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志

同济大学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同济大学的历史,教学设施,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内容时限: 1907-2000

出版时间: 2002年08月

目录

封面
同济大学志
图片
--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题词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的贺信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题词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
--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题词
-- 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题词
--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题词
-- 国务委员彭佩云题词
-- 建设部部长侯捷题词
-- 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题词
--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题词
--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陈良宇题词
-- 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题词
-- 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题词
--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题词
-- 同济之歌
-- 校歌
-- 历任校长
-- 1908年,同济德文医学堂校门(今凤阳路)
-- 1909年,同济医工学堂(今复兴中路)
-- 20年代校舍(1922年)
-- 20年代女生宿舍(1922年)
-- 30年代大学部校舍全景(1933年)
-- 30年代大礼堂,总办公处及工学院教室(1934年)
-- 吴淞时期校图书馆(1934年)
-- 吴淞时期附设高级职业学校(1934年)
-- 毁于日寇炮火的教授宿舍(1932年)
-- 昆明时期的校舍
-- 设在李庄南华宫的理学院
-- 李庄时期校总办公处——禹王宫
-- 返沪后校总办公处(今常熟路)
-- 医学院附属医院——中美医院(今凤阳路)
-- 返沪后的新生院(今黑山路)
-- 返沪后的法学院、文学院校舍(今四川北路复兴初级中学内)
-- 返沪后的理学院(今四平路平昌街)
-- 返沪后的工学院(今四平路同济大学本部)
-- 医科生理学课堂(1923年)
-- 测量实习(1923年)
-- 机械科课堂(1923年)
-- 解剖实习(1934年)
-- 1916年,医预科二年级全体同学合影
-- 机械科全体毕业生合影(1923年)
-- 土木科二年级同学欢送欧白蓝先生留影(1923年)
-- 1923年10月,朱德(前排右四)在德国与同济魏时珍、张静吾等中国留学生合影
-- 1938年3月,同济医学院在江西吉安举行开课典礼
-- 从赣州到八步迁校途中
-- 吴凇时期机器实验厂(1923年)
-- 医学院内科教室及临床实施(1934年)
-- 实习工厂(1928年)
-- 校篮球队甲组合影(1933年)
-- 1925年6月11日,同济学生参加上海市民大会,强列抗议帝国主义的暴行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济与上海学生赴南京请愿,要求政府出兵抗日
-- 同济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师生在浙江金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时的合影(1937年12月)
-- 同济学生在昆明参加抗日献金救国活动(1939年)
-- 同济学生投入全国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五·二○”反蒋斗争(1947年5月)
-- 1948年1月,同济学生3000多人参加全市的声援九龙反帝爱国运动
-- 1947年冬,同济大学学生发起“劝募寒衣”活动
-- 血的“一·二九”——1948年1月29日,同济学生争民主,反迫害,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 同济等高校学生在国民党高等法院门前声援被捕学生
-- 1949年6月25日,全校师生庆祝接管
-- 1950年,同济大学医学院师生赴太仓开展为期3个月的血吸虫防治工作,返校时,当地人民热情欢送
-- 1949年10月8日,同济学生与百万市民一起参加“欢庆开国,保卫世界和平”大游行,这是医学院队伍前导
-- 1952年,师生们参加建校劳动
-- 1976年10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庆祝党中央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
-- 实行民主推举校长(1995年)
-- 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5年)
-- 1996年7月,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来校宣布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市建设学院
-- 中德学院成立揭牌(1998年)
-- 庆祝首届教师节(1985年)
-- 庆祝建校90周年(1997年)
-- 院士讲课
-- 学生上机
-- 语音教学
-- 科技德语专业学生进行翻译实习
-- 图书馆自习室
-- 学生军训
-- 第一届留德预备班结业典礼(1980年)
-- 一批年轻博士毕业生
-- 波耳研究室召开研讨会
-- 同济大学承担了南浦大桥建筑设计、科研、电气照明、工程监理等任务
-- 进行东方明珠电视塔抗震试验
-- 同济大学负责施工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顶升工程
--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振动台
-- 同济大学承担了上海大剧院钢屋架顶升工程
-- 世界一流的风洞实验室
-- 学校与上海汽车总公司共建研究中心举行签字仪式(1997年)
-- 同济大学科技园成立
-- 由同济规划设计的50万m2的北京冠城小区
-- 由同济设计的杭州市市政府大楼
-- 同济大学承担北京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国宴厅)改造装修工作和建筑设计任务
-- 联邦德国总统卡尔·卡斯滕斯到同济访问(1982年10月15日)
-- 德国总统罗曼·赫尔左克到同济访问(1996年11月22日)
-- 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两次访问同济(1984年10月15日,1993年11月18日)
-- 联邦德国科教部部长恩霍尔姆来校访问(1981年)
-- 在同济的德国中心,举行开幕仪式
-- 同济创办人宝隆的女儿来校庆祝同济建校80周年
-- 法国设备运输和住房部部长克劳德·盖索访问同济大学
-- 中法经济与管理国际合作培养班开办(1998年)
-- 澳大利亚教育部部长来校访问(1999年)
-- 同济大学澳洲高等技术学院成立(1998年)
-- 同济名誉教授,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来校讲学
-- 尹景伊烈士塑像
-- “一·二九”纪念园
-- 学生演出歌剧《江姐》
-- 学生业余文艺
-- 法国、丹麦、坦桑尼亚留学生学习中国书法
-- 研究生枫林节开幕式
-- 艺术节诗歌朗诵表演
-- 学生健美操表演
-- 聘请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为兼职教授
-- 著名昆曲艺术家俞振飞来校表演
-- 同济大学本部校门
-- 校园中央大道
-- 图书馆
-- 大礼堂
-- 教学楼和纪念柱
-- 科学苑(逸夫楼)
-- 研究生院大楼
-- 建筑城规学院大楼
-- 岩土大楼
-- 南校区体育馆
-- 学生食堂之一
-- 沪东校区
-- 学生宿舍
-- 三门路教工住宅
-- 三好坞
--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国豪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孙钧
--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汪品先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熹
-- 中国科学院院士 马在田
--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重庆
-- 中国工程院院士 项海帆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同保
--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戴复东
-- 50年代,毛泽东主席与李国豪等教育界人士亲切交谈
-- 毛泽东主席接见同济大学原校长夏坚白
-- 江泽民同志在同济大学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
-- 乔石同志来同济视察
-- 朱镕基同志来同济与师生座谈
-- 李岚清同志到同济视察
-- 方毅同志来同济视察
-- 李铁映同志来同济视察
-- 黄菊同志到同济与师生座谈
-- 朱开轩同志到同济检查指导工作
-- 侯捷同志到同济检查指导工作
-- 徐匡同志到同济检查指导工作
-- 全国人大代表苏步青、袁雪芬、王文娟视察同济大学

凡例
同济大学校史志编纂委员会
《同济大学志》编辑部
《同济大学志》主要撰稿人员
目录
第一篇历史沿革
