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德庆县志
版权页
图片
--
德庆县地图
--
德庆县政区图
--
德城镇街道图
--
德庆县城
--
中共德庆县委员会
--
县人民政府、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协办公大楼
--
德城镇节日夜景
--
德庆学宫大成殿
--
三元塔
--
四海朝宗的悦城龙母祖庙
--
锦石山
--
解放战争时期绥贺支队总部所在地——高良镇黄石降村
--
德庆革命烈士纪念碑
--
德庆县总工会、工人文化宫
--
德庆县图书馆
--
德庆影剧院
--
香山中学之教学大楼
--
县教育局教研室于德城镇一小举办教学教研活动
--
1987年,县人民医院胸外科肺叶切除手术成功
--
德城镇朝阳路一段
--
1987年,德城庆国庆万人长跑活动
--
城郊宽阔的柏油路
--
华侨大厦
--
县邮电局大楼
--
德庆港码头
--
德城镇新建住宅区一角
--
金鸡山水土流失原貌
--
1964年削坡开级综合治理中的金鸡山
--
水土保持试验区——新圩镇金鸡山治理后的新貌
--
梅塘水土流失综合开发区
--
新圩镇历麻之林海
--
金林水库
--
大桥联围
--
黄铜降二级电站
--
德庆县中垌交电站
--
永丰镇水稻丰收情况景
--
德城镇两顷塘之果基鱼塘
--
金山茶场之茶园
--
德庆林产化工厂
--
林产化工厂的名优产品
--
县桂皮加工厂
--
县缫丝厂车间一角
--
德庆特产何首乌
--
德庆县首乌酒厂生产的传统首乌巴戟系列产品
--
德城镇粉厂生产远销海外的粘、糯米粉
--
德庆县土壤图
德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德庆县志》编辑部
《德庆县志》审核小组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行政建置
--
第一节位置境域
----
一、位置
----
二、境域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行政区划
----
一、明清时期
----
二、中华民国时期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四节县城
----
一、历史沿革
----
二、现状
--
第五节乡镇
----
一、德城镇
----
二、新圩镇
----
三、回龙乡
----
四、官圩镇
----
五、沙旁乡
----
六、马圩镇
----
七、高良镇
----
八、莫村镇
----
九、古有乡
----
十、永丰镇
----
十一、武垄乡
----
十二、播植镇
----
十三、凤村镇
----
十四、悦城镇
----
十五、九市镇
第二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质
----
一、地层
----
二、地质构造
--
第二节地貌
----
一、地形分区
----
二、山脉
--
第三节气候
----
一、四季气候特点
----
二、气温
----
三、霜期
----
四、日照
----
五、降雨
----
六、湿度蒸发量
----
七、风
----
八、灾害性天气
----
九、物候
------
附气象谚语
--
第四节水文
----
一、河流
----
二、水资源
--
第五节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第六节自然物产
----
一、植物
----
二、动物
----
三、矿藏
--
第七节自然灾害
----
一、水灾
----
二、旱灾
----
三、风灾
----
四、雨雹
----
五、冻灾
----
六、虫灾
----
七、地震
第三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经济发展
----
一、工农业总产值
----
二、社会总产值
----
三、国民收入
----
四、国内生产总值
----
五、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一、所有制结构
----
二、产业结构
----
三、商品流通结构
----
四、收入分配结构
----
五、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
第三节经济制度
----
一、土地所有制改革
----
二、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三、人民公社
----
四、经济责任制
--
第四节人民生活
----
一、职工生活
----
二、农民生活
----
三、人民消费与储蓄
--
第五节计划管理
----
一、机构和职能
----
二、计划与管理
第四章农业
--
第一节生产条件
----
一、耕地利用
----
二、工具改革
----
三、肥料使用
----
四、植物保护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一、主要耕作制度
----
二、耕作制度沿革
--
第三节农业作物
----
一、作物资源
----
二、作物品种
----
三、作物分布
----
四、良种引进和更换
----
五、种子繁育
----
六、作物产量
--
第四节农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科学技术推广
第五章林业
--
第一节森林资源
----
一、林木分布
----
二、林木蓄积
----
三、林副产品
--
第二节采种育苗
----
一、采种
----
二、育苗
----
三、树种引进
--
第三节植树造林
----
一、建国前造林
----
二、建国后造林
--
第四节森林保护
----
一、护林防火
----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
----
三、依法护林
--
第五节森林经营
----
一、山林权属
----
二、林木加工
