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述史实,在资治、教化、存史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二、本志纵贯古今,详今略古。上限不定,下限截止1999年底,大事记延伸至2000年4月。三、本志由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构成,以志为主。大事记以编年体为主,辅以记事本末体。
出版时间:
2002年05月
目录
封面
昆山市周市镇志
图片
--
周市镇行政区划图
--
周市镇位置图
--
周市镇
--
周市镇集镇图
--
周市镇2002年党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
--
镇志办成员合影
--
周市财政、公安办公楼
--
周市农业银行
--
周市农信社
--
双龙宾馆
--
文化中心
--
街景
--
周市大桥
--
节日夜晚
--
东洋制袋有限公司
--
东裕化工有限公司
--
帝兴树脂有限公司
--
嘉和橡塑工业有限公司
--
长兴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华冈制造有限公司
--
松莹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
--
信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周市邮电局
--
7000门程控电话机房
--
周市医院
--
70年代周市汽车站
--
周市汽车站
--
80年代周市汽车站
--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周市工业配套区
--
台商经济代表团考察周市
--
优比公司的奠基与投产典礼
--
优比公司
--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喷洒农药
--
机械收割稻麦
--
希望的田野
--
参观图片展
--
学雷锋为民服务
--
爱家乡爱周市合唱比赛
--
小学生文艺汇演
--
“夕阳红”在广场演出
--
周市影剧院70年代旧影
--
周市影剧院
--
篮球比赛
--
健康知识竞赛
--
为老人免费体检
--
木兰擎队
--
舞狮队
--
工商行政管理
--
华联超市
--
农贸市场
--
城隍潭养鸭基地
--
周市特产—堰鸭
--
周市中学
--
周市中心小学幼儿园
--
周市党校、成校
--
幼儿美术教育
--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
自重堂时装有限公司
--
桦颖服饰有限公司
--
中国田经协会专用鞋生产基地
--
好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华陵家具有限公司
--
聚和纸品有限公司
--
明冠纸器有限公司
--
镇新区
--
老街旧影
--
镇老区
--
农家别墅区
--
外商别墅区
--
水乡晚霞
--
溴化锂制冷机厂
--
铝箔胶带厂
--
化学复合剂厂
--
杨庄社区综合服务楼
--
建安公司
--
荣誉附图
--
万安寺
--
城陧潭草垂钓
--
仙鹤陵
目录
序言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沿革
----
第二节 镇界
--
第二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民国前
----
第二节 民国时
----
第三节 建国后
--
第三章 镇村
----
第一节 集镇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第二篇 地理环境
--
第一章 地貌土壤
----
第一节 地貌
----
第二节 土壤
--
第二章 河流
----
第一节 过境河流
----
第二节 域内河流
----
第三节 村级水系
--
第三章 气候物候
----
第一节 气候
----
第二节 物候
--
第四章 物产
----
第一节 植物类
----
第二节 动物类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
----
第二节 治理
----
第三节 管理
第三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总量
----
第二节 变动
--
第二章 人口结构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性别
----
第三节 年龄
----
第四节 文化
----
第五节 姓氏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措施
----
第三节 奖惩
第四篇 党政群团
--
第一章 政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章 政务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政府
----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四节 政协工作组
----
第五节 解放前参议员的选举和活动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职工团体
----
第二节 青年团体
----
第三节 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农渔团体
----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 科技团体
----
第八节 老年人协会
第五篇 公安司法军事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治安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消防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民事调解
----
第三节 法制教育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五节 协办公证
--
第三章 军事
----
第一节 兵役
----
第二节 兵防
----
第三节 兵事
----
第四节 民兵
第六篇 农业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 农业规模经营
--
第二章 耕地与作物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作物品种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产量与分配
--
第三章 农技农艺
----
第一节 机构与技术推广
----
第二节 作物栽培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五节 肥料
----
第六节 农机农具
第七篇 林牧副渔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绿化
----
第二节 竹林
----
第三节 果树
----
第四节 花木
--
第二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三章 渔业
----
第一节 渔业资源
----
第二节 捕捞
----
第三节 淡水养殖
----
第四节 鱼病防治
----
第五节 渔政
--
第四章 副业
----
第一节 食用菌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编织业
--
第五章 机构与企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
第八篇 水利
--
第一章 河道整治
----
第一节 市级河道
----
第二节 镇级河道
----
第三节 村级河道
--
第二章 圩田治理
----
第一节 圩闸建设
----
第二节 农田治理
--
第三章 农田灌溉
----
第一节 三车
----
第二节 泵站
--
第四章 治涝治渍
----
