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本志编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思想性、历史性和科学性三者的高度统一。 二、本志记述本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记述年限为1991~2005年,部分史实为了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作适当的追溯或下延。 三、志前设序、凡例、图照、概述、大事记,平列地理、毛泽东纪念地等19篇 ,志尾设丛录和后记。 四、本志采用述、记、志、图照、表、录、传等体裁,以志为主。本志使用规范的现代语体文记述
内容时限:
1991年-2005年
出版时间:
2010年01月
目录
封面
版权
题词
《韶山市志》编纂委员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地理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乡镇概况
----
第五节 区域勘界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矿藏
----
第三节 水
----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第二篇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数量与分布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二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教育管理
----
第三节 计生服务
第三篇 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韶山市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和党员代表
----
第三节 中共韶山市代表大会
----
第四节 重要决策
----
第五节 组织建设
----
第六节 宣传教育
----
第七节 纪检监察
----
第八节 统一战线
----
第九节 编制工作
----
第十节 其它党务
--
第二章 人民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妇联
----
第四节 工商联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其他团体
第四篇 人大政府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人大代表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市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职能履行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施政纪略
----
第四节 信访
--
第三章 人民政协
----
第一节 政协委员
----
第二节 政协全会
----
第三节 政协常委会
第五篇 军事政法
--
第一章 军事
----
第一节 机构驻军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民兵
----
第四节 国防教育人民防空
----
第五节 拥政爱民
--
第二章 综合治理
----
第一节 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治安防控
----
第三节 重点整治
----
第四节 弘扬正气
--
第三章 公安
----
第一节 治安管理
----
第二节 户政管理
----
第三节 刑事侦查
----
第四节 交通监理
----
第五节 消防管理
----
第六节 看守所管理
--
第四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职务犯罪检察
----
第三节 监所检察
----
第四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五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审判
----
第二节 民事审判
----
第三节 行政审判
----
第四节 审判监督
----
第五节 案件执行
--
第六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普法宣传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安置帮教
----
第四节 公证业务
----
第五节 律师业务
----
第六节 法律事务
----
第七节 法律援助
第六篇 毛泽东纪念地
--
第一章 革命文物
----
第一节 毛泽东同志故居
----
第二节 毛泽东活动旧址
----
第三节 毛泽东遗物
--
第二章 纪念设施
----
第一节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
第二节 毛泽东青年塑像
----
第三节 毛泽东铜像
----
第四节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
----
第五节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
第六节 毛泽东诗词碑林
----
第七节 韶山烈士陵园
--
第三章 毛泽东至亲返乡
----
第一节 毛岸英、刘松林回韶山
----
第二节 毛岸青、邵华回韶山
----
第三节 李敏、孔令华回韶山
----
第四节 李讷、王景清回韶山
--
第四章 观瞻纪略
----
第一节 党和国家领导人到韶山
----
第二节 各界人士在韶山
----
第三节 国际友人访韶山
--
第五章 重大纪念活动
----
第一节 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
第二节 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
第三节 毛泽东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80周年
----
第四节 毛泽民诞辰100周年
----
第五节 民间纪念活动
--
第六章 纪念地管理
----
第一节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
第二节 中国韶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第七篇 经济综述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发展速度
----
第二节 经济结构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二章 经济开放
----
第一节 投资环境
----
第二节 招商引资
----
第三节 交流与合作
----
第四节 劳务经济
--
第三章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物价管理
----
第三节 统计管理
----
第四节 国土资源管理
----
第五节 审计监督
----
第六节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
----
第八节 矿产资源管理
第八篇 旅游
--
第一章 旅游资源与开发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开发
--
第二章 旅游服务设施
----
第一节 旅行社
----
第二节 宾馆饭店
----
第三节 购物商场
----
第四节 休闲娱乐
----
第五节 旅游交通
--
第三章 旅游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景区管理
----
第三节 导游管理
----
第四节 旅游定点管理
----
第五节 宣传促销
--
第四章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第一节 改善旅游景区环境
----
第二节 加强行业文明建设
----
第三节 国优验收复核达标
第九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土地承包
----
第二节 税费改革
--
第二章 农村经济管理
----
第一节 农民专业协会管理
----
第二节 农村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业综合开发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植物保护及检疫
----
第四节 管理执法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
----
第二节 水产
----
第三节 特种养殖
----
第四节 管理执法
--