----
三、采伐运输
----
四、林(茶)场
--
第六节林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林业科研机构
----
三、公安管理
第六章水利水电
--
第一节水利建设
----
一、灌溉工程
------
(一)蓄水工程
------
(二)引水工程
------
(三)提水工程
----
二、防洪治涝工程
------
(一)西江堤围
------
(二)内河堤围
------
(三)整治河道
------
(四)截涝渠排涝渠
------
(五)机电排水
--
第二节水电建设
----
一、水力发电工程
----
二、输变电工程
--
第三节水利水电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水利管理
----
三、水电管理
第七章水土保持
--
第一节土壤侵蚀
----
一、面积和分布
----
二、成因
----
三、侵蚀类型
----
四、危害
--
第二节水土保持建设
----
一、水土流失治理
----
二、技术措施
----
三、治理利用淤沙地
----
四、重点工程
第八章畜牧水产
--
第一节畜牧
----
一、畜禽饲养业
----
二、畜禽生产
----
三、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
----
四、疾病防治
--
第二节水产
----
一、养殖
----
二、捕捞
----
三、鱼种生产
----
四、鱼病防治
--
第三节畜牧水产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畜医防治机构
----
三、渔业管理
第九章工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经营体制
----
一、地方国营工业
----
二、二轻工业
----
三、乡镇工业
----
四、部门工业
----
五、家庭工业和联户合作工业
--
第三节工业门类
----
一、林产化学工业
----
二、纺织工业
----
三、机械工业
----
四、食品饮料工业
----
五、电力工业
----
六、制衣工业
----
七、建材工业
----
八、粮油加工工业
----
九、电子仪表工业
----
十、木材加工工业
----
十一、冶炼工业
----
十二、印刷工艺工业
--
第四节重点企业
----
一、国营系统重点企业
----
二、二轻系统重点企业
----
三、乡镇重点企业
----
四、部门重点企业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六节名优产品
第十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交通
----
一、步道
----
二、公路
----
三、汽车运输
----
四、运输工具
--
第二节水路交通
----
一、航道
----
二、客运
----
三、货运
--
第三节搬运装卸
----
一、搬运
----
二、码头装卸
--
第四节桥梁码头渡口
----
一、桥梁
----
二、码头
----
三、渡口
--
第五节交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公路养护
----
三、路政管理
----
四、航政管理
第十一章邮电
--
第一节邮政
----
一、机构和设施
----
二、邮路投递
----
三、邮政业务
--
第二节电讯
----
一、电报
----
二、长途电话
----
三、市内电话
----
四、农村电话
--
第三节微波
第十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一、县城变迁
----
二、街道分布
----
三、城镇市政设施
----
四、房屋建设
--
第二节村镇建设
----
一、圩镇建设
----
二、乡村建设
--
第三节建筑业
----
一、建筑队伍
----
二、建筑设计
----
三、建筑施工
----
四、施工设备
----
五、建筑材料
--
第四节土地管理
----
一、土地整理登记
----
二、土地征用和开发
----
三、地名
--
第五节房产管理
----
一、公房管理
----
二、私房管理
--
第六节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
二、环境保护和治理
--
第七节管理机构
----
一、基本建设管理机构
----
二、土地管理机构
----
三、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第十三章国内商业
--
第一节商业局系统国营商业
----
一、机构企业
----
二、商品购进
----
三、商品销售
--
第二节粮食局系统国营商业
----
一、机构企业
----
二、收购
----
三、供应
----
四、仓储
----
五、调运
----
六、油脂
--
第三节物资局系统国营商业
----
一、机构企业
----
二、经营物资
----
三、物资购销
--
第四节供销合作社系统商业
----
一、机构企业
----
二、业务经营
----
三、供应
----
四、收购
--
第五节私营商业
--
第六节集市贸易
----
一、圩市
----
二、庙会
----
三、圩场贸易
第十四章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节机构企业
--
第二节资源培植
----
一、培植三大出口商品生产基地
----
二、培植重点出口商品资源
--
第三节出口
----
一、出口商品种类
----
二、商品出口量、出口值
--
第四节进口
--
第五节利用外资
第十五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财务管理
--
第三节税务
----
一、税制
----
二、工商各税
------
(一)民国时期的工商各税
------
(二)建国后的工商各税
----
三、税源
--
