中心昌化商场
--
昌化家美趟市在营业中
--
绿城大酒店
--
前卫大酒店餐厅一角
--
一年一度的昌化小商品展销会
--
天上宾馆
--
昌化鸡血石工艺品和印章
--
昌化山核桃在杭州武林广场展销
--
新建桃园山夜景
--
昌化土特产商品
--
农贸市场一角
--
2003年迁建的昌化镇中学
--
2001年改建的临安市属昌化中学
--
1994年新建的临安市属昌化职业高级中学
--
昌化镇第一小学
--
2003年新设的昌化镇第二小学
--
吕化镇第三小学
--
为昌化镇培植艺术花朵的天目艺校
--
昌化镇中心幼儿园
--
昌化镇成人义化技术学校在上课
--
临安老年大学昌化分校的学员,老有所学,认真听课
--
东街村南狮队每年元宵节 期间均上街表演
--
联盟村龙鼓队在2010年临安市元宵灯会上表演
--
“临安龙凳”(九龙村舞龙队)在浙江省十一届广场文化艺术节 龙舞大赛中表演获得银奖
--
昌化镇城镇老年协会举办文艺演唱会
--
2007年9月29日,昌化镇由水南村承办水灯节 。图为水灯在昌化溪上漂流
--
由中老年越剧爱好者自发组建的昌化镇群音越剧团在西街村演出《血手印》
--
白牛村女子铜管乐队在镇老年大学成立十周年庆典上演奏
--
全国著名歌唱家蒋大为、程琳在中国临安·昌化山核桃节文艺晚会上登台演唱
--
昌化镇中学图书窒一角
--
昌化广播电视站
--
昌化镇综合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昌化镇卫生院
--
临安市属吕化人民医院
--
临安市属昌化中医骨伤科医院
--
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
--
昌化全镇自然村均设有垃圾房,建置村设垃圾中转站
--
环卫工人在街道清理垃圾
--
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昌化镇四届乒乓球赛场上比赛
--
图为镇第二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各村运动员入场
--
昌化镇中学第29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
--
镇青年篮球爱好者在昌化职业高中体育馆进行篮球比赛
--
老年门球运动员在镇老年门球场进行竞赛
--
应征青年光荣入伍
--
民兵军事训练
--
人民解放军驻镇部队在“9-3”特大灾害中,为当地群众抢险救灾
--
昌化镇敬老院
--
杭州市级示范点——石铺村石坎生态公墓
--
“9-3”特火灾害重灾区之一的后葛村受灾场面
--
2005年9月3日,昌化镇突遇特大自然灾害后,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抗灾救灾动员会,临安市副市长翁东潮
--
“9-3”灾害袭来时,后营村村民在冒雨抢险
--
“9-3”灾后重建的渡溪两岸堤坝
--
昌化供电剖门在“9-3”特大灾害后,立即组织职工进行灾区电力设备的抢修上作,尽早恢复通电。
--
后葛村“9-3”灾后重建新区一角
--
中共昌化镇委、镇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
昌化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十2007年1月15日在镇会议中心召开,临安市政协副主席楼沛明(
--
中共昌化镇委员会书记周军主持镇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开幕式
--
中共昌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根龙在镇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
昌化镇人大主席陈卫半在镇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作人大工作报告
--
昌化镇本届领导班子成员合影
--
昌化镇获全国、浙江省、杭州市和临安市的部分奖状、奖牌
--
昌化镇政区图
--
昌化镇城区图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编首
--
概述
--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地貌水系
----
第一节 地质构造与矿藏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二章 气候土壤植被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土壤
----
第三节 植被
--
第三章 主要动植物
----
第一节 动物类型
----
第二节 植物类型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重大自然灾害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重大自然灾害
----
第三节 特大自然灾害
第二编 建置
--
第一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昌化县治
----
第二节 昌化镇
----
第三节 乡镇(公社)
--
第二章 建制村 自然村沿革
----
第一节 建制村
----
第二节 自然村
第三编 政党政权群众团体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第二节 乡镇(公社)党员代表大会制度
----
第三节 各时期党委工作重点
----
第四节 中共昌化镇委工作机构与职责
----
第五节 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
第六节 民国时期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团地方组织
--
第二章 政权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建制村行政领导
----
第四节 民国时期乡、保、甲制度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农会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老年人组织
第四编 农业 林业
--
第一章 农村体制和生产资料
----
第一节 农村体制演变
----
第二节 耕地
----
第三节 水利设施
----
第四节 农业生产工具
--
第二章 粮油生产
----
第一节 水稻
----
第二节 小麦
----
第三节 玉米
----
第四节 薯类
----
第五节 油料
--
第三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其他养殖
----
第四节 养殖业基地
--
第四章 蔬果生产
----