-- 第一章宝隆办学 德国模式(1907年10月~1917年3月)
-- 第二章华人接办 继承发展(1917年3月~1927年8月)
-- 第三章跻身国立 不断壮大(1927年8月~1937年7月)
-- 第四章日寇入侵 六次迁校(1937年7月~1949年5月)
-- 第五章全国解放 院系调整(1949~1957年)
-- 第六章历经挫折 曲折前进(1958~1976年)
-- 第七章改革开放 全面发展(1976年10月~2000年3月)
第二篇领导体制及机构
-- 第一章领导体制
---- 第一节解放前学校领导体制和隶属关系
------ 一、由私立学校向国立大学的转变
------ 二、学校领导体制和机构的演变
---- 第二节解放后学校隶属关系
---- 第三节解放后学校领导体制
---- 第四节现行领导体制
---- 第五节历任学校主要负责人
------ 一、历任校长、副校长
------ 二、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
-- 第二章党政管理机构
---- 第一节沿革
------ 图2-2-1 1907年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图
------ 图2-2-2 1936年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图
------ 图2-2-3 1947年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图
------ 图2-2-4 1965年学校组织系统图
------ 图2-2-5 1984年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图
---- 第二节现行党政管理机构设置
---- 第三节现行行政管理机构简介
------ 一、校长办公室
------ 二、教务处
------ 三、科学技术处
------ 四、人事处
------ 五、财务处
------ 六、房地产管理处
------ 七、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
------ 八、监察处
------ 九、审计处
------ 十、产业管理办公室
------ 十一、外事办公室(与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合署办公)
------ 十二、宣传教育处
------ 十三、学生工作处
------ 十四、研究生院
------ 十五、退休管理办公室
------ 十六、保卫处
------ 十七、后勤集团
------ 十八、基建处
---- 第四节现行党委工作机构简介
------ 一、党委办公室
------ 二、组织部
------ 三、宣传部
------ 四、统战部
------ 五、学生工作部
------ 六、保卫部
------ 七、老干部办公室
------ 八、人民武装部
------ 九、研究生工作部
------ 十、党校
第三篇教职工
-- 第一章教职工队伍的发展
---- 表3-1-1 1977~1995年教职工情况
---- 表3-1-2 1996~1999年教职工基本情况及职称情况
-- 第二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定编
------ 一、解放前
-------- 表3-2-1 1931年普通职员编制
------ 二、20世纪50年代
------ 三、20世纪60年代
------ 四、20世纪80年代
-------- 表3-2-2 1982年教师与学生比
------ 五、20世纪90年代
-------- 表3-2-3 各类学生折算表
-------- 表3-2-4 各类人员编制比例表
-------- 表3-2-5 学院、中心、研究所人员编制分配表
-------- 表3-2-6 工作量系数表
-------- 表3-2-7 研究生人数与学时对应表
-------- 表3-2-8 研究生教务员计算表
-------- 表3-2-9 科研工作量量化指标及权重表
-------- 3-2-10 科研津贴的计算和发放表
-------- 表3-2-11 学生人数系数表
-------- 表3-2-12 课程作业数
---- 第二节师资培养
------ 一、1950~1976年师资培养
------ 二、1977~1988年师资培养
------ 三、1988~1999年师资培养
-------- 图3-2-1 教师学历情况
---- 第三节专业技术职称评聘
------ 一、评聘
-------- 表3-2-13 教师、科研系列职称评审统计(单位:人)
------ 二、审批权限与评聘组织
---- 第四节人才引进与人才流动
------ 表3-2-14 1990~1999年引进人才表
------ 表3-2-15 1978~1984年教职工流动情况表
------ 表3-2-16 1985~1998年人才流动人数
---- 第五节工资与福利
------ 一、建校初期
-------- 表3-2-17 1940年大学教员薪俸表(单位:元)
------ 二、解放初期
-------- 表3-2-18 1949年大学教员薪金等级表
-------- 表3-2-19 1952年上海地区学校教职员工暂行工资标准
-------- 表3-2-20 1955年学校教职员工工资标准(工资单位:元)
-------- 表3-2-21 1956年学校教学人员工资标准表(工资单位:元)
-------- 表3-2-22 1956年学校行政职工工资标准(工资单位:元)
-------- 表3-2-23 1983年高等学校工资标准(工资单位:元)
-------- 表3-2-24 1983年高等学校教学、行政人员职务津贴标准(单位:元)
-------- 表3-2-25 校内特殊津贴标准
-------- 表3-2-26 1993年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表(工资单位:元)
-------- 表3-2-29 1997年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表(工资单位:元)
-------- 表3-2-30 1999年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技术职务工资标准表(工资单位:元)
---- 第六节考核
---- 第七节入选的各类杰出人才
------ 一、国务院命名的国家级有突出的中青年专家
------ 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 四、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 五、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 第八节离、退休
------ 一、退休
------ 二、离休
第四篇学生
-- 第一章招生
---- 第一节本(专)科招生
------ 表4-1-1 1934年下学期各科学生来源情况统计表
------ 表4-1-2 1949~1951年招生人数
------ 表4-1-3 1952~1965年招生人数
------ 表4-1-4 1970~1976年招生人数
------ 表4-1-5 1977~1989年招生人数
------ 表4-1-6 1990~1999年本科招生人数
------ 表4-1-7 1990~1999年专修科招生人数
---- 第二节研究生招生
------ 表4-1-8 1953~1977年硕士研究生情况统计表
------ 表4-1-9 1978~1999年硕士、博士研究生情况统计表
------ 表4-1-10 研究生班研究生情况统计表
------ 表4-1-11 1984~1989年同济大学招收研究生班研究生情况表
---- 第三节高职招生
------ 表4-1-12 1997~1999年各专业招生人数表
---- 第四节职教招生
------ 表4-1-13 职教师资班招生情况表
------ 表4-1-14 成人脱产班招生情况表
-- 第二章管理与教育
---- 第一节机构与人员
------ 图4-2-1 学生工作网络
---- 第二节规章制度
---- 第三节收费、助学与奖学
------ 表4-2-1 1929年度第二学期本校各院暨附设各校收费一览表(单位:元)
------ 表4-2-2 1931年学生收费一览表(单位:元)
------ 表4-2-3 1937年学生收费一览表(单位:元)
------ 表4-2-4 1987年学生奖学金等级、金额和比例
------ 表4-2-5 新生奖学金等级、金额和比例表
------ 表4-2-6 同济大学校外捐赠奖励(基)金一览表
------ 表4-2-7 校外奖励(基金)一览表(院系级)
---- 第四节奖励与处分
---- 第五节思想教育
---- 第六节军训
-- 第三章分配与就业
---- 第一节本(专)科生
------ 表4-3-1 1912~1934年工学院医学院及附设机师学校毕业学生出路统计表
------ 表4-3-2 1912~1949年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 表4-3-3 1950~1997年历届毕业生人数
---- 第二节研究生
------ 表4-3-4 1981~1987年同济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表
------ 表4-3-5 1999年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 表4-3-6 1999年 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表
-- 第四章解放前的学生运动
---- 第一节声援“五四”运动
---- 第二节在“五卅”怒涛中搏斗
---- 第三节冲破“誓约书”的禁令
---- 第四节在抗日烽火中锻炼成长
---- 第五节投身“抗暴”斗争
---- 第六节在“五·二○”斗争中呈英豪
---- 第七节救饥救寒 爱国爱民
---- 第八节在“一·二九”血案中
---- 第九节继续战斗 迎接解放
第五篇教育(上)——本专科生教育
-- 第一章专业设置
---- 第一节建校初期(1907~1927年)
---- 第二节国立同济大学时期(1927~1949年)
------ 表5-1-1 1948年院、系设置表
-- 第二章教学计划