第四节田赋
----
一、古代田赋
----
二、民国时期的田赋
----
三、建国后的农业税
--
第五节审计
--
第六节管理机构
----
一、民国时期的管理机构
----
二、建国后的管理机构
第十六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一、建国前的金融机构
----
二、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一、古代货币
----
二、民国货币
----
三、建国后的货币
--
第三节信贷
----
一、工商信贷
----
二、农业信贷
----
三、基建拨款和贷款
--
第四节存款储蓄结算
----
一、存款
----
二、储蓄
----
三、结算
--
第五节公债国库券
----
一、公债
----
二、国库券
----
三、金融债券
--
第六节保险
第十七章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市场管理
------
(一)市场建设
------
(二)市场贸易管理
------
(三)经济监督与检查
----
三、工商企业登记
----
四、个体工商管理
----
五、商标、广告、经济合同管理
------
(一)商标管理
------
(二)广告管理
------
(三)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节物价
----
一、民国时期的物价
----
二、建国后的物价
----
三、交换比价
----
四、物价管理和监督检查机构
--
第三节计量
----
一、度量衡演变
----
二、计量管理
----
三、标准化
第十八章政权政协
--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
----
一、机构沿革
----
二、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三、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四、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政府
----
一、机构沿革
----
二、县政府领导人名录
----
三、基层政府
--
第三节政治协商会议
----
一、组织机构
----
二、历届委员会议
----
三、历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名录
----
四、主要会务
------
附民国时期的议会、参议会
第十九章政法
--
第一节公安
----
一、治安管理
----
二、户籍管理
----
三、监所管理
----
四、消防管理
----
五、交通安全管理
--
第二节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法纪检察
----
三、经济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信访申诉处理
--
第三节审判
----
一、审判制度
----
二、刑事审判
----
三、民事审判
----
四、经济纠纷案件审判
----
五、申诉复查
--
第四节司法行政
----
一、法制宣传教育
----
二、律师业务
----
三、公证业务
----
四、调解工作
第二十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优抚
----
一、国家优抚
----
二、群众优抚
--
第三节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和扶持
----
一、安置
----
二、扶持致富
--
第四节社会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冬令救济
----
三、其他专项救济
--
第五节社会扶持
----
一、农村扶贫
----
二、扶持渔民陆地定居
--
第六节社会福利
----
一、孤寡老人供养
----
二、残疾人福利
----
三、孤儿教养
----
四、麻风病防治
----
五、收容遣送
--
第七节信访
----
一、机构沿革
----
二、信访业务
第二十一章人事劳动
--
第一节干部
----
一、干部队伍
----
二、干部管理
----
三、干部福利
--
第二节工人
----
一、工人队伍
----
二、安全生产
----
三、劳动防护和保健
----
四、劳动保险
--
第三节劳动工资
----
一、工资制度
----
二、工资调整
----
三、津贴补贴
--
第四节职业教育
----
一、干部教育
----
二、职工教育
--
第五节劳动就业
----
一、就业安置
----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二十二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一、建国前中共地下党的活动
----
二、建国后党的组织建设
----
三、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
四、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
五、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
六、历次代表大会及县委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中国青年党
第二十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农会
----
一、农民协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二、德庆县农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三、德庆县农民协会(建国后)