第一节 蔬菜
----
第二节 水果
----
第三节 蔬果生产基地
--
第五章 农业服务部门
----
第一节 农业资料与农业机械服务
----
第二节 农业科技推广
--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体制与管理
----
第二节 林业资源
----
第三节 造林育林
----
第四节 森林灾害
----
第五节 木材生产
----
第六节 林场
----
第七节 林业生产大户
----
第八节 公益生态林
--
第七章 农林特产
----
第一节 应用类特产
----
第二节 食用类特产
----
第三节 野生蔬果
----
第四节 野生名贵药材
第五编 工业
--
第一章 个体手工业
----
第一节 手工作坊
----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章 乡<镇)村工业
----
第一节 乡村工业发展及变革
----
第二节 主要乡村企业
--
第三章 国有和市(县)属集体企业
----
第一节 省、杭州市属企业
----
第二节 市(县)属企业
----
第三节 市(县)属集体工企业
--
第四章 民营企业
----
第一节 企业选介
----
第二节 特色产业
----
第三节 科技创新成果
----
第四节 工业功能区
----
第五节 工业产值
--
第五章 劳动保障
----
第一节 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就业与培训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四节 劳动争议调解
----
第五节 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
第六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水路
----
第三节 桥渡古道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交通运输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七编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四节 合作社商业
--
第二章 城镇商业和集市贸易
----
第一节 清至民国时期商市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与商品展销
--
第三章 商业布局
----
第一节 超级市场
----
第二节 农贸市场
----
第三节 中小型批发零售商店
----
第四节 住宿与餐饮服务
--
第四章 特色商品
----
第一节 商品与商场
----
第二节 小吃与副食
--
第五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粮食征购
----
第二节 粮食市场
----
第三节 粮食分配与供应
----
第四节 饲料供应
----
第五节 粮食票证和户粮管理
----
第六节 油脂购销
----
第七节 粮油管理机构
第八编 财政金融工商管理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村级财务
----
第四节 税收
----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第二节 社会保险
----
第三节 货币
----
第四节 存款贷款
--
第三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商业管理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工商和市场管理
第九编 教育
--
第一章 私塾义学书院县学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义学与社学
----
第三节 书院
----
第四节 县学
----
第五节 科举取士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学校
----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
----
第三节 艺术学校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第四节 成人学校
--
第五章 教学与科研
----
第一节 教学实践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任用
----
第二节 教师学历与职称
第十编 文化 新闻
--
第一章 文艺
----
第一节 群众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民间文艺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民间文艺收集整理
----
第五节 戏剧
----
第六节 电影
----
第七节 图书
----
第八节 节 庆文化
----
第九节 古迹
----
第十节 旅游胜景
--
第二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第十一编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卫生
----
第一节 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卫生防疫
----
第四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五节 环境卫生
----
第六节 食品与饮水卫生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第十二编 人口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与演变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结构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晚婚晚育
----
第三节 节 育绝育
----
第四节 少生优生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经济收入
----
第二节 消费开支
----
第三节 生活品质
第十三编 镇村建设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昌化古城
----
第二节 旧城改造
----
第三节 城镇规划和建设
----
第四节 城镇管理
--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农村旧貌改造