---- 第一节培养目标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 1967~1976年
------ 4.1977~1998年
---- 第二节课程体系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8年
---- 第三节教学计划的制订及学时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8年
-- 第三章教学改革
---- 第一节基本指导思想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9年
---- 第二节教改内容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9年
-- 第四章课程建设
---- 第一节解放前(1907~1949年)
-- 第五章教材建设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教材管理
---- 第三节获奖情况
---- 第四节“九·五”重点教材建设规划
-- 第六章实践教学
---- 第一节实习教学
------ 一、解放前的实习教学
------ 二、解放后的实习教学
---- 第二节毕业设计(论文)与课程设计
------ 一、毕业设计(论文)
------ 二、课程设计
-- 第七章教学评估
---- 第一节学校办学水平评估
---- 第二节院系本科教学评价
------ 表5-7-1 院(系)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节专业评估
---- 第四节课程评估
---- 第五节其他教学环节评估
-- 第八章体育
---- 第一节解放前的体育活动
---- 第二节体育教学
------ 一、体育课教学目的
------ 二、体育课的任务
------ 三、体育课课程设置
------ 四、教学文化建设
------ 五、教学管理
---- 第三节群众性体育活动
------ 表5-8-1 1978~1999年体锻达标表
------ 表5-8-2 1982~1999年早锻炼出勤率统计表
---- 第四节学校运动队
-- 第九章教学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9年
---- 第二节学籍管理
------ 1.1907~1949年
------ 2.1949~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9年
---- 第三节教学质量管理
------ 1.1907~1949年
------ 2.1950~1966年
------ 3.1967~1976年
------ 4.1977~1999年
---- 第四节学位管理
------ 1.1907~1949年
------ 2.1950~1980年
------ 3.1981~1999年
第六篇教育(中)——研究生教育
-- 第一章研究生教育与学位的沿革
-- 第二章学科、专业的设置
---- 第一节按《学科、专业目录》的学科、专业
------ 表6-2-12 前五批增列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 第二节按专业学位设置的学科、专业
-- 第三章学科、专业简介
---- 表6-3-1 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
---- 第一节按《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学科、专业简介
------ 一、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的学科
------ 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
------ 三、硕士授予权学科、专业
---- 第二节按专业学位设置的学科、专业简介
------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 二、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
------ 三、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 第四章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
---- 第一节培养目标
---- 第二节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第三节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一、1990年博士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
------ 二、1998年制订的博士生的培养方案
------ 三、论文工作
------ 四、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 五、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 第四节非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培养
------ 一、工程硕士及工商管理硕士(MBA)
------ 二、课程进修班
------ 三、在职人员进修研究生课程
---- 第五节研究生的考核与检查
------ 一、硕士研究生的考核与检查
------ 二、博士研究生的考核与检查
---- 第六节研究生的学籍管理
-- 第五章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审批与管理
-- 第六章学位工作
---- 第一节学位委员会
---- 第二节学位授予工作
------ 表6-6-1 1985~1999年同济大学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统计表
------ 表6-6-2 1981~1999年同济大学授予硕士学位人员统计表
------ 表6-6-3 1986~1999年同济大学授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统计表
第七篇教育(下)——高等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
-- 第一章高等技术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一、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
------ 二、学制与教育计划
-------- 表7-1-1 教学计划总学时、周学时对照表
-------- 表7-1-2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对照表(周)
------ 三、教材建设
------ 四、实践教学
------ 五、教学管理
---- 第三节中澳学院教学情况
------ 一、专业设置
------ 二、招生
-------- 表7-1-4 招生
------ 三、教学建设
------ 四、学制和培养目标
------ 五、对外交流
-- 第二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一、函授教育
-------- 表7-2-2 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函授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 二、夜大学
------ 三、继续教育
-------- 表7-2-4 函授第二学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
-------- 表7-2-5 函授第二学位班历届人数统计表
------ 四、自学考试
-------- 表7-2-6 课程设置情况
-------- 表7-2-7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新旧考试计划对应表
-------- 表7-2-8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考生情况统计表
-------- 表7-2-9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考生情况统计表
-------- 表7-2-10 成人脱产班专业与招生人数表
---- 第三节教学研究与科研
-- 第三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职业教育学院的成立
---- 第二节教学
------ 一、办学规模
-------- 表7-3-1 专业设置和在校生人数情况表
------ 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表7-3-2 职教师资专业学习的课时分配
------ 三、师资队伍
------ 四、教材建设
------ 五、基本教学设施情况
------ 六、学习实训设施
---- 第三节中德职教师资培养合作项目
-- 第四章组织机构与人员
---- 第一节高等技术教育
------ 一、机构与人员
------ 二、行政主要负责人
---- 第二节成人教育
------ 一、行政机构演变
------ 二、行政机构负责人
---- 第三节职业教育
---- 第四节党组织机构及领导
第八篇科学研究
-- 第一章沿革
---- 第一节解放前(1907年10月~1949年6月)
---- 第四节恢复发展时期(1977~1984年)
---- 第五节迅猛发展时期(1985~2000年)
-- 第二章机构与制度
---- 第一节学术组织
------ 一、学术委员会
------ 二、科学技术研究院学术梯队
---- 第二节科研机构
------ 三、20世纪90年代的科研机构
---- 第三节管理制度
------ (一)20世纪50年代制订的主要规章制度
------ (二)20世纪60年代制订的主要规章制度
------ (三)20世纪70年代制订的主要规章制度
------ (四)20世纪80年代制订的主要规章制度
------ (五)20世纪90年代制订的主要规章制度
