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实事求是,全面、系统、真实、客观地记述潼关县自然和
社会基本状况,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历史成就。
二、本志是首部《潼关县志》(上自历史事物发端下至1989年)的续志。各类记
述,上限为1990年,下限为2005年。部分内容适当上溯。
三、本志体裁为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图表随文设置,彩照
集中编排。篇目设置以自然、人类、社会为序,编下设章、节、目三个层次,全志共设
29编、143章、550节。志前设总述、大事记;中设专志,以事为经,以时为纬,横排门
类,纵述事实,述而不论;其中人物编设人物传、人物表。生人不立传,人表。末设附
录、索引、后记。
四、本志取材范围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个别涉及域外的内容,按相互联系记述。
五、行文涉及组织机构、官职、朝代、政党、军队、机关、人物职务的称谓,均按
历史名称记述。古地名与今地名不同的括注今名,今地名以民政部门2004年确认的规范
地名为准。
六、本志采用规范的语体文、记述体。文字采用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
员会重新公布的简化字。计量单位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
位》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年公布的《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执行,个别单位采用传统
方式表述。数字按中国地方志行文规定和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颁布的《关于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书写。历史纪年按历史习惯记述,同
时括注公元纪年。工农业产值及国民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记述,非1990年不变价的
则注明现价。
七、本志资料主要来源于史志著述、文书档案、报刊文献、各类年鉴、调查资料
等,同时采撷有文物考古资料、墓志碑石、知情人的口述等。各类经济指标数据,以县
统计局统计资料为准;统计部门所缺少的数据,依照部门数据;凡有争议的数据,注明
出处。
内容时限:
1990-2005
出版时间:
2012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境域区划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地理境域
----
第三节 行政建制
--
第二章 乡镇
----
第一节 城关镇
----
第二节 太要镇
----
第三节 桐峪镇
----
第四节 秦东镇
----
第五节 安乐乡
----
第六节 代字营乡
----
第七节 南头乡
----
第八节 高桥乡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质演变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地层
----
第四节 地貌
--
第二章 气候
----
第一节 光照
----
第二节 温度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风
----
第五节 季节 物候
--
第三章 土壤
----
第一节 土壤类型
----
第二节 土壤评价
----
第三节 土壤区划
--
第四章 植被
----
第一节 南部秦岭山地天然林区
----
第二节 中部川塬作物栽培区
----
第三节 北部黄渭河谷区
--
第五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名泉
--
第六章 动物
----
第一节 兽类
----
第二节 鸟类
----
第三节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第四节 多(毛、腹)足类、蛛形类
----
第五节 昆虫类
--
第七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水资源
----
第二节 土地资源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第四节 生物资源
--
第八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旱灾
----
第二节 雹灾
----
第三节 蝗灾
----
第四节 涝灾
----
第五节 风灾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密度
----
第四节 婚姻家庭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文化构成
----
第四节 民族构成
----
第五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构成
----
第六节 行业构成
--
第三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四章 人口调查
----
第一节 历年人口统计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抽样调查
--
第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生宣传
----
第二节 计生服务
----
第三节 计生创建
----
第四节 计生管理
--
第六章 人口管理
----
第一节 常住人口管理
----
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
第三节 重点人口管理
----
第四节 居民身份证管理
第四编 土地环保
--
第一章 国土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三节 耕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执法
----
第五节 土地交易
----
第六节 地籍档案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质量状况
----
第二节 环境质量监测
----
第三节 环境污染治理
----
第四节 生态环境保护
----
第五节 环保行政管理
第五编 经济开发
--
第一章 对外开发
----
第一节 招商机构
----
第二节 招商政策
----
第三节 考察联络
----
第四节 经贸洽谈
----
第五节 落户项目
--
第二章 市场开发
----
第一节 城北招商新区
----
第二节 秦东试验区
----
第三节 商贸市场建设
--
第三章 旅游开发
----
第一节 开发机构
----
第二节 旅游资源
----
第三节 开发规划
----
第四节 旅游景区
--
第四章 农业开发
----
第一节 综合开发
----
第二节 扶贫开发
第六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县城规划
----
第二节 乡(镇)村规划
----
第三节 规划监督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建设
----
第二节 园林绿化
----
第三节 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市政管理
--
第三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村庄建设
