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湾镇志

唐家湾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体例。本志使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七种体裁,以求做到图文并茂。遵照“横排竖写”和“详今略古”的原则,如实地记载历史和现状。设章、节、目三级题,以事业分章,共十五章,并设“总述”和“大事记”置于各章之首后,提纲挈领,以综述全志之大概。大事记以时间为顺序,记述全镇大事、要事,纵贯古今。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目录

封面
唐家湾镇志
《唐家湾镇志》编辑委员会
图片
-- 唐家湾新城区示意图。
-- 美丽的唐家湾。
-- 1930年春,中国空军元老张惠长空中拍摄唐家村全图。
-- 2004年唐家村貌。
-- 唐家湾镇人民政府。
-- 淇澳岛后沙湾新石器时代遗址。
-- 淇澳岛东澳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
-- 淇澳抗英古炮台。
-- 1836年英美鸦片商贩死亡后在淇澳岛立的墓碑。
-- 淇澳白石街。
-- 用蚝壳砌墙的上栅明代古建筑卢公祠,曾在大革命时期作过上栅农民协会会址。
-- 上恭都金山书院遗垃。
-- 1874年赴美留学幼童梁如浩(左)与唐绍仪(右)。
-- 1872年第一批赴美留学幼童出发前在上海的留影(其中有上栅村入邓仕聪)。
-- 1910年唐家乡公立学堂学童毕业合照。
-- 1936年会同村小学童子军合照
-- 1949年鸡山保国民学校庆祝元旦暨首届运动会。
-- 1926年中山县第六区上栅乡农民自卫军军旗。
-- 20世纪30年代初中山港海关。
-- 20世纪30年代初中山模范县县长唐绍仪的办公楼(望慈山房)。
-- 唐绍仪(右六)在唐家共乐园接见京剧大师梅兰芳(右五)等文化界人士
-- 1950年3月设在唐家湾后环的解放万山前线指挥部。
-- 20世纪50年代初渔民工作队队员与后环渔村渔民一起劳动生活。
-- 唐家湾渔民运送作战物资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万山群岛。
-- 指战员在唐家码头登船渡海作战。
-- 1953年5月1日,在唐家大操场举行珠海县成立大会,第一任县委书记曾文发表讲话。
-- 唐家三庙。
-- 河头埔村巴拿马华侨房屋。
-- 会同村栖霞仙馆。
-- 会同村钟楼。
-- 上栅村民居趟栊门。
-- 会同村民宅。
-- 共乐园观星阁。
-- 共乐园牌坊。
-- 1935年胡汉民为东岸侨商黄绵始寓所题“绵始寄庐”。
-- 上栅村梁氏宗祠木雕。
-- 北山村卢氏宗祠灰塑。
-- 1934年唐绍仪为唐高辉寓宅题“望云书屋”。
-- 东岸村景阳门。
-- 蔡廷干故居。
-- 唐国安故居。
-- 唐绍仪故居。
-- 蔡昌故居与礼和学校。
-- 苏兆征故居。
-- 古元故居。
-- 卢慕贞故居。
-- 唐涤生故居。
-- 银坑风门凹岭瀑布。
-- 凤凰山风凰亭。
-- 淇澳岛红树林。
-- 唐家湾叠石奇观。
-- 海湾晨曦。
-- 杨寮水库。
-- 淇澳大桥。
-- 哈工大新经济开发港。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 珍珠乐园。
-- 唐家湾蚝田。
-- 唐家中学。
-- 长篇小说《闹海记》上下集作者:唐亢双谢金雄。
-- 唐家梁氏族谱《梁氏家乘》。
-- 1862年唐廷枢编著的《英语集金》。
-- 木刻《运草》作者:古元。
-- 国画《钟馗镇邪图》作者:宋礼初
-- 盆景金银花《飞流千尺》作者:唐观挺
-- 国画《苍榕绕屋图》作者:钟秉刚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总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 第一节 位置与区域
-- 第二节 建制沿革
-- 第三节 各村概况
-- 第四节 地质地貌
-- 第五节 气候
---- 一、潮汐
---- 二、气温
---- 三、降水
---- 四、台风
---- 五、自然灾害
-- 第六节 自然资源
---- 一、砂和石矿
---- 二、溪流和水库
---- 三、水产品
---- 四、野生动物
---- 五、植被
-- 第七节 人口 语言
---- 一、人口
---- 二、语言
第二章 农村体制和农林渔业
-- 第一节 农村体制的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农业互助合作
---- 三、人民公社
----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五、土地统征
---- 六、村转居
-- 第二节 农林渔业
---- 一、农业生产
---- 二、兴修水利
---- 三、林业生产
---- 四、渔业生产
第三章 工商业
-- 第一节 唐朝至清朝唐家湾的工商业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唐家湾的工商业
-- 第三节 珠海建市前唐家湾的工商业
-- 第四节 珠海建市后唐家湾的工商业
---- 一、唐家(公社、区公所、镇)工商业
---- 二、金鼎(公社、区公所、镇)工商业
---- 三、银坑蚝场蚝业和工商业
