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河道治理、蓄水工程、灌溉工程、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城市水利等篇。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5年09月
目录
封面
安阳市水利志
版权页
图片
--
题词
--
2002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克强(左五)在中共安阳市委书记方晓宇(左六)陪同下视察洹河
--
2002年6月9日,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和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前排右起三、四、
--
2004年7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前排中)视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阳段开工准备工作、
--
2002年3月,水利部副部长敬正书(左一)在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明义(左四)陪同下,视察安阳水
--
1999年7月,水利部副部长朱登铨为跃进渠题词
--
2001年,水利部副部长陈雷(左四)视察安阳水利工作
--
2002年6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右二)检查指导安阳防汛工作
--
2004年6月,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右一)视察安阳水利工作
--
2004年6月,中共水利部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光和(中)参观红旗渠
--
2001年7月,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纪检书记董雷(中)检查安阳防汛工作
--
1977年11月8日,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刘建勋(前排中)为跃进渠竣工通水剪彩
--
1959年,河南省副省长贾心斋(中)到南海水库工地慰问建设大军
--
1959年,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中)在彰武水库工地和民工们一起劳动
--
1988年7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鲁九渊(中)视察红旗渠渠首
--
2003年8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邓坚(右二)视察林州市水利工作
--
2003年5月,河南省水利厅厅长张海钦(中)检查安阳水利信息化工作
--
2004年7月,中共安阳市委书记靳绥东(左二)到龙安区龙泉水库检查防汛工作
--
2004年5月,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永安(前排左二)检查彰武水库防汛工作
--
1987年,中共安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祖卫在内黄县检查农田水利工程
--
2004年6月,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锦堂(中)在汤河水库检查防汛工作
--
2004年5月,安阳市政协主席赵微(中)到岳城水库检查防汛工作
--
红旗渠风景
--
建设中的红旗渠
--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庆典
--
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开馆
--
1958年,小南海水库工程开工誓师大会
--
小南海水库建设工地上的女石匠队(1958年)
--
1958年,小南海水库建设工地上的劳动竞赛
--
跃进渠建设中的科技人员在精心工作(1968年)
--
小南海水库(1996年)
--
彰武水库(1 998年)
--
1958年,彰武水库工程开工典礼
--
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安部队官兵参加彰武水库工程建设
--
1959年,彰武水库洹河截流成功
--
2002年9月4日,干余军民共建洹河橡胶坝
--
漳河护岸工程工地(2004年)
--
2000年11月,洹河安阳市区东段综合治理开工典礼。中共安阳市委、市政府领导朱天宝、方晓宇、靳绥东、
--
双全水库(2003年)
--
琵琶寺水库(2003年)
--
石门水库大坝(2004年)
--
南谷洞水库(2001年)
--
汤河水库(2004年)
--
弓上水库(2004)
--
漳南总干渠(1 995年)
--
大功河道口段(2003年)
--
内黄县硝河(2003年)
--
洹河殷都桥橡胶坝(2001年)
--
长虹梁泄洪闸(1955年)
--
黄庄河刘庄闸(1975年)
--
卫河道口提灌站(1985年)
--
万金渠首引水渠(1985年)
--
汤阴县汤河闸(2002年)
--
跃进渠红旗渡槽
--
洹河安阳市区段鸟瞰(2002年)
--
小南海泉
--
珍珠泉
--
洹河安阳市区东段
--
安阳市水利局为山区群众送水(2000年)
--
2001年3月,全省解决农村饮水工作现场会在林州召开
--
内黄县沙荒治理(1996年)
--
林州市任村镇牛岭山小流域治理(1990年)
--
安阳县马家乡王家窑小流域治理
--
汤阴县瓦岗乡提灌站(1958年)
--
安阳市第五水厂引水工程调节池
--
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小流域
--
机井建设(2001年)
--
安阳县水田林路综合治理(2002年)
--
林州市喷灌工程(2002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市水利局(2003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市计划节约用水办公室的宣传活动(1999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县水务局(1992年)
