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潞西市经济综合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潞西综合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二、本志是潞西市第一部经济综合专志,上限追溯到有信史记载为发端,下限至2005年末,对有些连续性强的计划和规划则越限下延。三、本志详今略古、实事求是,述而不论,力求资料性、真实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目录
封面
潞西市经济综合志
《潞西市经济综合志》编纂领导小组
提供资料(图片)的单位和个人
题词
--
中共德宏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柳五三 题词
--
德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刀承福 题词
--
中共潞西市委书记赵镇康 题词
--
中共潞西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蔡四宏 题词
图片
--
潞西市行政区划图
--
潞西城市总体规划
--
198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芒市镇视察
--
1985年,胡耀邦总书记与潞西群众亲切交谈
--
2003年,国家发改委领导视察潞西轩岗团莲新村
--
2003年1月,国家民委副主任牟本理(右一)在潞西市轩岗乡调研山区经济发展状况
--
2005年7月,省委书记白恩培(右二)到潞西市戒毒所调研禁毒防艾工作
--
2004年11月,省委副书记王学仁(左一)、副省长孔垂柱(左三)到潞西市宏天公司咖啡种植基地调研亚热
--
2002年,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孙敏(右三)到潞西检查项目实施情况
--
1989年,潞西县县长刀导孔(左二)陪同省长和志强(右三)看望三台山处东瓜小学师生
--
2003年,云南省发改委领导在西山乡月亮湾视察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
潞西县委老一届领导班子在集体研究芒市总体规划
--
潞西市委书记赵镇康(右一)、副市长李正环(左二)与省发改委地区处处长李金泽(右二)现场研究正在实施的
--
2004年,潞西市委书记王兴明(左二)、市长克明亮(右一)视察潞西南改新村易地搬迁项目
--
2003年,德宏州委常委、副州长柳五三在工程咨询中心挂牌仪式上致词
--
德宏州发改委主任刀承福(右一)、副主任李兴光(右二)到潞西市发改局指导工作
--
德宏州发改委主任刀承福(左一)到项目基地实地进行指导工作
--
2003年,德宏州委常委、副州长柳五三(左一)、德宏州发改委主任刀承福(左二)调研潞西药品市场
--
国债项目的实施使德昂族村民用上了沼气
--
潞西市中山乡三河新村易地搬迁村道路建设工程
--
兴边富民示范工程——潞西市三台山农贸市场
--
潞西市轩岗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团莲新村
--
新建成的勐板河水库
--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项目——月亮湾新村
--
边境民族乡建设项目潞西市勐戛杨家场乡村公路
--
农业灌溉蓄水池
--
东山弄丘农业灌溉取水坝
--
芒市立交桥
--
芒市花园小区
--
芒市会堂
--
芒市中缅友谊纪念馆
--
芒市城远景一角
--
芒市华丰商业城
--
芒市四小教学楼
--
国债资金建设的潞西市疾控中心
--
垃圾处理场
--
污水处理厂一角
--
奶水牛养殖场一角
--
生态养殖的黄牛
--
九十年代引进的太湖猪
--
规模化养鸡场
--
水产养殖
--
芒市大牲畜批发交易市场一角
--
柚子
--
水果番茄
--
柑橘
--
西瓜
--
亚热带果品——西甜瓜产业基地
--
优质稻“遮放”贡米产业化基地
--
优质“双高”甘蔗产业化基地
--
茶叶种植基地
--
石斛种植基地
--
马铃薯种植基地
--
德宏小粒咖啡产业化基地
--
小粒咖啡
--
竹资源产业基地
--
甜脆玉米
--
引种的日本南瓜
--
香料烟长势喜人
--
香料烟
--
泰华牛肉干
--
特色贡米酒
--
遮放贡米系列
--
水牛奶乳制品
--
澳洲坚果
--
后谷咖啡
--
勐巴娜品牌茶叶
--
勐巴娜茶
--
白糖生产线一角
--
招商引资的外资企业“永利发箱用底板厂”生产车间一角
--
红园堂制药厂生产的百乐钙
--
全州规模最大的奥环水泥厂
--
传统民族工艺品手工制作
--
自主创新的民族工艺品
--
1991年,潞西县金矿堆金试验厂首批黄金产品
--
盛酒竹筒系列
--
合质中国初制金
--
价格法规宣传
--
奶制品市场检查
--
1988年,在芒市农贸市场召开伪劣食品和不合格商品现场销毁大会
--
药品市场监管
--
粮食收购现场一角
--
勐戛镇杨家场的乡村医生在为傈僳族群众看病
--
江东乡高埂田的阿昌族群众在科学种植烤烟
--
澳大利亚专家向当地群众传授欧盟奶水牛受精技术
--
德国小麦专家(左二)到潞西了解小麦种植情况
--
发改局局长岳太科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
市发改局一、二级班子
--
八十年代末计划经济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2005年市发改局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
2004年市发改局综合楼落成
--
发改局干部职工参加军训
--
潞西市投资公司挂牌成立,副州长(左)刘绍鸿和副市长宋光明(右)为公司挂牌
--
2002年由潞西市发改局主办的全省第一次易地搬迁培训会现场
--
2005年3月29日,中共潞西市委、市人民政府在芒市召开全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图为会场全景
--
2005年,潞西市兴边富民工程启动
--
经济综合志编撰人员合影
--
《潞西市经济综合志》终审会议会场
--
潞西市常务副市长郭山(前排左三)和终审会人员合影
--
1972年,潞西县农业学大寨考察团在山西大寨合影
--
七十年代末农村架设有线广播
--
1978年,农村实行田间插牌定分
--
1984年,潞西县商业局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会议合影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一 地质地貌
----
二 土地面积
----
三 土壤
--
第二节 水利资源
----
一 地表水与水能
----
二 地下水
--
第三节 气候资源
----
一 气候分类
----
二 光照
----
三 热量
----
四 降雨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一 植物
----
二 动物
--
第五节 非生物资源
----
一 矿产资源
----
二 地热资源
--
第六节 社会资源
----
一 人口
----
二 劳动力
----
三 少数民族
--
第七节 旅游文化资源
----
一 资源概况
----
二 13个主要景区景点介绍
第二章 土司山官时期的经济制度
--
第一节 土司领主经济
----
一 土司经济
----
二 领主制的地租形式
--
第二节 山官经济
--
第三节 汉族聚居区经济
第三章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第一节 民主改革
----
一 缓冲土地改革
----
二 和平协商土地改革
----
三 直过区直接过渡
--
第二节 建立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
一 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
----
二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一 个体手工业改造