-- 第三章课题与成果
---- 第一节课题
------ 一、科学研究起步时期的科研课题
------ 二、“大跃进”时期的科研课题
------ 三、贯彻“八字方针”时期的科研课题
------ 五、恢复时期的科研课题
-------- 表8-3-3 1981~1985年科研课题及经费结构
------ 六、科技体制改革时期的科研课题
-------- 表8-3-4 1986~1990年科研经费及其结构
------ 七、“八五”规划、“九五”规划时期的科技项目
-------- 表8-3-5 1991~1999年科研经费及其结构表
---- 第二节成果
---- 第三节获奖
------ 一、科技人物奖
------ 二、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 三、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奖
------ 四、上海市人民科技进步奖(科技成果奖)
------ 五、其他省、部科技进步奖及攻关奖
------ 六、设计竞赛及设计奖
------ 七、决策咨询及社会科学奖
-- 第四章学术活动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学会活动
---- 第三节主办国际(地区)学术会议
---- 第四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 表8-4-3 教师出席国际会议情况
-- 第五章论文著作
---- 第一节学术论文
------ 一、发表论文总数
-------- 表8-5-1 教师、科技人员论文发表情况(单位:篇)
------ 二、国际检索论文及国内核心杂志论文
-------- 表8-5-2 国际检索论文及国内核心杂志论文情况(单位:篇)
---- 第二节学术著作
------ 表8-5-3 1980~2000年学术著作、教材的出版情况(单位:部)
---- 第三节学术刊物
------ 一、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二、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三、力学季刊
------ 四、其他
-- 第六章科技服务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服务内容及管理
---- 第三节成果推广
---- 第四节产学研合作
第九篇教学设施
-- 第一章实验室
---- 第一节基本情况
------ 一、实验室建制
------ 二、实验室建设
-------- 表9-1-3 同济大学近10年实验室建设投资情况汇总表(金额为万元)
-------- 表9-1-4 实验室投资情况一览表
---- 第二节重点实验室介绍
------ 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 表9-1-5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接主要科研项目统计表
------ 二、教育部开放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
-------- 表9-1-8 重点实验室10万元以上设备情况表
---- 第三节实验室管理
------ 一、管理机构与人员
------ 二、制度建设
-- 第二章图书馆
---- 第一节沿革
------ 表9-2-2 历届图书馆委员会名单
------ 表9-2-3 图书情报委员会名单
---- 第二节文献工作
------ 一、书刊采集及藏书
-------- 表9-2-4 同济大学图书馆历年图书经费及馆藏一览表(一)
-------- 同济大学图书馆历年图书经费及馆藏一览表(二)
------ 二、书刊的分类与编目
------ 三、书刊资料目录
------ 四、书刊回溯建库
---- 第三节读者服务
------ 一、流通工作
------ 二、阅览工作
------ 三、情报工作
-------- 表9-2-5 同济大学图书馆情报工作统计表 读者教育
-------- 表9-2-6 图书馆情报工作统计表(情报服务)
------ 三、导读工作
---- 第四节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服务
------ 一、计算机应用
------ 二、视听设备应用
-------- 表9-2-7 同济大学图书馆声像资料阅览量表
---- 第五节管理工作
------ 一、规章制度
------ 二、人员培训、考核及获奖情况
---- 第六节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
------ 一、学术研究
------ 二、对外交流
-- 第三章出版社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机构与人员
------ 一、1984年1月~1986年9月机构设置
------ 二、1986年9月~1989年10月机构设置
------ 三、1989年10月~1991年12月机构设置
------ 四、1992年1月~1993年1月机构设置
------ 五、1993年2月~1997年2月机构设置
------ 六、1997年3月~2000年3月机构设置
---- 第三节管理
---- 第四节出版
------ 一、图书出版
------ 二、音像、电子出版
------ 三、版权贸易及中外合作出书
------ 四、期刊出版
-- 第四章档案馆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档案工作管理
---- 第三节馆藏档案
---- 第四节馆藏资料
------ 一、文件资料
------ 二、校史资料
------ 三、各类史册、登记表、参考资料
---- 第五节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 一、编制多种检索工具,做好档案开放工作
------ 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 表9-4-2 档案利用情况表
---- 第六节学术活动和科研成果
------ 一、编研成果
------ 二、学术活动
------ 三、科研成果
-- 第五章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机构与人员
------ 一、组织机构
------ 二、人员
------ 三、历任党政负责
---- 第三节主要工作与成果
------ 一、教学工作
------ 二、科研工作
---- 第四节设施与服务
------ 一、设施
------ 二、社会服务
---- 第五节对外交流
---- 第六节电教中心
-- 第六章体育场馆
---- 表9-6-1 1998年体育运动场地分布一览表(单位:平方米)
-- 第七章教室
---- 第一节管理与机构沿革
---- 第二节教室发展
------ 表9-7-1 校本部公共教室情况
------ 表9-7-2 南校区公共教室情况
------ 表9-7-3 武东路校区公共教室情况
第十篇后勤保障
-- 第一章基本建设
---- 第一节解放前校址变迁及建设状况
------ 表10-1-1 1949年8月国立同济大学房地产业情况表
---- 第二节解放后校园建设
------ 一、校园土地征用
------ 二、校园设施建设
------ 三、教职工宿舍建设
------ 四、学生宿舍的建设
-------- 表10-1-2 历年学生宿舍增量表
---- 第三节学校主要建筑
------ (一)“一·二九”大楼
------ (二)西南一楼
------ (三)文远楼
------ (四)南楼、北楼
------ (五)工会俱乐部
------ (六)大礼堂
------ (七)图书馆楼
------ (八)电气楼
------ (九)逸夫楼
------ (十)风工程馆
------ (十一)商学院楼
------ (十二)密云高层住宅楼
------ (十三)研究生院楼
------ (十四)三门路住宅小区
---- 第四节基建管理
------ 一、基建项目管理
------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 三、基建物资管理
---- 第五节历年基建拨款情况
------ 表10-1-2 历年基建拨款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二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沿革
------ 二、学校分房机构
---- 第二节现有房地产概况
------ 一、房产
-------- 表10-2-1 其他住宅概况
------ 二、地产
---- 第三节房地产管理
------ 一、公用房管理
------ 二、产业经营用房管理
------ 三、住宅用房管理与住房制度改革
------ 四、地产管理
-- 第三章物资供应与管理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物资的供应和管理
------ 表10-3-1 1988~1998年物资供应情况统计
------ 表10-3-2 仓库常备物资情况表
---- 第三节清产核资工作
---- 第四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 第四章总务工作
---- 第一节概况
------ 一、管理机构与人员
------ 二、基本任务
------ 三、管理制度
---- 第二节后勤社会化改革
---- 第三节财务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基本任务
---- 第四节通信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通信发展和管理
-------- 表10-4-1 1994~1997年市话与长话费回收表
---- 第五节膳食管理
------ 一、概况
------ 二、改革
------ 三、获奖
---- 第六节学生宿舍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措施
------ 三、服务
---- 第七节房屋修缮管理
------ 一、概况
------ 二、管理
------ 三、修理
---- 第八节校园绿化与校园卫生