----
四、德庆县贫农、下中农协会
--
第二节工会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
三、少年先锋队
--
第四节妇女会
----
一、组织
----
二、活动
--
第五节科教文协会、联合会
----
一、德庆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二、德庆县科学技术协会
----
三、德庆县卫生(医务)工作者协会
----
四、德庆县老年人体育协会
----
五、德庆县集邮协会
--
第六节商会
----
一、德庆县商会
----
二、德庆县工商业联合会
----
三、德庆县小商小贩委员会
----
四、德庆县个体工商业劳动者协会
--
第七节社会公团
----
一、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德庆分会
----
二、德庆县中苏友好协会委员会
--
第八节其他社会团体
----
一、德庆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
二、德庆县海外联谊会
----
三、南方大学德庆校友会
第二十四章军事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一、沿革
----
二、德庆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主要领导人名录
--
第二节兵役
----
一、明清时代兵役
----
二、民国时期兵役
----
三、建国后的兵役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一、明清时代的地方武装
----
二、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
----
三、人民武装
--
第四节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训练和装备
----
三、重要活动
--
第五节塘汛驻军
----
一、塘汛
----
二、驻军
--
第六节主要兵事
--
第七节防空
----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防空
----
二、人民防空
----
三、防空工程
第二十五章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一、设置和管理
----
二、发展情况
----
三、主要幼儿园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一、学校
----
二、学制
----
三、课程
----
四、制度
----
五、学生组织
----
六、主要小学
--
第三节普通中学教育
----
一、学校
----
二、学制
----
三、课程
----
四、制度
----
五、学生组织
----
六、主要普通中学
--
第四节中等专业教育
----
一、师范学校
----
二、农业学校
----
三、工业学校
----
四、卫生学校
----
五、职业高中班
----
六、其他专业学校
--
第五节成人业余教育
----
一、农民、居民文化教育
----
二、职工、干部文化教育
----
三、成人高等教育
--
第六节特殊教育
----
一、盲人教育
----
二、弱智儿童教育
--
第七节教育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教学研究
--
第八节教师队伍
----
一、管理
----
二、素质
----
三、教师社团
--
第九节教育经费
----
一、经费来源
----
二、经费管理与使用
----
三、勤工俭学
----
四、校舍与设备
第二十六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一、科学技术管理机构
----
二、科研机构
----
三、群众科学技术团体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一、科技人员
----
二、专业技术职称
--
第三节科学实验
----
一、试验研究
----
二、引进试验
--
第四节科研成果
第二十七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事业机构
----
一、文化馆、宫、站、室
----
二、图书馆、室
----
三、电影放映单位
----
四、剧团文艺队
----
五、书店
----
六、博物馆文物管理所
--
第二节文艺
----
一、文学创作
----
二、戏剧曲艺
----
三、音乐舞蹈
----
四、美术摄影书法
----
五、民间文艺
--
第三节文物胜迹
----
一、古遗址
----
二、古墓葬
----
三、古建筑
----
四、历史纪念建筑
----
五、名胜古迹
----
六、金石
----
七、出土文物
--
第四节档案
----
一、档案事业机构
----
二、档案收集
----
三、档案保护
----
四、档案利用
--
第五节文化管理
----
一、行政管理
----
二、业务管理
第二十八章新闻广播
--
第一节报刊
----
一、建国前报刊
----
二、建国后报刊
--
第二节新闻报道
--
第三节广播
----
一、机构
----
二、线路与设备
----
三、广播节目
--
第四节电视
----
一、电视机
----
二、电视转播台
第二十九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疗制度
----
三、医疗技术
--
第二节防疫
----
一、机构
----
二、疫病防治
--
第三节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保健
----
三、幼儿保健
--
第四节公共卫生
----
一、食品卫生
----
二、饮用水卫生
