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内黄”,战国魏黄邑,与“外黄”(杞县)南北对应,但两地相距却达二百公里,由此可知古代黄河肆虐之一般。内黄建县至今已经2186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里的人民不知有几多眼泪淌入黄河,汇入大海!而倔强的内黄人却从未在苦难面前屈服,倒是奋起、挣扎挺胸、昂首,一往无前地向着光明,追求未来。证据之一,是在黄河故道培育种植了粒大味甜的花生与红枣,前者远销欧美,后者誉满全国,42万亩枣林,单是蜂蜜一项即年产70余万斤。
目录
封面
内黄县戏曲志
题词
--
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葛纪谦题词
--
安阳市文化局文艺集成志领导小组副组长赵振刚题词
--
中共内黄县委书记刘司忍题词
--
中共内黄县委书记王国顺题词
--
内黄县县长许尚公题词
--
中共内黄县委副书记马成山题词
--
内黄县副县长王风琴题词
--
内黄县副县长西永禄题词
--
内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书题词
--
内黄县政协主席张爱群题词
图片
--
穆桂英(豫剧 牛瑞琴饰)
--
周瑜(豫剧 潘义饰)
--
丑(豫剧 李朝忠饰)
--
黄金涛(柴让法饰)
--
李世民(豫剧 吕素琴饰)
--
包拯(豫剧 李保具饰)
--
马五(大平调 杜振江饰)
--
陈世美(大平调 王东周饰)
--
樵夫
--
渔夫
--
农夫
--
书生
--
戏曲志领导及工作人员
序
目录
《内黄县戏曲志》领导小组及编纂人员名单
前言
第一编 综述
--
第一章 内黄桑田
--
第二章 从颛顼时代的围火舞到戏曲
--
第三章 明清时代的内黄戏曲
--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内黄戏曲
--
第五章 建国后的内黄戏曲
第二编 图表
--
第六章 大事年表
--
第七章 剧种表
----
附:剧种分布图
第三编 志略
--
第八章 剧种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豫剧
----
第三节 乐腔
----
第四节 大平调
----
第五节 怀调
----
第六节 坠剧
----
第七节 大罗戏
----
第八节 二夹弦
----
第九节 四股弦
----
第十节 扁担戏
----
第十一节 皮影戏
----
第十二节 彩阁戏
----
第十三节 其它
--
第九章 剧目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剧本创作
------
附:内黄县创作剧目表
----
第三节 部分创作剧目汇释
----
第四节 传统剧目选释
----
第五节 内黄县演出的部分剧目汇集
--
第十章 音乐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乐腔
----
第三节 豫剧
----
第四节 大平调
----
第五节 其它
----
第六节 代表性唱段选例
----
第七节 乐队
--
第十一章 表演
----
第一节 乐腔
----
第二节 大平调
----
第三节 豫剧
--
第十二章 舞台美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化装与扮相
----
第三节 服装与砌末
----
第四节 舞台装备与布景
------
附:县豫剧团常带服装道具表
--
第十三章 机构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科班与戏校
------
一、科班、窝班
--------
1、孟庄科班
--------
2、“亮家会”班
--------
3、碾头窝班
--------
4、后河窝班
--------
5、岸上窝班
--------
6、南野庄窝班
--------
7、杨桑村窝班
--------
8、潘营窝班
------
二、戏校
----
第三节 班社与剧团
------
一、内黄县豫剧团
------
二、内黄县乐腔剧团
------
三、内黄县大平调剧团
------
四、内黄县人民豫剧团
------
五、高内大平调剧团
------
六、李官寨大罗戏曲团
------
七、太平二夹弦剧团
------
八、周庄坠子剧团
--------
附专业团体主要领导人更选情况表
--------
附内黄县主要演员及代表剧目表
--------
附戏曲机构一览表
--------
附内黄县部分离团主要演员情况表
--------
附专业团体部分主要业务人员情况表
--
第十四章 演出场所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古戏楼
----
第三节 内黄县人民剧场
----
第四节 各乡镇剧场
--
第十五章 演出习俗
----
一、敬天地、供庄王、请郎神
----
二、赶场、下处与宿舍
----
三、包场、卖签、售票
----
四、报单与派演
----
五、神戏、鬼戏、人戏
----
六、慰问演出,谢幕与联欢
----
七、卖小票与观摩卷
----
八、乡村庙会与戏曲活动
------
附古庙会情况调查表
--
第十六章 文物古迹
----
一、清代日本彩瓷戏曲俑
----
二、清代花桥石刻
----
三、清代关帝庙碑
----
四、抗日宣传队舞衣
----
五、五十年代戏单
--
第十七章 轶闻传说
----
一、麒麟村忌唱《三绞岳飞》戏
----
二、挨骂的角色
----
三、拾戏
----
四、黑秃钻面缸
----
五、“李玉和招了”
----
六、阿庆嫂推驴
----
七、凉胡
----
八、画箱与烧箱
--
第十八章
----
一、谚语口诀
----
二、楹联
----
三、行话术语
--
第十九章 其他
----
一、旧班规与新制度
----
二、有关戏曲方面的文件(暂缺)
第四编 传记
--
第二十章 人物传记
----
一、元曲大家赵文殷
----
二、乐腔名老艺人赵清文
----
三、乐腔名艺人王海昌
----
四、张元法小传
--
第二十一章 主要演员简介
----
陈光照
----
卫修廷
----
潘学
----
张洪恩
----
牛瑞琴
----
袁章考
----
牛秀法
后记
版权页