----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规划
----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第十四编 公安 司法 民政
--
第一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驻镇机构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及惩治罪犯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拥军支前
----
第二节 优待抚恤
----
第三节 扶贫救灾
----
第四节 移民安置
----
第五节 社会福利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第十五编 军事
--
第一章 建制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武装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兵役制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兵役制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人民防空
--
第四章 驻军
----
第一节 宋至清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五章 兵事
----
第一节 古代兵事
----
第二节 近现代兵事
第十六编 民间风俗
--
第一章 生活习俗
----
第一节 服装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住宅
----
第四节 用具
--
第二章 生产习俗
----
第一节 田事
----
第二节 山作
----
第三节 饲养
----
第四节 狩猎
----
第五节 起屋上梁
--
第三章 节庆 礼仪 习俗
----
第一节 岁时节令
----
第二节 婚嫁
----
第三节 生育
----
第四节 寿庆
----
第五节 丧事
----
第六节 结交
--
第四章 宗族
----
第一节 族房
----
第二节 宗谱
----
第三节 宗祠
--
第五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第十七编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与词汇
----
第一节 声韵调
----
第二节 词汇
--
第二章 俚谚
----
第一节 俚语
----
第二节 惯用语
----
第三节 谚语
第十八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古代
------
罗隐
------
帅宝
------
余敏
------
章金榜
------
徐中炜
------
王正培
------
章镗
------
许起凤
------
余有庠
------
余彝善
------
潘应鹏
----
第二节 当代
------
方殿华
------
董中生
------
郑昌明
------
陈玉林
------
李培山
------
姜智畅
------
余式麟
------
王景明
------
童冠模
------
江小苟
------
黄玉金
------
许安仙
------
徐向阳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英烈名录
------
柳家华
------
姚世虎
------
方秀根
------
余志豪
------
许遵华
------
余德振
------
许云坤
------
余江龙
------
施树木
------
陆莲英
------
叶芸芸
------
汪建飞
------
帅棋
----
第二节 知名人物录
------
军政界
--------
郑大洪
--------
郑昌言
--------
胡柏水
--------
黄松高
--------
余学勤
--------
童军
--------
余祖辉
--------
余柏根
--------
严萍英
--------
陈跃芳
--------
喻福明
--------
郑建军
--------
傅宪华
--------
黄菊火
--------
暨军民
--------
胡燕
--------
周振飞
--------
凌豪
--------
汤岩
--------
叶新
--------
方元祥
--------
徐桂卿
--------
白金玉
--------
郭荣华
--------
陈经建
--------
喻福华
--------
李潮水
--------
喻福鹏
--------
楼建立
--------
刘为明
--------
赵逸平
--------
孙浩
--------
詹志杰
--------
潘龙飞
--------
苏志红
--------
孙卫东
--------
童德乐
--------
方若莹
--------
程江峰
--------
王健
--------
周航滨
--------
叶亚兴
--------
阮耀平
--------
方旭东
--------
黄伟
--------
郑建超
--------
潘晨松
--------
汪晓明
--------
郑鸣芳
--------
刘军
--------
王俊
--------
徐一梁
--------
朱天生
--------
童骏
--------
帅沁芬
--------
潘晓燕
--------
陈琳
--------
华晶
--------
王静
--------
方芳
------
教育 文化 卫生界
--------
郑行健
--------
凌集义
--------
何育民
--------
程小戎
--------
陈治平
--------
沈水仙
--------
钱雅玲
--------
丁昌明
--------
汪建林
--------
姜丽芬
--------
胡新根
--------
徐玉武
--------
余新忠
--------
陆健
--------
方刚
--------
李昌
--------
江军
--------
俞雄飞
--------
蓝蕾
--------
苏晓芸
--------
姜幸群
--------
童晓晖
--------
周礼
--------
真大成
--------
许晓军
--------
周慧颖
--------
王波
--------
郑晓乐
--------
黄初冬
--------
郑杰政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先进模范人物表
----
第二节 境内高级技术职称人物表
丛录
--
一、文献选辑
--
二、碑记选
--
三、古今吟咏选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