--
省级文明单位彰武南海水库管理局职工和驻安阳部队官兵举行升旗仪式(1996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市万金渠管理处(1999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市洹河管理处(2002年)
--
省级文明单位安阳市幸福渠管理处举行文艺汇演(1999年)
--
安阳市举办水政监察培训班(2001年)
--
安阳市水利系统职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2年)
--
安阳市召开水资源调查评估研讨会(2000年)
--
安阳市水利职工参加全省水法知识竞赛(1998年)
--
安阳市第二届水利职工运动会开幕式(2003年)
--
安阳市水利系统举办“弘扬水利精神创建文明行业”文艺晚会(2003年)
--
安阳市水利局定期组织离退休人员外出健康疗养活动(2003年)
--
安阳市水利局党委成员慰问群众生活(2003年)
--
安阳市直水利系统“安全永驻心中”演讲比赛(2004年)
--
安阳市水利局举办老年书画展(2004年)
--
安阳市水利局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2004年)
--
安阳市水利局连续十年夺得河南省省政府颁发的“红旗渠精神杯”
--
《安阳市水资源综合评价》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12月)
--
《安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10月)
--
安阳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与《安阳市水利志》全体编纂人员合影
--
《安阳市水利志》评审会与会人员合影(2004年)
--
安阳市水利工程示意图
《安阳市水利志》编纂委员会
《安阳市水利志》编辑部
提供资料人员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照片提供
序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目录
第一篇 自然概况
--
第一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地形地貌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土壤
----
第六节 水资源
--
第二章 河流水系
----
第一节 海河水系
----
第二节 黄河水系
----
第三节 泉水
--
第三章 水系变迁
----
第一节 黄河改道
----
第二节 漳河南徙
----
第三节 洹河变迁
--
第四章 水旱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第二篇 水政
--
第一章 政策、法规
----
第一节 方针政策
----
第二节 水法律
----
第三节 水法规
--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单位创建
----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三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地市水利机构
----
第二节 安阳市水利局所属单位机构
----
第三节 县(市、区)水利机构
----
第四节 乡村水利机构
--
第四章 水利执法
----
第一节 水法宣传
----
第二节 执法体系建设
----
第三节 执法案例选介
--
第五章 水资源管理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水资源调查评价
----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
----
第四节 水污染与治理
----
第五节 水务改革
--
第六章 协助解决水事纠纷
----
第一节 协助解决省界水事纠纷
----
第二节 协助解决市界水事纠纷
--
第七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汛
----
第二节 抗旱
第三篇 红旗渠
--
第一章 兴建
----
第一节 缺水状况
----
第二节 决策
----
第三节 勘测设计
----
第四节 施工建设
----
第五节 重点工程简介
--
第二章 灌区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工程管理
----
第三节 用水管理
----
第四节 总干渠技术改造
--
第三章 投资与效益
----
第一节 工程投工与投资
----
第二节 经济效益
----
第三节 社会效益
----
第四节 旅游业(红旗渠景观选介)
--
第四章 红旗渠精神的影响和传播
----
第一节 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红旗渠
----
第二节 红旗渠享誉世界
----
第三节 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第四篇 河道治理
--
第一章 海河水系治理
----
第一节 卫河
----
第二节 漳河
----
第三节 洹河
----
第四节 汤河
----
第五节 永通河
----
第六节 羑河
----
第七节 洪水河
----
第八节 硝河
--
第二章 黄河水系治理
----
第一节 金堤河
----
第二节 黄庄河
----
第三节 柳青河
----
第四节 回木沟
----
第五节 城关河
----
第六节 贾公河
----
第七节 大功河
--
第三章 行、滞洪区
----
第一节 长虹渠滞洪区
----
第二节 白寺陂滞洪区
----
第三节 小滩陂滞洪区
----
第四节 广润陂滞洪区
----
第五节 任固陂滞洪区
----
第六节 崔家桥滞洪区
----
第七节 北金堤滞洪区
--
第四章 桥梁、闸坝
----
第一节 桥梁
----
第二节 闸坝
----
第三节 古代桥梁
第五篇 蓄水工程
--
第一章 大型水库
----
第一节 小南海水库和彰武水库
----
第二节 岳城水库
--
第二章 中型水库
----
第一节 双全水库