----
三、村庄卫生
--
第五节药政
--
第六节医务人员培训
--
第七节行政管理
第三十章体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设施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一、幼儿体育
----
二、小学体育
----
三、中学体育
--
第四节群众体育
----
一、球类
----
二、田径
----
三、游泳
----
四、举重
----
五、技巧
--
第五节民间传统体育
----
一、武术
----
二、舞狮
----
三、象棋
----
四、拔河
--
第六节专业培训
--
第七节体育运动会和成绩
----
一、体育运动会
----
二、体育运动成绩
第三十一章人口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姓氏
--
第三节人口数量和分布
----
一、人口发展
----
二、人口变动
----
三、人口分布
--
第四节人口结构
----
一、年龄结构
----
二、性别结构
----
三、文化结构
----
四、职业结构
----
五、寿命
--
第五节婚姻家庭
----
一、婚姻制度
----
二、目前人口的婚姻状况
----
三、家庭
--
第六节计划生育
----
一、晚婚晚育
----
二、节育绝育
----
三、优生优育
----
四、奖罚制度
第三十二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四、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
第二节词汇
----
一、名词词汇
----
二、动词词汇
----
三、形容词词汇
----
四、数量词词汇
----
五、代词词汇
----
六、副词词汇
----
七、连词词汇
----
八、介词词汇
----
九、助词词汇
----
十、叹词词汇
----
十一、惯用语词组
--
第三节语法
----
一、状语后置
----
二、双宾语的次序
----
三、比较句的构成
----
四、形量结构
----
五、数词和指示代词的省略
--
第四节现代德庆话的演变和普通话的推广
----
一、现代德庆话的演变
----
二、推广普通话
第三十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第三十四章华侨华人港澳台事务
--
第一节侨胞起源
--
第二节侨胞分布
--
第三节归侨侨眷
----
一、归侨
----
二、侨眷
--
第四节华侨事务
----
一、机构
----
二、主要事务
--
第五节港澳台事务
----
一、旅居港澳
----
二、旅居台湾
----
三、主要社团
----
四、落实旅港澳台同胞房屋政策
----
五、港澳台同胞关心家乡建设
第三十五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起居饮食
----
一、衣
----
二、食
----
三、住
----
四、行
--
第二节婚丧生寿
----
一、婚姻
----
二、丧葬
----
三、寿诞
----
四、生子
--
第三节传统节日
----
一、春节
----
二、人日
----
三、元宵
----
四、清明
----
五、端午
----
六、龙母诞
----
七、乞巧
----
八、中元
----
九、中秋
----
十、重阳
----
十一、冬至
----
十二、小年
----
十三、除夕
--
第四节社会新风尚
----
一、男女平等
----
二、敬老爱幼
----
三、学雷锋树新风
人物
--
一、传略
----
陈颓
----
赵师旦
----
石处道
----
乐夔
----
梁梦奇
----
刘焓
----
谢文晏
----
冷应澂
----
王良
----
梁全
----
李质
----
陈立
----
谢泽
----
邓墙
----
杨纯
----
陈天华
----
谢球
----
欧万显
----
李一韩
----
秦世科
----
王基巩
----
何日珮
----
梁奇通
----
温颐
----
温承恭
----
梁尧龄
----
梁维城
----
梁濬
----
李致祥
----
梁魁
----
余鉴海
----
梁修
----
冯宝森
----
高誉雄
----
江少洪
----
谢五昌
----
刘翰平
----
聂秋荣
----
郭金水
----
戴慕班
----
谢锦华
----
谢汝材
----
梁仁学
----
徐本益
----
徐金华
----
陈伯娣
----
贝朝准
----
李健标
----
徐儒华
----
洗剑源
----
李敏求
----
谢道源
----
温守怡
----
刘汉钦
----
陈荣森
----
谢伟鸿
--
二、名录
----
(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烈士名录
----
(二)抗日忠烈将士名录
----
(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革命烈士名录
----
(四)建国后烈士名录
附录
--
一、诗文辑存
----
(一)诗词选
----
(二)文选
--
二、文告
----
请督府暂免捐三成田税禀词
----
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土地改革的布告
----
在(中共)十二大精神的指引下努力开创我县山区建设的新局面
----
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搞好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的布告
----
德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堤围管理确保堤围安全的布告
--
三、历代修志纪略
本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