--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产权产籍管理
----
第三节 住房管理
----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五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五章 建筑管理
----
第一节 建筑企业
----
第二节 企业审验
----
第三节 招标投标
----
第四节 工程监理
----
第五节 建筑市场整顿
--
第六章 城乡供水
----
第一节 供水企业
----
第二节 供水设施
----
第三节 供水管理
----
第四节 集镇供水
----
第五节 乡村供水
--
第七章 城乡供电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输配电线路
----
第三节 变电站(所)
----
第四节 电网建设
----
第五节 供电管理
----
第六节 用电管理
----
第七节 电价管理
第七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公路交通
----
第一节 公路设施
----
第二节 公路养护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公路管理
----
第五节 规费征缴
--
第二章 铁路交通
----
第一节 铁路路线
----
第二节 铁路桥隧
----
第三节 铁路运力
--
第三章 水路交通
----
第一节 内河航道
----
第二节 内河渡口
----
第三节 内河运输
----
第四节 航运管理
--
第四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递路线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邮政设施
----
第四节 营销收入
--
第五章 电信
----
第一节 中国电信
----
第二节 中国移动
----
第三节 中国联通
第八编 农林牧渔业
--
第一章 结构调整
----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
----
第二节 主副结构调整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作制度
----
第二节 作物种植
----
第三节 农业机械
----
第四节 农业科技
----
第五节 农业管理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木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林业科技
----
第四节 林业管理
--
第四章 牧渔业
----
第一节 畜禽
----
第二节 水产
--
第五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企业改革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
第六章 水务
----
第一节 水利工程
----
第二节 水土保持
----
第三节 防汛抗旱
----
第四节 水务管理
第九编 黄金矿业
--
第一章 黄金滚动发展效应
----
第一节 产量产值
----
第二节 上缴利税
----
第三节 产业拉动
--
第二章 金矿勘探
----
第一节 专业勘探
----
第二节 企业自探
--
第三章 矿石开采
----
第一节 技术演进
----
第二节 开拓方式
----
第三节 采矿方法
----
第四节 凿岩爆破
----
第五节 运输作业
----
第六节 井下设施
--
第四章 矿石选冶
----
第一节 破碎球磨
----
第二节 选矿方法
----
第三节 冶炼方法
--
第五章 生产企业
----
第一节 部(省)、市直属企业
----
第二节 军办企业
----
第三节 县办企业
----
第四节 集体企业
----
第五节 股份制企业
--
第六章 矿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资源管理
----
第三节 成品管理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集中整顿
第十编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产权制度
----
第三节 工业结构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采矿业
----
第二节 加工业
----
第三节 制造业
--
第三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规模效益
----
第二节 产品产量
--
第四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
第三节 技术改造
----
第四节 产品研发
第十一编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商贸概况
----
第一节 国内贸易
----
第二节 外贸供货
--
第二章 国有商业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扩销提效
--
第三章 供销商业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供销业务
----
第三节 烟花爆竹管理
--
第四章 物资商业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业务营销
--
第五章 粮食购销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粮油收购
----
第三节 粮油供应
----
第四节 商业性经营
--
第六章 烟草专卖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专卖管理
----
第三节 烟草营销
--
第七章 盐业专营
----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
第二节 盐政执法
----
第三节 食盐营销
--
第八章 服务业
----
第一节 餐饮业
----
第二节 住宿业
----
第三节 居民服务业
----
第四节 娱乐业
----
第五节 修理业
第十二编 财政税务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资金监管
----
第五节 国有资产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国家税务
----
第三节 地方税务
第十三编 金融保险
--
第一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体制
----
第二节 金融机构
----
第三节 金融业务
----
第四节 金融监管
----
第五节 技术进步
--
第二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机构
----
第二节 财产保险
----
第三节 人寿保险
第十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编制
----
第二节 计划实施
----
第三节 项目管理
--
第二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统计改革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信息
----
第四节 统计执法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调控改革
----
第二节 价格事务
----
第三节 收费管理