------ 一、校园绿化
-------- 表10-4-2 校园面积及绿化面积表(单位:平方米)
------ 二、校园卫生
-------- 表10-4-3 同济大学1988~1995年灭蚊蝇汇总表
-------- 表10-4-4 1990~1995年鼠密度表
---- 第九节其他
------ 一、供水
-------- 表10-4-5 1980~1999年总给水管更新改造统计表
-------- 表10-4-6 1992~1999年用水量记录表(单位:万 立方米)
------ 二、供电
------ 三、汽车运输
------ 四、幼儿园托儿所
-------- 表10-4-7 幼儿园幼儿、工作人员、房屋发展表
------ 五、家具与行政设备管理
-------- 表10-4-8 家具与行政设备清查汇总表
-- 第五章财务与审计
---- 第一节沿革
------ 一、发展概况
-------- 图10-5-1 国立同济大学经费图(1929~1936)
------ 二、机构与人员
---- 第二节经费收支概况
------ 一、经费收入
-------- 表10-5-3 历年财务收入概况表(单位:万元)
------ 二、经费支出
-------- 表10-5-4 同济大学历年支出概况表(单位:万元)
---- 第三节资产概况
------ 表10-5-5 1958年以来历年资产概况表(单位:万元)
---- 第四节审计工作
------ 一、概况
------ 二、主要制度和工作
-- 第六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机构与人员
------ 一、组织机构
------ 二、人员构成
------ 三、历届负责人
---- 第三节医疗业务
------ 一、门诊与急诊
------ 二、病房
-------- 图10-6-1 校医院年门诊人数
---- 第四节预防保健
------ 图10-6-2 教职工体检人数
---- 第五节医院管理
------ 一、建立制度
------ 二、业务管理和研究
---- 第六节社区服务
------ 表10-6-3 同济大学无偿献血情况表
-- 第七章同济大学红十字会
第十一篇校办产业
-- 第一章基本情况
---- 第一节校办工厂的起步与发展
---- 第二节校办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 图11-1-1 校办产业历年产值
------ 图11-1-2 校办产业历年利润
-- 第二章校办企业介绍
---- 第一节主要企业
------ 一、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表11-2-1 股本结构情况表
-------- 表11-2-2 主要财务数据一览表
-------- 图11-2-1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
------ 二、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 三、上海同济企业发展总公司
------ 四、上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 五、上海大众汽车同济特约维修站
------ 六、上海同济物业管理公司
------ 七、同济大学附属工厂
---- 第二节现有企业
------ 表11-2-9 校办企业一览表
-- 第三章产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机构与人员
------ 二、产业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 三、产业管理体制
-------- 图11-3-1 学校产业管理机构框架
------ 四、同济大学校办产业受上海市教委系统表彰记录
---- 第二节管理制度
第十二篇对外交流与合作
-- 第一章基本情况
-- 第二章来华留学生
---- 第一节招生工作
------ 一、政府奖学金生的招收工作
------ 二、自费生的招收工作
-------- 表12-2-1 本科生
-------- 表12-2-4 汉语生
------ 三、历年招生、毕业生人数
-------- 表12-2-5 历年招生数(1954~1964年、1974~2000年)
-------- 表12-2-6 外国留学生(本科)毕业情况表
-------- 表12-2-7 外国留学生(硕士)毕业情况表
-------- 表12-2-8 外国留学生(博士)毕业情况表
---- 第二节教学工作
---- 第三节管理工作
------ 一、管理制度
------ 二、日常管理
------ 三、机构与人员
-- 第三章外籍专家
---- 第一节外籍专家、教师的聘请
------ 一、聘请条件
------ 二、管理
-------- 表12-3-1 同济大学聘请外籍专家统计表
---- 第二节名誉学位、职称的授予工作
------ 一、“名誉博士”授予工作
------ 二、“名誉教授”授予工作
------ 三、“名誉校务委员”、“名誉校长”、“荣誉校务委员”授予工作
---- 第三节“顾问教授”的授予工作
-- 第四章国际合作
---- 第一节校际合作
---- 第二节国际会议
---- 第三节合作科研
------ 表12-4-3 学校主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与港台合作项目一览表
---- 第四节合作办学
---- 第五节国际互访
------ 表12-4-4 1979~2000年来访外宾统计表
-- 第五章海外捐赠
---- 第一节奖励(基)金
------ 表12-5-1 海外捐赠奖励(基)金一览表
---- 第二节重大捐赠项目
------ 表12-5-2 海外捐赠(重大项目)一览表
第十三篇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
---- 第一节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 第二节创建文明单位
---- 第三节齐抓两个文明
-- 第二章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校级文明单位评比
------ 表13-2-1 同济大学文明单位评比指标
---- 第二节三风建设
---- 第三节先进评选
---- 第四节共建活动
-- 第三章校园文化工作
---- 第一节源远流长
---- 第二节阵地和设施
---- 第三节文化活动及节庆
---- 第四节文化社团
-- 第四章校园治安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和管理网络
---- 第二节主要工作
------ (一)开展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 (二)加强制度建设
------ (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 (四)做好防火监督和消防安全工作
------ (五)搞好保密工作
------ (六)处理校内重大案件
第十四篇中共同济大学组织
-- 第一章战争年代同济党组织
---- 第一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二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第三节抗日战争时期
---- 第四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二章组织机构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党员大会及党员代表大会
------ 一、第一次党员大会
------ 二、第二次党员大会
------ 三、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四、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
------ 五、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
------ 六、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
------ 七、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 八、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 九、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委会
---- 第四节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五节基层组织
------ 表14-2-3 解放后同济大学党的基层组织情况一览表
-- 第三章党的主要活动和中心工作
---- 第一节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年)
----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初期(1957~1966年)
---- 第四节改革开放时期(1976~2000年)
------ 一、拨乱反正、落实政策
------ 二、适应重点转移,实行“两个转变”
------ 三、开展整党工作,加强党的建设
------ 四、贯彻《决定》精神,全面推进改革
------ 五、平息政治风波,维持社会稳定,确保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
------ 六、抓住机遇,推进教育改革
------ 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 八、民主推举校长,实行干部制度改革
------ 九、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进入正式立项
------ 十、搞好并校改革,创建“同济模式”
------ 十一、学习邓小平理论,推进“三进”工作
------ 十二、适应新的形势,加强统战工作
-- 第四章党的建设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党员
---- 第三节干部
