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演出剧目志

程砚秋演出剧目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序言 1994年-1996年,为编撰先严程砚秋先生《程砚秋史事长编》(以 下简称《长编》),我曾编制《程砚秋演剧活动大事年表,1904年-1957 年》草稿(以下简称《年表》),作为《长编》的基本素材之一。《年表》 共包括时段、年龄、生平大事、师友及合作者、演出地点、演出剧目、 演出戏报、上座状况,以及有关新旧剧目演出评论和文献根据等十个 栏目。 十多年后的今天,翻阅1日稿,综观已经完成的工作,内心总感觉还 有几桩未竟的事。2005年春节期间,我给刘曾复老师拜年,闲谈时又 提到《年表》事,刘老督促我务必将此任务完成,强调它本身即是中国 戏剧史的重要一章,更是传承京剧优秀传统的大事情,应让年轻一代演 员学习了解。刘老还举出梅兰芳先生虽不断创演新剧目如《天女散花》 等,但以后便不再多演,反而仍去演出传统老剧目《战蒲关》。由此可 见,这是一种立足于传统从事新剧目试验过程中的“反刍现象”。而每 一次带着新的问题面向传统的轮回,必定都有新的体会、新的创造出 现。其中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值得深入地研究借鉴。 2005年我去看望李玉茹师姐时,除了谈到他们这一代老演员日渐 凋零的现状外,她亦不无感慨地说,如今青年演员目睹身历京剧艺术大 师们的实况演出几无可能,虽然有极少量的舞台艺术电影片和录音供学 习,但它们能够反映出大师们伟大艺术创造的也只是九牛一毫。如今对 京剧前辈演出实况有目睹身历的一代演员,也多是八十多岁的人了,恐 怕过不了多久,他(她)们定会带着这些鲜活的回忆和个人体会离世, 又会再一次造成不应有的历史的遗憾。基于此,玉茹师姐欲就自己多年 从艺期间,对京剧旦角艺术大师们舞台演出实况的所见所闻,或现场观 摩或亲自陪演或直接授受各流派剧目,以“说戏”的形式,对青年后进 娓娓道来,并以录像机记录下来。如果此一构想能够成为现实,无疑地 对于年轻演员的培育成长,将是一大功德,对于京剧优秀传统的继承发 展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事到如今,李玉茹师姐和刘曾复教授已先后病 逝,但李玉茹在上海住院期间在女儿的帮助下已出版了《李玉茹谈艺说 戏》《晶莹透亮的李玉茹》《李玉茹演出剧本选集》等书,这确实是以年 老多病的身体和时间赛跑,才保存下来的名人的艺术成就。这些都是珍 贵的京剧资料。 我正是在上述师友们的鼓励和启发下重新回到《年表》这个题目上 来进行思考,如何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重新编撰《程砚秋演出剧目 志》(以下简称《剧目志》)。无论在体例上、文字结构和原始文献的剪 裁运用上,它均与《年表》有很大的区别。作为《剧目志》的“凡例”, 我为自己确立了如下几点原则,叙于后: 第一,《剧目志》以程砚秋先生演出的原始文献,如演剧表、戏单 和戏广告作为侬据并作为主线贯串始终,不过多地旁及其他。 第二,《年表》包含的诸栏目为核对方便,较为罗列和平铺,《剧目 志》凡涉及生平大事、从师学艺等均已在《长编》一书中详细述及,在 《剧目志》中不再重复。最多只是从艺术分析角度做一般性概述,以说 明程砚秋先生从事艺术创新所立足的传统基因和历史条件是什么,结构 上取混编法。 第三,《剧目志》与《长编》(它是大纲)、《程砚秋戏剧文集》《纪 念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画册》《程砚秋日记》《我的父亲程砚 秋》以及计划出版的《程砚秋收藏名人信札》和《程砚秋剧本全集》等 共同组成了程学研究丛书系列,它们相辅相成,互相呼应,并有机地融 成一体。但是如果只是剧目的罗列仍嫌不足,故为配合每一历史时期的 传统剧目的演出和新创剧目的首演,尽量选摘同一时期的权威性报刊剧 评补充于后,这样相映成趣,读来亦不感枯燥,犹如亲临现场,情景历 历在目。这样虽然令篇幅增大一些,但其将更具有可读性,若配以有关 的图片则更佳。 第四,编撰《剧目志》对于我本人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也 是对前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反思和提高。通过《剧目志》所示程砚秋先生 演出剧目的变化发展,我们能进一步了解认识他的素质修养、人生抱 负、艺术观和美学观点的形成及发展的具体演进过程。所谓艺如其人者 也,从而在理论上有所升华和提高。 第五,《剧目志》依据的文献有罗瘿公先生亲书《玉霜簃各剧说明 书》(1922年-1923年)、罗瘿公文书张顺先生所书《演剧表》(1922 年-1928年)、各历史时期的戏单和剧评剪辑、程砚秋先生的合作伙伴关 于演出剧目的回忆文字以及戏曲研究家和著名票友对演出剧目的评价等。 本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陈志明先生的协助、补充和文字润色,特 致谢忱。 希望经过努力能将<程砚秋演出剧目志》完成,以不负师友们的期 望,也是我对先父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纪念。 程永江 2013年岁末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目录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楔子
1917年(丁巳,十三岁)
1918年(戊午,十四岁)
1919年(己未,十五岁)
1920年(庚申,十六岁)
1921年(辛西,十七岁)
1922年(壬戌.十八岁)
1923年(癸亥,十九岁)
1924年(甲子,二十岁)
1925年(乙丑,二十一岁)
1926年(丙寅,二十二岁)
1927年(丁卯,二十三岁)
1928年(戊辰,二十四岁)
1929年(已巳,二十五岁)
1930年(庚午,二十六岁)
1931年(辛未,二十七岁)
1932年(壬申,二十八岁)
1933年(癸酉,二十九岁)
1934年(甲戌,三十岁)
1935年(乙亥.三十一岁)
1936年(丙子,三十二岁)
1937年(丁丑,三十三岁)
1938年(戊寅,三十四岁)
1939年(己卯,三十五岁)
1940年(庚辰,三十六岁)
1941年(辛巳,三十七岁)
1942年(壬午,三十八岁)
1943年(癸未,三十九岁)
1944年(甲申,四十岁)
1945年(乙酉,四十一岁)
1946年(丙戌,四十二岁)
1947年(丁亥,四十三岁)
1948年(戊子,四十四岁)
1949年(乙丑,四十五岁)
1950年(庚寅,四十六岁)
1951年(辛卯,四十七岁)
1952年(壬辰,四十八岁)
1953年(癸巳,四十九岁)
1954年(甲午,五十岁)
1955年(乙未,五卜-岁)
1956年(丙申,五十二岁)
1957年(丁酉,五十三岁)
1958年(戊戌,五十四岁)
附录一(程砚秋一生演出过的京剧、昆曲剧目)
附录二(程砚秋所灌唱片资料)
附录三(程砚秋演出录音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