----
第二节 汤河水库
----
第三节 琵琶寺水库
----
第四节 南谷洞水库
----
第五节 弓上水库
----
第六节 石门水库
----
第七节 要街水库
--
第三章 小型蓄水工程
----
第一节 小型水库
----
第二节 其他小型蓄水工程
第六篇 灌溉工程
--
第一章 古代灌区
----
第一节 引漳十二渠
----
第二节 高平渠
----
第三节天平渠
----
第四节 广遂渠
----
第五节 林州四渠
--
第二章 大型灌区
----
第一节 跃进渠灌区
----
第二节 漳南灌区
--
第三章 中小型灌区
----
第一节 淇河灌区
----
第二节 豆公灌区
----
第三节 小型灌区
----
第四节 另类灌区
--
第四章 引黄灌区
----
第一节 大功灌区
----
第二节 渠村灌区
----
第三节 桑村灌区
----
第四节 人民胜利渠滑县引黄灌区
----
第五节 引黄入内
--
第五章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第七篇 农田水利
--
第一章 井灌
----
第一节 一般井
----
第二节 机井
----
第三节 旱井
----
第四节 井泉工具
----
第五节 打井队伍
--
第二章 提水灌溉及机电灌站
----
第一节 提灌机具
----
第二节 提灌工程
--
第三章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旱涝保收田
----
第三节 除涝治碱
----
第四节 “三区一闸”工程
----
第五节 水利产权制度改革
----
第六节 竞赛活动
--
第四章 农村饮水
----
第一节 乡镇供水
----
第二节 农村人畜饮水
----
第三节 改水
--
第五章 节水灌溉
----
第一节 输水龙带
----
第二节 地埋管道
----
第三节 硬化渠道
----
第四节 万亩节水方工程
----
第五节 节水增产示范县
----
第六节 科技节水
----
第七节 效益情况
第八篇 水土保持
--
第一章 水土流失与治理
----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分布
----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
第三节 重点水保工程
--
第二章 县(市)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林州市山区水土保持
----
第二节 安阳县山丘区水土保持
----
第三节 汤阴县岗丘区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滑县沙荒地综合治理
----
第五节 内黄县沙荒小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章 示范区建设
----
第一节 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
第二节 水保生态农业示范区
----
第三节 水保生态农业沙荒治理示范区
--
第四章 水保监督
----
第一节 执法体系
----
第二节 水保普查
----
第三节 宣传培训
----
第四节 水保制度执行
第九篇 城市水利
--
第一章 城市供水
----
第一节 水源
----
第二节 水厂
----
第三节 水利工程供水
----
第四节 水价
----
第五节 计划和节约用水
--
第二章 城市排水
----
第一节 排水工程
----
第二节 排水控制系统
----
第三节 坑塘
--
第三章 城市防汛
----
第一节 防汛组织
----
第二节 特大洪水的形成
----
第三节 市区历年水灾
----
第四节 防汛措施
第十篇 水利基本工作
--
第一章 水文工作
----
第一节 水文机构
----
第二节 水文情报预报
----
第三节 水文站网
--
第二章 水利勘测规划设计
----
第一节 勘测成果
----
第二节 规划设计
--
第三章 水利科学技术与研究
----
第一节 水利科技发展与应用
----
第二节 研究机构
----
第三节 施工队伍
----
第四节 科技队伍
----
第五节 水利学会
--
第四章 资金与财务
----
第一节 水利投入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五章 水利移民
----
第一节 岳城库区移民安置
----
第二节 彰武库区移民安置
----
第三节 小南海库区移民安置
--
第六章 工程管理
----
第一节 组织和法制管理
----
第二节 技术管理
--
第七章 水利经济
----
第一节 水利经营
----
第二节 水费征收
----
第三节 水电与渔业
第十一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第一节 古代治水人物
------
大禹
------
西门豹
------
李景
------
韩琦
------
谢思聪
------
杨世达
----
第二节 水利局历届领导干部(1953-2002年)
------
李健
------
吕克明
------
高善福
------
付明牛
------
焦仲堂
------
杨森三
------
田金钢
------
张杰
------
牛汉三
------
李恒才
------
张志英
------
刘振才
------
刘书勤
------
刘金
------
王才书
------
张秀珍
------
陈文秀
------
杨子信
------
郭盛禄
------
李玉魁
------
马进新
------
李主信
------
卢德
------
王连普
------
吴明敬
------
张韶光
------
秦运德
------
吕化学
------
郭国钦
------
魏凤阁
------
石世斋
------
高法庆
------
张海庆
------
张继昌
--
第二章 先进人物和技术人才
第十二篇 水利文化
--
第一章 治水碑记
----
第一节 古代碑记
----
第二节 当代碑记
--
第二章 诗词
----
第一节 古代诗词
----
第二节 现代诗词
----
第三节 当代诗词
--
第三章 传说故事
----
第一节 传说
----
第二节 故事
--
第四章 水利景观
----
第一节 名胜古迹
----
第二节 水利风景区
----
第三节 水利景观
附录
编后记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