---- 四、唐家湾镇的工业和第三产业
第四章 交通邮电财税金融
-- 第一节 交通
---- 一、交通建设
---- 二、水陆路运输
-- 第二节 邮电
---- 一、机构沿革
---- 二、邮电业务
-- 第三节 财税
-- 第四节 金融
第五章 政党政权
-- 第一节 政党
---- 一、中国国民党
---- 二、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政权
---- 一、民国时期政权建设
----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凤凰山民主政权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
第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
---- 一、明清时期驻军
---- 二 、民国时期驻军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斗争
---- 一、组织农会、农军,与地主武装的斗争
---- 二、敌后抗日游击战
---- 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凤凰山武装斗争
--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及其工作
---- 一、机构
---- 二、民兵工作
---- 三、征兵工作
-- 第四节 兵制
---- 一、民国时期兵制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制
-- 第五节 重大兵事
---- 一、黄萧养兵败上栅
---- 二、倭寇进犯鸡山
---- 三、洋盗掠劫三角口
---- 四、白蚁坑惨案
---- 五、淇澳人民抗英斗争
---- 六、林则徐派兵攻打金星门
---- 七、三合会洗劫宁堂
---- 八、会同谭占南搏击海匪
---- 九、中山县兵在唐家闹饷事件
---- 十、日军登陆淇澳岛
---- 十一、日军袭击唐家湾
---- 十二、日军登陆唐家湾
---- 十三、石门九堡惨案
---- 十四、前环沙岗惨案
---- 十五、解放军淇澳反击战
---- 十六、解放万山群岛战役
---- 十七、“白腾”号船事件
第七章 教育
-- 第一节 清朝时期教育
---- 一、创建金山书院和设立书室
---- 二、私塾
---- 三、从书院、私塾改设学堂小学
---- 四、近代留学教育
--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
---- 一、设立中学
---- 二、小学教育
---- 三、平民识字教育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
---- 一、建国初期的教育情况
---- 二、大、中专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小学教育
---- 五、幼儿教育
---- 六、成人教育
第八章 文化卫生体育
-- 第一节 文化
---- 一、文化机构
---- 二、广播电影
---- 三、文艺社团
---- 四、传统民间文化
---- 五、文化艺人
-- 第二节 卫生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卫生事业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体育
---- 一、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体育事业状况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事业的发展
---- 三、体育项目
第九章 大学园区与科技创新海岸
-- 第一节 大学园区
---- 二、唐家湾大学园区各校区筒况
-- 第二节 科技创新海岸
---- 一、科技创新海岸的兴建
---- 二、科技创新海岸各园区简况
第十章 华侨、港澳同胞
-- 第一节 海外华侨
---- 一、出洋原因
---- 二、侨居情况
---- 三、故乡的根
--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对祖国的贡献
---- 一、清代和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节 侨务管理
---- 一、机构沿革
---- 二、落实侨房政策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旅游景点
-- 第一节 名人故居
---- 一、唐绍仪故居
---- 二、苏兆征故居
---- 三、卢慕贞故居
---- 四、唐国安故居
---- 五、蔡昌故居
---- 六、古元故居
-- 第二节 庙宇祠堂、会馆、墓地
---- 一、唐家三庙
---- 二、南阳古庙与硫磺塔
---- 三、上栅太保庙
---- 四、淇澳祖庙
---- 五、淇澳文昌宫
---- 六、淇澳天后宫
---- 七、外沙卢公祠
---- 八、外沙邓家祠
---- 九、下栅金山书院
---- 十、望慈山房
---- 十一、栖霞仙馆
---- 十二、宋·唐居俊墓
---- 十三、清·钟宝墓
---- 十四、唐绍仪母亲梁氏太夫人墓
---- 十五、唐雄墓