----
第四节 物价执法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制
----
第二节 市场监管
----
第三节 个体私营
----
第四节 经济合同
----
第五节 商标广告
----
第六节 消费维权
--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质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特种设备管理
--
第六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内部审计
----
第三节 社会审计
----
第四节 特别审计
第十五编 中共潼关县委员会
--
第一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县委组成
----
第二节 机关党组
----
第三节 基层组织
----
第四节 办事机构
--
第二章 政治决策
----
第一节 决策机构
----
第二节 重大决策
--
第三章 组织工作
----
第一节 党员队伍
----
第二节 班子建设
----
第三节 基层支部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老干部工作
--
第四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理论学习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文明创建
----
第四节 文明新风
----
第五节 党史编研
----
第六节 党校教育
--
第五章 农村工作
----
第一节 土地经营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
----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四节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
第五节 小康村建设
--
第六章 纪检监察
----
第一节 廉政教育
----
第二节 纠风正纪
----
第三节 廉政制度
----
第四节 案件查处
--
第七章 统一战线
----
第一节 非党人士
----
第二节 对台侨务
--
第八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治安整治
----
第二节 创建活动
----
第三节 维护稳定
第十六编 政协潼关县委员会
--
第一章 政协委员
----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
----
第二节 市政协委员
----
第三节 省政协委员
--
第二章 政协会议
----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议
----
第三节 主席办公会
--
第三章 参政议政
----
第一节 视察调研
----
第二节 提案议案
----
第三节 通报协商
----
第四节 服务大局
--
第四章 重要活动
----
第一节 学习宣传
----
第二节 联络联谊
----
第三节 文史征编
第十七编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扶贫帮困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团员活动
----
第四节 少队活动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妇女动员
----
第四节 关爱儿童
--
第四章 工商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会务工作
--
第五章 残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残疾人帮扶
----
第四节 残疾人就业
----
第五节 残疾人康复
第十八编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人大代表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赴县代表
----
第三节 赴市代表
----
第四节 赴省代表
--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一节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决定重大事项
----
第三节 述职评议
----
第四节 执法检查
----
第五节 人事任免
----
第六节 议案督办
----
第七节 代表联系
----
第八节 视察调研
--
第四章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主席团
第十九编 县人民政府
--
第一章 施政机构
----
第一节 县政府全体会
----
第二节 县政府常务会
----
第三节 县长办公会
--
第二章 施政决策
----
第一节 政令辑要
----
第二节 兴潼富民工程
--
第三章 机构编制
----
第一节 县级机构
----
第二节 乡镇机构
--
第四章 办事机构
----
第一节 县政府办公室
----
第二节 县政府接待处
----
第三节 驻西安办事处
--
第五章 核心政务
----
第一节 政务督查
----
第二节 政务信息
----
第三节 政府法制
第二十编 审判检察
--
第一章 审判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立案与信访
----
第三节 刑事审判
----
第四节 民事审判
----
第五节 商事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案件执行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法律监督
第二十一编 综合政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救济保障
----
第五节 婚姻登记
----
第六节 殡葬改革
----
第七节 社团登记
----
第八节 老龄工作
----
第九节 边界勘测
----
第十节 地名管理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人事制度改革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人才管理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职称评聘
----
第六节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
--
第三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
第五节 劳动维权
----
第六节 社会保障
--
第四章 安全监管
----
第一节 安全宣传
----
第二节 安全培训
----
第三节 安全检查
----
第四节 伤亡事故
--
第五章 信访
----
第一节 信访接待
----
第二节 案件受理
----
第三节 领导办案
--
第六章 移民安置
----
第一节 安居工程
----
第二节 经济扶持
----
第三节 重点项目
第二十二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干警整训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案件侦破
----
第四节 典型案例
----
第五节 缉毒禁毒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监所管理
--
第二章 行政司法
----