---- 第四节思想建设
---- 第五节廉政建设
第十五篇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 第一章民主党派组织
---- 第一节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会
------ 一、历史沿革
-------- 表15-1-1 九三学社同济大学委员会历届委员组成情况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同济大学委员会
------ 一、沿革
-------- 表15-1-2 同济大学民盟组织沿革
------ 二、主要工作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同济大学支部
------ 一、历史沿革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四节中国农工民主党同济大学支部
------ 一、历史沿革
------ 二、主要工作与活动
---- 第五节中国民主促进会同济大学支部
---- 第六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同济大学支部
-- 第二章工会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一、校工会委员会
------ 二、工会日常工作机构
------ 三、历届主要负责人
------ 四、会员人数
---- 第三节主要工作
---- 第四节教职工代表大会
------ 一、概述
------ 二、教代会组织机构
------ 三、历届(次)教代会、工代会
------ 四、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
-- 第三章妇女与计划生育组织
---- 第一节妇女工作委员会
------ 一、沿革
------ 二、主要工作
------ 三、获奖情况
---- 第二节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一、沿革
------ 一、主要工作
-- 第四章共青团组织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历次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组织机构
---- 第四节团的自身建设
---- 第五节主要工作与活动
------ 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 二、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 三、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 四、课外科技活动
------ 五、文艺体育与社团工作
------ 六、评优育优推优
------ 七、对外交往活动
-- 第五章学生组织
---- 第一节学生会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
------ 三、校学生会特色活动简介
---- 第二节研究生会
------ 图15-5-1 研究生会机构设置
-- 第六章校友会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主要工作
------ 一、科技咨询及学术交流
------ 二、信息资料的交流
------ 三、校庆活动的交流
-- 第七章其他群众团体
---- 第一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海外联谊会
---- 第三节欧美同学会同济大学分会
第十六篇院系所
-- 第一章院系所发展变更概况
---- 图16-1-1 同济大学院系所发展变更一览
-- 第二章经济与管理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和人员
------ 一、组织机构
-------- 图16-2-1 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机构图
------ 二、历任党政领导主要负责人
------ 三、人员
---- 第三节教学
------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 二、本科教育
------ 三、研究生教育
-------- 表16-2-4 历届本科毕业生一览表
------ 四、各类学生的培养
-------- 表16-2-5 1979~1996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一览表
-------- 表16-2-6 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授予人数一览表
-------- 表16-2-7 管理工程博士研究生获学位人数
------ 五、教材建设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研究方向及概况
------ 二、获奖科研成果
---- 第五节教学科研设施
------ 一、教学办公大楼
------ 二、计算机
------ 三、管理工程实验室
------ 四、经济与管理学院图书分馆
---- 第六节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 一、工程管理信息研究所
------ 二、经济研究所
------ 三、信息技术研究所
------ 四、CIS策划研究中心
---- 第七节对外交流
-- 第三章文法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及人员
------ 一、组织机构
-------- 图16-3-1 文法学院1993年组织机构
-------- 图16-3-2 文法学院1999年组织机构
------ 二、历任党政主要负责人
------ 三、教职工
-------- 表16-3-3 社科系心职教师职称、年龄结构
-------- 表16-3-4 法律系专职教师职称、年龄结构
-------- 表16-3-5 文化艺术系专职教师职称、年龄结构表
---- 第三节教学
------ 一、本科生教学
------ 二、研究生教学
------ 三、设置第二学士学位班
------ 四、函授、夜大学教学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概况
------ 二、研究所
------ 三、国内外学术交流
------ 四、《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第五节同建律师事务所
------ 一、历史沿革
------ 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第四章外国语学院
---- 第一节概述
------ 一、概况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职工
---- 第二节英语系
------ 一、沿革
-------- 图16-4-1 外国语学院组织机构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
---- 第三节德语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
---- 第四节日语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
---- 第五节留德预备部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与对外交流
-- 第五章理学院
---- 第一节理学院
------ 一、沿革
-------- 表16-5-1 理学院教职工统计表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表16-5-4 理学院各系(所)师资情况表
------ 三、教学与管理
-------- 表16-5-6 理学院各系(所)学生情况表
---- 第二节应用数学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对外交流
------ 六、数学研究所
-------- 表16-5-8 历届本科生毕业人数
-------- 表16-5-9 历届本科生毕业人数
---- 第三节物理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
-------- 表16-5-12 教职工人数统计表
------ 三、教学
-------- 表16-5-13 物理系毕业学生人数统计表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七、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
---- 第四节化学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及人员
-------- 表16-5-16 化学系在职教职工统计表
------ 三、教学
-------- 表16-5-17 课程设置及比例
-------- 表16-5-18 课程设置及比例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第五节工程力学与技术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结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季刊
------ 七、对外交流
-------- 表16-5-22 1994年以来组织的学术会议
---- 第六节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构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表16-5-25 1980年以后历届本科毕业生人数
-------- 表16-5-26 研究生毕业人数
-------- 表16-5-27 博士后出站人数
------ 五、科学研究
