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县戏曲志

怀来县戏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我小时候接受的启蒙教育是母亲教我的中国古典诗文。少年时开始接触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青年时又开始接触英美文学。对于中国的戏曲艺术,所知甚少。只记得小时候曾在故乡江苏常州看过一次“滩黄”的帐篷演出。“滩黄”是常州、无锡一带的地方戏,后被称作“常锡戏”,最后定名为“锡剧”。

出版时间: 2006年01月

目录

封面
图片
-- 2006年9月11日,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左二)和本书编者合影
-- 沙城龙王庙戏台壁画(长3.2米,宽1.85米)
-- 蔡有山在晋剧《九江口》中饰张定边
-- 崔德才在晋剧《唐知县审诰命》中饰知县唐成
-- 刘仙梅在晋剧《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场中饰林黛玉
-- 郝金锐在晋剧《呼家将》中饰呼丕显
-- 张家口青年晋剧团演出的新编晋剧《龙城二娇》中,陈淑玲饰察汗(左一)、张桂英饰大娇(左二)、曹雅娴饰杨
-- 晋剧《朱痕记》牧羊一场中,王秀岩饰朱母(左一)、曹雅娴饰赵锦堂(左二)
-- 晋剧《朱痕记》中,牛学祯饰朱春灯(左一)、王秀岩饰朱母(左二)、曹雅娴饰赵锦堂(左三)
-- 张家口青年晋剧团演出的晋剧《汉宫秋月》中,杨韶华饰霍光(中花脸)
-- 高国云在晋剧《苏三起解》中饰苏三
-- 张家口青年晋剧团书记范建平表演魔术《金鱼幻影》
-- 晋剧《卖妙郎》中,成连珍饰国文选(左一)、王桂香饰野金凤(左二)
-- 范玉龙在晋剧《九江口》中饰张定边
-- 在晋剧《坐楼杀惜》中,郭美英(山西晋剧院教授左一)饰阎婆惜,席振德饰宋江(左二)
-- 赵贵梅在晋剧《蝴蝶杯》中饰芦凤英
-- 赵贵山在新编历史剧《李自成》中饰李自成
-- (上)在河北梆子《杨八姐救兄》中,杨贵卿饰八姐
-- 在现代戏《红灯记》中,刘德胜饰李玉和,杨怀蕊饰李铁梅
题词
-- 九十岁高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彦涵先生题
-- 文化部青年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龙新先生题
-- 原张家口戏校校长常大安先生题
序一
序二
目录
综述
第一章 剧种
-- 一、山西梆子
-- 二、河北梆子
-- 三、蹦蹦戏
第二章 剧目
-- 一、溪皇庄
-- 二、鸡鸣驿
-- 三、鸡鸣山
-- 四、保安州
-- 五、炮烙柱
-- 六、春秋笔
-- 七、绿判官
-- 八、霸王庄
-- 九、青山红玉
-- 十、战古城
-- 十一、龙城二娇
-- 十二、土木之战
第三章 音乐
-- 一、狼山梆子简介
-- 二、山西中路梆子音乐
-- 三、河北梆子音乐
-- 四、蹦蹦戏音乐
第四章 表演
-- 一、“狼山黑”蛤蟆脸谱
-- 二、王德魁“扑虎”功
-- 三、常顺耍佛珠
第五章 舞台美术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舞台美术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舞台美术
第六章 机构
-- 一、科班与学校
---- (一)永成班
---- (二)永顺和班
---- (三)永庆班
-- 二、班社与剧团
---- (一)永盛班
---- (二)成顺班
---- (三)十大股
---- (四)双合班
---- (五)义和班
---- (六)荣华和班
---- (七)鸡鸣驿戏班
---- (八)公社文工团
-- 三、票社与业余剧团
---- (二)沙城晋剧社
---- (三)小庄子奉天落子剧团
---- (四)蚕房营剧团
---- (五)南水泉新新剧团
---- (六)新保安光明街剧团
---- (七)甘字堡剧团
---- (八)艺友晋剧团
-- 四、民间乐队
---- (一)芦家鼓匠世家
---- (二)狼山鼓匠班
-- 五、协会
-- 六、作坊与工厂
---- (一)孟铜铺
第七章 演出场所
-- 二、外井沟戏台
-- 三、南水泉戏台
-- 五、八宝山煤矿礼堂
-- 六、新保安镇影剧院
-- 七、人民影院