-- 第三节 纪念地纪念物
---- 一、抗日烈士纪念碑
---- 二、解放万山群岛烈士纪念碑
---- 三、国防建设烈士墓
---- 四、建设和保卫海岛烈士墓
---- 五、淇澳抗英古炮台
---- 六、淇澳白石街
---- 七、凤凰洞与凤凰亭
---- 八、留诗山
---- 九、淇澳后沙湾遗址
---- 十、唐家古围墙
---- 十一、唐家旧车站
---- 十二、下栅古码头
---- 十三、淇澳金星角
---- 十四、淇澳岛大王角灯塔
-- 第四节 自然景观游乐场所
---- 一、淇澳红树林
---- 二、叠石
---- 三、唐家名泉三井
---- 四、蛇洲岛与龟洲岛
---- 五、赤花山
---- 六、珍珠乐园
---- 七、珠海国际赛车场
---- 八、唐家共乐园
---- 九、龙潭
---- 十、上栅海上温泉
第十二章 风味特产
-- 一、濑镬边
-- 二、鲜蚝与蚝油
-- 三、螃蟹
-- 四、成虾酱
-- 五、泥煨鸡
-- 六、白虾杂鱼煲
-- 七、担档鲜虾云吞面
-- 八、五指揸
-- 九、叶仔
-- 十、菜糕
-- 十一、奶层糕
-- 十二、年糕
-- 十三、豆捞
-- 十四、萝卜菜角
-- 十五、生粳糕
-- 十六、“挛西”茶果
-- 十七、萝兜粽
-- 十八、百叶甜茶果
-- 十九、灼葱卷
第十三章 民俗
-- 第一节 喜庆丧葬习俗
---- 一、婚嫁
---- 二、丧葬
---- 三、满月
---- 四、开灯
---- 五、诞辰
---- 六、“上字架”
-- 第二节 节令 神诞
---- 一、除夕
---- 二、春节
---- 三、人日
---- 四、元宵节
---- 五、文昌诞
---- 六、娘妈诞
---- 七、清明节
---- 八、端午节
---- 九、乞巧节
---- 十、盂兰节
---- 十一、中秋节
---- 十二、重阳节
---- 十三、冬至
---- 十四、送灶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一、会友组织
---- 二、吃皇帝饭
---- 三、赶集墟日
---- 四、入学俗例
---- 五、儿童娱乐游戏
-- 第四节 陋习
---- 一、封建迷信活动
---- 二、赌博
-- 第五节 生产习俗和生产方式
---- 一、农业生产习俗
---- 二、渔业生产习俗
---- 三、农业生产方式
---- 四、半农渔生产方式
---- 五、蚝业生产方式
---- 六、生产蚝油蚝豉方式
第十四章 民间歌谣谚语歇后语传说
-- 第一节 歌谣
---- 一、劳动歌
---- 二、情歌
---- 三、生活歌
---- 四、民间儿歌
-- 第二节 谚语
---- 一、民间谚语
---- 二、农时谚语
---- 三、气象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四节 民间传说
---- 一、仙女遗钗
---- 二、叠石奇观
---- 三、双龙戏珠
---- 五、神仙筑桥
---- 六、一品夫人
---- 七、戥鱼石
---- 八、石炮石鸡
第十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名人传略
---- 钟宝
---- 莫仕扬、莫藻泉、莫干生
---- 黄宽
---- 唐廷植
---- 唐廷枢
---- 唐翘卿
---- 唐国安
---- 蔡廷干
---- 梁如浩
---- 唐绍仪
---- 唐雄
---- 卢慕贞
---- 蔡兴
---- 唐孟伦
---- 蔡昌
---- 唐宝锷
---- 唐耐修
---- 唐有恒
---- 苏兆征
---- 唐仲谦
---- 裕容龄
---- 唐悦良
---- 梁国英
---- 卓仁机
---- 卓国华
---- 卓振雄
---- 梁定慧
---- 古鼎华
---- 唐启康
---- 卢施福
---- 赵丽莲
---- 谭真
---- 唐榴
---- 卢维溥
---- 卢致德
---- 莫应淮
---- 唐淑之
---- 唐雪卿
---- 唐宝堃
---- 唐涤生
---- 卢德耀
---- 钟秉刚
---- 古元
---- 唐绍林
---- 梁峰
---- 梁石
-- 第二节 名人录
---- 钟义豪
---- 苏义和
---- 卢文起
---- 唐文玑
---- 唐步瀛
---- 唐仕鲲
---- 唐家六
---- 梁尚举
---- 盛世昌
---- 蔡占春
---- 邓应魁
---- 卢阜华
---- 盛世丰
---- 唐其翰
---- 唐廷庚
---- 唐瑞芝
---- 梁泽威
---- 黄有章
---- 唐恩桐
---- 梁艾昭
---- 唐元湛
---- 唐致尧
---- 张氏
---- 唐荣浩
---- 卓志仁
---- 唐杰臣
---- 唐铁魂
---- 梁冠三
---- 黄绵始
---- 唐理修
---- 唐球
---- 莫咏虞
---- 唐炜琛
---- 余振堂
---- 唐宝潮
---- 唐观翼
---- 卓历庵
---- 莫如恩
---- 古卓伦
---- 唐贻颂
---- 梁守一
---- 卓观潮
---- 梁植基
---- 苏兆良
---- 唐贯方
---- 唐颖坡
---- 唐君铂
---- 唐棣杰
---- 唐柱
---- 梁家瑛
---- 谭生
---- 黄德明
---- 梁仁达
---- 唐仕明
---- 梁立楚
---- 唐涤棼
---- 唐仕锋
---- 梁杏林
---- 唐观成
---- 张国贤
-- 第三节 人物表
大事记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