-------- 表16-5-28 建系以来获得的省、部级以上奖项的名称
------ 六、教学科研设施
------ 七、对外交流
---- 第七节声学研究所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图16-5-1 声学研究所的机构框图
-------- 表16-5-32 成员结构
-------- 表16-5-33 年龄结构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第六章机械工程学院
---- 第一节学院概况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与科研
---- 第二节机械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及其人员
------ 三、教学
-------- 表16-6-4 机械(机电)工程系历届毕业生人数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七、研究所(室)
---- 第三节热能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工作
-------- 表16-6-6 暖通、燃气和热能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人数
------ 四、科学研究
------ 五、实验室建设
------ 六、对外交流与合作
------ 七、研究所
---- 第四节汽车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对外交流
-- 第七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一、组织机构
------ 二、历任党政领导
------ 三、教职工人数
-------- 表16-7-3 教职工情况表
---- 第三节教学工作
------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 二、专业设置(括弧中依次为该专业学制、招生年度)
------ 三、培养计划
------ 四、1991~1998年出版教材
------ 五、1993~1998年教学工作获奖概况
------ 六、毕业生
-------- 表16-7-4 历年本科毕业生人数
------ 七、研究生教学
-------- 表16-7-5 研究生情况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科研的开展
------ 二、科研立项、发表论文
------ 三、主要科研成果(获局级二等奖以上项目)
---- 第五节对外交流
-- 第八章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电气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表16-8-6 历届毕业生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第三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和人员
-------- 表16-8-9 2000年3月全系教职工统计人数
------ 三、教学
-------- 表16-8-10 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第四节CAD研究中心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第五节CIMS研究中心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第九章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和人员
------ 一、机构设置
-------- 图16-9-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机构设置
------ 二、历任党政负责人
-------- 表16-9-3 建筑、城市规划系专业设置及本、专科学生人数
------ 三、现状
---- 第三节教学
------ 一、教学思想
------ 二、教学计划及教学状况
------ 三、教材建设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科研成就
---- 第五节教学科研设施
---- 第六节对外交流
-- 第十章土木工程学院
---- 第一节土木工程学院
------ 图16-10-1 学院行政组织
------ 表16-10-2 教职工人数分类表
------ 表16-10-3 课程设置表
---- 第二节建筑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解放前的教学与学术活动
-------- 表16-10-8 1916~1949年同济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历届毕业生人数表
------ 四、解放后的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五、教学科研设施
------ 六、对外交流
---- 第三节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四、科学研究
-------- 表14-10-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表(主要项目)
------ 五、主办重要国际会议
---- 第四节桥梁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本专科教育
------ 四、研究生教育
------ 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 六、教学科研设施
------ 七、产业开发
---- 第五节道路与交通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机构设置与人员
------ 三、教学
-------- 表16-10-15 道路与交通工程系1983~2000届本科生毕业人数
------ 四、科学研究
------ 五、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 六、对外交流
---- 第六节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
-------- 表16-10-20 测量系历年毕业生人数
------ 四、科学研究
------ 五、实验室
------ 六、对外交往
------ 七、研究所
---- 第七节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
------ 一、综述
------ 二、沿革
------ 三、组织机构及人员
------ 四、教学
------ 五、科研
-------- 表16-10-25 历年来发表论文、教材、专著、译著情况统计表
------ 六、国内外学术交流
------ 七、教学与科研设施
-- 第十一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及人员
------ 一、行政机构及人员
-------- 图16-11-1 学院机构设置
------ 二、党组织机构及人员
------ 三、教职工人数
-------- 表16-11-3 不同时期教职工总人数
---- 第三节教学
------ 一、教学建设与改革
------ 二、专业设置
------ 三、培养目标
------ 四、课程设置及学时
-------- 表16-11-4 20世纪50年代上下水道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计划(四年制)
-------- 表16-11-5 20世纪60年代给水排水专业(五年制)课程设置及学时
-------- 表16-11-6 20世纪80年代给水排水专业(四年制)课程设计及学分
-------- 表16-11-7 20世纪90年代给水排水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及学分
-------- 表16-11-8 各类课程及学时、学分比例
-------- 表16-11-9 20世纪80年代环境工程专业(五年制)本科课程设置及学分
-------- 表16-11-10 各类课程与学时、学分所占比例
-------- 表16-11-11 20世纪90年代环境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课程设置及学分
------ 五、研究生教学
------ 六、教材建设
------ 七、教学成果
------ 八、历届毕业生人数
-------- 表表16-11-13 历届毕业生统计表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研究机构
------ 二、研究方向
------ 三、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五节教学、科研设施
------ 一、院资料室
------ 二、学院实验室与教学基地
------ 三、学院计算机室
---- 第六节对外交流与合作
------ 一、外出考察与访问
------ 二、学术会议与交流
------ 三、与有关大学建立的合作关系
------ 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 第十二章新生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一、组织机构
------ 二、新生院(管委会)党政负责人
---- 第三节主要工作
------ 一、新生接待
------ 二、“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创建活动
------ 三、党建工作
------ 四、校园文化建设
-- 第十三章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人员
---- 第三节科学研究
