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志

玉门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玉门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1年03月

目录

封面
玉门市志
玉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玉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员
《玉门市志》编纂人员
版权页
图片
-- 玉门市行政区划图
-- 玉门市地势图
-- 玉门地貌卫星照片
-- 玉门市市区平面图
-- 朱德(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视察玉门
-- 朱德视察玉门时的题诗
-- 祁连雪峰
-- 干海子鸟类自然保护区
-- 石油河
-- 妖魔山
-- 高原植物
-- 沙漠红柳
-- 炼油厂一角
-- 玉门市区夜景
-- 玉门市区的雾淞
-- 玉门市区街景
-- 油城公园
-- 石油工人雕像
-- 孙健初纪念碑
-- 石油勘探
-- 石油河畔的老君庙
-- 玉门市油井水泥厂
-- 国营八○三厂内景
-- 玉门市化工厂一角
-- 玉门宾馆
-- 市区北坪百货楼
-- 通讯大楼
-- 石油工人文化宫
-- 儿童游乐场
-- 玉门东镇铁路园林
-- 玉门电视台
-- 玉门市第二中学教学楼
-- 石油管理局职工医院内科住院部
-- 玉门市招待所
-- 农家新居
-- 玉门社火(左)
-- 收割(右)
-- 牧羊(左)
-- 牧马(右)
-- 花海乡水渠(左)
-- 柳河乡白杨林带(右)
-- 赤峡水库(左)
-- 苹果园(右)
-- 啤酒花(左)
-- 玉门西瓜(右)
-- 玉门产白皮脆瓜(左)
-- 养鸡场(右)
-- 骟马城遗址
-- 吾艾斯墓
-- 红山古塔
-- 40年代的老君庙
-- 40年代的土油池
-- 延长油田支援玉门的顿钻
-- 40年代的炼油厂
-- 40年代的油矿检查站(上左)
-- 欢送支援外地油田的玉门人(上右)
-- 欢庆玉门油矿解放(中)
-- 玉门石油东运(玉门南火车站)(下)
-- 昌马下窖石窟壁画
-- 花海汉筒
-- 昌马岩画
-- 清代石碑局部
-- 清代石碑
-- 火烧沟文物——权杖铜饰
-- 火烧沟文物——陶埙
-- 火烧沟文物——鹰壶
-- 火烧沟文物——三狗罐
-- 篆刻 作者 颜佛鲁
-- 书法家刘平现场表演巨笔书法
-- 书法 作者 王荣槐
-- 硬笔书法 作者 郎吉华
-- 民间工艺品
-- 中国画《碧湖芳草》作者张朝东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行政建置志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宣统元年区划
---- 第二节 民国区划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区划
自然地理志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构造发展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矿产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形
---- 第二节 山
---- 第三节 绿洲、戈壁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四季气候和二十四节气
---- 第二节 光照
---- 第三节 温度
---- 第四节 降水
---- 第五节 风向、风速
---- 第六节 湿度、蒸发、气压、云、雾
---- 第七节 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洪水
---- 第三节 河流泥沙
---- 第四节 湖
---- 第五节 地下水
---- 第六节 水质
---- 第七节 水能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灌淤土
---- 第二节 潮土
---- 第三节 其它土类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北部戈壁、山地植被区
---- 第二节 中部走廊平原植被区
---- 第三节 祁连山植被区
-- 第七章 动物
---- 第一节 兽类
---- 第二节 禽类
---- 第三节 其它动物
---- 第四节 虫类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风灾
---- 第三节 虫灾
---- 第四节 雹灾
---- 第五节 水灾
---- 第六节 寒潮、霜冻
---- 第七节 地震
人 口 志
-- 第一章 人口源流
-- 第二章 人口规模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年龄、性别
---- 第二节 残疾人
---- 第三节 地域分布
---- 第四节 社会构成
-- 第四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出生、死亡
---- 第二节 迁移变动
-- 第五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人口普查
---- 第二节 颁发居民身份证
-- 第六章 计划生育
石油工业志
-- 简 述
-- 第一章 油田历史
-- 第二章 机 构
-- 第三章 石油地质勘探
---- 第一节 勘探队伍
---- 第二节 地质勘探
---- 第三节 勘探成果
-- 第四章 石油钻井工程
---- 第一节 钻井
---- 第二节 测井
---- 第三节 试油
-- 第五章 油田开发
---- 第一节 开采机构
---- 第二节 油层特点及油井产量
---- 第三节 油田注水
---- 第四节 采油
---- 第五节 修井
---- 第六节 油气集输
-- 第六章 石油炼制
---- 第一节 生产工艺装置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七章 机械制造
---- 第一节 产品制造
---- 第二节 管理
-- 第八章 机械修理
---- 第一节 内燃机修理
---- 第二节 机修网点
-- 第九章 油田科研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科技情报
---- 第四节 科技管理
-- 第十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生产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劳动工资管理
---- 第五节 质量管理
---- 第六节 设备管理
---- 第七节 器材管理
-- 第十一章 国外合作
地方工业志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国营工业
---- 第三节 城镇集体工业
---- 第四节 乡镇工业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煤炭工业
---- 第二节 化学工业
---- 第三节 食品工业
---- 第四节 建材工业
---- 第五节 服装工业
---- 第六节 机械加工业
---- 第七节 印刷业
---- 第八节 电力工业
---- 第九节 其它
-- 第三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安全管理
---- 第五节 企业改革
交通邮电志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公路
---- 第二节 铁路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网路
---- 第三节 函件、包件
---- 第四节 汇兑
---- 第五节 报刊发行
---- 第六节 集邮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电报
---- 第三节 电话
农业志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耕地面积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农作物及产量
---- 第五节 农技农艺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生产
---- 第二节 林木管护
-- 第四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饲草、饲料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渔业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河道工程
---- 第二节 水库建设
---- 第三节 渠道工程
---- 第四节 打井
---- 第五节 排灌机械
---- 第六节 水利管理
---- 第七节 工业用水
---- 第八节 人畜饮水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作业机械
---- 第二节 加工机械
---- 第三节 运输机械
---- 第四节 机械供销
-- 第八章 国营农场简介
商 业 志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二章 供销社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购进
---- 第四节 供应
-- 第三章 国营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营管理
---- 第三节 购进
---- 第四节 销售
-- 第四章 国营粮食商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收购
---- 第四节 供应
---- 第五节 仓储
---- 第六节 调运
--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旅馆业
---- 第三节 其它
-- 第六章 物资经营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供应
-- 第七章 对外贸易
经济综合管理志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