第一节 普法宣传
----
第二节 律师事务
----
第三节 司法公证
----
第四节 人民调解
----
第五节 基层司法
第二十三编 军事
--
第一章 军事地理
----
第一节 地形特点
----
第二节 气象条件
----
第三节 军事交通
--
第二章 军事机构
----
第一节 县人武部
----
第二节 乡镇人武部
----
第三节 企业人武部
--
第三章 驻军
----
第一节 野战部队
----
第二节 武警部队
--
第四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机构
----
第二节 兵役制度
----
第三节 兵役实施
--
第五章 民兵建设
----
第一节 民兵条件
----
第二节 民兵整组
----
第三节 民兵训练
----
第四节 预备役
--
第六章 国防教育
----
第一节 教育网络
----
第二节 教育内容
----
第三节 教育形式
--
第七章 国防动员
----
第一节 动员机构
----
第二节 人民武装动员
----
第三节 交通战备动员
----
第四节 人民防空动员
--
第八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矿业秩序整顿
----
第二节 抢险救灾
----
第三节 爱民助民
----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
第二十四编 科技
--
第一章 科研开发
----
第一节 研发机构
----
第二节 研发成果
--
第二章 科技应用
----
第一节 科普网络
----
第二节 农业科技
----
第三节 工业科技
--
第三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综合管理
----
第二节 科技宣传
----
第三节 科技服务
----
第四节 科技示范
----
第五节 科技人才
--
第四章 气象观测
----
第一节 业务机构
----
第二节 气象服务
--
第五章 地震监测
----
第一节 地震宣传
----
第二节 规划编修
----
第三节 监测预报
----
第四节 抗震设防
第二十五编 教育
--
第一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办学体制
----
第二节 培养体制
----
第三节 撤校并点
----
第四节 助教爱教
--
第二章 基础设施
----
第一节 校舍建设
----
第二节 室部建设
--
第三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学前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初中教育
----
第四节 高中教育
----
第五节 职高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教师教育
----
第二节 农技教育
----
第三节 职工教育
----
第四节 干部教育
----
第五节 会计教育
--
第五章 现代教育
----
第一节 电化教育
----
第二节 远程教育
--
第六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队伍结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教师待遇
--
第七章 教育教学
----
第一节 思想教育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三节 教育成果
--
第八章 招生考试
----
第一节 招生机构
----
第二节 统一考试
----
第三节 新生录取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事管理
----
第三节 学校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五节 经费管理
第二十六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机制
----
第三节 医疗制度
--
第二章 医卫网络
----
第一节 县属医卫机构
----
第二节 乡镇医疗机构
----
第三节 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
----
第四节 企业医疗机构
----
第五节 医疗科研机构
----
第六节 医药经营机构
--
第三章 医技队伍
----
第一节 职称结构
----
第二节 业务建设
----
第三节 医德医风
--
第四章 医疗服务
----
第一节 常规服务
----
第二节 医技水平
----
第三节 社区卫生
----
第四节 卫生支农
--
第五章 卫生防疫
----
第一节 爱国卫生
----
第二节 公共卫生
----
第三节 计划免疫
----
第四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五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六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妇女保健
----
第二节 儿童保健
--
第七章 医卫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政管理
----
第三节 药政管理
----
第四节 血液管理
----
第五节 市场整治
第二十七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化社团
----
第三节 文艺演出
----
第四节 文艺创作
----
第五节 艺文选介
----
第六节 图书发行
----
第七节 电影发行
----
第八节 文物古迹
----
第九节 将相遗址
----
第十节 文化管理
--
第二章 新闻
----
第一节 广播
----
第二节 电视
----
第三节 报刊
--
第三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团体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三节 体育活动
----
第四节 体育彩票
--
第四章 档案
----
第一节 法规宣传
----
第二节 档案升级
----
第三节 档案开发
----
第四节 档案管理
--
第五章 地方志
----
第一节 县志
----
第二节 年鉴、部门志
----
第三节 读志用志
----
第四节 序跋精华
第二十八编 民俗民生
--
第一章 民间习俗
----
第一节 生活习俗
----
第二节 节令习俗
----
第三节 礼仪习俗
----
第四节 文化习俗
--
第二章 民族宗教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宗教
----
第三节 民族宗教事务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村居民
----
第二节 城镇居民
第二十九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第一节 古代人物
----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
--
第二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明清进士表
----
第二节 潼关籍在外工作人员表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表
----
第四节 获省、部级表彰人员表
附录
--
Ⅰ文献文告
--
Ⅱ调查专记
--
Ⅲ名人轶事
--
Ⅳ金石选萃
--
Ⅴ前志勘误
--
Ⅵ获省部级表彰单位表
索引
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