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通志 凉州卷

武威通志 凉州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凉州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6

目录

封面
武威通志 凉州卷
武威通志编委会
凉州卷编纂人员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综合
-- 第一节 自然环境
---- 一、地理位置
---- 二、地形地貌
------ 凉州城区
------ 雪山河流
------ 祁连山脉
------ 莲花山金顶塔
------ 腾格里沙漠
---- 三、地质
------ 丹阳广场
------ 山区农田
---- 四、土壤
------ 天然森带
------ 沙海之舟
---- 五、植被类型
------ 山药牧场
------ 沙生植被
-- 第二节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广场夜景
------ 火车站广场
---- 二、气象资源
------ 海藏公园
------ 黄羊水库
------ 冬日雪景
------ 沙暴侵害
------ 治沙
---- 三、水资源
------ 海藏湖
---- 四、植物资源
---- 五、动物资源
------ 赛加羚羊
---- 六、矿产资源
-- 第三节 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雹灾
---- 三、霜冻灾
---- 四、风灾
---- 五、水灾
------ 南营水库
---- 六、病虫害
---- 七、地震
-- 第四节 建置沿革
---- 一、历史变迁
------ 雷台汉墓
---- 二、行政区划
-- 第五节 城乡建设
---- 一、机构
------ 南城门楼
---- 二、古城变迁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城区概貌
---- 四、城市现状
---- 五、市政设施
------ 有序的城市交通
---- 六、集镇建设
---- 七、小康村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一、机构
---- 二、水质污染监测与防治
---- 三、大气污染监测与防治
---- 四、噪音污染监测与防治
----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治理
第二章 经济
-- 第一节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变革
---- 一、封建土地
---- 二、社会主义改造
---- 三、农村承包
---- 四、企业改制
-- 第二节 计划 统计 审计 物价
---- 一、计划
---- 二、统计
---- 三、审计
---- 四、物价
--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 一、机构
---- 二、历代集市
---- 三、市场管理
---- 四、注册登记
---- 五、合同
---- 六、商标
---- 七、广告
--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
---- 一、机构
---- 二、标准化管理
---- 三、质量监督
---- 四、计量检测
---- 五、特种设备监管
-- 第五节 土地管理
---- 一、机构
---- 二、地籍管理
---- 三、土地普查
---- 四、土地征用
-- 第六节 农业
---- 一、种植业
---- 二、农机
---- 三、林业
---- 四、畜牧
---- 五、乡镇企业
-- 第七节 水利 电力
---- 一、水利机构
---- 二、水利工程
---- 三、农田水利
---- 四、抗旱防汛
---- 五、电力机构
---- 六、电力生产
---- 七、电网建设
---- 八、电网分布
---- 九、农电建设
-- 第八节 工业
---- 一、机构
---- 二、建材业
---- 三、化学工业
---- 四、纺织业
---- 五、食品加工与酿造业
---- 六、造纸印刷业
---- 七、皮革缝纫
---- 八、采矿
---- 九、电力工业
---- 十、医药工业
---- 十一、机械工业
-- 第九节 建筑业与房地产
---- 一、建筑业
---- 二、房地产开发
-- 第十节 交通运输
---- 一、道路
---- 二、公路
---- 三、铁路
---- 四、桥涵
---- 五、运输
-- 第十一节 邮政通讯
---- 一、机构
---- 二、邮政
---- 三、有线通讯
---- 四、无线通讯
-- 第十二节 商贸供销
---- 一、商业经营
---- 二、供销合作
---- 三、物资经营
---- 四、对外经贸
---- 五、粮油经营
-- 第十三节 财税金融
---- 一、财政
---- 二、税务
---- 三、金融
---- 四、保险
第三章 政治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
---- 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四、中国民主同盟
---- 五、中国民主建国会
---- 六、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七、九三学社
---- 八、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二节 地方国家权力机构
---- 一、机构
---- 二、会议
---- 三、基层国家权力机构
-- 第三节 地方行政机构
---- 一、历代地方行政机构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凉州区(市、县)地方行政机构
---- 三、基层地方行政机构
-- 第四节 政协凉州区(市、县)委员会
---- 一、机构
---- 二、会议
-- 第五节 群众团体
---- 一、工会
----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三、妇女联合会
---- 四、工商业联合会
---- 五、中国少年先锋队
---- 六、科学技术协会
---- 七、残疾人联合会
---- 八、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六节 政法
---- 一、公安
---- 二、检察
---- 三、审判
---- 四、司法行政
-- 第七节 军事
---- 一、机构
---- 二、驻军
---- 三、地方武装
---- 四、兵役制度
---- 五、历代战事
第四章 文化
-- 第一节 教育
---- 一、机构
---- 二、体制
---- 三、学校
---- 四、教师
---- 五、教学研究
---- 六、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文化艺术
---- 一、机构
---- 二、民间文艺
---- 三、民间工艺
---- 四、曲艺 戏剧
---- 五、文学创作
---- 六、美术
---- 七、书法
---- 八、图书
---- 九、档案
-- 第三节 广播 电视 报纸 网络
---- 一、广播、电视
---- 二、报纸
---- 三、网络
-- 第四节 科学技术
---- 一、机构
---- 二、科技队伍
---- 三、科技成果
---- 四、群众科技活动
-- 第五节 文物
---- 一、机构
---- 二、古遗址
---- 三、石窟寺
---- 四、古碑刻
---- 五、古建筑
---- 六、古墓葬
---- 七、馆藏重要文物
-- 第六节 旅游与外事侨务
---- 一、旅游
---- 二、外事、侨务
-- 第七节 卫生 医药
---- 一、医疗机构
---- 二、卫生防疫
---- 三、地方病防治
---- 四、妇幼保健
---- 五、肿瘤防治研究
---- 六、医学发展
---- 七、医药经营
---- 八、中药资源
-- 第八节 体育
---- 一、机构
---- 二、社会体育
---- 三、竞技体育
第五章 社会
-- 第一节 民族
---- 一、古代
---- 二、当代
-- 第二节 人口
---- 一、变迁
---- 二、总量
---- 三、分布
---- 四、构成
---- 五、计划生育
-- 第三节 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伊斯兰教
---- 四、天主教
---- 五、基督教
-- 第四节 民政
---- 一、机构
---- 二、优待抚恤
---- 三、边界区划
---- 四、地名管理
---- 五、民间组织
---- 六、基层政权
---- 七、老龄工作
---- 八、救灾救济
-- 第五节 社会保障
---- 一、机构
---- 二、职工
---- 三、就业
---- 四、劳务
---- 五、仲裁
---- 六、安全
---- 七、养老
-- 第六节 人事
---- 一、机构
---- 二、编制
---- 三、工资
---- 四、人才管理
---- 五、军转干部
---- 六、公务员管理
---- 七、职称评定
---- 八、干部录用
---- 九、大中专学生分配
-- 第七节 社会生活
---- 一、饮食
---- 二、服装
---- 三、居住
---- 四、婚姻
-- 第八节 风情习俗
---- 一、节庆
---- 二、禁忌
---- 三、其他
-- 第九节 方言词汇
---- 一、方言语音
---- 二、词汇
---- 三、谚语
---- 四、歇后语
-- 第十节 名优特产
编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