---- 第四节教学与人才培养
---- 第五节教学与科研设施
---- 第六节对外交流
-- 第十四章中德学院
---- 第一节组织机构与人员
---- 第二节教学
------ 一、学科专业设置
------ 二、课程设置
---- 第三节其他
------ 一、合作伙伴
------ 二、资助企业
------ 三、交流
-- 第十五章研究所
---- 第一节高等教育研究所
------ 一、沿革与任务
------ 二、机构与人员
------ 三、科研
------ 四、教学
------ 五、信息服务和资料建设
---- 第二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问题研究所
---- 第三节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
-- 第十六章历史上曾经有过的院系
---- 第一节医学院
------ 一、沿革
------ 二、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三、教学与科研
-------- 表16-16-1 医预科开设课程一览表
-------- 表16-16-2 医正科开设课程一览表
-------- 表16-16-3 医学院前期学科(1930学年度)
-------- 表16-16-4 医学院后期学科(1930学年度)
---- 第二节其他院系
第十七篇人物
-- 第一章学校领导人
---- 第一节历任校长(含学堂总理、革命委员会主任)
------ 埃里希·宝隆
------ 福沙伯
------ 阮尚介
------ 张仲苏
------ 张群
------ 胡庶华
------ 翁之龙
------ 赵士卿
------ 周均时
------ 丁文渊
------ 徐诵明
------ 董洗凡
------ 夏坚白
------ 李国豪
------ 江景波
------ 高廷耀
------ 吴启迪
---- 第二节历任党委书记
------ 蒋梯云
------ 薛尚实
------ 王涛
------ 黄耕夫
------ 王零
------ 张纪衡
------ 王建云
---- 第三节历任副校长
------ 杨钦
------ 吴之翰
------ 徐文
------ 张德龙
------ 王达时
------ 翁智远
------ 阮世炯
------ 刘准
------ 徐植信
------ 沈祖炎
------ 黄鼎业
------ 赵振寰
------ 金正基
------ 顾国维
------ 周箴
------ 周家伦
------ 郑时龄
------ 童从奇
------ 徐佐璋
------ 于信汇
------ 倪亚明
------ 吴世明
------ 李国强
------ 陈小龙
---- 第四节历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胡友庭
------ 张华
------ 侯东昇
------ 刘金鼎
------ 唐晓声
------ 朱晓初
------ 张培炎
------ 石涛
------ 陈铁迪
------ 蔡仲德
------ 贾岗
------ 方如华(女)
------ 杨东援
------ 殷继娟(女)
------ 胡迪生
-- 第二章专家、学者
---- 第一节院士
------ 马在田
------ 孙钧
------ 李同保
------ 项海帆
------ 姚熹
------ 郭重庆
------ 戴复东
---- 第二节一、二、三级教授
------ 冯纪忠
------ 朱宝华
------ 江之永
------ 吴景祥
------ 陈本端
------ 俞调梅
------ 钱钟毅
------ 谭垣
------ 樊映川
------ 马地泰
------ 王兴
------ 朱振德
------ 庄秉权
------ 许德纪
------ 陈超
------ 吴沈钇
------ 周方白
------ 周念先
------ 郑大同
------ 张问清
------ 金经昌
------ 祝永年
------ 胡家骏
------ 黄足
------ 黄家骅
------ 黄蕴元
------ 曹敬康
------ 谢光华
------ 蒋汉文
------ 李寿康
---- 第三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员及学科评议组成员
------ 石来德
------ 朱照宏
------ 许志鸿
------ 吴科如
------ 沈荣芳
------ 罗小末
---- 第四节上海市科技精英、建设功臣
------ 张曙
------ 徐鸣谦
------ 徐慰慈
------ 葛耀君
---- 第五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朱伯龙
------ 李杰
------ 吴明舜
------ 范立础
------ 宣国荣
------ 姜礼尚
------ 曹景忠
---- 第六节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孙立军
------ 孙利民
------ 李新贵
------ 顾明
------ 翦智湣
-- 第三章部分知名校友
-- 第四章英雄烈士
---- 尹景伊
---- 金世杰
---- 殷夫
---- 陈远达
---- 朱觉
---- 顾德祺
---- 郑春山
---- 袁文彬
---- 刘宗歆
---- 徐韧
---- 钱钟仪
---- 郑文道
---- 詹大权
---- 王顺芳
---- 陈雨苍
---- 郑太朴
---- 阎镇家
---- 刘敬光
第十八篇大事记
第十九篇附录
-- 第一章上海城市建设学院
---- 第一节沿革
------ 一、建立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分校
------ 二、在调整巩固中前进
------ 三、学校初具规模
------ 四、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的成立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一、机构
------ 二、中层以上党政负责人名单
------ 三、历届党委会、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三节教学工作
------ 一、概述
------ 二、本科与专科教育
------ 三、师资
-------- 表19-1-7 专业设置及学制
-------- 表19-1-8 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
-------- 表19-1-9 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
-------- 表19-1-10 不同历史时期专任教师中年龄段比例
-------- 表19-1-11 历年教职工情况统计表
------ 四、毕业生
-------- 表19-1-12 1990年前历届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 第四节科学研究
------ 一、主要科研项目与成果
------ 二、参加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与活动
-------- 表19-1-13 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科技考察情况统计
---- 第五节教学与科研设施
------ 一、校舍与基本建设
------ 二、图书馆
------ 三、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 表9-1-14 1979~1990年全院固定资产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
---- 第六节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 一、民主党派
-------- 表19-1-15 民主党派的成员、年龄、职称、职务
------ 二、群众团体
-------- 表19-1-16 历届工代会议题及正、副主席
-------- 表19-1-17 历届团代会情况及团委正、副书记更迭表
-- 第二章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 第一节概述
----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人员
------ 一、党政组织机构的设置
------ 二、中层以上党政负责人名单
------ 三、历届党委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和院务委员会
------ 四、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 第三节教学
------ 一、概述
------ 二、本专科教学
-------- 表19-2-12 1995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 表19-2-13 1995年专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 三、师资
-------- 表19-2-15 不同历史时期教师占教职工人数比例
-------- 表19-2-16 师资年龄职称结构情况表
---- 第四节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 表19-2-17 在国际、国内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单位:篇)
---- 第五节教学与科研设施
------ 一、校舍与基本建设
------ 二、图书馆
------ 三、实验室
---- 第六节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
------ 一、民主党派
------ 二、群众团体
-- 第三章附属中学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教学
--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