第五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造林营林
----
第三节 森林权属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六章 水利
----
第一节 工程建设
----
第二节 防汛抗旱
----
第三节 水土保持
----
第四节 水利管理
--
第七章 农业机械
----
第一节 农田耕作机械
----
第二节 排灌机械
----
第三节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
第四节 农用动力运输机械
----
第五节 农机维修与技术推广
----
第六节 农机安全监理
第十篇 工业
--
第一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经营机制改革
----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
第二章 工业结构
----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 行业结构
----
第三节 轻重工业结构
--
第三章 工业生产
----
第一节 矿业
----
第二节 建材业
----
第三节 电子电器仪表业
----
第四节 织造和轻化业
----
第五节 金属铸造和机械制造业
----
第六节 动物药业和饲料业
----
第七节 造纸和纸制品业
----
第八节 食品加工业
----
第九节 纪念品制造业
----
第十节 电力业
--
第四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生产管理
----
第二节 安全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第十一篇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企业所有制形式
----
第一节 集体企业
----
第二节 股份合作企业
----
第三节 个体企业
--
第二章 行业结构
----
第一节 农业企业
----
第二节 工业企业
----
第三节 建筑企业
----
第四节 运输企业
----
第五节 商贸餐饮服务企业
--
第三章 乡镇企业管理
----
第一节 人才培育
----
第二节 技术改造
第十二篇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规划
----
第一节 城市规划
----
第二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
----
第三节 乡(镇)村规划
----
第四节 规划管理
--
第二章 城市建设
----
第一节 房屋建设
----
第二节 市政建设
----
第三节 园林建设
----
第四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建筑材料
----
第三节 施工技术
----
第四节 建筑管理
--
第五章 房产
----
第一节 房产占有
----
第二节 房产管理
----
第三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第十三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交通设施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十四篇 商业贸易
--
第一章 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供销
----
第三节 粮食
----
第四节 药材
----
第五节 物资
----
第六节 烟草
----
第七节 外贸
--
第二章 商贸市场
----
第一节 城区市场
----
第二节 农村市场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食、食油
----
第二节 副食品
----
第三节 生产资料
----
第四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五节 木竹花卉
----
第六节 燃料
----
第七节 文化用品
----
第八节 药品及医用器材
----
第九节 废旧物资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十五篇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财政收入
----
第三节 财政支出
----
第四节 财源培植
----
第五节 财政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改革
----
第二节 税款征收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体制改革
----
第三节 货币
----
第四节 储蓄存款
----
第五节 贷款
----
第六节 保险
----
第七节 金融监管
第十六篇 人事劳动
--
第一章 人事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职称评聘
----
第四节 工资福利
----
第五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企业职工队伍
----
第二节 劳动培训与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十七篇 社会生活
--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一节 村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
第二章 城乡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城镇职工保险
----
第二节 农村养老保险
----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
第四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五节 社会救助
----
第六节 社保款物筹措
--
第三章 优抚安置“双拥”
----
第一节 优待抚恤
----
第二节 退伍安置
----
第三节 “双拥”创建
--
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登记
----
第二节 收养登记
----
第三节 社团登记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五节 老龄工作
----
第六节 老区工作
----
第七节 殡葬管理
----
第八节 地名管理
--
第五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
第六章 时俗风尚
----
第一节 喜庆丧葬节日
----
第二节 衣食住行
----
第三节 社会交际
----
第四节 社会陋习
第十八篇 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体制
----
第二节 普通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节 成人教育
----
第五节 教师
----
第六节 学校建设
----
第七节 教育教学研究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研与技术推广
----
第四节 科技活动
----
第五节 科技成果
----
第六节 地震测报
----
第七节 气象服务
--
第三章 文化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影视新闻
----
第四节 图书
----
第五节 档案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机构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竞技体育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卫生防疫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
第五节 医疗
----
第六节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七节 红十字会
第十九篇 人物
--
人物传记
--
人物表录
----
一、1991~2005年获省(部)级以上模范人物名录
----
二、知名人士选录
丛录
--
一、建市纪实
--
二、文告选录
--
三、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文摘)
--
四、毛泽东致韶山亲友部分书信
--
五、韶山毛氏族谱辑录
--
六、毛泽东的《祭母文》
--
七、毛泽东诗《有所思》
--
八、碑文选录
--
九、首志勘误补遣
形象展示
后记
本志提供主要资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