---- 第二节 个体户管理
---- 第三节 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制裁非法经营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
---- 第二节 价格
-- 第四章 计量管理
---- 第一节 计量器具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
-- 第五章 审计
财政金融志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预算收支
---- 第四节 管理与监督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税收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储蓄、存款
---- 第四节 信贷
---- 第五节 基建拨款
---- 第六节 结算
---- 第七节 保险
---- 第八节 债券
城乡建设志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市区
---- 第二节 玉门镇
---- 第三节 赤金镇
---- 第四节 玉门东镇
-- 第二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三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设计施工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公房管理
---- 第三节 土地管理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党派群众团体志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玉门市(县)历届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统一战线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整党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附:建国后主要政治运动
政 权 志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和会议
----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
---- 第五节 视察调查和检查
---- 第六节 提案办理
-- 第二章 政府
---- 第一节 政府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人民政府
---- 第三节 基层政权
---- 第四节 施政方式
---- 第五节 群众来信来访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政 法 志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警制沿革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 治安行政管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及劳改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法院
---- 第一节 审判制度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申诉复查
-- 第四章 司法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律师
---- 第三节 公证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民 政 志
-- 第一章 基层选举
-- 第二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生产救灾
---- 第二节 农村扶贫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 孤儿弃婴教养
----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 第四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军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困难补助
---- 第四节 群众优待
-- 第五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 安置
---- 第二节 扶持生产
人事劳动志
-- 第一章 职工
---- 第一节 干部
---- 第二节 工人
-- 第二章 工资
---- 第一节 工资形式
---- 第二节 奖励工资
-- 第三章 劳保福利
---- 第一节 安全生产
----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 第三节 公费医疗
-- 第四章 离休、退休
---- 第一节 干部离休、退休
---- 第二节 工人退休
军 事 志
-- 第一章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驻防、驻军
-- 第三章 兵役制度
---- 第一节 世兵制
---- 第二节 募、征兵制
----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 第五节 预备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训练
---- 第三节 民兵参战纪实
-- 第五章 防空
---- 第一节 防空沿革
---- 第二节 防空工程
-- 第六章 拥政爱民
教 育 志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幼儿园、学前班
---- 第三节 小学
---- 第四节 普通中学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四章 扫盲
-- 第五章 教师队伍
-- 第六章 经费及设施
文 化 志
-- 第一章 图书发行阅览
---- 第一节 发行
---- 第二节 图书阅览
-- 第二章 电影放映
-- 第三章 戏剧演出
---- 第一节 演出场所
---- 第二节 演出团体
-- 第四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职工文化活动
---- 第二节 农民文化活动
---- 第三节 少儿校外文化活动
-- 第五章 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报刊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六章 档案
-- 第七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墓葬
---- 第二节 石窟、岩画
---- 第三节 古长城、烽燧
---- 第四节 其它文物
艺 文 志
-- 第一章 文学
-- 第二章 戏剧、音乐、舞蹈
-- 第三章 美术、书法、摄影
-- 第四章 民间文艺
卫 生 志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行政
---- 第二节 事(企)业
-- 第二章 基础建设
---- 第一节 事业终费
---- 第二节 设施装备
---- 第三节 队伍
---- 第四节 医疗保健制度
-- 第三章 预防、保健
----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四节 食品卫生
---- 第五节 学校卫生
---- 第六节 妇幼卫生
-- 第四章 治疗与护理
---- 第一节 中医
---- 第二节 西医
---- 第三节 护理
---- 第四节 医疗能量
-- 第五章 药品生产经营
---- 第一节 本地药材利用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体 育 志
-- 第一章 机构及设施
-- 第二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民体育
----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
-- 第三章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一节 游戏体育
---- 第二节 武术
-- 第四章 体育比赛
民俗、方言志
-- 第一章 姓氏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章 称谓
---- 第一节 亲属问的称谓
---- 第二节 社会称谓
-- 第四章 风尚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岁时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五章 宗教
-- 第六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常用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四节 谚语
---- 第五节 歇后语
人 物 志
-- 第一章 人物简传
---- 孙健初
---- 靳锡庚
---- 严爽
---- 王进喜
---- 郭孟和
---- 李志岐
---- 李建民
-- 第二章 人物简介
---- 第一节 烈士
------ 翟贵同
------ 王开义
------ 曹福合
------ 李汉林
------ 赵占有
------ 高金玉
------ 雷来有
------ 王天祥
------ 李永瑞
------ 李长虎
------ 刘学贤
---- 第二节 红军西路军老战士简介
------ 向秀仁
------ 王自西
------ 赵诗贤
------ 岳仲连
------ 罗成斌
------ 张培贤
------ 李世全
------ 高开荣
------ 王光璠
------ 张有山
-- 第三章 先进人物名录
附录
-- 玉门县志(清朝时期)
-- 本志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