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地区电影志(1927-1990)

临沧地区电影志(1927-1990)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这部“电影志”,自一九二七年阿佤山区第一次放映活动开始,到一九九O年底止,历史纪年,中华民国时期,用民国纪年,注明公元年号。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二、这部“电影志”,共分十章四十八节,配有照片、图表。以、及其它资料。图表排于章节之中,附录于志书之后。三、志文中的地名,均用老地名,括号注当今名称。如:顺宁(凤庆)、镇康(今永德)缅宁(临沧)、蒙化(巍山)等。

内容时限: 1927-1990

目录

封面
临沧地区电影志
编辑人员
图片
-- 1.地委书记段金堂与获奖单位合影。
-- 2.行署专员邓国强参加电影座谈会。
-- 3.上海电影译制厂演员与临沧电影工作者在一起。
-- 4.民语组佤语组在练习台词。
-- 5.影片《屠城血证》在耿马。
-- 6.民语组傣语组在配音。
-- 7.8.民语组受国家民委、文化部表彰的奖杯与奖状。
-- 1.国家文化部慰问团在沧源地震灾区
-- 2.原国家文化部王济夫副部长视察耿马县电影公司灾情
-- 3.原省文化厅厅长白祖诗在灾区
-- 4.原省电影公司经理李忠民在沧源岩帅灾区
-- 5.省电影公司救灾物资到达勐省
-- 6.沧源县团结电影队放映员在抢救受灾物资
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目录
上篇
-- 凡例
-- 概述
-- 大事记
中篇
-- 第一章 放映队伍和管理机构
---- 第一节 人员培训
---- 第二节 放映单位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四节 基本建设
---- 第五节 少数民族放映员的成长
-- 第二章 放映活动
---- 创业期
---- 发展期
---- 改革期
-- 第三章 放映网管理
---- 第一节 发展规划
---- 第二节 网点规划和普及放映
---- 第三节 规章制度
---- 第四节 智力投资和技术应用
---- 第五节 考核登记
---- 第六节 职称改革工作
-- 第四章 影片发行
---- 第一节 发行办法
---- 第二节 影片调度
---- 第三节 发行帐册的使用
---- 第四节 片库管理
---- 第五节 护片
---- 第六节 运输
---- 第七节 科教纪录片发行
---- 第八节 录像带的发行管理
-- 第五章 财务、计划、统计管理
---- 第一节 财务计划
---- 第二节 计划的执行、监督、检查
---- 第三节 统计
---- 第四节 片租、票价、分成
---- 第五节 特殊政策的实施
-- 第六章 设备、器材供销与维修
---- 第一节 人员配备
---- 第二节 设备的供应
---- 第三节 零配件的供应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七章 宣传工作
---- 第一节 影片宣传
---- 第二节 重点影片宣传
---- 第三节 政治宣传
---- 第四节 幻灯宣传
---- 第五节 智力投资
---- 第六节 宣传资料供应、收集、管理
---- 第七节 奖惩措施
---- 第八节 影评活动
---- 第九节 人员配备
-- 第八章 民族语影片译制
---- 摸索阶段
---- 试制阶段
---- 发展阶段
---- 发行
---- 设备及其它设施
---- 培训
---- 经费
---- 新技术应用
---- 效益
---- 硕果
-- 第九章 大地震发生以后
-- 第十章 多种经营
下篇
-- 电影奇趣录
-- 各级报刊发表的有关临沧电影的文章录
-- 临沧地区电影管理、放映人员情况统计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