----
二 私营商业改造
--
第四节 国营农场
----
一 芒市华侨农场
----
二 国营遮放农场
--
第五节 商业和财税金融
----
一 商业
----
二 财政
----
三 税务
----
四 金融
--
第六节 交通邮电
----
一 道路
----
二 运输
----
三 邮政
----
四 电讯
第四章 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水平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一 中华民国与民国前土地所有制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潞西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产业结构
----
一 产业结构变化
----
二 农业产业结构
----
三 工业产业结构
--
第三节 投资结构
----
一 按所有制分投资结构
----
二 按投资类型分投资结构
----
三 按行业分投资结构
--
第四节 农业生产水平
----
一 改善生产条件
----
二 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促进生产发展
----
三 开展科学试验研究
--
第五节 综合农业区划与国土整治
----
一 农业资源调查
----
二 农业生产现状
----
三 综合农业分区
----
四 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
----
五 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经济管理(一)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一 计划物资管理
----
二 商业计划管理
----
三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四 建筑市场管理
----
五 石油计划管理
----
六 其它计划管理
--
第二节 投资管理
----
一 投资环境
----
二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
三 固定资产建设投资
----
四 重点建设工程
--
第三节 项目管理
----
一 项目储备
----
二 项目审批申报
----
三 以工代赈
----
四 兴边富民工程
----
五 异地扶贫搬迁
----
六 招商引资
----
七 项目检查监督
----
八 工程咨询中心
--
第四节 国民经济动员
第六章 经济管理(二)
--
第一节 统计管理
----
一 统计机构与职能
----
二 统计核算
----
三 统计标准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一 机构
----
二 个体私营管理
----
三 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
四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五 市场建设
----
六 违法违章查处
----
七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三节 边境贸易
----
一 边民互市
----
二 边境小额贸易
----
三 边境经济贸易管理
----
四 管理机构
--
第四节 经济技术协作管理
----
一 机构职能和任务
----
二 对口支援与技术合作
----
三 周边区域经济合作与物资交换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物价管理
----
一 市场管理
----
二 稳定粮价
----
三 冻结物价推迟调整
--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物价管理
----
一 物价管理改革
----
二 控制物价上涨
----
三 收费许可证管理
----
四 建立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
----
五 价格认证
----
六 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
----
七 物价监督检查
第八章 国民经济计划编制与执行情况
--
简述
--
第一节 年度计划编制执行
--
第二节 五年计划编制执行
----
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三节 中长期计划编制执行
----
一 已经实施和正在实施的规划
----
二 已经编制即将实施的规划
第九章 经济体制改革
--
简述
--
第一节 农村改革
----
一 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 改革人民公社、区、乡体制
----
三 发展多种经营
----
四 林业“三定”“两山”
----
五 农村税费改革
----
六 发展乡镇企业
--
第二节 工业改革
----
一 积极探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二 企业脱困与改制
--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
----
一 粮食改革
----
二 商业改革
--
第四节 配套改革
----
一 计划改革
----
二 投资体制改革
----
三 物资改革
----
四 财税改革
----
五 金融改革
----
六 科技教育改革
--
第五节 职称改革
----
一 事业单位职改工作
----
二 企业职改工作
----
三 首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复查清理工作
----
四 职改的后续工作
第十章 工业企业
--
第一节 工业企业概述
----
一 工业发展沿革
----
二 城镇集体工业发展沿革
----
三 工业优质产品
--
第二节 工业行业
----
一 电力
----
二 机械
----
三 建材
----
四 制茶
----
五 矿业
----
六 煤碳
----
七 制糖
----
八 食品
--
第三节 市属企业变更
----
一 解散终止企业
----
二 新组建高新企业
----
三 改制重组企业
----
四 改制兼并企业
----
五 存续企业
第十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
一 1978年12月前
----
二 1978年12月后
--
第二节 消费结构变化
----
一 1978年12月前
----
二 1978年12月后
--
第三节 社会保障
----
一 基本医疗保险
----
二 养老保险
----
三 最低生活保障
----
四 救济、救灾
第十二章 机构沿革及队伍建设
--
第一节 机构及职能
----
一 局级机构
----
二 股室机构与职能
--
第二节 机关制度队伍建设
----
一 制度建设
----
二 学历教育与业务培训
----
三 扶贫、村建、禁毒防艾
----
四 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第三节 党群组织
----
一 中共发改局支部
----
二 群众团体组织
附录
--
附录一 潞西市(县)域经济和和社会发展规划
--
附录二 潞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2006~2010年)
--
附录三 中共潞西市委潞西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开放加速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的规定(2004年5月27日)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