第一节 治涝
----
第二节 治渍
----
第三节 防汛抗灾
--
第五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规章
第九篇 工业
--
第一章 周市配套区
----
第一节 区域投入
----
第二节 中外(港、台)合(独)资企业
--
第二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镇办工业
----
第二节 村办工业
----
第三节 私营工业
----
第四节 部门办工业
----
第五节 手工业
--
第三章 行业结构
--
第四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收益分配
第十篇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国营商业
----
第三节 供销合作杜
----
第四节 合作店组
----
第五节 代购代销店
----
第六节 单位办商业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收购
----
第三节 仓储与保管
----
第四节 销售
--
第三章 生产生活资料购销
----
第一节 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农贸市场
----
第二节 畜禽集市
----
第三节 小商品市场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
----
第三节 商标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市场管理
第十一篇 村镇建设
--
第一章 市镇建设
----
第一节 建国前市镇面貌
----
第二节 建国后市镇建设
--
第二章 农村建设
----
第一节 建国前农村面貌
----
第二节 建国后农村建设
--
第三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建设用地
----
第三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复垦
----
第五节 土地有偿使用
第十二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陆路
----
第三节 水路
----
第四节 桥梁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政
----
第三节 电信
第十三篇 财政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支
----
第四节 公债国库券发行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税制
----
第三节 农业税
----
第四节 工商税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货款
----
第三节 存款
----
第四节 保险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书院私塾
----
第一节 书院
----
第二节 私塾和义塾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和课堂设置
----
第三节 教养工作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和课程
----
第三节 教育和教学
--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农业中学
----
第三节 职业中学(班)
--
第五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农民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基层党校
--
第六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经费与教学设施
----
第一节 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第十五篇 文化体育
--
第一章 文化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设施
----
第三节 民间文艺
--
第二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广播设施
----
第三节 播音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第十六篇 卫生
--
第一章 医疗机构
----
第一节 民间医生
----
第二节 联合诊所
----
第三节 卫生院
----
第四节 基层卫生室
--
第二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队伍
----
第二节 医疗技术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三章 防疫保健
----
第一节 卫生机构
----
第二节 卫生管理
----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 疫情
----
第二节 查螺灭螺
----
第三节 化验治疗
----
第四节 机构与经费
--
第五章 药品购销和药草的种植、收购
第十七篇 民政
--
第一章 优抚安置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国家抚恤
----
第三节 安置
--
第二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市镇社会救济
----
第二节 农村杜会救济
----
第三节 扶贫救济
--
第三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社会福利企业
----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四章 精简下放上山下乡
----
第一节 居民职工下放
----
第二节 知青下乡
--
第五章 婚姻登记
----
第一节 宣传
----
第二节 登记
--
第六章 公墓管理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地名管理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地名标志
第十八篇 社会
--
第一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职工生活
----
第三节 渔民生活
--
第二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其它习俗
----
第四节 陋习
----
第五节 三月廿八汛庙会
----
第六节 新风尚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章 帮会
--
第五章 方言词汇
----
第一节 天时地理
----
第二节 农事器具
----
第三节 生活文化
----
第四节 其它
--
第六章 谚语歇后语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七章 民间传说
第十九篇 文物古迹
--
第一章 文物
----
第一节 古城遗迹
----
第二节 古桥梁和古渡口
--
第二章 古迹
----
第一节 寺庙
----
第二节 古墓
第二十篇 人物
--
第一章 传略
----
陈瑚
----
潘道根
----
王培元
--
第二章 名人简介
----
丰华弼
----
钱其灼
----
陈克仁
----
金倚城
----
徐冲德
----
孙冬生
----
孙力行
----
王冬生
----
蔡忆昔
--
第三章 名录
----
第一节 先进人物名录
----
第二节 知名旅外人士名录
编后
《周市镇志》编纂人员名录
责任编辑
封面设计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