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上限自1988年1月1日,下限至2005年12月31日,但为保证叙述的完整性,部分行文突破上下限。
二、本志依据事物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原则,分大事记、机构人员、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乡镇财政、农业税收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国债、国有资产管理、附录、后记十二大类,以及彩图、表格、附文等内容。
内容时限:
1988-2005
目录
封面
歙县财政续志
题词
--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朱玉明题词
--
黄山市财政局局长汪理文题词
--
中共歙县县委书记滕祁源题词
--
歙县人民政府县长方晓利题词
图片
--
《歙县财政续志》编审座谈会合影
--
歙县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合影
--
2005年6月,原财政部部长、现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中)与我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
--
2005年6月22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鸣骥(左二)在省财政厅农业综合开发局局长罗建
--
2005年6月22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鸣骥(左六),省财政厅巡视员项仕安(左五),
--
“围绕财政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财政”。歙县财政局积极加强党建工作,努力建设“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发
--
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党性修养,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图为我局党总支第二支部
--
加强窗口建设,推行政务公开,积极为群众提供规范、高效的优质服务。图为我局窗口工作人员正在认真办理工作
--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图为我局干部职工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
--
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牵动作用,为古城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
歙县经济开发区是经省政府确认保留的开发区。歙县财政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建好开发区”的号
--
贯彻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努力筹集资金改善毗邻江浙的公路建设。图为2003年开工建设的周家村至浙
--
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图为许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景区的薇省坊维修工程现场。
--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副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图为我局聘请的茶叶专家
--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从2005年7月起.对各项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按照“三统
--
扶贫开发项目——昌溪旅游景区一瞥。
--
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北岸中心学校大阜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1303平方米,总投资54.3万元,于
--
附图:荣誉
编纂委员会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机构人员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党建工作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工商税收
--
第二节 农业税收
--
第三节 企业收人
--
第四节 其它各项收入
--
第五节 基金预算收入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收人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类支出
--
第二节 农林水气支出
--
第三节 文体广播事业费
--
第四节 教育支出
--
第五节 科学支出
--
第六节 医疗卫生支出
--
第七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
--
第八节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
第九节 行政管理费
--
第十节 公检法司支出
--
第十一节 城市维护费
--
第十二节 基金预算支出
--
第十三节 预算外资金支出
第四章
财政管理
--
第一节 财政体制
--
第二节 预算管理
----
一、预算编制
----
二、决算汇编
----
三、预算会计
--
第三节 国库管理
--
第四节 公共财政支出改革
--
第五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一、人员经费
----
二、公用经费
----
三、离退休经费
--
第六节 企业财务管理
----
一、国有企业
----
二、支工周转金
--
第七节 会计管理
----
一、会计制度改革
----
二、会计技术职称
----
三、会计从业资格
----
四、会计函授教育
--
第八节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
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
二、失业保险
----
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四、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六、失地农民生活保障
--
第九节 支农资金管理
----
一、财政扶贫资金
----
二、支农周转金
----
三、惠农政策补贴
--
第十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十一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十二节 专项资金管理
----
一、库区移民资金
----
二、国债项目资金
----
三、教育危房改造资金
--
第十三节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和政府采购
----
一、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二、政府采购
--
第十四节 财政监督
--
第十五节 财源建设
--
第十六节 古城保护
第五章 乡镇财政
--
第一节 乡镇财政体制
--
第二节 乡镇财政管理
--
第三节 乡财县管改革
第六章 农业税收管理
--
第一节 综合管理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农业特产税
--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
--
第五节 契税
--
第六节 农业税收减免
第七章 农村税费改革
--
第一节 改革历程
--
第二节 配套改革
--
第三节 改革成果
第八章 国债
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
--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一、清产核资
----
二、资产统计
----
三、企业改制
----
四、保值增值
----
五、收益收缴
--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一、清产核资
----
二、资产统计
----
三、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
第三节 公产管理
----
一、祠堂
----
二、庙宇
附录:财政名人
--
一、历史名人
--
二、健在名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