第八章 演出习俗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演出习俗
---- (一)祭台
---- (二)开市戏
---- (三)庙会戏
---- (四)求雨戏
---- (五)行会戏
---- (六)谢茬戏
---- (七)接官戏
---- (八)功德戏
---- (九)罚戏
---- (十)对台戏
---- (十一)拜客
---- (十二)打通
---- (十四)沙城演出习俗
---- (十五)新保安演出习俗
---- (十六)鸡鸣驿演出习俗
---- (十七)蚕房营演出习俗
---- (十八)查街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演出习俗
---- (一)会演
---- (二)政治性宣传演出
---- (三)慰问演出
---- (四)传统节日演出
---- (五)物资交流会演出
---- (六)专业剧团下乡演出
---- (七)晋见当地文化主管部门
第九章 旧戏班行当
-- 一、班主
-- 二、教师
-- 三、掌班
-- 四、文武场
-- 五、生
-- 六、旦
-- 七、净
-- 八、丑
-- 九、写头
-- 十、底包
-- 十一、伙房
-- 十二、跟壶的
-- 十三、箱倌
第十章 文物古迹
-- 一、永顺和班匾牌
-- 二、双合班印
-- 三、义和班戏单
-- 四、北袁营戏台题壁
-- 五、小水峪戏台匾额
-- 六、五营梁戏台楹联
-- 七、蚕房营剧团团中央锦旗
-- 八、蚕房营剧团国务院奖状
第十一章 报刊专著文摘
-- 一、秦腔失传之《义侠记》
-- 二、行将失传之秦腔旧剧《胭脂血》
-- 三、行将失传之秦腔旧戏《斩黄袍》
-- 四、塞北戏剧异闻
-- 五、四树堂谈戏
-- 六、记秦腔名伶之技术
-- 七、“狠”的表演
-- 八、一个有诗意的晚会
-- 九、演唱艺术家郭兰英
第十二章 轶闻传说
-- 一、狼山班进口盖三园
-- 二、“大狼猫”“擒”老耗子
-- 三、“背锅生”学艺
-- 四、收秋红
-- 五、骆驼旦浪倒旗杆
-- 六、对台戏
-- 七、吃倒狼山
-- 八、永顺和班剧本
-- 九、席囤装饺子
-- 十、“狼山黑”后代
-- 十一、“三盏灯”演“两本半”
-- 十二、“五盏灯”成戏蹲大狱
-- 十三、“六盏灯”招亲
-- 十四、老疙瘩说戏
-- 十五、王小三耍刀有尺寸
-- 十六、王小三服老疙瘩
-- 十七、王小三南甘庄教戏叫倒好
-- 十八、“哑巴”偷艺
-- 十九、石大先生怒夺戏箱
-- 二十、“官厅红”虎口夺人
-- 二十一、“六捣鬼”吹破天
-- 二十二、“吹断街”张天真
-- 二十三、芦生学瞧戏
-- 二十四、鸡鸣驿民间“九花娘”的传说
-- 二十六、接官亭戏楼
-- 二十七、土木城关帝庙戏台不唱“三国戏”
-- 二十八、土木村唱戏用真圣旨
-- 二十九、横岭戏曲异闻
-- 三十、两年荣华班三年七条命
-- 三十一、碾盘上唱戏
-- 三十二、梨园枪声
-- 三十三、牛桂英之谜
第十三章 口诀·谚语·戏联
-- 一、口诀·谚语
-- 二、戏联
第十四章 传记
-- 一、狼山红
-- 二、白成功
-- 三、裴永祯
-- 四、王瑞
-- 五、周福庆
-- 六、藩永红
-- 七、舍命生
-- 八、老疙瘩
-- 九、王德魁
-- 十、李元春
-- 十一、王志云
-- 十二、王殿魁
-- 十三、王存良
-- 十四、程玉富
-- 十五、刘存义
-- 十六、常顺
-- 十七、盂春玉
-- 十八、杨文明
-- 十九、任自新
-- 二十、冯大海
-- 二十一、容为曜
-- 二十二、张宪岭
-- 二十三、石宗山
-- 二十四、张仲武
-- 二十五、杨军
-- 二十六、崔德才
-- 二十七、范明武
-- 二十八、蔡有山
-- 二十九、郝金锐
-- 三十、刘仙梅
-- 三十一、常大安
-- 三十二、许继业
-- 三十三、童光范
-- 三十四、王秀岩
-- 三十五、武耀宇
-- 三十六、曹雅娴
-- 三十七、王鉴良
-- 三十八、成连珍
-- 三十九、高国云
-- 四十、范建平
-- 四十一、杨韶华
-- 四十二、赵贵山
-- 四十三、席振德
-- 四十四、范玉龙
-- 四十五、赵贵梅
-- 四十六、闫刚直
-- 四十七、武香玲
-- 四十八、杨景琴
-- 四十九、王庆福
-- 五十、刘德胜
-- 五十一、杨贵卿
-- 五十二、张海洋
-- 五十三、李淑珍
-- 五十四、黄金梅
第十五章 题壁
大事年表
编后语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